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铜葵花获奖作品:1937少年的征途(小说)
  • 青铜葵花获奖作品:1937少年的征途(小说)
  • 青铜葵花获奖作品:1937少年的征途(小说)
  • 青铜葵花获奖作品:1937少年的征途(小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铜葵花获奖作品:1937少年的征途(小说)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3.48 5.4折 25 全新

库存7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许敏球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01616206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29116173

上书时间2024-11-2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序    曹文轩
“青铜葵花”是一项文学奖,像所有有着新型文学主张的文学奖一样,此奖也是一项对文学的解读和阐释。
何为文学,文学何为?文学的根本使命大概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有此使命无疑是崇高的。实际上,我们的文学先人一直是这样看待文学的。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是因为人们发现文学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人类完全有理由尊敬这样的文学史和文学家。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见文学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的世界,就没有今日的人类。人类应当像仰望星辰一样,仰望那些创造了伟大作品的文学家。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混盲与昏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和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的成分。这些成分妨碍着人类走向文明和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这个概念所含的意义,在当初必然是单纯和幼稚的。然而,这个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和演进。但它也慢慢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真挚、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人性之恶,也会因历史的颠覆、阶级地位的更替、物质的匮乏或奢侈的原因和作用,时有增长和反复。但文学从存在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高扬道义的旗帜,与其他精神形式,比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地使人性得到改善。
当年,徐志摩先生是这样理解文学的。他说:“托尔斯泰的话,罗曼·罗兰的话,泰戈尔的话,罗素的话,无论他们各家的出发点怎样的悬殊,他们的结论是相调和呼应的,即使不是完全一致的。他们柔和的声音,永远叫唤着人们天性里柔和的成分,要它们醒来,凭着爱的无边的力量,来扫除种种障碍我们相爱的势力,来医治种种激荡我们恶性的狂疯,来消灭种种束缚我们的自由与污辱人道尊严的主义与宣传。这些宏大的声音,正比是阳光一样散布在地面上,它们给我们光,给我们热,给我们新鲜的生机,给我们健康的颜色……”没有道义的人类社会,是无法维持的。只因有了道义,人类社会才得以正常运转,才有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景观。一件艺术品,如果它不能向我们闪烁道义之光,就算不上一件好的艺术品。
今日的人类与昔日的人类相比较,其区别在于今天的人类有了一种叫“情调”的东西。而在情调的养成中间,文学有头等功劳。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之中,人类不再是仅仅有用一种吃喝以及其他种种官能就能满足的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世界从此变了,变得有说不尽的或不可言传的妙处。人类领略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天长日久,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些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悠扬、忧郁、肃穆、朴素、高贵、典雅……文学形式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文学,能用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把情调的因素,输给人类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让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有情调的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青铜葵花”是一项儿童文学奖,它可能更在意我们以上所说的文学原则和景象。因为它的对象是儿童,而儿童决定了未来民族和人类的品质和质量。道义、审美、悲悯情怀等大概是这一奖项永恒的取向。

 



导语摘要

《1937少年的征途》是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获奖作品,受到聂震宁、王泉根、林文宝、徐坤、李洱等权威名家的一致好评。作者以抗战时期南京沦陷为背景,讲述了洛桐和秋芷两个少年逃离南京,历经千辛万苦,一直逃到重庆大后方的故事。洛桐是南京下关一个普通渔民的孩子,他的母亲在家境富裕的秋芷家做保姆,家境的悬殊并没有妨碍两个人成为*好的朋友。洛桐带着秋芷,在南京城各处游玩,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战争来临,两个少年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故。秋芷在离开南京逃难时与父母失散,洛桐的父母也被日本人的炸弹炸死,两个少年没有被击倒。洛桐护送秋芷逃离南京,去重庆寻找秋芷的父母。两个少年辗转几千里,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重庆。秋芷与父母重逢,洛桐则立志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飞行员……



作者简介

许敏球,湖南宁乡人,现定居江苏南京,从事媒体工作。著有长篇小说《海盗的女儿》《昨日少年歌》等。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小说大奖、《儿童文学》金近奖等奖项。



目录

上部  羊牛下来
 章 小火车,跑得快  ?2
 第二章 月光曲   ?13
 第三章 秋的动物园  21
 第四章 西风的话  ?29
 第五章 打仗了  ?43
 第六章 大船  ?60


中部  维以不永伤
 第七章 她的声音  ?80
 第八章 别离之日  ?95
 第九章 白夜  113
 第十章 我等候你  ?126


下部  泛彼柏舟
 第十一章 长路  ?148
 第十二章 舟行水上  ?168
 第十三章 新年  ?184
 第十四章 崇山峻岭   194
 第十五章 大江奔腾  211
    尾声 226
后记:当和平的钟声响起  ?229



内容摘要

《1937少年的征途》是第三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获奖作品,受到聂震宁、王泉根、林文宝、徐坤、李洱等权威名家的一致好评。作者以抗战时期南京沦陷为背景,讲述了洛桐和秋芷两个少年逃离南京,历经千辛万苦,一直逃到重庆大后方的故事。洛桐是南京下关一个普通渔民的孩子,他的母亲在家境富裕的秋芷家做保姆,家境的悬殊并没有妨碍两个人成为*好的朋友。洛桐带着秋芷,在南京城各处游玩,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战争来临,两个少年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故。秋芷在离开南京逃难时与父母失散,洛桐的父母也被日本人的炸弹炸死,两个少年没有被击倒。洛桐护送秋芷逃离南京,去重庆寻找秋芷的父母。两个少年辗转几千里,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重庆。秋芷与父母重逢,洛桐则立志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飞行员……



主编推荐

许敏球,湖南宁乡人,现定居江苏南京,从事媒体工作。著有长篇小说《海盗的女儿》《昨日少年歌》等。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小说大奖、《儿童文学》金近奖等奖项。



精彩内容

上部  羊牛下来


小火车,跑得快
那时夏天刚到来不久,窗外的槐花开得细密,散发出阵阵清香。一天早晨,爸爸把我叫醒,说:“把这几条白鱼送到秋先生家里去。”
妈妈在秋先生家做事。提起秋先生一家人,妈妈总是赞不绝口,说这样的主家寻常难遇。上次回家,妈妈提到秋先生家的二小姐喜欢吃鱼,让爸爸捕几条鱼送过去,爸爸就去长江里捕了这几条白鱼上来。
白鱼肉质细嫩,烧好后放到嘴里轻轻一嚼,就从舌尖融化到了喉咙里,味道很是鲜美。
“鱼要吃活”,此刻这几条白鱼正活泼泼地在桐木桶里摇头摆尾,溅起一片水花。
“秋先生家在三牌楼校门口。你坐小火车,在三牌楼站下车,沿着和会街,朝农学院方向走。秋先生家是红屋顶的花园洋房,你到了就能看到。”爸爸说。
我的心欢乐地跳动起来。小火车!虽然每天都能看到它吭切吭切地经过,但坐的机会并不多。坐在小火车上穿城而过,简直算得上是小小的旅行了。
爸爸把装着鱼的木桶递给我,又给了我五角钱买车票。
“早去早回,不要在外面瞎玩。”
我拎起木桶,出了家门。
小火车的起点站在下关码头附近,离我家不远。
长江上往来船只穿梭,码头上全是人:上船下船的旅客,搬运行李的苦力,拉黄包车的车夫,叫卖的小贩,讨钱的乞丐。我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来到了车站。
我买了一张便宜的三等座,拎着木桶上了小火车。
小火车其实并不小,跟下关火车站那些开往北平、上海的火车大小相当。只是因为它在南京城里跑,大家习惯叫它“小火车”。它从城北长江边的下关出发,从金川门进城,一路开到城南,从雨花门出城,直至秦淮河边的养虎巷,像一条长绳把南京城的南北穿在了一起。
今天车上的人不少,好些是一家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几个小孩嬉闹着在车厢里跑来跑去,像小疯子一样。
我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站好,把木桶放在脚边。
那几个小孩围住木桶指指点点,看个不停:“鱼呢,是活的……”
汽笛响起,小火车开动了。
下关繁华的街道大马路出现在火车左侧,银行、洋行、邮局、旅馆、戏院、茶楼、绸缎庄、眼镜公司一一从眼前掠过。大马路汇聚了天南海北的时兴货,有的听说还是从西洋运来的,住在城里的太太小姐们经常坐着小火车过来买东西。大马路过去了,火车经过惠民河,出了下关,沿着狮子山下的护城河继续前行。
初夏的风从车窗里鼓进来,带来了远处的河水和泥土的气息,洋溢着一种勃勃的生气。车厢里的人们兴致盎然地聊着天,卖报纸的、卖茶叶蛋的、卖香烟的从这节车厢串到那节车厢,吆喝个不停。我的心情愉快极了,仿佛有一种新的希望在等待着我。
小火车轰隆隆地飞驰,似乎它也觉得在这夏日的晨风里奔跑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前面的城墙上出现了一道大门,上面写着“金川门”三个大字,就是入城的城门了。城门两侧张贴着大字标语:“革除旧习惯,实行新生活。”
车厢里忽然一暗,小火车已经钻进了金川门。不一会儿车厢里又变得明亮,火车已经通过金川门,进城了。
“大炸弹!大炸弹!”车厢里那几个打闹的小孩忽然指着窗外兴奋地喊。
我抬眼望去,不远处是一个公园。公园的中心,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炸弹模型,在阳光照耀下发出冷冰冰的金属光泽,就像是一座钢质高塔。
今年全城有过一次防空演习,说是防备日本飞机的空袭。当时我们正在上国文课,听到尖厉的警报响起,大家兴奋极了,一窝蜂跑出教室,跟着老师跑到学校后山躲起来,直到警报解除才回教室—— 一堂课就这么过去了!
日本人的飞机投下的炸弹就是这个样子的吗?
小火车慢了下来。三牌楼站到了。
我拎着木桶下了小火车,四处张望,找到了“和会街”的路牌,便沿着和会街走起来。
太阳已经升起来,气温变高了。好在和会街两侧都是高大茂密的法国梧桐,浓荫遍地,就像是一条绿色的隧道,把阳光阻隔了。我一直朝前走,直到路边出现了一道拱形大门,上面写着:“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
街道的路牌也变成了“校门口”。
秋先生家应该不远了。
我又朝前走了一会儿,停住了脚步。
路边出现了红色屋顶的花园洋房,被围墙环绕着,在阳光下很好看。然而叫人发愁的是,那里有二三十栋红屋顶的洋房,我根本不知道哪一栋才是秋先生家。
我抱着碰运气的想法,沿着这一片住宅区走。也许妈妈这时候正好从秋先生家的房子里走出来,那样她就会看到我。
但我从头到尾走了一圈,不仅没有遇见妈妈,连其他人也没遇见一个。整片住宅区静悄悄的,想找个人问一问都办不到。
手里的水桶也变沉了,我的两只胳膊都酸酸的。我把木桶放在地上。那几条白鱼朝我吐着水泡,似乎是在嘲笑我。
“悲多汶,慢点跑!”
身后突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
我转过身,看到一只金黄的狮子狗正喜气洋洋地追着一只蝴蝶跑。狮子狗的后面,跟着一个穿白色裙子、瘦瘦的短发女生。她的年纪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白皙得简直像透明一样,一双眼睛大大的,带着一点淘气的神情。
狮子狗从我身边跑过去了,女孩也跟着跑过去。
她忽然又停住脚步,转身来到了我面前。
我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身子绷得紧紧的。
“这是什么鱼?”她望着我的木桶,很感兴趣地问。
“白鱼。”
“它们好吃吗?”
“很好吃的。”
她眼睛里透出欣喜的光,龇起小猫一样细密的白牙:“多少钱一斤?”
我的脸红了:“我这鱼不卖。”
“不卖?”
“我要送人的。”
她露出失望的神色,过了一会儿又高兴起来:“你可以先卖给我,然后再去捕几条送人。”
“那可不行。”
她叹了口气,带着狮子狗,朝前走去。
我大着胆子,喊了一声:“小姐——”
“嗯——”她转过头,笑了一下。
我的脸又红了。
“你是住在这里吗?”
“是啊。”
“请问……你知道秋先生家在哪儿吗?”
她的眼睛里显出了笑意,那笑意从眼睛里荡漾到了脸上:“秋先生?秋天的秋?”
“对。”
“你这鱼是要送到他家的?”
我点点头。
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眼,忽然说:“你是芳嫂的儿子?”
“是啊……”我有点疑惑地看着她,然后明白过来,“你是……秋小姐?”
她高兴地点点头:“你这鱼是送给我的呀!芳嫂跟我提到过你,说你跟我差不多大呢,还说等家里捕到了鱼就让你送过来。”
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把木桶拎起来,走到她面前:“给你。”
她笑起来:“我可拎不动。”

狮子狗跑在前面,她跟着狗,我跟着她。她一边走一边指着尽头的一栋洋房说:“那儿就是我家。”
“你叫什么名字?”她扭头问我。
“洛桐。”
“哪两个字?”
“洛阳的洛,梧桐的桐。”
“我叫秋芷。芷是这个字。”她用手在空中写着。
我点点头。
“你家在哪里?”她问。
“下关,长江边。”
“那你一定会划船了?”
“会的。打小就会了。”
她现出向往的表情:“会划船,多了不起!我连自行车都还没学会呢。”
啊,自行车,那可是我盼望拥有的东西!不过自行车太贵了,爸爸妈妈是不会买给我的。
“这鱼是你捕的吗?”
“我爸爸捕的。”我又补充了一句,“我也会的。”
“怎么捕呢?”
“渔网、渔叉、渔笼、钓竿,方法多着呢。厉害的可以长憋一口气,用手在水里抓鱼,我爸爸就会,我还不行。”
“用手抓鱼!”她一副惊讶的样子。
她带着我来到她家门前。她家的围墙是青砖垒成,墙上开着方形小窗,窗后鲜花朵朵,芭蕉、翠竹从墙头探出来,绿意盈盈的。她把手放在褐色的木门上,推开院门。门里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坪,一条水泥甬道从院门口一直通到花园洋房的门口。这是一栋典雅、别致的两层洋房,墙壁是柔和的白色,一楼二楼有数扇长窗,用深红色的木头镶着窗边,窗后垂着轻纱帘子,红色的屋顶上开着两个高低错落的老虎窗。房前有一株高大的银杏树,叶片在风中翩翩起舞。树下斜放着一辆亮锃锃的自行车,看来是属于她的。绿色的草坪,白色的房子,红色的屋顶,蓝色的天空,风中摇曳的银杏树,看起来就像一幅赏心悦目的画。
“芳嫂——芳嫂——”她一进院子就大声喊。
花园洋房的侧门打开了,妈妈一边擦着手,一边从里面走了出来:“二小姐回来了——”她看见了我,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小桐你怎么也来了——”
“他来给我送鱼的。”秋芷高兴地说,“芳嫂,你真好,知道我喜欢吃鱼。”
“谁不知道你是猫变的呀。”妈妈笑着说,走过来接过我的木桶,“这种白鱼是在长江里长大的,浑身都是活肉,鲜得很呢,我让老林中午就给你做上。”
秋芷不停地点头,很期待的样子。
妈妈看着我:“你爸爸怎样?”
“挺好的。你不在家他可自在了。”
妈妈哼了一声:“你仔细看着他。”又说,“太太睡着了,不然倒是让你见见太太。你在这里等着,把太太给我的一包糖带回去,把桶也带回去。”
“先别急着回去呀,再留一会儿。”秋芷热情地说。
妈妈看看她,又看看我:“留他干吗……”
“洛桐知道很多新鲜事,我想听呀,划船,捕鱼……”
妈妈苦笑了一下:“我的二小姐,划船,捕鱼,有什么好听的!风里来雨里去,苦死了。”
“我就想听呀。天天总是一个人,无趣极了——只有悲多汶陪着我,它也说不了话。”
狮子狗像听懂了一样,汪汪地叫了两声。
“我担心太太见了会不高兴……”
“不会的,妈妈正愁我在南京没有什么玩伴呢!她总是让我多跟同学交朋友,但我是插班生,别人不愿意理我……”她的声音低低的。
“好了好了,小桐你先陪二小姐一会儿。”妈妈拎着装着白鱼的木桶往洋房侧门走,回头看了我一眼,“千万要懂规矩,这儿可不是家里。”
我点点头。秋芷欢呼一声:“我们走!”

 



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抗战题材小说。作品从一对小儿女洛桐和秋芷在战火纷飞岁月里的遭际入手,以孩童的视角和感受,对抗战作了多维度展现。“征途”具有双重寓意,既是一个少年成长的足迹,又是人类抵达精神高地的跋涉。作品充满质感,叙述简洁,表达精准,细节丰富,歌颂了和平的宝贵,赞美了为和平付出艰辛努力的人。
                ——《1937少年的征途》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获奖词

《1937少年的征途》描写了抗战时期少年的成长经历,虽然是战争题材,但是小说没有正面描绘战场,而是运用了局部特写、侧面描写等手法,对抗战作了多维度展现,将抗战因素融入了少年的成长历程中。作者没有采用全知视角,而是用少年洛桐*人称的受限视角展开描绘,不仅写出了中国军人、民众的血性,也写出了少年在战火淬炼下的成长与蜕变。作品以一封书信结尾,用第三人称视角收尾,建构了一个半开放的结局,留下遐想空间,引人回味。
作者叙述简洁,表达准确到位,契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小说运用了长短句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在表现奔跑、描绘惨烈战场时,多使用短句,实现了用语言烘托氛围的效果。同时,整部小说的节奏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有着明显变化,发挥了节奏本身的叙事功能。
         ——著名作家、学者、出版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 聂震宁

《1937少年的征途》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抗战题材小说。与成人战争题材的不同在于作者没有把笔墨的重点放在正面战场的交锋上,而是从一对小儿女洛桐和秋芷在战火纷飞岁月里的遭际入手,以孩童的视角和感受,逼真地呈现了日军侵华所犯下的滔天罪恶,同时也歌颂了祖国儿女在面对困厄时不屈的意志和惊人的耐力,尤为赞美了他们为了和平的到来付出的艰辛努力。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泉根

《1937少年的征途》是一部充满成长质感的作品,叙写了成长期几乎所有的时代、环境、情感、快乐和苦难的元素。“征途”具有双重寓意,既是一个少年成长的足迹,又是人类抵达精神高地的跋涉。作者笔法细腻,叙述从容,对于细节的书写,尤其值得称道。作品的价值更在于从一个极为独特的角度,回到民间小人物,回到日常生活,对战争题材小说进行了别样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著名作家 李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