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3.94 5.5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林弥、郑鹏、游彬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45229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712659
上书时间2024-11-22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不断衍生,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创新对打破传统产业的局限性、对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国家竞争力的标志。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使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为国家兴旺和民族进步注入不竭动力。
育才造士,国之根本。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为教育强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阵地,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步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华盛顿协议》作为工程教育学历和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是当前世界上在教育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协议,其所倡导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基于《华盛顿协议》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多所高校和专业都引入了工程教育认证机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我国从2006年开始试点,到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有321所普通高等学校、2385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
基于《华盛顿协议》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取得了积极显著的进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成了本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我国“五位一体”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设计与实施,遵循了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这三个基本理念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持和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并实践了以工程教育三个基本理念为核心的培养思路。以学生为中心是理念的核心,成果导向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充分体现,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了整个认证体系。认证标准要求专业必须有明确可行的机制及措施,从学生管理到培养目标,从毕业要求到课程体系,从师资建设到支持条件,面向产出的评价机制和持续跟踪改进效果,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形成“评价-改进-再评价”的闭环管理。可以说,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三个基本理念。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七个指标项,也要求专业应该具有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上。在学生培养各环节的校内外教学质量跟踪反馈及考核评价上,专业要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监控、管理、评价、反馈、改进,从而不断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水平,确保各环节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完成与学生培养目标的高满意度实现。通过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持续跟踪,改进效果,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本书就是基于以上背景诞生的,我们组织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多位专业教师,总结了10多年认证工作的经验,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涵盖了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7个方面,探讨专业在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时应关注的事项、需说明的内容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希望对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及在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也能践行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改革和持续改进,提升内涵,促进和深入推进本科教育建设,使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切实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推进教育国际化,提升高校各相关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真正实现与国际水平的互通。
本书由林弥主持编写。林弥、游彬提出编写大纲,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的1.1节、1.5~1.7节由郑鹏编写,1.2节由林弥编写,1.3节、1.4节和1.8节由游彬编写,第2章~第8章由林弥编写,郑鹏参与本书的修改,游彬参与本书的补充,郑梁参与本书的审稿,林弥完成最后统稿。编写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张斌、卢振洲、赵晓梅、郑兴、谢强强、曾昕等老师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论述,引用了许多学者的观点,吸取了国内许多权威专家和同仁的宝贵经验,在此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由于著者自身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3年9月
本书以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为指导准则,聚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探讨了培养目标的设定、毕业要求的制定、面向产出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的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支持条件的完善等问题的实践要点。本书通过实例来说明相关事项,语言通俗易懂,以便使读者能更加了解和掌握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监督等相关内容落到实处。本书可作为各高校相关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参考指导书,在工程教育认证和OBE教育教学改革中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无
第1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概述 001
1.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简介001
1.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发展003
1.3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与特点011
1.4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环节015
1.5申请书撰写要求018
1.6自评报告撰写要求020
1.7持续改进年度报备和情况报告025
1.8工程教育认证与本科专业建设027
第2章学生 031
2.1生源031
2.1.1吸引优秀生源031
2.1.2生源情况034
2.1.3生源状态变化分析036
2.2学生指导038
2.2.1主要指导制度038
2.2.2学习指导040
2.3跟踪与评价044
2.3.1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044
2.3.2专业对学习全过程跟踪、评估、预警与帮扶046
2.4转专业制度049
第3章培养目标 051
3.1专业培养目标051
3.1.1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051
3.1.2培养目标公开的渠道052
3.2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及修订055
3.2.1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及修订的相关规定055
3.2.2合理性评价的主要内容056
3.2.3合理性评价的实施及培养目标的修订058
第4章毕业要求 061
4.1毕业要求及标准解释061
4.2毕业要求观测点064
4.3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067
4.4专业毕业要求对通用标准的覆盖068
4.5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要求的认知070
第5章持续改进 072
5.1质量监控机制和达成情况评价机制072
5.1.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073
5.1.2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和监控075
5.1.3课程体系合理性及课程质量评价机制075
5.1.4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084
5.2培养目标达成情况094
5.2.1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094
5.2.2社会评价机制095
5.2.3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095
5.3专业持续改进097
5.3.1持续改进机制097
5.3.2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098
第6章课程体系 102
6.1课程设置102
6.1.1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103
6.1.2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105
6.1.3核心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107
6.1.4教学大纲109
6.1.5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制度110
6.2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110
6.2.1本类课程学分/学时要求110
6.2.2本类课程与专业补充标准的符合情况111
6.3工程基础类课程113
6.3.1本类课程及学分/学时要求113
6.3.2本类课程的能力培养114
6.4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116
6.4.1实践体系对能力的培养117
6.4.2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120
6.4.3毕业设计的要求及能力培养121
6.4.4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毕业设计123
6.5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124
第7章师资队伍 127
7.1教师数量127
7.1.1教师数量及结构127
7.1.2企业教师128
7.2教师能力130
7.2.1教师能力要求130
7.2.2教师工程背景132
7.2.3教师开展实践、培训和交流133
7.3教学指导与教改134
7.4全方位指导136
7.5教师责任意识提升138
第8章支持条件 141
8.1教学设施141
8.1.1教室、实验室141
8.1.2校外基地143
8.2共享资源144
8.2.1共享资源的情况144
8.2.2共享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145
8.3教学经费146
8.4教师队伍建设148
8.5学校基础设施149
8.6学校管理与服务规范151
参考文献 153
本书以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为指导准则,聚焦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探讨了培养目标的设定、毕业要求的制定、面向产出评价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的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支持条件的完善等问题的实践要点。本书通过实例来说明相关事项,语言通俗易懂,以便使读者能更加了解和掌握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监督等相关内容落到实处。本书可作为各高校相关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参考指导书,在工程教育认证和OBE教育教学改革中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