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我所说的,真的只是建议,不是指令,因而不会有“必须”“应当”一类的指令性口吻,只在于交流。教学是可以成为艺术的,因而,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而是每位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体验,自己面对的实际情况去创造。
作者简介
张楚廷,1937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湖北天门,幼年时期生活在湖北沔阳(今仙桃市)。
在武汉三中念完中学后,大学读书、教书都在湖南师范大学。从1982年起任湖南师范大学行政负责人18年,后又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任校长、名誉校长12年,计30年校长生涯。
数学教授、教育学教授,直接指导过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26人。发表文章1346篇,诗作1208首,著作121部(91部为独著,其余为合著或主编),著作涵盖数学、心理学、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原理、哲学原理、课程理论、管理学、伦理学、美学、文学、体育学共11个学科,总计写作字数约3000万字;讲授过24门不同课程;在大中小学及其他学术团体做过650多场学术演讲。
曾任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其他社会兼职共20余种。
目录
关于“建议”的建议
尽可能拓展知识面
在渊博之间穿行
在精读与粗读之间做适当取舍
细细体验教学过程
钟情于心理学
杜绝任何形式的体罚
无论如何念一本教育哲学
多多思考“学生是什么”
做被要求者
把学问变成学“问”、教“问”
关注如何走向原创
不妨将“更富有、更智慧、更高尚”
作为培养目标
为使每个学生成为自己而努力
视引导学生做人为要义
把独立、自由与智慧连接起来
向着教学艺术境界前行
把音乐、美术、体育看得更重些
在语言上一直磨炼
让故事充满课堂
琢磨笑料,创造笑料
珍惜并培养学生的自信
从平等、尊重到热爱
不去谋求调动、激励他人一类的事
着眼于让教育是它自己
对评估保持警觉
体味元学习
更多地注意方法的训练
思考学生的内在之物
关注诸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关切其他心力
从教育自身来理解教育
掌握或自创教学原则
把握深入浅出
培养自己的理论兴趣
辨析认识的层次
追寻教师的真善美
锤炼自己的知情意
提防另一面
了解·理解·谅解
意识到教与学的非对称性
把课程建设作为基本建设
勿忘广义课程
不妨践行“五I”课程观
处理好直觉与逻辑的关系
明确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把知识本身当目的
不妨只说好、对、能
还是让学生酸甜苦辣都尝尝
思考、体验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生成自己的理想,引导自己前行
有机会,还做点管理
维护学校的自组织性
不视“玩”在学习之外
让学生大声说出“我”
保存好对学生、对教育的神秘感
再议寻求教育的根和底
不必觉得规律不可逾越
注意“回归生活”之说的毛病
内容摘要
我所说的,真的只是建议,不是指令,因而不会有“必须”“应当”一类的指令性口吻,只在于交流。教学是可以成为艺术的,因而,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而是每位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体验,自己面对的实际情况去创造。
主编推荐
张楚廷,1937年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湖北天门,幼年时期生活在湖北沔阳(今仙桃市)。
在武汉三中念完中学后,大学读书、教书都在湖南师范大学。从1982年起任湖南师范大学行政负责人18年,后又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任校长、名誉校长12年,计30年校长生涯。
数学教授、教育学教授,直接指导过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26人。发表文章1346篇,诗作1208首,著作121部(91部为独著,其余为合著或主编),著作涵盖数学、心理学、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原理、哲学原理、课程理论、管理学、伦理学、美学、文学、体育学共11个学科,总计写作字数约3000万字;讲授过24门不同课程;在大中小学及其他学术团体做过650多场学术演讲。
曾任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其他社会兼职共20余种。
精彩内容
《名师工程思想者系列:给教师的101条建议》:
一个更实在的问题,教师身边究竟摆些什么书?书房里或书桌旁,常放置些什么书?
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建议以四类书为重点:一类是语言文学的;二类是心理学的;三类是本专业的;四类是工具书,尤其是一些辞典。在前三类中,力求阅读经典。什么是经典呢?可请教他人,亦可自己去体验,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我先是学数学,而后学教育学、哲学,也教教育学、哲学。但无论在何时,我都一直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我们的汉语无限丰富,论字数,有九万多,组成的词达十万之多。论成语,我从一本成语辞海里知晓的是一万三千多条。论字,我大约能识五千多个,约十八分之一;论成语大约也是这个比例,大约一千条。
问题是,我还在学习,于是还会增加。增加到多少?目前的数字就不是十分精确的,所以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也难。但我总想对得起祖宗,所识的汉字尽可能达到总数的十五分之一吧;所熟悉且能运用的成语尽可能达到一千三百多条吧。这未必有意义,粗略一点儿说,就是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增加。如果我寿命长一点儿,又肯学习,且未痴呆,达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肯学习这一点已为事实所说明。1983年出版的那本《现代汉语词典》,30余年来没离开我的案头,并且我勤于翻阅查询,还有,我的好友蒋冀骋是一部活的词典,我有疑问而词典解答不了时,总是去问他,他几乎有问必答。
我学习过数学,也从事过数学教学,数学方面的书读得也不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基本上是拿来买书了。经常跑图书馆、资料室,也经常跑新华书店。那时候都是买数学书。后来自己也写书,初写的几《名师工程思想者系列:给教师的101条建议》,也只可能是数学方面的书。第六本数学书写的是《数学文化》,这算是我对数学这行的告别礼了。
在转入教育学之后,比较自然地同时做了教育哲学、课程哲学、高等教育哲学以及纯粹的哲学原理的研究。此时,出书的速度好像也快了很多。这样,我案头的一类书便与哲学密切相关了。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黑格尔的《小逻辑》正是我阅读的经典。
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一定买那么多书了。但某些经典,某些经常乃至终生要阅读的书,还是尽可能自己买,节衣缩食也要买。教书,就注定了是一辈子要“啃”书的;要把书教好,在读书的质量上,都需自己琢磨清楚。
现在,我可以大致地罗列一下我的工具书。
首先是《教育大辞典》(上、下两卷)。从事教育,又从事教育学研究,当然离不了《教育大辞典》。
其实,《心理学辞典》是更基础、更重要的。心理学的门类特别多,我读过基础心理学的书,自己也出版了三本心理学的书,都是与我的生活、工作直接相关的,我并没有直接写教育心理学的书,而是写了一本《数学教育心理学》;我从事学校管理,也写出了一本《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著作;结合着培养两个孩子的经历,我出版了《子女的培育》《有效的家庭教育》,这可以算是儿童心理学的书。
除了《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大辞典》外,我还有《哲学大辞典》《数学大辞典》《力学大辞典》《体育大辞典》《辞海》《汉语成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法律大全》《英汉词典》《汉英词典》《不列颠简明百科》(上、下卷).还有整套的《中国大百科全书》(12卷本)。
有些教师手头很紧,不一定买得起这么多工具书,尤其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价格不低。那样,就只好多跑图书馆了。我本人也经历过这种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买这么多书的。
工具书为什么重要呢?因为要精读。凡认定要精读的,就不可一目十行;凡不懂的或模棱两可的,都要查查字典或辞典。尤其是教师之所教的内容,更是要求既精且深。对自己负责,更对学生负责。不精益求精,就可能误人子弟。
所有已备齐的工具书,我都查阅过。这或许与我有较宽的知识面有关。但我未因宽而马马虎虎。精与粗和渊与博关系密切,然而我在谈到精与粗的关系时,着重提到了如何到达精的问题。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