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原则 要有分寸地说出来
  • 你的原则 要有分寸地说出来
  • 你的原则 要有分寸地说出来
  • 你的原则 要有分寸地说出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你的原则 要有分寸地说出来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74 5.1折 45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 榎本博明 华景时代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59640987

出版时间2020-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28531485

上书时间2024-11-24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前 言

人情文化弥漫在街头巷尾,不够和颜悦色的人被敬而远之。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但是,如果仔细想一想的话,什么才是真正的温柔呢?怎么样才能既温柔又不失自己本来的原则呢?我们苦思冥想还是找不到正确答案。为了怀有同样疑惑的人,我们将在这本书中从方方面面去考量“温柔”这件事。

从来不斥责孩子的父母,也许认为自己是温柔的父母吧,但是他们的不斥责可能完全基于自己不想被孩子讨厌的利己心态,他们这样做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值得依赖。

有些人认为好领导就是不会严厉地斥责下属的领导,或者是愿意倾听下属各种借口的领导,但是这真的是表里如一、对集体利益有好处的温柔吗?我觉得值得怀疑。

还有那种朋友们眼中温柔的好男友,待人接物很和善,也会说体贴的话,但是就是让人觉得他好像对什么事都不上心,搞不清楚他到底是温柔还是没主见,或不在乎。

环顾四周,我发现这种表面上的温柔正在不断蔓延。

因此,在本书的第1 章中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温柔的各种形态,包括真心的温柔与虚伪的温柔。

第2 章则是将当今社会中流行的温柔作为焦点,同时探讨因为害怕伤害别人而刻意营造温柔所带来的沉重的压力。

第3 章我们主要探讨朋友之间的关系、恋人之间的关系;第4 章讲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第5 章讲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在这三章中,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的各种形态的温柔,一起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温柔,什么叫作“温柔”,什么又叫作“不温柔”。

在第6 章中,我们将从“原则是利己之心的制动器”这一观点出发,希望能够促使大家注意到由于原则的崩塌,利己主义的温柔正在大行其道。

第7 章,我们将着眼于若无其事的温柔、不造成对方负担的关怀,像这样被我称为“人情文化”中所特有的温柔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也许你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无意识中自然而然地践行着这样的“温柔”。

第8 章,我会和大家一起思考,在温柔成为一种社交策略的时代,如何才能不丢掉我们真正的温柔,以及如何才能不被虚伪的温柔所欺骗。

对身边人的温柔有所怀疑的人,总是会被表面的温柔所欺骗的人,对泛滥的表面化的温柔感到厌烦的人,想变得温柔但是不知该如何是好的人,以及对当今社会上充斥着的表面化的温柔感到别扭的人,希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



导语摘要

生活中迎合他人期待、意见的人总是备受欢迎,但有时候这种过分的温柔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也会给家人、朋友、下属、客户带来沉重的压力,对人际交往、事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日本资深心理学家榎本博明针对人情社会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情景、鲜明的事例,让你清醒认识到,没有原则作为前提,所谓的涵养就只是一把害人害己的利器。本书提供了很多重建内心的方式、方法或途径,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在说出自己的原则时掌握好分寸感,温柔地保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以更高效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



作者简介

[日] 榎本博明


1955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历任川村短期大学的讲师、加利福尼亚大学特邀研究员、大阪大学副教,现任MP人类科学研究所的所长。


主要著作有《酸葡萄效应:为什么总有人莫名其妙地讨厌你》《透视性格》《工作与心理学》《e时代人际关系》《内向所以成功》等。



目录

I前言


第 1 章


那个人,是真心和颜悦色吗?


2 “ 温柔的人”大受欢迎


5 不伤害别人的感情就是温柔吗?


8 孩子获得成功时父母的态度


10 对严师的感谢


14 溺爱孩子的父母,能和温柔画上等号吗?


16 不责备下属的领导的心里话


18 待人和善的人常被看作温柔的人,但是……


22 学生一求情就给好成绩的老师,温柔吗?


27 “妈宝”与不愿放手的母亲


30 有些温柔心机太重


32 内心温柔但是容易被误解的人


34 “我是为你好”的温柔中浮现的自以为是


第 2 章


“温柔”带来的沉重压力


38 几乎从没被骂过、在赞美声中成长的年轻一代


41 吃苦耐劳的精神已经成为过去


43 容易受伤、消沉的一代


46 总是抱怨别人欺负他的人


49 温柔与脆弱是相通的吗?


53 正因为是朋友才更小心翼翼


56 让座时的窘境


58 “不伤害他人”的温柔具有价值的社会


60 变样的温柔


63 从“治愈型温柔”到“预防型温柔”


66 每个人都为了不伤害别人而煞费苦心


70 在“温柔社会”中连提醒别人也不行?


73 “温柔”在词典中的解释


75 温柔很容易流于“虚有其表”


78 “手机综合征”患者


第 3 章


这样的朋友、恋人,称得上温柔吗?


82 对朋友、恋人的温柔怀有疑虑


84 含糊表达


86 内心拒绝、表面逢迎是温柔吗?


89 迎合你的朋友vs 纠正你的朋友


92 无法交心的关系


95 朋友之间不会讨论沉重的话题


97 社交平台上互相点赞体现的“温柔”


99 温柔听话的恋人真的好吗?


101 性格冷淡的恋人就是不温柔的人?


103 敢于表达自己价值观的恋人是不温柔的人?


105 督促体现的温柔与包容体现的温柔


第 4 章


这样的父母,称得上温柔吗?


110 父母无意识的“温柔的欺骗”


112 社会上泛滥的“不责骂孩子的父母”与“采用赞美式教育的父母”


115 不责骂的理由


117 破坏了孩子的心情,就是不温柔吗?


119 为什么一味地执着于不要让孩子伤心这件事?


122 有“玻璃心”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124 言听计从的父母是温柔的吗?


127 美国对于“赞美式教育”的批判


132 与孩子做朋友的家长,真的温柔吗?


135 没有权威感的当代父母


138 严格的法国父母


142 不想被孩子讨厌的父母


144 孩子被骂觉得很可怜的父母,是温柔的吗?


147 觉得父母靠不住的年轻人


149 “为什么从来不骂我?”


152 觉得自己不被爱的年轻人


第 5 章


这样的领导,真的温柔吗?


156 严厉的领导招人烦


158 善于提出意见的领导,就是不温柔的吗?


160 不愿意接受建议的下属


163 害怕被控告利用职权骚扰他人的领导


165 过度在意下属评价的领导


168 手把手教学的领导是温柔的领导吗?


170 严厉的小学老师


173 不被理解的“未说出口的温柔”


第 6 章


原则的崩溃带来的利己主义温柔


178 应该这么做vs听从自己的心


180 12% 的女人想要做严格的母亲


184 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


186 企图以赞美操控人心


第 7 章


人情文化


190 不擅长表达意见的东方人


193 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vs人情文化


197 “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的温柔


199 “不否定别人”的温柔


201 “不想让对方失望”的温柔


203 “不给对方添麻烦”的温柔


205 “若无其事”的温柔


第 8 章


为了不被“虚伪的温柔”所骗


212 警觉“有心机的温柔”


215 未说出口的温柔


218 笨拙的温柔


222 小心只想避免尴尬的温柔


225 不要误把自保当成温柔


227 真正的温柔是严于律己,也严以待人


230 真正的温柔是有一颗不失宽容的心


233 后 记



内容摘要

生活中迎合他人期待、意见的人总是备受欢迎,但有时候这种过分的温柔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也会给家人、朋友、下属、客户带来沉重的压力,对人际交往、事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日本资深心理学家榎本博明针对人情社会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情景、鲜明的事例,让你清醒认识到,没有原则作为前提,所谓的涵养就只是一把害人害己的利器。本书提供了很多重建内心的方式、方法或途径,能够更好地帮助读者在说出自己的原则时掌握好分寸感,温柔地保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以更高效的方式去工作和生活。



主编推荐

[日] 榎本博明

1955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历任川村短期大学的讲师、加利福尼亚大学特邀研究员、大阪大学副教,现任MP人类科学研究所的所长。

主要著作有《酸葡萄效应:为什么总有人莫名其妙地讨厌你》《透视性格》《工作与心理学》《e时代人际关系》《内向所以成功》等。



精彩内容

“温柔的人”大受欢迎

这是个崇尚温柔的时代。

男性说到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时首先就会提到要“温柔”,女性说到心中理想的男性形象时也会要求“温柔”。

虽然说“温柔”的女性自古以来都很受欢迎,但是现在连男性都要有“温柔的性格”而非“坚强的品质”,无论男女,是否“温柔”都成了能否受到欢迎的条件。

2011 年,市场调研公司明路以25 — 39 岁的未婚男女为对象进行了一项有关“结婚与恋爱问题”的调查(有效回答人数500 人),这一调查显示,在“希望结婚对象具有的条件”(可以多选)一问题当中,无论男女都非常重视对方是否温柔。

作为希望结婚对象具有的条件,男性重视的就是要“温柔”(42.4%),其次是要“性格开朗”(24.6%),还要“有眼缘”(19.9%)。从这一数据上可以看出,男性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注重的就是温柔了。

而女性在这一问题中, 重视的是“ 经济能力”(40.4%),第三重视的是“消费观念一致”(26.6%),与男性相比,女性明显更加现实。但是女性选择“温柔”的比例也高达35.5% ,成为女性择偶条件第二重视的选项,也是排名靠前的选项中一个与性格有关的因素。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较为现实、注重经济能力的女性,在择偶时也很看重对方是否温柔。

另外,2011 年明治安田生活福利研究所以20 — 59 岁的女性为对象进行的“女性幸福感意识调查”表明,女性希望恋人或配偶能够具有的品质位就是“温柔”。

作为“理想恋人的条件”,各年代女性的选择都是“温柔”,第二是“与自己的性格及价值观相似”,第三是“颜值”,“温柔”在所有选项中遥遥领先。

单独看年轻一代的数据,20 — 29 岁这一人群中,选择“温柔”的占比为62.2%,选择“与自己的性格及价值观相似”的占比为44.7%,选择“颜值”的占比31.4%。30 —39 岁人群选择“温柔”的占比为61.8%,选择“与自己的性格及价值观相似”的占比为41.5%,选择“颜值”的占比为31.6%。

作为“理想配偶的条件”,20 —39 岁的人群也将“温柔”排在了。

20 — 29 岁人群选择“温柔”的占比为51.8%,选择“与自己的性格及价值观相似”的占比为44.9%,选择“高收入”的占比为32.8%。30 —39 岁人群选择“温柔”的也占到了47.8%,选择“与自己的性格及价值观相似”的占比为40.3%,选择“高收入”的占比为33.0%。

这样看来,在选择恋人或结婚对象时,无论男女都非常重视对方是不是个“温柔的人”。

而温柔已经不仅仅是选择恋人或配偶的标准了。“对肌肤温柔”“对环境温柔”等,在人际关系以外的各个领域也呈现出了温柔就是好的倾向,可以说这是个温柔具有巨大价值的时代。

不伤害别人的感情就是温柔吗?

温柔的人如此受到追捧,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温柔的人呢?似乎很多人都认为不伤害别人的感情的人就是温柔的人。

我想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受到伤害,所以若无其事出口伤人的人会被敬而远之。

而能顾及别人的感受、不伤害别人的感情的人,则能够让人安心地和他相处下去。

但是,和这样体贴温柔的人相处时,总是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也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他们不会口出恶言,好像可以安心地和他们相处,却有无法抹去的距离感,因为总是感受不到彼此真正的心意。

总是小心翼翼地不想伤害到彼此感情的人多少有些寂寞吧,不是吗?

或许他们只是出于“不想被讨厌”“不想找麻烦”的想法,才一直保持着温和的态度。但是,这样的想法不是只考虑到自己了吗?只是因为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完全没有一点想要变得亲密的意思。这么想的话,就会明白距离感从何而来了。

迄今为止有不少人都认为那些不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的人是温柔的人,但是也有人对此感到疑惑。仔细想一想,他们可能只是小心翼翼地顾虑着别人的感受而不轻易说出

真话而已。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和他们变得亲密以后,当他们能够说真话时,他们是否还是原先温柔的人呢?我们不得而知。

即使在非常简单的情况下也很难判断:“当下,这个场合”不伤害别人的感情到底是不是温柔?

比如,看到某个人将衣服穿反了,很多人会犹豫要不要告诉他。或是在和别人聊天时,看到对方的鼻孔里有鼻屎,也会犹豫要不要告诉对方。

同样的情况下,有为了不让对方感到难堪而选择视而不见的温柔,也有为了不让对方陷入更大的窘境而好意提醒的温柔。

虽然每个人都说温柔的人好,但是光就“不伤害别人的感情的人就是温柔的人”这一点去仔细研究,也会渐渐分不清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温柔的人吧。

孩子获得成功时父母的态度

有些人总是抱怨自己的恋人不够温柔,不会说贴心的话,特别乏味。

他们的恋人在送他们礼物时只会态度生硬地说“出门的时候顺便买的”。他们会发牢骚说,既然要给自己物,为什么不能用温柔的语言包装一下呢?

但是有些人的恋人, 在一起时总是会说“ 好厉害呀”“我懂我懂”“好可怜呀”,类似这样表示赞扬、共鸣或同情的话。这种时候他们又会觉得虽然自己的恋人嘴巴上很温柔,却好像在刻意地迎合自己,搞不清楚对方是不是真的在乎自己,经常为此感到不安。

所以说并不是态度生硬就说明这个人不温柔,而总是说些贴心话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温柔的人。

当孩子在钢琴比赛上获了奖,或是在运动会上得了时,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不错。但是,不能因为这种成绩就骄傲自大哦!”有些父母则会不吝赞美地表扬孩子:“太棒了!干得好!你真的很努力了!”那么,究竟哪一种父母才是温柔的父母呢?

像后者那样表扬孩子的父母,会让当时的气氛变得更好。但是,不能说因为用温柔的话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更好了,所以就单纯地觉得后者是温柔的父母。

前者的父母是考虑到孩子未来的可能性而在激励孩子,可以说前者的父母才是真正为孩子着想的父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