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1.45 3.2折 ¥ 68 全新
库存32件
作者文德 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2196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27847224
上书时间2024-11-21
方与圆是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早有“天圆地方”之说,意指天地的自然形态,后经演变,古代先贤赋予了方与圆更为复杂、更具内涵的哲学意义。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圆有致”被公认为是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方外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方圆合一。
方圆之道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哲学中的哲学,是智慧中的智慧。孟子说:“规矩,方圆之至也。”五千年的生存智慧浓缩于方圆之中,似太极般刚柔相济,变幻无穷。方圆智慧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可以让你进退自如,无往不胜,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成就功名与大业。
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方圆之道即是立世之本。“智圆行方”被古人当作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智慧,许多人以此为治家之道。黄炎培曾教育儿子:“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为做人要像古代的钱币一样,外圆内方,体现了为人之道和处世之道的至高学问和通达智慧。做人要有脊梁、有血性,要有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志向和气度,但又不可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适应社会潮流的柔韧。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方圆有度,该方时方,该圆时圆,才能圆润通达,玩转乾坤。可以说,方圆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永恒智慧。
方是原则,圆是机变,方圆之道即是成功之道。《菜根谭》有言:“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指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谦虚圆滑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这样的例子在中外历史上比比皆是。正如孔子所说:有向学之志的人,未必能取得某种成就;取得某种成就的人,未必做每件事都合乎原则;做每件事都合乎原则的人,未必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可见,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一不精通方圆之道。
方圆之道也要讲求“度”。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会处处树敌。如果太过方正或太过圆滑,则会寸步难行。只有把握好方圆之度,恰当使用方圆之道,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方圆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永恒智慧,是玩转乾坤的至高学问。为了让读者既能充分了解方圆哲学,又能游刃有余地使用方圆之道,把握好方圆之度,我们推出了这本《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本书以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阐释方与圆的人生大智慧;从浅显到深奥,完整展现方与圆的人生哲学。在内容上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讲述了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商海之道以及谋略之道等,并以事例为佐证,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职场中、商海中恰当地应用方圆哲学和方圆智慧,教你圆润为人、圆融处世的技巧和学问,正确面对商海谋略中的博弈和竞争,在社会上、职场中管人驭人的绝招和策略等,让你占尽先机,步步为营,早一步窥得成功的秘密。
该方时方,该圆时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正确使用方圆智慧,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将让你玩转乾坤,无往不胜。
方与圆是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早有“ 天圆地方”之说,意指天地的自然形态,后经演变, 古代先贤赋予了方与圆更为复杂、更具内涵的哲学意 义。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 ;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 圆有致”被公认为是*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 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
“智圆行方”被古人当作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 智慧,许多人以此为治家之道。黄炎培曾教育儿子: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 为做人要像古代的钱币一样,外圆内方,体现了为人 之道和处世之道的至高学问和通达智慧。做人要有脊 梁、有血性,要有金戈铁马、挥斥方道的志向和气度 ,但又不可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 适应社会潮流的柔韧。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方圆有 度,该方时方,该圆时圆,才能圆润通达,玩转乾坤 。可以说,方圆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永恒智慧。
章 方是刚,圆是柔
过刚则无弹性
过柔难以成形
阴无阳不利,刚无柔不生
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上善若水,以柔克刚
劣势并非让人永远被动
用灵活手段达到目的
方圆通融才能久立于世
方是为人处世之根本
圆是宽容应世之锦囊
让人格成为一生的守护
方能让人放下功利
圆能让人懂得分享
挺直腰杆成大事
圆融求人才不会碰钉子
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
第二章 方是原则,圆是机变
坚持是方,放弃是圆
坚守责任才能践行使命
认真但不“较真”
圆融之人不会恪守老经验
计划赶不上变化
创新思想不局限于常规
从路径依赖走出来
以己变应万变
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安于现状就是自我套牢
因事而变,让人生总处在不败的状态
取巧不投机,圆融走捷径
脚踏实地,拒绝浮躁
稳住方寸,静对非议
风雨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第三章 讲求方正,乃为人之本
恪守信誉,方能立足
做回真正自由的自己
慎独自省
执著走自己的路
无欲则刚
人贵自制
谦逊的人贵
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只有尊重自己才能被人尊重
不断充实自己
第四章 圆融为人,乃应世之道
做事方正,做人圆融
方外有圆,圆内有方
重视日常应酬
悄悄为他人做点好事
送对人情有讲究
巧获热情与好感
脸上先有微笑
让对方做主角
求大同存小异
假糊涂结真人缘
给人好处莫张扬
善于“储存”人情
背后说人好,莫谈他人非
第五章 方圆通融,做人要变通
个性灵活
机智的能量
舍小利为大谋
以退为进
做事要分轻重缓急
善于趋福避祸
让一步,收获更大
小帮助大改变
以和为贵
吃小亏占大便宜
第六章 圆润为人,须通晓人情世故
做一个有人情味的人
为人低调好处多
学会忍耐,低调做人
凡事不要太较真
自我解嘲保面子
常来常往,常聚常新
得意不可忘形
送到心坎上
在前在后有分寸
捧人要合宜
为人切莫太聪明
同谁都合得来
学会和他人分享名利
坦率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第七章 方圆处世,讲究刚柔并济
该刚则刚,当柔则柔
记得给别人留面子
应对自如,才能游刃有余
无为而治
身处弱势不气馁
妥协不是软弱
大丈夫能屈能伸
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顺应形势发展,保护自己利益
施于人者被施
第八章 方法圆融,沟通无碍
融洽从学会倾听开始
开诚布公打动人心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言语简洁,一语中的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争论永远没有赢家
学会语言的“软化”艺术
学会说“不”
无声胜有声
投其所好,沟通顺畅
幽默是沟通的润滑剂
讷于言而专于行
第九章 交友方圆有度
不以喜厌交朋友
三教九流皆可交
人心迷离,择友须慎
关键时刻拉人一把
玩笑话慎重说
交友有礼
善于“储存”朋友
捕获可供利用的“贵人”
朋友不可透支
做足人情
拒绝朋友的请求不头疼
朋友有亲疏远近
第十章 职场应对,方圆有术
做上司“肚子里的蛔虫”
学会与上司沟通
如何成为上司的得力助手
擅长领会上司的真实意图
在领导面前不妨装装“嫩”
忠诚比能力更重要
切勿与上司争功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
藏起你的锋芒
与同事相处有道
与同事相处要多个心眼
知己知彼,求升职加薪
良禽也要择树而栖
第十一章 守业为方,创业为圆
圆融创业,在博弈中求优势地位
方正守业,严明的纪律是团队不可或缺的
一番寒彻骨,才得扑鼻香
利用感官“情报网”发现商机
把握机遇才能大展宏图
谋是基础,断是关键
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危机感
要跑得快,同时还要能停下来
守誉为方,积累资本
义利圆融,发达不忘旧情
质量取胜,药好才能称王
口碑是好的广告
不和恶性竞争沾边
商场非赌场,杜绝赌博心态
第十二章 亦方亦圆的经商战术
市场面前,速度制胜
商海论战,“稳”字当先
以狼的专注捕获每一个猎物
善隐者,易抢占商机
先吃亏,后收益
厚利多销:“抢”富人的荷包
从商之道,和为上
把“双赢牌”的蛋糕越做越大
善借他人智慧
顺势而治,借树开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搭形造势,成就影响力
善借人气,拉拢人才
借顾客的要求图发展
学会“狐假虎威”
方与圆是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早有“ 天圆地方”之说,意指天地的自然形态,后经演变, 古代先贤赋予了方与圆更为复杂、更具内涵的哲学意 义。在方圆之道中,方是原则,是目标,是做人之本 ;圆是策略,是手段,是处世之道。千百年来,“方 圆有致”被公认为是*适合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成功心 法,成大事者的奥秘正在于方与圆的完美结合。
“智圆行方”被古人当作境界极高的人生道德和 智慧,许多人以此为治家之道。黄炎培曾教育儿子: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意 为做人要像古代的钱币一样,外圆内方,体现了为人 之道和处世之道的至高学问和通达智慧。做人要有脊 梁、有血性,要有金戈铁马、挥斥方道的志向和气度 ,但又不可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 适应社会潮流的柔韧。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方圆有 度,该方时方,该圆时圆,才能圆润通达,玩转乾坤 。可以说,方圆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永恒智慧。
章
方是刚,圆是柔
过刚则无弹性
坚守方正没有错,但是做人如果过于刚直,就失去了做人的弹性,容易得罪人,容易让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正如人们经常说的那样:过刚易折。所以我们在坚守方正的同时,也要保持做人的弹性,把握好“火候”,适可而止,同时也要学会圆融变通,否则受苦的就只有自己。
唐德宗时杨炎与卢杞一度同任宰相。卢杞是一个除了逢迎拍马之外一无所长的阴险小人,而且相貌奇丑无比。而与卢杞同为宰相的杨炎,却满腹经纶,一表人才。
但是,博学多闻、精通时政、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杨炎,虽然具有宰相之能,性格却过于刚直。因此,像卢杞这样的小人,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从来都不屑与卢杞往来。
为此,卢杞一直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算计杨炎。
正好节度使梁崇义背叛朝廷,发动叛乱,德宗皇帝命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前去讨伐。杨炎认为李希烈为人反复无常,坚决阻挠重用李希烈。
但是德宗已经下定了决心,对杨炎说:“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可是,刚直的杨炎并不把德宗的不快放在眼里,还是一再表示反对任用李希烈,这使本来就对他有点不满的德宗更加生气。
不巧的是,诏命下达之后,正好赶上连日阴雨,李希烈进军迟缓,德宗又是个急性子,于是就找卢杞商量。卢杞便对德宗说:“李希烈之所以拖延徘徊,正是因为听说杨炎反对他的缘故,陛下何必为了保全杨炎的面子而影响平定叛军的大事呢?不如暂时免去杨炎宰相的职位,让李希烈放心。等到叛军平定之后,再重新起用杨炎,也没有什么大关系!”
卢杞的这番话看似为朝廷考虑,而且也没有一句伤害杨炎的话,但德宗果然听信了卢杞的话,免去了杨炎的宰相职务。
就这样,一味刚直的杨炎因为不愿与小人交往而莫名其妙地丢掉了相位。
用违背道义、逢迎权势的态度来处世,固然会毁坏名气、丧失气节;但一味刚正不阿,不懂得保护自己,掩藏自己,那么终受苦的就只有自己。所以,我们在想维护自己正直的生活态度的时候,也要学会一点圆滑,学会掩藏住自己的锋芒,让别人在你身上找不到话柄。
韩世忠和岳飞、张浚都是宋高宗时的抗金名将,高宗因怕这些名将功高盖世,以后难以驯服,所以急于和大金议和,因众将抗金意志坚决,而且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大金在军事上抵御不住岳飞、韩世忠,便在外交上给宋高宗施加压力,说大宋议和没有诚意。
宋高宗听信秦桧的奸计,解除了三人的军权,任命张浚、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用职务上的升迁使三人脱离军队。
后来秦桧因岳飞多次阻挠他与大金议和的奸计,又屡次出言攻击他,心中怨恨,便罗织罪名把岳飞逮捕入狱,将其害死于风波亭。
当韩世忠听到岳飞被秦桧害死的消息后,义愤填膺当面质问秦桧,岳飞究竟所犯何罪?
秦桧无言以对,支支吾吾地说:“岳飞的儿子岳云给部将张宪写信,让张宪要求朝廷派岳飞回军中,话虽不明白,这事件莫须有。”
韩世忠大怒,厉声说道:“仅凭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人心。”拂袖而去。
岳飞死后,韩世忠知道自己也难容于秦桧,便请求解除枢密使的职务。
韩世忠赋闲之后,口不言兵,每天跨驴携酒,泛游西湖,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名震天下的韩元帅。
韩世忠的部将旧属路过杭州时,都来拜访老帅,韩世宗一律不见,平时也绝不和军中大将通报消息,以免被秦桧罗织成罪名。
秦桧害死岳飞后,对韩世忠也是恨之入骨,恨不能把他也一并除去。然而他没想到害死岳飞的民愤会如此之大,自己也感到很害怕,又见韩世忠口不言兵,又和军队断绝往来,也不再出言阻挠自己与大金议和的奸计,既无威胁也无妨碍,便放过了他。
韩世忠懂得适时收起自己的锋芒,才得以保身。可见圆融的重要。可是现代社会,很多人却不懂得圆融处世。如果是才华横溢,就可能清高自傲;如果个性十足,就可能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当我们坚守自己的刚直时候,很可能已经因为不懂得圆滑而得罪了别人,而此刻,那些对你心怀记恨的人,很可能就躲在某个角落,等着找你麻烦。
身处在这样的环境,自然不会舒服。所以,与其过于坚持自己,去得罪别人,不如适当地圆滑一点,表面上跟谁都合得来,内心里却有自己的分寸。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群中隐藏自己,不至于要时刻提防别人的算计。
过柔难以成形
淮阴侯韩信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一员颇具大智大勇的战将,可是,他的“大智大勇”却难以掩盖他优柔寡断的性格。在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期间,如果韩信既不从项羽也不属刘邦,自树一帜,即可同刘、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当时的环境也为他自立提供了多次机遇。正是由于他优柔寡断的性格,他终不仅失去了自立为王的机会,还把命搭了进去。
韩信率兵伐齐,斩了齐王田广,占领了齐国,不仅扩大了疆域,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这时,他已有数十万大军,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当时楚、汉相争的形势是,韩信叛刘归项则刘灭,向刘背项则项亡。如果韩信自树一帜就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在刘邦与项羽相争得激烈时期,诸侯各据一方,或叛项归刘,或背刘降项,或自立为王,群雄逐鹿,各逞其能。在风云变幻的楚汉相争中,英雄辈出,居然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蒯通。他把当时天下的形势看得极为透彻。他深知“天下权在信”。于是拜见韩信,从当时的形势,韩信所处的环境与他的实力,以及他将来得天下的利益等诸方面苦口婆心地规劝他造反自立。可是韩信考虑许久还是说:“先生言之有理,容我权衡一下,再做决定。”蒯通见韩信已被自己说服,便告辞了。
蒯通本以为韩信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将来一定能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可他等了数日,却不见韩信有要自立为王的迹象,便又找韩信,说:“希望将军快做决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当即回答说:“先生请不要再费心了。我考虑再三,自从归汉后,刘邦肯把将军大印交给我,统领数万大军,现在又封我为齐王,如果忘恩负义,必遭报应。况且我擒魏豹、平赵、定燕、灭齐,立下战功累累,又一向以忠信对待他。我想汉王不会亏待我的。”
蒯通听后,明知再劝也没用,转身告退。他担心招惹是非,便仰天长叹,佯装疯癫,逃离汉营。
当时,韩信正处于楚汉相争的乱世,为他自树一帜,提供了极好的契机;他本人智勇超常,手握重兵数十万,又雄踞齐地,有能力、有把握自立为王;还有蒯通为他出谋划策,可以说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谋士,他煞费苦心地规劝、开导,甚至开导到不能再开导的程度,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而他仍然优柔寡断。正如韩信自己所说:“我若负德,必至不祥。”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命运果然“不祥”,但绝不是因“负德”,而是由于他优柔的性格所致,岂不是咎由自取?
后来韩信又一次错失良机。刘邦追杀项羽旧部钟离昧,韩信出于同乡之谊收留了他。这招致了刘邦的不满,而此时韩信若能当机立断,肯与钟离昧联手共同抗汉,那不仅保护了钟离昧的性命,他自己日后也能幸免于难。可惜的是,韩信在这次机遇面前仍犹豫不决,于是不仅失去了朋友,又眼睁睁地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韩信不听蒯通的规劝,不理钟离昧的指点,只因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致使两次机遇都失去了。
也许,对于优柔性格的韩信来说,理想的行为方式,就是让别人先反,自己在一旁优柔地观看,败则与己无关,胜则乘势而起,韩信确实这样做了。然而,刘邦和吕后却不优柔,他们快刀斩乱麻,处决了韩信。
韩信在优柔中被杀,其实他到死都没有真反,而只是在犹豫,他是被半推半就硬拉上刑场的,直到临死一刻,韩信才仰天长叹:“悔不听蒯通言,反被女人以计诛杀,呜呼哀哉!”
有些素质、人品及机会都很好的人,就因为寡断的性格,一生也就给糟蹋了。美国化工协会会长、美国FMC公司总裁威廉·沃特说:“如果一个人永远徘徊于两件事之间,对自己先做哪一件犹豫不决,他将会一件事情都做不成。”的确,如果一个人在一种意见和另一种意见、这个计划和那个计划之间跳来跳去,像风标一样摇摆不定,每一阵微风都能影响它,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性格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