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教师照亮教育——学校生长日志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7.48
5.5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刘艳萍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60464
出版时间2018-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25335870
上书时间2024-11-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十一学校一分校,脱胎于两所基础薄弱校,经过三年的教育综合改革,一跃成为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两校合并,三校融合!这方地,这群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消除情感隔阂,建立起强烈的组织身份认同?是如何一点一点更新教育观念,构建起九年一贯的滋养生命的鲜活课程?在这样一场波及每一个教师利益再分配的学校转型中,从哪里开始,要走向何方,怎么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回答。
作者简介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两所学校的书记和校长。出版有《我的人生供求你参考——名家大师对话青少年》等。
目录
序?李希贵
前 言
辑 先见人,方可更好地做事
每位老师都渴望被点燃
先人后事
从今后,取消每周全校大会
服务“三级跳”
从管理事到服务人
道歉日,让这个春天充满爱与宽容
决定学校命运的教代会
在抱怨中寻求改变
“评职称,怎么也该轮到我了吧?”
推倒的是墙,凝聚的是人心
迟迟没有换下的校牌
流程改变,结果就会改变
校长的三重角色
要重视一个一个的短期胜利
建立安全的工作纠错机制
用语言管理意义
第二辑 师德不是刻意要求出来的
“逼”出来的教师发展课程
帮迷失的教师找到“我”
做老师要厚道
外归功,让老师看到自我价值
教师的成就来自学生成长
不要伤害他人的自我意识
师德不是刻意要求出来的
内分享,结伴而行可以走得更远
为教师成长做好连接
考评机制惹的祸
第三辑 课程改变,学校就可以改变
走出静悄悄的校园
厕所门与卫生纸带来的课程启蒙
推下河的同时,抛下救生圈
期教育沙龙的摩擦
让课程资源实现配置
不需要宣布“开始”的六一儿童节
煞费苦心的开学典礼
因为这个更民主
希望每个学生都不愿放假
课程变革不必齐步走
挖地三尺找资源
不可绑架学生道德成长
一次数学考试命题引发的课程创新
教育是将“天赋”和“伟大”引导出来
一次运动会可以发生什么
为何不能取消小学段
九年一贯,“贯”的到底是什么
第四辑 赢得学生,而不是赢了学生
作文为何再抄一遍
一场被取消的拔河比赛
从10分钟到50秒
赢得学生,而不是赢了学生
“对不起,校长,我得问问孩子的想法”
不允许挑选班主任
海棠节,以“爱”的名义命名
惩戒,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
同伴关系教育需要正向引导
钢琴,仅仅是换个地方而已
蓄水池里的大头钉
不靠人缘的评优机制
管理好校长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我要自己去春游”
内容摘要
十一学校一分校,脱胎于两所基础薄弱校,经过三年的教育综合改革,一跃成为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两校合并,三校融合!这方地,这群人,是如何一步一步消除情感隔阂,建立起强烈的组织身份认同?是如何一点一点更新教育观念,构建起九年一贯的滋养生命的鲜活课程?在这样一场波及每一个教师利益再分配的学校转型中,从哪里开始,要走向何方,怎么走?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回答。
主编推荐
刘艳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两所学校的书记和校长。出版有《我的人生供求你参考——名家大师对话青少年》等。
精彩内容
1.从今以后,取消每周全校大会
2014年3月28日
上午,两边的干部都找我。
“校长,是不是开个全校大会讲讲话呀,老师们连您长什么样都还没看清呢。”
“我想先看看,还是缓一缓吧。” 这个时候开全校大会确实不明智,什么情况都没摸清楚,哪能呜里哇啦乱讲一通?刚走了一个,又来了一个。
“您还是和老师们见个面吧,大家心里七上八下的,特别不踏实。”
想想也是,大家现在需要个主心骨。“好吧,但不要开全校大会,我两边分别见见面吧。”
十一学校一分校合并的初三个月里,一直被那堵墙分成两半,中学是中学,小学是小学,我两面跑。四月初在墙上开了一个小门,一是方便来回走动,二是一点点破除阻碍,为彻底消灭大墙“合同为一家”做铺垫。
当天下午,我分别在大墙两边不同的会议室里,和老师们见了面,简短地做了自我介绍,描述了一下学校的未来,更主要的是安抚老师们。大多数老师是在宣布两校合并的前一天才知道的,可以想象大家内心的彷徨无措。没有什么大口号,也没有什么承诺,就是笑着告诉大家,我需要大家的帮助,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学校办好。
第二周,两边负责全校大会的干部又分别来找我。
“校长,小学这边是每周二下午开全校大会,您看要讲点啥,我们好做准备。”
“校长,中学这边是每周四下午开全校大会,您看咋安排?”
十一学校早在七八年前就取消了每周全校大会,因为统一的大会是没有办法解决一线教育、教学的个性化问题的。全校大会只是解决某类问题的一种手段而已,一旦学校把每周大会变成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为了开而开,就会忘记开大会的真正目的。没有意义的事情做多了,老师自然而然就会反感甚至消极对待。于是,台上领导口若悬河,唠叨着为了开会而拼凑的内容,台下却坐着一群“非暴力不合作”的群众,或者低头刷圈,或者闭眼昏睡,或者两眼无神地遐思迩想,也有勤奋一点儿的,干脆把工作带进会场,比如判卷子。
“从这周开始,取消全校大会吧!”
“啊?”
“啊?”
两边的干部都发出这样的惊诧,估计心里在想:“这家伙会当校长吗?”取消全校大会,无疑是放弃校长的话语权,丢掉统一思想、发号施令的有力武器。其实,当校长把话筒交到老师们手里时,这个武器才能真的发挥出巨大威力。
后来干部们又来问我:学科组、备课组每周还开不开会?如果开,每周开几次合适?如果不开,那通过什么来抓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我让大家讨论这个问题。讨论的结果是,学科组、备课组每周的教研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对我们极为薄弱的师资队伍来说,尤其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唯有抱团取暖、结伴前行,我们才可能变得强大。我们必须聚焦每一位学生、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学段、每一个单元、每一堂课,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让十一学校的育人理念,通过我们一点一滴的实践,在一分校落地生根。每周需要教研多少次,因需而定。不搞形式主义,不做浪费时间的事。每一次教研都是为了研究“我们要干什么”“我们要怎么干”“我们干得怎么样”,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行动”。于是,我们的教研慢慢成为老师们的一种常态校园生活,两个人、三五个人,抑或更多,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教研 —— 教室里、走廊中、操场上、餐厅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家不知不觉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三句话不到就会谈到学生、课程与教学。后来,我们干脆将学校餐厅改造成了咖啡厅,饭毕,学术教研就地发生。
事实证明,统一思想,靠的是干事,而不是开会。当我们将心中信奉的教育价值观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实践,在师生眼睛里变成现实时,大家就都信了。比如,与其在大会上一遍一遍强调“学生”,不如竭尽全力为孩子建一个卫生、美味的食堂;与其要求老师每个学期末都上交总结、反思或者论文,不如帮助每位老师发现长处,搭建他不断超越自己的成长平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