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7.68 5.5折 ¥ 50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弋舟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8481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0元
货号29227187
上书时间2024-11-03
自序:我们这个时代的刘晓东
弋 舟
2012年,我写了《等深》,2013年,我写了《而黑夜已至》和《所有路的尽头》。三个中篇,写作的时候,是当作一个系列来结构的,故事并无交集,叙述的气质却逐渐自觉,重要的更在于,这一系列的小说,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男性主角——刘晓东。
当我必须给笔下的人物命名之时,这个中国男性司空见惯的名字,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成了我的选择。毋宁说,“刘晓东”是自己走入了我的小说。我觉得他完全契合我写作之时的内在诉求,他的出现,满足甚至强化了我的写作指向,那就是,这个几乎可以藏身于众生之中的中国男性,他以自己命名上的庸常与朴素,实现了某种我所需要的“普世”的况味。
时代纷纭,而写作者一天天年华逝去。我已经毫无疑问地迈向中年,体重在增加,查出了心脏病,为孩子煎熬肺腑……追忆与凭吊,必然毫无疑问地开始进入我写作的基本情绪。那些沸腾的往事、辽阔的风景,几乎随着岁月的叠加,神奇地凭空成为了我虚构之时为可靠的精神资源。或者我的生命并无那些激荡的曾经,而我相信的只是,岁月本身便可以使一个人变得仿佛大有来历。在我看来,一个小说家,必须学会依仗生命本身的蹉跎之感,必须懂得时光才是他可资借助的为丰满的羽翼。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来路,由此,他可以虚拟地给出自己一个归途。他在来路与归途之间凝望,踟蹰和徘徊的半径才会相对悠长,弹指之间,无远弗届;那种一己的、空洞的、毫无意义并且令人厌恶的无聊书写,才有可能被部分地避免。
天下雾霾,我们置身其间,但我宁愿相信,万千隐没于雾霾之中的沉默者,他们在自救救人。我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中的某一个,披荆斩棘,正渐渐向我走来,渐渐地,他的身影显现,一步一步地,次第分明起来:他是中年男人,知识分子,教授,画家,他是自我诊断的抑郁症患者,他失声,他酗酒,他有罪,他从今天起,以几乎令人心碎的憔悴首先开始自我的审判。他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刘晓东。
“刘晓东系列”是著名作家弋舟的中篇代表作品,也是当代文学的名篇,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自我意识有着深入探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质、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塑造,有着精湛的表现。其中的刘晓东,可以看作有着共同精神困惑(疾患)的同名者,也可以看着同一个人因应叙述环境需要的不同分身,他是教中文或者艺术史的教授,是画家,是游走者,是见证人,更是探索者、忏悔者,他以一己之身负载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图景。《所有路的尽头》是一首歌,“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是邢志平的精神现实,这位敏感的前诗人的追随者,终于发现他的追随他的阴影他整个世界的意义坐标,被判定不值一提。邢志平从尽头往前去了一步,刘晓东在寻根究底中,回忆往事,检索来路,他也走到了路的尽头。
弋舟
当代小说家,历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新人奖、郁达夫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刘晓东》等多部,长篇小说《跛足之年》《蝌蚪》《战事》《我们的踟蹰》等多部,长篇非虚构作品《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随笔集《从清晨到日暮》《无论那是盛宴还是残局》等。
“刘晓东系列”是著名作家弋舟的中篇代表作品,也是当代文学的名篇,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自我意识有着深入探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质、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塑造,有着精湛的表现。其中的刘晓东,可以看作有着共同精神困惑(疾患)的同名者,也可以看着同一个人因应叙述环境需要的不同分身,他是教中文或者艺术史的教授,是画家,是游走者,是见证人,更是探索者、忏悔者,他以一己之身负载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图景。《所有路的尽头》是一首歌,“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是邢志平的精神现实,这位敏感的前诗人的追随者,终于发现他的追随他的阴影他整个世界的意义坐标,被判定不值一提。邢志平从尽头往前去了一步,刘晓东在寻根究底中,回忆往事,检索来路,他也走到了路的尽头。
弋舟
当代小说家,历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新人奖、郁达夫小说奖、百花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刘晓东》等多部,长篇小说《跛足之年》《蝌蚪》《战事》《我们的踟蹰》等多部,长篇非虚构作品《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随笔集《从清晨到日暮》《无论那是盛宴还是残局》等。
壹
四十岁生日是邢志平陪我一起过的。我们俩的生日相差无几,几乎可以算作是同一天。这样也可以说成是我陪他过的生日。四十一岁的生日,还是我们俩一起过的。今年我四十二了,邢志平却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喝杯酒,继续接着往下长。他死了。
接到这个消息后,我独自出了门。天已经黑下来了,空气滞重,有股沉甸甸的分量。遁入夜色,我有种挤进什么里面去的感觉。步行十多分钟,我走进了那家小酒馆。
酒馆的老板以前是位拳击手,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给自己的酒馆取名叫“咸亨”。他可能是得了什么人的指点。混熟后,有次喝酒的时候我告诉他:不如叫“泰森”。这家小酒馆卖散装的白酒,下酒菜除了驴肉板肠,就只是些花生米、拌黄瓜之类的小菜。酒才是这里的主题。现在兰城这种馆子不少,在我眼里,算是中式的酒吧。我出国十多年了,几年前加入了新西兰国籍,但国内的身份一直还在。这肯定不合法,好在暂时没人追究。我是位画家,以前还做过大学教师,但这几年回到国内,却喜欢和小酒馆老板这样的人结交,个中缘由,连我自己也难以说明。
酒馆老板总是说我看上去一点都不像个搞艺术的,上辈子可能也开了家小酒馆。这说法有些宿命的味道,我乐于接受。
进门后酒馆的老板娘朝我点点头。我知道她叫小戴——老板总这么喊她。她并不小了,实际年龄可能比我还大些。但她被叫做“小戴”,却也不显得勉强。她还算是风韵犹存吧。这么说有点庸俗,但我没有其他更恰当的说法。
老板坐在老位子上。小酒馆里没有吧台,他有把自己的专座,放在墙角昏暗的角落里。稀奇的是,这把椅子你永远无法搬动,在装修的时候,它的四条腿就被水泥固定住了。酒馆老板说,这样做,不过是为了给他自己强调出一种“稳固感”,坐在上面,他就会打消出门鬼混的念头。我觉得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
看到我他显得很高兴,向我摆手说:“先别急着喝酒,我们来喝会儿茶。”
我就手拉了把椅子,到他对面坐下。
我们之间隔着一张松木方凳,上面有电磁炉。炉子上,是一把日式的铁壶——这个黝黑的家伙现在值点钱,好像是明治时期的。据说如今中国人已经买光了日本人的老铁壶。
“外面还能吸气吗?说是已经启动雾霾红色预警了。”他说。
“不知道。”我说,“天黑了,眼不见心不烦。好像我们是用眼睛呼吸,而不是用鼻子。”
“说得好,对空气这种玩意儿,人其实都是用眼睛来估量的。我还可以靠手感,外面这空气,我都不知道是该呼吸,还是该当沙袋练几拳。怎么样,你看起来不大好。”
“你记得我那位朋友吗?就是跟我来喝过几次酒的那位。”
“记得,就他跟你来过。”
“他今天下午死了。”我说。但口气不对。除非死了的这个人真算得上是我的朋友,否则说到他的死,我的口气不可能对。邢志平真的不能算是我的朋友吗?这事儿以前我没琢磨过,现在说到他的死,口气暴露了我的真实感受。但我又的确觉得有点不对,实际上此刻我绝非是无动于衷的。“听说是跳楼了。”我说,“我跟他也好久没联系了,正巧今天突然想起点事,找别人问他的下落,结果就得到个死讯。”
“真是巧。”他说,“算了,咱们别喝茶了,我陪你喝酒吧。”
我们移坐到一间格档里。酒馆一共不过六间这样的格档,敞开式,里面顶多能对坐四个人,是火车车厢那样的格局。此刻没有其他客人。小戴给我们端来了小菜和酒。酒是二两一壶的散装高度酒,我们聊了几个小时,喝了大约有“无数”壶。当然,我喝得多一些。我忘了和对面这位前拳击手究竟说了些什么,但气氛不错,聊的时间长,沉默的时间更长。我肯定说起了邢志平,这毫无疑问,因为他死了,不过是几个小时前的事儿,在我的感觉里,此刻说不定还余温尚存。
“为什么?”他问我,“干吗要跳楼?”
“不知道。”我说,“只能是活够了吧,觉得走到头儿了。”
“没错。”他赞同这个答案,“知道我为什么将那把椅子固定住吗?还有个原因,我把它当成个拴马桩了,我让它拴住我。我害怕一旦没了束缚,我也会一头扎到路的尽头去。”
有时候我们会彻夜长谈。我觉得我喜欢这个前拳击手。一望而知,他那张伤痕累累的脸,就让他显得是个有故事的人。我并不热衷别人的故事,也不热衷一张伤痕累累的脸,我只是喜欢有故事的人。我觉得,作为偶尔的聊天对象,这样的人通常都很可靠——彼此之间不用过多的说明,依靠岁月给予的经验,就能达到某种心领神会的默契。在国内的日子,有些夜晚我就是在这儿度过的。打烊之后仍然不肯离去,那时候,所有的灯都熄灭了,就剩下我们头顶的那盏灯在明明灭灭。有的时候,太阳都已经升起,我们还没散,酒馆老板就穿上曾经的拳击短裤,我们沿着黎明的街道默默地跑上几公里。酒后长跑,在他,可能是出于常年养成的习惯,在我,却完全是拼死一搏的心情。那样的时刻,肉体的能量被压榨到了极致,就像一个极限跑,尽头若隐若现,而我,不过是沉溺于这种“尽头”的滋味。
今晚他不在状态,早早趴在了酒桌上。后两个客人在半夜两点多钟互相搀扶着走了。小戴锁了门,把椅子一张张放到桌子上,方便第二天打扫。然后她过来坐在自己丈夫身边,用他的酒杯和我干了一杯。我依然亢奋,觉得还能喝下“无数”壶酒。
“我的一个朋友死了。”我说。
“我知道,”她说,“你们聊天我听到了。”
“我们俩同岁,差不多生日都是在同一天,他陪我过了两个生日。”我几乎是脱口而出了连自己都觉得有些惊讶的话,“他死了,我就觉得跟自己死了差不多。”
这话很矫情,算是酒话。我和邢志平之间,毫无这种生死之谊。但此刻我也并不觉得是在夸大其词。我只是有些吃惊,惊讶于一个人的死,会在这种程度上波及到我的情绪。
“他是跳楼的吗?”小戴为我斟上酒,“你觉得你也会跳楼吗?”
我还真是认真想了一下,如实说:“不会。”
我是个酒鬼,在消极的时候动过死念,但跳楼这种方式,似乎不在我的选择之内。
“那你们没有可比性,不要硬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你不要给自己这样的暗示。”小戴点起了一支烟。在我眼里,她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可能的话,你该去了解一下他为什么要去死,这样你就知道了,死和死可能并不一样。”她说。
“会不一样吗?”我固执起来,闷头喝下自己的酒,“死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死法。就好像,路都是不一样的,但所有路的尽头都一样。”
小戴凝眉思考,过了一会儿她认可了我的固执。“好像也是。”她说,“以前我是个唱戏的,戏里所有的角儿,死法各不相同,但在台上表演,我从来都用一种方式。”
于是我们干了一杯。
酒壶空了,小戴去灌酒。我隔着窗子看外面的夜色。路灯下的夜晚,像塞满了破旧的棉絮。我手腕上有表,但我懒得看,我根本不想知道现在几点了。我想可能快凌晨四点了。那么此刻,是新西兰的清晨,儿子该去上学了。
“听首歌吧。”小戴拿着酒壶回来,“郝蕾唱的。你听过她唱的歌没?”
“没有。”
“是个演员,不怎么唱歌,这首歌是她主演的电影里的插曲。”
“听听吧。”
“是电影原声,我看片子时候用手机录的。网上有单曲下载,可我还是愿意自己录下来听。”
“这有什么差别?”
“不知道,反正我喜欢这么干。你会喜欢这首歌的。”
“听了才知道吧。”
“可能我是喜欢自己录制出的那种毛毛躁躁的声音吧,听的时候,就能想起当时看片子的感觉,那个时间段,算是我自己的,不像下载的,是公共资源。烟缸呢?”
我们找了找烟缸,刚才它还在桌面上。原来在老板的怀里,他趴在桌上睡觉,不知道什么时候把烟缸划拉进了臂弯里。桌面上有很多烟头烫下的疤痕,酒鬼们喝到后,从来就不会去找什么烟缸。
“你还喝得下去吗?今天晚上你喝得不少了。”她摸出自己的手机,在上面翻找那首歌。
应该是喝得不少了,但我觉得自己还行。在这里喝酒,我从来不计算斤两,只用自己的酒意来估量,每次结账,都是固定的三百元,这是个衡量我酒意达到饱和度的指标。我觉得这很便宜,用三百块钱就可以获得一个夜晚的安慰。“喝着看吧。”我说。
“我只能再陪你喝一壶了,前面陪其他客人喝了点。好了,找到了。”
对我笑吧笑吧
就像你我初次见面
对我说吧说吧
即使誓言明天就变
享用我吧现在
人生如此漂泊不定
想起我吧将来
在你变老的那一天
手机录制的效果差强人意,歌手的发音也是含混的风格,节奏很快,里面夹杂着隐约的喘息,不知道是电影的原声还是录制的环境使然。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后的爱情
过去岁月总会过去
有你后的温情
“真好听。”小戴说。
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
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我都快已经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
我给自己斟酒,酒水漫出酒杯。后总是这样,喝一半洒一半。我把酒杯举在嘴边仰头喝下,又有一半倒在自己的下巴上。
“所有的氧气都被我吸光。外面现在就缺氧。这段你能听清吗?——我都快已经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小戴给我提词儿。
“你一说我就听清了。”我果然听清了,后那一句的发声,像一个悠长的叹息,以一个类似“啊——唉”的气声休止。“再放一遍。”我说。
小戴又放了一遍。
她说:“如何?”
我和她干杯,说:“我还想听一遍。”
“想起我吧将来,在你变老的那一天。这句我也喜欢。”
“再放一遍,我慢慢听得懂词儿了。”
于是小戴按下了循环播放的模式。她独自喝下一杯,问我懂不懂她干吗要放这首歌给我听。我只得点点头,我觉得我好像是懂。
“我都快已经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这就是你那位朋友的问题,他走到头儿了。”
“为什么?”
“所有的氧气都被人吸光了嘛!不过他可能死得并不痛苦,喏,他一定也有过跟谁的初次见面,有过跟谁的后的温情。”小戴说,“妈的,就是这么回事儿。”
我吃了一惊,不知道是因为她给出的答案,还是因为“妈的”。
“喂,”她说,“如果你困了,就拼张桌子睡,这儿挺暖和的,暖气不错。”
“我想还是回去睡吧。”今天有些特殊,前拳击手先趴下了,还死了个人。我想我不能通宵留在这里了。
“你没问题吧?外面现在的空气你得花双倍的力气才能挤回去。”她朝窗外看了看,“像是有群看不见的胖子横在路上。”
“没事儿。我觉得这回天亮的时候,我好在自己的床上醒来。”
“为什么?这回有什么不同吗?哦,你刚死了位朋友。”
“可能是的。嗯,就是,没错。人有的时候,完全被某些看似无关的事儿决定。你有过这样的时候吗?——突然发抖,原因却只是,也只是:黄昏突然变得明亮,因为正有细雨落下?”我感到了自己的酒意,它突然达到了“三百块”的那个强度。而神奇的是,此刻窗外似乎真的也突然随之一亮。但是,没有细雨落下。我在饱和的酒意中,依然格外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有关明亮与细雨的说法,是邢志平曾经说给我的。邢志平曾经告诉我:当年他去大学报到,次出门远行,孤身一人坐在火车的车厢里,向车下送行的父母挥手作别,火车启动的一刹那,昏暗的车厢突然变得明亮,因为车外正有细雨落下。于是随着细雨的降落,随着火车的启动,他开始瑟瑟发抖……他把突然的明亮和突然的细雨,看作是自己突然发抖的原因。“可这能成为突然跳楼的原因吗?”我喃喃地说。
“如果真想知道,你就去找一下答案。”小戴说,“不过你真的不会也从楼上跳下去吧?嗯?不会吧?”
“不会。”
“那就好,千万别!觉得难过,就来喝杯酒。喝酒就是有这点好处,它能让你觉得路还没到头儿。”
“说得真好。”我由衷地说。我酗酒,这是我如今一切困境的总和。对此我无法给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但小戴的这句话,我觉得充分极了,她响亮地给出了一个理由。这就是和有故事的人一起喝一杯的意义所在。
“我再给你灌一壶,再给你装点花生吧。不过拎着上路,人家没准会把你当成个送外卖的。”
“不用了,我喝够了。”
“说不定回去你酒瘾又上来了呢?”
“不会,谢谢你。”
我摸出三百块钱递给小戴。走出去的时候似乎真的是迎面和一个隐身胖子撞在了一起。小戴隔着窗子向我摆手。往家走的时候,我脑袋里飘荡着那首歌的旋律和零星的歌词。“我都快已经走到了所有路的尽头。”啊——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