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7.51 6.7折 ¥ 86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丹麦)勃兰兑斯 著 李宗杰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68798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6元
货号29557005
上书时间2024-11-12
一政治背景
二一八三年代
三浪漫主义
四夏尔·诺迪埃
五回顾——外国的影响
六回顾——国内的源泉
七维尼的诗与雨果的《东方集》
八雨果与缪塞
九缪塞与乔治·桑
十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十一乔治·桑
十二巴尔扎克
十三巴尔扎克
十四巴尔扎克
十五巴尔扎克
十六巴尔扎克
十七巴尔扎克
十八司汤达(贝尔)
十九司汤达
二十司汤达
二十一梅里美
二十二司汤达与梅里美
二十三梅里美
二十四梅里美
二十五梅里美
二十六梅里美和戈蒂耶
二十七泰奥菲尔·戈蒂耶
二十八泰奥菲尔·戈蒂耶
二十九圣伯夫
三十圣伯夫
三十一圣伯夫与现代批评
三十二戏剧:维泰、大仲马、德·维尼、雨果
三十三文学与当代社会运动及政治运动的关系
三十四被忽略和被遗忘的人们
三十五结论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纵论法、德、英诸国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涉及文艺、宗教、政治等。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澜壮阔,诗情如炽,不啻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学之《史记》,亦是比较文学经典,闪耀着批判的光芒,张扬着追求社会公平进步的理想主义精神。
《法国的浪漫派》记录了法国浪漫主义如火如荼的崛起,分析了雨果、缪塞、乔治·桑、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戈蒂耶等作家的思想与创作。
......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纵论法、德、英诸国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涉及文艺、宗教、政治等。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澜壮阔,诗情如炽,不啻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学之《史记》,亦是比较文学经典,闪耀着批判的光芒,张扬着追求社会公平进步的理想主义精神。
《法国的浪漫派》记录了法国浪漫主义如火如荼的崛起,分析了雨果、缪塞、乔治·桑、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戈蒂耶等作家的思想与创作。
......
目录
修订版说明1
出版前言1
一政治背景
二一八三年代
三浪漫主义
四夏尔·诺迪埃
五回顾——外国的影响
六回顾——国内的源泉
七维尼的诗与雨果的《东方集》
八雨果与缪塞
九缪塞与乔治·桑
十阿尔弗雷德·德·缪塞
十一乔治·桑
十二巴尔扎克
十三巴尔扎克
十四巴尔扎克
十五巴尔扎克
十六巴尔扎克
十七巴尔扎克
十八司汤达(贝尔)
十九司汤达
二十司汤达
二十一梅里美
二十二司汤达与梅里美
二十三梅里美
二十四梅里美
二十五梅里美
二十六梅里美和戈蒂耶
二十七泰奥菲尔·戈蒂耶
二十八泰奥菲尔·戈蒂耶
二十九圣伯夫
三十圣伯夫
三十一圣伯夫与现代批评
三十二戏剧:维泰、大仲马、德·维尼、雨果
三十三文学与当代社会运动及政治运动的关系
三十四被忽略和被遗忘的人们
三十五结论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纵论法、德、英诸国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涉及文艺、宗教、政治等。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澜壮阔,诗情如炽,不啻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学之《史记》,亦是比较文学经典,闪耀着批判的光芒,张扬着追求社会公平进步的理想主义精神。
《法国的浪漫派》记录了法国浪漫主义如火如荼的崛起,分析了雨果、缪塞、乔治·桑、巴尔扎克、司汤达、梅里美、戈蒂耶等作家的思想与创作。
......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犹太思想家、文学史家。大学毕业后漫游欧洲,回国后在哥本哈根大学发表激烈的学术讲演,提倡精神革命,抨击丹麦文学的停滞落后,受保守派打击,放弃教职,侨居柏林数年,后回国重新执教。著有《现代的开路人》《尼采》《歌德》《伏尔泰》等。
译者简介:
李宗杰(1921—1996),翻译家。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教于重庆渝南中学。著有《英汉翻译教程》,译有《法国文学简史》《福楼拜》《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等。
修订版说明
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的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本社已于1980—2018年重印数次。为了便于新旧读者系统阅读和收藏,我们今天将它修订再版。
勃兰兑斯(1842—1927),生于哥本哈根的犹太家庭;1864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1865至1871年漫游欧洲,在巴黎结识大批评家泰纳和勒南,及英国政治哲学家密尔等,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回国后,他在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文学。为了帮助丹麦摆脱文化上的孤立状态和地方主义,他以革新者的热情宣传西欧政治文化传统。他为宣传进步思想和现代社会改革而写作,号召反对后期浪漫主义和抽象的唯心主义,本书就是他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义。
他进而和现代文学先驱易卜生一起,共同提倡精神革命;并和北欧文化名流比昂松、雅可布森、斯特林堡等,共同领导了北欧文学的自然主义运动。为此受到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他被称为“不信上帝的犹太人”。
他的专著除《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外,还有不少传记,如宗教哲学家克尔恺郭尔传,德国社会领袖拉萨尔传,丹麦剧作家霍尔堡传等;单篇论著有介绍民族传统的《丹麦诗人》(1877),推荐他所影响过的青年作家的《现代的开路人》(1883)。后受尼采影响,提倡“贵族激进主义”(1889),散见于其关于莎士比亚、歌德、伏尔泰、恺撒、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传记中。晚年所著《耶稣传奇》,树敌甚多。
由于认为文学是人类心理的反映,文学史即心理史,他视文学运动为一切进步和反动力量的斗争,他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勾勒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欧文学所反映的人类心理的轮廓。从中可见,这些文学现象是由一个巨大的时起时伏的思想运动在主导,在左右;前世纪的思想感情在减弱,在消失,而进步思想在新浪潮中在抬头,在增强。虽然如此,也可以说,进步和反动势力在彼此消长中经常是互相渗透的,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更不是永远优胜劣败的。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由六分册组成:分册《流亡文学》,概述法国作家在卢梭思想的启发下,为了反抗暴政,纷纷逃离本国,到国外从事创作活动;同时,与当时尚在萌芽状态的反动相对照,“流亡文学”仿佛还能让人看见“一道颤动的亮光”。第二分册《德国的浪漫派》,指由于反动逐渐增强,脱离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斗争的一些德国作家;也可以说,德国浪漫派的反动是上升时期的反动。第三分册《法国的反动》,意味着斯塔尔夫人及其左右的一批作家以“感情”的名义开始的法国文学的反动,即法国复辟时期头几年的反动,应称为“胜利的极盛时期的反动”;反动的对象先是所谓“权威原则”,被抛弃的“感情原则”转而支持“权威原则”,使后者一度在法国文学领域受到空前的荣誉和崇敬;不久,“权威原则”摇摇欲坠,它的原来的维护者(从夏多布里昂到克吕德内夫人,从雨果到拉马奈),七月革命以前的伟大作家们,一个个转身向它宣战了。第四分册《英国的自然主义》,检点初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自然主义,在英国作为一种思想倾向,在柯尔律治、骚塞、司各特、济慈、穆尔、坎贝尔、兰多、雪莱等人身上各不相同的表现;在包罗万象的雪莱早年夭折后,拜伦“挺身而起,发出了他那惊天动地的吼声”。第五分册《法国的浪漫派》,毫不夸张地被本书作者称为“十九世纪伟大的文学流派”,它人才辈出,个个跻于先进之列。自不待言,雨果使所有同辈诗人相形见绌,缪塞甚至排挤了雨果,长期成为青年崇拜的偶像。还须知,戈蒂耶领导浪漫主义走向了造型艺术,巴尔扎克在心理学方面发展了浪漫主义,司汤达则在民族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方面,梅里美在历史方面,圣伯夫在自然主义的批评方面,各自发展了浪漫主义——在这些领域的每一方面,1830年这一代人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杰作。第六分册《青年德意志》,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伟大的历史剧的后一幕,由海涅、伯尔内、古兹柯夫、卢格、费尔巴哈所代表,他们由于为希腊解放战争所鼓舞,特别崇拜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拜伦,为1848年大动荡做了革命精神上的准备,使德国的新文学运动在同年的三月事件中喷薄而出。此前从文学上看,发生了拜伦之死;从政治上看,发生了希腊解放战争:这两件事开辟了欧洲大陆精神生活和文学的新时代。接着,1848年的欧洲革命暴风雨标志了历史的转折点,本书作为一部文学史的发展叙述也就到此为止。
以上六个分册,法国文学占去六分之三,如果把流亡文学也算在内;德国文学占六分之二;英国文学占六分之一。这种分量上的比例,既可能反映了客观事实,也可能取决于本书作者个人的识见和价值观。作者勃兰兑斯在西方学术界的历史评价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被认为具有“生动的智慧”“不餍足的求知欲”和“无可匹敌的审美鉴别力”;另一方面,他又被鉴定为“为前期精神所渗透的公认现代主义者,没有任何政治哲学的叛逆者,他的风格及其耀眼的才华基本上是保守的。”(参见《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卷,纽约弗雷德里克·昂加尔出版社)。不过,作者毕竟是两个世纪以前的人,我们拿二十世纪的观点来议论他,未必是公正的,正如拿二十一世纪的观点来套二十世纪的人和事一样。无论如何,本书的贡献在于,为丹麦文学吹来一阵新风,以科学的批评方法代替了狭隘的传统的价值观,这才是今天仍然值得我国读者重视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