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人本主义教育 与他者共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越人本主义教育 与他者共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1.64 7.2折 5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荷]格特·比斯塔/著;杨超 冯娜/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53050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28534693

上书时间2024-11-03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梁启超1901年指出:中国自19世纪开始即进入“世界之中国”阶段。这意味着中国与世界相互交织,化为一体。
王国维1923年进一步说道:“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意味着中西二学相互交融,盛衰一体、兴废一体。
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古今”“中西”问题始终相互影响。倘不能处理好“中西”问题,忽视“西学”或“西体”,则必然走向“中国文化本位论”,进而不能处理好“古今”问题,中国实现现代化与民主化断无可能。倘不能处理好“古今”问题,忽视中国文化传统或“中学” “中体”,则必然走向“全盘西化论”,由此不能处理好“中西”问题,中国文化会深陷危机,中国现代化与民主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中国教育理论或教育科学的繁荣必须坚持“比较中西、会通古今”的方法论原则。这至少包括如下内涵。
,国际视野。我们要取兼容并包的态度,敞开心扉,迎接世界一切先进教育理论进入中国。我们要对这些教育理论进行翻译、研究、吸收并使之“中国化”,像当年吸收佛教文献那样。我们要形成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这包括价值论上的“世界主义”胸怀和多元主义价值观;知识论上的多重视角观,学会以人观人、以人观我、以我观人、以我观我,在视角融合和复杂对话中发现教育真理;方法论上的深度比较法,防止简单翻译、机械比附或牵强附会,要上升到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和价值取向层面去理解教育问题。
第二,文化传统。我们要珍视已持续两千余年的、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智慧传统,它不仅构成了中国文化,而且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将中国智慧传统植根于中国社会和历史情境,真诚对待并深刻理解,防止“厚今薄古”或“以今非古”的肤浅之论。我们要基于中国与世界的现实需求和未来趋势,对中国智慧传统进行“转化性创造”,使之脱颖而出、焕发生机。我们要基于中国智慧传统理解教育实践、建构教育理论,须知,“中国教育学”唯有基于中国智慧传统方能建成。我们要充分继承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教育启蒙和教育民主化的宝贵传统,须知,“中国教育学”以实现东方教育民主为根本使命。
第三,实践精神。我们要始终关切实践发展、参与实践变革、解决实践问题、承担实践责任,须知,教育实践是教育科学的源泉。我们要把发展实践智慧作为教师解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让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我们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真诚倾听者,通过倾听学生而悦纳、理解和帮助学生,终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自由与解放。
国际视野、文化传统与实践精神的三位一体,即构成“中国教育学精神”。践履这种精神是中国教育学者的使命。
是为序。

张华
于沪上三乐楼



导语摘要

很多的教育实践都是基于成为人意味着什么的理念。教育实质上是特定的主体和身份构成的,如理性的人、自主的人,或者民主的公民。本书探讨了如果我们从以上激进的问题去研究,教育会成为怎样的问题。 本书提供了理解和认识教育的另外一种路径,聚焦于人通过有责任底反应而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个体。本书对于教育学、社区和教育责任提出了新的认识,并帮助教育者真正去理解公民教育的承诺。



作者简介

格特•比斯塔  Gert Biesta



目前是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公共教育及教学中心的公共教育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教
育与运动学院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向教授级研究员;荷兰人文研究大学教育学教授;
挪威阿格德大学客座教授。格特•比斯塔在荷兰莱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曾任美国
教育哲学学会(首位来自北美地区之外的)主席(2011-2012),欧洲斯普林格学术期
刊《哲学与教育研究》主编(1999-2014);现任美国《教育理论》期刊副主编,英国
《不列颠教育研究》期刊联席编辑。他的研究领域涵盖教育理论与教育哲学,教育研究哲学与社会研究哲学,教育政策、教学、教师教育与课程,以及教育、解放与民主的宏观联系等。


比斯塔著作多次获奖,代表作包括《超越学习:人类未来的民主教育》、《测量时代的好教育》和《教育的美丽风险》。因其在教育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比斯塔曾获得瑞典乌普萨拉大学(2004)、厄勒布鲁大学(2007)和芬兰奥卢大学(2013)授予的荣誉博士,以及比利时根特大学大奖章(2011)。除了从事学术工作,比斯塔曾是荷兰教育委员会的成员。


 



目录

001 / 致谢
005 / 序言教育与人的问题
016 / 章超越学习:学习的时代里重申教育语言
035 / 第二章入场:主体消亡之后的教育
056 / 第三章相异之人的社群:教育与责任的语言
072 / 第四章教育应该有多难?
095 / 第五章教育建筑学:创造一个现实的空间
114 / 第六章教育和民主的人
141 / 结语中断教育学
146 / 参考文献
155 / 索引



内容摘要

很多的教育实践都是基于成为人意味着什么的理念。教育实质上是特定的主体和身份构成的,如理性的人、自主的人,或者民主的公民。本书探讨了如果我们从以上激进的问题去研究,教育会成为怎样的问题。 本书提供了理解和认识教育的另外一种路径,聚焦于人通过有责任底反应而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个体。本书对于教育学、社区和教育责任提出了新的认识,并帮助教育者真正去理解公民教育的承诺。



主编推荐

格特•比斯塔  Gert Biesta


目前是爱尔兰梅努斯大学公共教育及教学中心的公共教育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教
育与运动学院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向教授级研究员;荷兰人文研究大学教育学教授;
挪威阿格德大学客座教授。格特•比斯塔在荷兰莱顿大学获得哲学博士,曾任美国
教育哲学学会(首位来自北美地区之外的)主席(2011-2012),欧洲斯普林格学术期
刊《哲学与教育研究》主编(1999-2014);现任美国《教育理论》期刊副主编,英国
《不列颠教育研究》期刊联席编辑。他的研究领域涵盖教育理论与教育哲学,教育研究哲学与社会研究哲学,教育政策、教学、教师教育与课程,以及教育、解放与民主的宏观联系等。

比斯塔著作多次获奖,代表作包括《超越学习:人类未来的民主教育》、《测量时代的好教育》和《教育的美丽风险》。因其在教育学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比斯塔曾获得瑞典乌普萨拉大学(2004)、厄勒布鲁大学(2007)和芬兰奥卢大学(2013)授予的荣誉博士,以及比利时根特大学大奖章(2011)。除了从事学术工作,比斯塔曾是荷兰教育委员会的成员。

 



媒体评论

在这本可谓短小而精悍的著作中,格特•比斯塔循循善诱,通过引导读者探究“人之为人意
味着什么”,*终得出他对于“拥有教育责任意味着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答案。比斯塔认为,必须从政治与伦理的立场考察教育责任。该书能激发人的思考,富有启发性。比斯塔的观点丰富而深刻,其表达清晰而富有耐心,其阐释常常有复述和扩展,因此容易被大多数读者理解。 本书是一本杰出的研究论著,奠定了比斯塔作为当代重要教育思想家的地位。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塔拉•芬威克(Tara Fenwick)

这本书虽薄小,其厚重感却超出人们的想象。
—— 爱丁堡大学 吉姆•克劳瑟(Jim Crowther)

比斯塔的这本书,对教育展开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探讨,其中有不少远见卓识,本书将
会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文本。
—— 国际期刊《哲学与教育研究》

本书是一部富有学术性且论证清晰的著作,为那些对政治学与伦理学之于教育的蕴涵
这一主题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丰富的视点。该书萃集作者多年的学术研究精华,勾勒出
了一种教育哲学,而这正是比斯塔在其论文、演讲以及著书中一直致力发展的思想。
本书可被看作比斯塔教育思想的导引之作,对于那些想了解比斯塔教育思想的人非常
有用,它也是教师教育项目可以选用的优秀读本。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梅甘•莱弗蒂(Megan Laverty)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