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逍遥游
  • 人间逍遥游
  • 人间逍遥游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逍遥游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7.69 6.6折 42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庄子 著,陈可抒 评注 时代华语 出品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54720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29421578

上书时间2024-11-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人间逍遥游》以《庄子·内篇》为底本,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学学者陈可抒从思想、文化、艺术、人生等多方面,进行了旁征博引式的注释与解读,有深度、有角度地对庄子的文章进行了现代性的思维扩充,文笔流畅、意蕴精深、文辞斐然、精义迭出。

重磅推荐:

           



商品简介

《人间逍遥游》以《庄子·内篇》为底本,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学学者陈可抒从思想、文化、艺术、人生等多方面,进行了旁征博引式的注释与解读,有深度、有角度地对庄子的文章进行了现代性的思维扩充,文笔流畅、意蕴精深、文辞斐然、精义迭出。

 

重磅推荐:

 

作者简介

陈可抒


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化学者、诗词评论家、青年作家。对古典文化和诗词有很深的造诣以及独到的见解,常年经营公益组织“可抒诗歌训练营”。
著有《少游词》《片玉词》《人生无意读庄子》《海子抒情诗全集》(评注典藏版)等。



目录

篇 逍遥游
读《庄子》,要先了解庄子的积极进取之智慧,再谈清净无为等法门。


逍遥游的本质——“知道”。 
如何能够“逍遥游”? 
庄子的答案是:要认清大小的本质,要明了自己的位置,要知晓自己的不足,要开拓思路、追求更高远的境界。 
这便是所谓“知道”:探知己之道,明知己之道不如天之道,求知天之道。 
富有大智慧的进取心,逍遥于本我,才是庄子学说的真谛,而如何获得逍遥之游,便是进入庄学的门径。



第二篇 齐物论
所谓“齐物论”,是“齐物而论”之意,将所有外物概而论之,不属于外物之物,便是内心。
这不正是“定乎内外之分”有效的方法吗? 


本篇主要内容分为两类:其一,分辨“物”之所在,给出戒律,助人敬而远之;
其二,提供体悟“我”的法则,使人上下求索。立言之后的寓言部分,亦是戒律与法则并立。



第三篇 养生主
人生在世,皆欲逍遥;若求逍遥,必先知我;既已知我,便须葆光。
要葆光,要养生,要知自我之所在,要养自我之所在。
 
本篇是《庄子·内篇》立言的后一篇,后面《人间世》等四篇虽然也有立言,却更偏重于庄学与实践的结合。
换言之,前三篇为体,为认识论;后四篇为用,为方法论。
明悟了前三篇的立言,便犹如手中擎起智慧之火,可照亮世间的重重暗雾。


第四篇 人间世
人在世间之事,无非三种:欲做之事、必做之事、待做之事。
《人间世》前半部分分别讲述了三个故事,即分别对应以上三种情况,再分别给出三种处理方法:无心为之、尽心为之、随而化之。 
庄学之世俗部分,与儒学颇为相当。后一个寓言展示的是庄学和儒学的不同视角:
儒学积极入世,故而提倡人道;庄学积极出世,故而提倡天道。 


儒学积极入世,并无出世的思想;庄学积极出世,却并不排斥入世之术,而是全面涵盖。
本篇《人间世》即是庄学中有关入世之术的部分,故此,几乎全以儒学人物来代言,
而在本篇结束,也一定要点出儒学的不足:视角不够开阔,欲在乱世谋求人道,手段虽然正确,境界却不够高明。


第五篇 德充符
本篇《德充符》论述对待世人。世事较易思辨,无非都是身外之事;
而世人中既包含他人,也包含“吾”“我”,既包含外物,也包含内心,不可不辨。 
人对世事须要分清“欲”之所在,对世人则要懂得“情”之迷惑。 
儒学提倡人道,正是因为他们无法分清“道”“德”之不同。



第六篇 大宗师
本篇《大宗师》开始进入修心之探讨,所以前半部分不再以故事开篇,而是以哲学思辨立言,其结论正是前文各篇之总结:
守真、从天、非物、闻道。这是至人修行之法则,是《庄子·内篇》较为完整的总结,亦是《庄子·内篇》体系化的结论呈现。 


前面五个寓言都是参悟天道的成功范例,后一个寓言却偏偏写失败的痛苦。
庄子特意以此来作为《庄子·内篇》的一个结尾,故意与开篇鲲鹏故事的壮美相对应,以如此巨大的反差向人们发出警示:
求道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方可!



第七篇 应帝王
本篇《应帝王》,即论述所谓人道。 
庄子之论述极为雄奇,洋洋洒洒,波澜诡谲,而更为神妙的是,他又能将如此发散之论述一一收线。
本篇《应帝王》,明明是皇皇立言,却又在暗暗合言,终成就《庄子·内篇》,使之浑然一体,玄妙无缺。



内容摘要

《人间逍遥游》以《庄子·内篇》为底本,北大青年作家、古典文学学者陈可抒从思想、文化、艺术、人生等多方面,进行了旁征博引式的注释与解读,有深度、有角度地对庄子的文章进行了现代性的思维扩充,文笔流畅、意蕴精深、文辞斐然、精义迭出。


重磅推荐:


  

 



主编推荐

陈可抒

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化学者、诗词评论家、青年作家。对古典文化和诗词有很深的造诣以及独到的见解,常年经营公益组织“可抒诗歌训练营”。
著有《少游词》《片玉词》《人生无意读庄子》《海子抒情诗全集》(评注典藏版)等。



精彩内容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评注:
《庄子》的开篇用极“逍遥”的方式讲了一个“游”于世间的故事。耐人寻味的故事,远胜于枯燥的说理。这段包含了如下含义:其一,小即是大,大即是小。其二,小大将转化,事物会成长。其三,名称只是代号,内涵才有意义。“北冥虽大,岂是囚我之所?”是种视角,讲述者点出问题的内核。北冥,暗示为“地池”;南冥,明示为“天池”。努力追求,由地徙于天,便是人生的源动力。
庄子在开篇即寄寓主旨,隐隐抛出“人要去往何方”的大命题,之后,又从各个角度对此加以阐释。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评注:
这里是第二种视角:旁观者只关注成功的光鲜。大鹏成功地“徙于南冥”,便赢得了世人的关注和尊重。写出了旁观者所关注的壮观。鲲“化而为鸟”,必定有其艰辛,然而却无人关注;鹏徙于南冥,六个月才得以休息(去以六月息者),亦有许多困苦,却被世人所铭记。艰苦的本质没有分别,不同的是各自的内心及其视角。而当事者更关心的是成长与未来,是第三种视角:享受收获的乐趣,关注未来的成长。这就是庄子所给出的第三种视角,大鹏的视角,再与之前的旁观者的视角相比,便又有了新的深意。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评注:
这是第三种视角的延续:当事者善于总结经验。正在空中翱翔之时,除了眼前所看到的野马、尘埃,大鹏也在回顾与总结。首先是水,其次是风。大鹏为何要反思水之积、风之积呢?因为水之积是鲲成长之秘诀,而风之积是鹏成长之秘诀。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评注:
这是第四种视角:退缩者惯于自我安慰。还有一些人,飞得不如大鹏那么高,他们在做什么呢?在真正的路途当中,在卓绝的艰苦和生死的风险面前,有几人能像大鹏一样意志坚定地前进呢?看到大鹏如此出色的成就,他们无法跟随,又心有不甘,便在心虚之余给自己找了若干借口,然而还嫌不够,便又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党彼此安慰,互相打气。——这不正是那些差劲的退缩者惯用的伎俩吗?



媒体评论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苏轼

庄子的人生选择在今天仍然考验着每一个人,可抒不只是在写庄子,他还在写这个时代。
——余世存

庄子活得潇洒,就在于他能说“NO”,能够说“不要”。
——易中天

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李泽厚

他的那些论述哲学问题的文字都是朗朗上口、比喻精当、辞藻华丽、文风开阔、见棱见角、妙不可言的,读起来你感到的是津津有味、心旷神怡。这就做到了深奥哲理的文学化与趣味化。
——王蒙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