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1.08 6.6折 ¥ 13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沈卫平 著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ISBN9787802526402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38元
货号29615145
上书时间2024-11-25
新中国发展史中的世界高原
隅 人
《中国的世界高原》是一部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图书。我是在三天时间内,日夜兼程,认真阅读完800多页文本。让人拿得起放不下的原因,不是书中故事情节的吸引,而是事件本身的张力,紧紧地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进入那些过去略有所闻而不曾详知的所有内涵、所有场景、所有人物。
边疆问题永远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安全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和党中央着手解决边疆问题,殚精竭虑,周密部署,对边疆上层集团缜密工作、仁至义尽,对边疆人民的长远福祉深谋远虑、稳中求进,体现了新中国的领导者大智大慧、大善大勇、大谋大虑,什么叫运筹帷幄,什么叫高瞻远瞩,什么叫料事如神,在这部书稿中,都有精细述说、精彩展现。历史现场不再,历史记述可以再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可以重生。作者笔下,无限艰辛、峰回路转、蹉跎岁月历历在目,让人读来心旌摇弋、惊魂动魄。这是本书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在。
为了保持历史的真实,作者摒弃了自己擅长的纪实文学风格,而采取白描、写实手法,大量引用当时史料、当事人述说、现场田野调查,生动再现历史场景,还原历史人物,陈述历史事件,较好的保留了历史原貌、细节、情节,让读者身临其境、深切感悟。作者没有跳到高原之上,用一些概念和道理诠释,而是浸沉在这片高原的峰峦之中,推心置腹的与你述说当时事情的来龙去脉,与你介绍当时的场景、环境、情形。真实、真切、真挚,是这部图书别具一格的特点,并凝聚成明快硬朗的风格。
驾驭如此重大的政治题材、历史题材,很多方面涉及写作禁区。比如对于达赖本人和集团骨干分子的两面性记述,如何掌握分寸、如何精准呈现、如何形神毕肖,作者驾轻就熟、一气哈成,既防止了脸谱化、简单化、标签化,又避免了历史还原不到位、人物心理剖析不深刻、事实叙述不合理等复杂问题,描写恰如其分,分析入情入理,刻画出神入化。作者的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分析力在娴熟的功底笔力之下充分体现,艺术魅力通过写作过程、通过春秋笔法一一呈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达到很高叙事境界和记述水平。阅读本书,我有如下感受。
一是深化了对毛主席、党中央英明决策的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衅进攻、蒋介石集团的不甘灭亡,面对民族宗教势力对藏区的常年统治奴役、百万农奴并没有真正获得解放和新生的现实,解决边疆问题既迫在眉睫又必须循序渐进。这部图书叙述当年中央领导集体关于边疆工作的反复考虑、再三斟酌,突出领导人循循诱导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真诚善意,又体现了党和政府、人民军队坚定不移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意志和信念。中央政府解放人民,服务人民,为多数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宗旨始终没有变。在策略制定和具体实施上,始终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有序:团结说服边疆上层民族宗教人士,把道理讲透彻,把工作做到家,把未来挑明白;孤立和打击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平定反动分裂势力的暴动和叛乱,果敢、坚决、彻底,毫不手软;为边疆人民求解放、谋幸福、促发展,禅精竭虑、肝脑涂地、全身心付出。
作者历时十年,多次入藏,采访数百位历史亲历者,收集整理40余箱珍贵的一手史料。用直白和朴实的笔法,通过记叙20世纪50年代边疆几次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真实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边疆,建设边疆,平息边疆叛乱,完成边疆民主改革,实现边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历史,反映了边疆前进的脚步和伟大的历史变革,对旧边疆社会的黑暗腐朽,对人民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做了生动具体的诠释。
沈卫平,1952年出生,北京人。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空军部队服役。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致力两岸关系、边疆历史、国际问题研究。曾任影视制作和图书出版单位副董事长、总编辑。学术机构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自由撰稿人。先后有报告文学《东山之战》、系列电视片《笕桥巡礼》等多部作品及论文问世发表。长篇报告文学《炮击金门》获解放军文艺奖。
序 阴法唐 001
自序:中国的世界高原 沈卫平 006
上册
协议 001
撤职两“司曹” 157
江东·江西 237
印度行 321
下册
决裂 463
平叛 563
国中“国”:木斯塘 725
农奴制之终结 781
主要名词解释 888
注释 906
作者历时十年,多次入藏,采访数百位历史亲历者,收集整理40余箱珍贵的一手史料。用直白和朴实的笔法,通过记叙20世纪50年代边疆几次重要的政治、军事事件,真实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边疆,建设边疆,平息边疆叛乱,完成边疆民主改革,实现边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历史,反映了边疆前进的脚步和伟大的历史变革,对旧边疆社会的黑暗腐朽,对人民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做了生动具体的诠释。
沈卫平,1952年出生,北京人。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空军部队服役。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新闻工作,致力两岸关系、边疆历史、国际问题研究。曾任影视制作和图书出版单位副董事长、总编辑。学术机构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自由撰稿人。先后有报告文学《东山之战》、系列电视片《笕桥巡礼》等多部作品及论文问世发表。长篇报告文学《炮击金门》获解放军文艺奖。
序
今年,2019年,是边疆开始平叛斗争和民主改革60周年,也是边疆百万农奴翻身做主人60周年纪念。看了沈卫平先生的《中国的世界高原》触发了我对于那段往事的回忆,思绪又回到一个甲子之前我全程经历过的边疆峥嵘岁月。
《中国的世界高原》写作的视角有特点,它没有采取事无巨细、有闻必录的编年史方式,而是通过记叙20世纪50年代边疆几次突出的政治、军事事件,单独成篇,连缀成书,反映边疆前进的脚步和伟大的历史变革,使人们对旧边疆的黑暗腐朽、顽固保守,对我党涉藏工作方针政策的形成发展,对斗争的尖锐复杂和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有了生动具体的了解。
沈卫平先生在写作过程中,曾多次到家中造访,要我谈谈应如何看20世纪50年代边疆工作的发展脉络。我说,这是一个大题目,但也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之,我的切身体会是:
其一,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紧紧把握住解决边疆问题、促使边疆回到祖国怀抱的历史机遇。边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这是历中定论。但不可否认,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战乱不断,遭受外敌侵略,国家贫弱,中央政府自顾不暇,致使边疆在三十几年间,实际上处于暂时不受中央辖治的游离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肃清国民党在西南和沿海的残余势力尚需时日,毛主席即给西南、西北、一野、二野发出一道道电示,要求立即部署解决边疆问题,甚至在莫斯科访问期间,也时时惦念这件事,可谓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毛主席主要是担心国际形势有变,帝国主义和外部势力介入边疆,制造麻烦。1950年朝鲜半岛即发生了战争,证明毛主席关于解决边疆问题避免夜长梦多、宜早不宜迟的战略判断和部署非常英明。毛主席不失时机、迅速果断实现包括边疆在内的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统一,为国家安定、巩固国防、社会改造、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中国统一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贡献厥伟。
其二,和平解放边疆,是党把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路线与边疆实际有机结合的一次成功实践。党中央、毛主席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边疆问题要力争政治解决、谈判解决、和平解决。昌都战役是迫不得已的军事行动,目标仍然是以打促谈,以打促和。因为边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十分特殊,自然条件、地理环境、经济结构、社会现状均不同于内地,解放其人民、改造其制度,是重大、艰巨而又复杂、细致的历史任务。中央从边疆的具体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确定边疆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走民主主义道路,第二步走社会主义道路。而边疆的民主革命又分为两步,首先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击分裂分子,完成统一祖国的任务,再逐步去完成改革封建农奴制度的任务。《中央人民政府和边疆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边疆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集中体现了党的治藏方略、策略,是慎稳处理有关边疆“统一”与“改革”两大课题的智慧之举。
其三,党正确处理了团结与斗争、进与退、上层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关系,使反帝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发展和巩固,为边疆社会改革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边疆虽然实现了和平解放,但执行还是破坏《十七条协议》的较量也随即展开,这场斗争时起时伏,几近贯穿整个50年代。我们从政治、经济两条战线,同边疆上层中的极右派、反动分裂分子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济上,我们坚决执行中央“一面进军,一面修路,一面生产”的指示,迅速克服了给养困难,基本保证了供给,站稳了脚跟,同时活跃了经济,稳定了市场,增强了民族团结。政治上,我们击退了“人民会议”、“人民代表”、境外“边疆幸福事业会”等非法分裂组织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猖狂进攻,团结爱国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分子,孤立和打击亲帝、分裂主义分子,不断发展壮大反帝爱国统一战线,使我们党和解放军的威望空前提高。1956年,边疆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宣布成立,为边疆的民族团结进步和未来自治区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其四,党领导边疆军民,坚决粉碎武装叛乱,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十七条协议”签订之后,旧边疆的农奴制度依然保留,原边疆地方政府继续行使职权,边疆的政治、社会状态,类似“一国两制”。党中央确定了对边疆“至少六年不改”,“甚至长期不改”的方针,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都曾亲自对边疆上层人物做耐心细致、仁至义尽的团结、教育、争取工作,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必要的让步,尽最大的努力等待他们觉悟,希望他们真正为了边疆前途和边疆人民的福祉着想,跟上时代的前行步伐而不断进步。然而,地方政府中一部分顽固上层不听规劝,在国际反华势力的直接策动支持下,编造完全不能成立的借口,自恃手中仍有武力,悍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妄图分裂国土,达到“永远不改”。形势的发展,完全在我党预料之中,而出乎叛乱者的预料之外。摧枯拉朽的平叛斗争敲响了埋葬腐朽制度的丧钟,祖国的统一基石更加牢固,边疆从此获得新生。
其五,边疆民主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腐朽的社会形态被进步社会形态替代的必然结果。边疆地方政府发动叛乱,迫使我们提前改革,全面改革,彻底改革。按照中央关于“边平叛,边改革”的指示,我们把平叛和改革结合起来,平定一地,改革一地,广泛放手发动群众,同时做好爱国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团结依靠绝大多数贫苦农牧民,集中打击叛乱的农奴主及其代理人,没收分配他们的生产资料。对未叛农奴主则坚持和平改革,实行赎买政策。即使参叛农奴主,只要他们放弃反动立场,愿意回到人民一边,也在政治上给出路,生活上给安排。改革中严格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政教分离,坚决废除寺庙的封建剥削、压迫和特权制度,同时保护人民群众正当正常的宗教活动。回首边疆的民主改革,我们防止了“左”,也避免了“右”,总体上对“度”的把握是好的、平衡的。结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边疆人民爆发出巨大的革命力量,推翻了反动的僧侣贵族专政,砸碎了长期压在人民头上的封建农奴制桎梏,胜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新的社会秩序迅速建立起来,百万农奴和奴隶第一次实现了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和现代国家体制的确立,带来了人性解放、人权尊重和人格平等,堪称人类社会废奴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和光辉篇章。
其六,党派遣了一支忠诚、过硬的入藏干部队伍,他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边疆顺利贯彻的根本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边疆在20世纪50年代能够实现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主要原因在于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及边疆人民的觉醒、革命和努力,但是,没有一支坚决执行中央指示的进藏军地干部队伍,也难以保证和实现。以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王其梅等同志为代表的边疆工委干部和18军进藏官兵,是一群信念坚定、理想崇高、品德纯粹的革命者,他们牢固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充分表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组织纪律,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应该说,他们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优异圆满地完成了党、国家和人民交付的任务,功绩永载史册。我至今仍深深怀念那些曾经朝夕相处共同战斗过的老领导和战友们。我认为,50年代进藏一代人形成的“老边疆精神”可以这样概括:“长期建藏,两不怕;艰苦创业,守法纪。”再加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样的“老边疆精神”是党的宗旨在进藏人员中的具体体现,是进藏人员热爱祖国和热爱边疆相结合思想的实际表现,是搞好边疆工作和建设永久的传家宝。
上述要点,在《中国的世界高原》这部书中都得到了很好体现。《中国的世界高原》难能可贵的是,沈卫平先生跑了边疆和藏区很多地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采访了数百位当年曾在边疆工作、生活过的亲历者,这使他占有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叙述更加客观真实,对于人物、细节的描写更为翔实,议评也有独到之处,有利关注关心边疆的人们加深对事件相关性和历史演变过程的理解。亲历者的口述是鲜活的史料,由于谈话人年事已高,采访留存就具有抢救性质。我在阅读时发现,有多位长者已经先后仙逝,这就更显出沈卫平先生的辛勤劳作有意义,《中国的世界高原》有价值。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边疆已在封建农奴制度的废墟上建设得繁荣和富裕起来,经济总量、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程度令世人瞩目,充分证明20世纪50年代党引领边疆走向的是一条光明、正确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能让世界的高原焕发青春,旧貌变新颜。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边疆地处边睡,实现现代化的路还很长,还会长期面临国际反华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的破坏和捣乱,对于历史问题正本清源、明辨是非、解疑释惑,始终是反分裂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了解历史才会更珍惜当今。因此,我愿意向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推荐《中国的世界高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难忘的年代。
阴法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