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与性格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性与性格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45 7.0折 58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奥地利】奥托·魏宁格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94080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5209533

上书时间2024-11-17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作者序本书是一个尝试,即用一种明确的新见解观察两性关系。这个尝试既不想尽量收集有关性格的显著资料,也不想系统地整理科学测评和实验的全部结果,而仅仅是阐释能够说明男女间全部差异的一条原理。在这个方面,本书不同于有关这个题目的其他所有著作。本书并不纠缠于这个或那个细节,而是紧紧围绕其宗旨。本书没有罗列大量的调查结果,而是把两性在精神方面的差异归纳成一个体系。本书讨论的并不是作为复数的女人,而是作为单数的女人。本书其实是从普通、常见的事实入手的,但目的却在于阐明一条具体的原理。本书的方法不是“形而上学的归纳法”,而是要去逐步地接近心理学的核心。本书的考察并非针对细节,而是针对各种法则。在更深层次的问题上,与内省分析所获得的结果相比,心理实验的帮助较为有限;尽管如此,本书依然并不轻视实验室获得的结果。艺术家并不轻视体验的结果,恰恰相反,他把获取体验的成功视为己任。不过,对他来说,收集来自经验的知识,这仅仅是探索自我的起点,而在艺术当中,探索自我就是探索世界。本书采用了性格分析学的方法,本书的主题要求采用这种方法。尽管如此,本书运用的心理学还是具有形而上学的性质。本书的心理学研究从平凡琐碎的细节经验入手。哲学家与艺术家的任务,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两者的形式:哲学家诉诸抽象观念,艺术家则诉诸象征。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是表达方式与内容的关系。艺术家把世界吸入心中,再把它呼出来;而对哲学家来说,要把握身外的世界,则必须先将世界纳入心中。理论当中总带有某种虚夸矫饰的东西,而“真实”的意义(在艺术作品里,真实的意义就是自然本身;在哲学体系里,真实的意义则是一种更凝练的概括,是一种深及事物根本并能自圆其说的命题)却似乎会给我们严厉的打击,几乎会使我们感到受了冒犯。在这本书里,我几乎处处都在反对女性,男性读者如果读到我这些反女性的言论,大概会感到几分心领神会或者完全信服。男人在性问题上的自我中心主义,使他们乐于把女人看作符合男人心思的那种女人,看作男人希望看到的那种女人。对于我对女性所做的判断,女人们势必要提出质疑,而我也准备回答她们,这自不必说。事实上,我的考察终还是转向了批评男人,但其意义比女权提倡者所期望的还要深刻,并且对男人提出了沉重、切实的谴责。不过,谴责男人对我并没有多少帮助,从本质上看,这么做丝毫不能使我的名誉在女人心中得到恢复。然而,我的分析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发出谴责上,而是超越了简单的表面现象,达到了某种高度。站在那个高度上,你不但能观察到女人的天性及其在宇宙中的意义,而且能看到女人与人类、与一些根本和崇高的问题的关系。我将阐明女人与文化问题的明确关系。我们将看到女人在理想目标的领域里将要发挥的作用。同样,在文化问题和人性问题互相重合的领域中,我不仅要做出解释,而且要做出价值判断,因为在那个领域里,解释说明和价值判断其实是一回事。实际上,我的考察从一开始就扩大到了如此广阔的领域,而这并不是有意为之。经验心理哲学的发展并不充分,这是经验心理学自身造成的直接后果。我们正是从现象入手的,但只要我们能从现象中找到任何要素,它们能证明现象背后存在的东西,只要我们能窥见一些标志,它们能表明存在着某种高于现象和造成现象的东西,那么,经验性知识(empirical knowledge)就不但不会被轻视,反而会显示出更深刻的意义。我们可以相信,的确存在这样一条根本原理,尽管任何活人都无法真正达到它。本书力图朝这条原理不断迈进。女人问题和女权问题所包括的范围很有限。在这个有限范围内,不可能去达到一个这么高的目标。尽管如此,这个问题还是必定与“存在”(existence)的深刻奥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把这些奥秘与解释宇宙联系起来,才能从实际的或理论的角度、从伦理学或形而上学的角度,对这些奥秘做出解释。领悟宇宙(或者说,领悟那种被看作宇宙的东西)与掌握细节知识并不矛盾。另一方面,所有的专门知识都要求具备一种更深刻的意义,而这恰恰是因为它们都是专门的知识。领悟宇宙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即使综合数量再多的经验性知识,也无法使这个过程出现,尽管各个时代的经验性知识都在期盼它的出现。在本书中,我仅仅提出了一些有关世界总体格局的萌芽思想。从性质上看,这些萌芽思想接近柏拉图、康德和基督教的理论概念。我一直在强迫自己把本书的大部分论述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我想,我至少为许多事情奠定了一些基础,而我不可能把那些事情全部做完。我尤其关注我这部分工作当中的缺点,因为我更注重对已经试图说出的话做出评价,它们涉及一些深刻、普遍的问题,而不大看重我对女人问题的个别见解必定会唤起什么兴趣。喜欢哲学的读者大概会误以为,他读到的论著讲的虽然是一些崇高、根本的问题,但它们却碰巧和对一个不那么高尚的问题的考察融为了一体。我也怀有这种厌恶感。但我可以说,在本书中,我始终把两性的对比看作论述的起点,而不是看作研究的终目的。这种考察已经大有收获,其中包括大量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基本问题及其与各种思想原理的联系,还包括关于审美、爱情、美和善的理论,包括个体、道德以及两者的关系等问题,包括天才、渴望不朽和希伯来人的特性等现象。很自然,这些复杂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考察这个特定的问题,因为它的范围被扩大了,而这正是由于我们从如此多的角度考察了它。从这种更宽广的意义上说,即使我们能证明文化仅仅能对女人寄予小的希望,即使考察的终结果是对女性的贬低,甚至是对女性的否定,那也根本不是想以此去摧毁那些已经存在的事物,或者去贬低那些具有自身价值的东西。如果我在这本书中只是一味地摧毁一切,只留下一片空白,这种做法早就会使我恐惧万分了。在我的这本书里,虽然肯定性的措辞或许不那么清晰,愿意聆听肯定性措辞的人还是能够听到它们。这本论著分两部分:部分涉及生物学和心理学;第二部分涉及逻辑学和哲学。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如果我把这两个部分写成两本书,效果会更好,一本从纯生物学的角度去论述,另一本从内省心理学的角度去论述。在进行心理学考察之前,有必要先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考察两性问题。本书第二部分对某些心灵问题的论述,完全不同于当代任何生物学家的方法。因此我认为,去掉本书的部分会让很多读者去冒风险。何况,本书部分还有待接受自然科学的关注和批评;而在本书第二部分里,会引起自然科学的关注和批评的,大概只有不多几处,这个部分主要是从内省心理学的角度展开论述的。第二部分首先提出了“反实证论宇宙(the universe that anti-positivistic)”这个概念,因此,许多读者会认为它很不科学(尽管我已在书中提供了反对实证论的有力证据)。目前,我必须让自己暂且满足于一个信念:我已经阐明了这个概念中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我已经为非生物学的、非生理学的心理学确立了永久的地位。我的考察可能遭到反对,有人会说它的某些观点缺乏充分的证据。但我却认为这些反对意见没有多少道理。在这些事情上,“证据”又意味什么呢?我谈论的不是数学,也不是认识论(书中只有两处涉及认识论),而是经验性的知识,其中绝不仅仅是指出那些存在的东西。在这个领域里,证据的意义只不过在于新经验与旧经验的一致。无论新现象是产生于人的体验,还是直接来自于大自然的造化之手,这两者都几乎是一回事。我这本书中包括了大量有关经验性知识的证据。后,如果允许我对我这本书做出评判,我就要说: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并不是草草一看就能马上理解和领悟的。我之所以亲自指出这一点,是为了引导和保护读者。在本书的两个部分(尤其是在第二部分)当中,我越是发现与当今被看作知识的东西相一致的见解太少,我就越是急于指出这些见解与已有知识的一致之处,因为我已经发现:我这些见解与已经被人们理解并说出过的东西完全一致。我要感谢劳伦茨?米尔纳博士(Professor Dr. Laurenz M üllner)给予我的大力协助,感谢弗里德里希?约德尔博士(Professor Dr. Friedrich Jodl)从一开始就对我这本书怀有真诚的兴趣。我尤其要感谢帮我订正本书证据材料的好心朋友们。

导语摘要
《性与性格》是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的成名作,也是他在世出版的仅此一部作品。此书以悖论警句式言论和惊世骇俗的另类见解,从生物、心理、伦理、哲学等多角度,旁征博引,破除既定规范,对性别与性格问题进行了反传统探讨,进而谈及犹太主义和女性解放问题。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性与性格》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思想者,如斯特林堡、维特根斯坦、卡夫卡、劳伦斯、乔伊斯、拉康、齐泽克等。其中,有关女性主义的讨论直接刺激了波伏娃写作《第二性》,而有关天才和性格的论断,更是影响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在世纪之交的维也纳,《性与性格》引发热议,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形成“魏宁格崇拜”。在这部著作问世百年以来,其思想内涵依然发人深省,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身性格与性别的关系。

作者简介
奥托·魏宁格(Otto Wengier,1880-1903),奥地利哲学家。自少年时代起,他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出天才特质,其语言天分尤其突出。1902年以论文《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的部分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903年,《性与性格》正式出版。同年,作者举枪自杀。

目录
译者序 
 德文出版者序 

 作者序 

 部分(预备部分):性的复杂性绪论  

 章 “雄性”与“雌性” 

 第二章 雄性原生质与雌性原生质 

 第三章 性吸引力的规律 

 第四章 同性恋与男色 

 第五章 性格学与体型学 

 第六章 解放了的女人 

 第二部分(主要部分):性的类型

章 男人和女人

 第二章 男女的性欲 

 第三章 男女的意识 

 第四章 才能与天才 

 第五章 才能与记忆 

 第六章 记忆、逻辑与伦理 

 第七章 逻辑、伦理与自我 

 第八章 “我”的问题与天才 

 第九章 两性的心理 

 第十章 母性与卖淫 

 第十一章 爱欲与审美 

 第十二章 女人的天性及女人在宇宙中的意义 

 第十三章 犹太主义 

 第十四章 女性与人类


内容摘要
《性与性格》是奥地利哲学家魏宁格的成名作,也是他在世出版的仅此一部作品。此书以悖论警句式言论和惊世骇俗的另类见解,从生物、心理、伦理、哲学等多角度,旁征博引,破除既定规范,对性别与性格问题进行了反传统探讨,进而谈及犹太主义和女性解放问题。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性与性格》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思想者,如斯特林堡、维特根斯坦、卡夫卡、劳伦斯、乔伊斯、拉康、齐泽克等。其中,有关女性主义的讨论直接刺激了波伏娃写作《第二性》,而有关天才和性格的论断,更是影响了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在世纪之交的维也纳,《性与性格》引发热议,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形成“魏宁格崇拜”。在这部著作问世百年以来,其思想内涵依然发人深省,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身性格与性别的关系。

主编推荐
奥托·魏宁格(Otto Wengier,1880-1903),奥地利哲学家。自少年时代起,他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出天才特质,其语言天分尤其突出。1902年以论文《性与性格:生物学及心理学考察》的部分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903年,《性与性格》正式出版。同年,作者举枪自杀。

精彩内容
一个女人的解放及其获得解放的资格,与她身上男性成分的多寡成正比。但是,“女性解放”的思想包括很多方面,而由于这个思想还和许多实际风俗(它们与女性解放理论毫不相干)有关,它的含义就更难廓清。我所说的“一个女人的解放”,既不是指她主宰了家庭生活,也不是指她征服了丈夫。我绝不是指她有勇气在晚上自由地外出活动,或者单独一人在公共场所露面,或者无视某些社交规则(例如禁止单身女人在家中接待男人的造访,禁止她们参与或聆听有关性问题的讨论)。我所讨论的女性解放,不包括女人对经济独立的渴望,也不包括女人在技术学校、综合大学、音乐学院以及师范学院中得到的恰当教育。可能还有其他许多类似的运动与“解放”(emancipation)这个词有关,而我也不打算在本书中讨论它们。我要讨论的女性解放,指的不是女人与男人表面上的平等,而是女性问题中那种真正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深植于女人心中的那种获得男人特性的渴望,即渴望获得男人那种在精神和道德上的自由,渴望获得男人那种实实在在的影响力和创造力。我认为,真正的女性素质当中既不包含对这种意义上的解放的渴望,也不包含争取这种解放的能力。一切正在努力奋斗以获得这种解放的女人,一切真正具有巨大精神能力的著名女子,有经验者眼便能从她们身上发现某些属于男性的解剖特征,发现某些与男人非常相似的身体特征。在过去和现在都备受推崇的所谓“女人”,都被提倡女权的人看作女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典范,但她们几乎全都属于我所描述的那种处于“性别的中间形式”的人。历早的一例是萨福,她给我们留下了性倒错的先例,而已被承认的描述女子间性倒错关系的那些术语,就源自她的名字。不过,被人们认为针对女性解放的敌意,却大多出于对女性解放的可能性缺乏信心。男人并不真的需要奴隶一样的女人,他通常只是非常渴望得到一个伴侣。当今女人所受的教育,其实并不适于使女人挣脱对她的真正束缚。如果女人打算做什么事情,教她如何“做个女人”的老师的后一招就是告诉她:女人如果不像女人,就没有男人会要她。女性教育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女人为结婚做好准备,而婚姻是一种幸福状态,女人将在婚姻中找到她们的价值。这种训练虽然对男人几乎毫不奏效,却潜移默化地造就了女人的女性气质、依赖性和受奴役的条件。必须从女人手中拿走教育女性的职能,必须从母亲手中拿走教育人类的职能,这是将女人与人的观念联系起来的步,而从一开始,女人就一直千方百计地不让人们夺走她们手中的教育权。真正放弃自己的性自我的女人,真正希望获得内心平静的女人,将不再是“女人”。她不再是“女人”;她获得了内心的、精神的标记,也获得了再生的外部形式。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吗?世上没有意义上的女人,但是,即使认为以上的情况可能发生,也好像是在赞同一个奇迹。女性解放不会使女人更幸福,不能确保女人获得拯救,而通向上帝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任何处于自由与奴役之间的过渡阶段的人都不会幸福,但是,女人会为了让自己不幸福而选择放弃受奴役吗?问题并不在于女人是否可能具备道德,而在于女人是否真的可能希望理解“存在”(existence)的问题,理解“罪”(guilt)的概念。女人能够真心渴望自由吗?唯有女人充满了理想并愿意遵循指路明星的引导,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唯有女人心中的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开始发挥作用,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唯有女人能将自己与道德观念(即人性的观念)联系起来,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才可能实现女性的解放。

媒体评论
一本令人敬畏的书,可能解决了一切问题中*困难的问题。——斯特林堡(瑞典现代文学奠基人)在维特根斯坦青春期读过的所有书中,对他人生态度有着**持久影响的就是魏宁格的书。——瑞?蒙克(《维特根斯坦传》作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