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创新体系与技术路线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1.59
5.4折
¥
16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李立浧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85999
出版时间2022-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69元
货号29336586
上书时间2024-11-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始终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能源既是经济资源,也是政治资源和战略资源,其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 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
当前,世界能源供给和消费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需要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因此得到快速发展,“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成为能源供给消费的发展趋势。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和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我国需通过能源技术革命,促进能源供给向多元化发展,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和完善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能源消费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气候治理等都迫切需要能源供给体系转型,加强自主创新,积极研发应用新技术,促进能源转型和高效利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由于能源产业具有投资大、关联多、周期长、惯性强的特点,必须明确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方向,建立起立足于本国资源和需求特点,与世界能源高科技相衔接的能源技术体系。
本书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三个不同发展时期作为时间节点,从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要求出发,研究了能源结构,通过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改善能源技术性能和优化能源系统集成,改变现有的能源格局,走低碳、绿色、高效的发展路线。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型依赖于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变革,通过制定时间节点明确、时间跨度较长的总体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可以明确不同阶段的技术发展愿景,从而为提高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发展思路、途径指引和目标导向。同时,不同类型能源的技术发展趋势将呈现共基/交叉、渗透/融合、先进/高端、智能/高效等特征。技术突破和创新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程示范等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衔接,以及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等环节的相互促进和闭环的实质性协同合作,实现能源各领域弯道超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居于 水平。
本书立足于核能、风能、太阳能、储能、油气、煤炭、水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节能这十大领域,分别叙述了各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体系、方向和路线。由于不同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路线与其禀性、定位相关,通过总结技术发展的共同方向和趋势,有利于实现多领域能源技术协同并进。本书明确了各能源领域在三个时间节点的技术发展目标,坚持能源技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颠覆性,实现能源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为保障能源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等多重国家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持续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新兴能源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对传统能源技术的替代,正在并将持续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我国需紧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创新发展,集中力量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瓶颈,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我国能源技术革命需体现科学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既要着眼于当前,也要考虑长远发展,为全面构建安全、绿色、低碳、经济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以及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导语摘要
本书根据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要求,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三个不同发展时期作为时间节点,对我国能源重点科技领域的能源结构、技术路线以及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介绍的内容涵盖了核能、风能、太阳能、储能、油气、煤炭、水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节能这十大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体系、方向和路线。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能源科学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能源技术革命形势和方向
11我国能源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
111能源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
112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问题依旧突出
113能源供给形势紧张,安全可持续发展亟待保障
114能源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15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总体偏低
116各能源领域尚未有明确的长周期技术路线和技术体系
12我国能源现状及未来能源构成
121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
1222030年我国能源结构
1232050年我国能源结构
13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14我国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141不同类型能源具有共同的内生动力
142不同类型能源相互渗透和不断融合
143能源相关技术水平更为高端和先进
144智能化技术深度影响和改变能源行业
15我国能源技术革命方向
151研发创新性技术,实现能源技术自主
152部署前瞻性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153探索颠覆性技术, 世界能源科技
第2章核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21核能技术概述
22核能技术发展现状
221国际核能技术应用现状
222国内核能技术发展现状
223核能发电安全事故情况
224裂变核能应用技术重点方向现状
225核能技术应用政策比较分析
23核能技术发展方向
231核能发电领域科技发展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
232研究和把握核能发电领域科技发展态势和方向
24核能技术体系
241重点领域
242关键技术
25核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251核能发展总体路线图
252压水堆发展路线图及备选技术
253快堆及第四代堆发展路线图及备选技术
254受控核聚变科学技术路线图及备选技术
26结论和建议
第3章风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31风能技术概述
32风能技术发展现状
321风能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
322风能应用装备
323风能清洁高效利用
33风能技术发展方向
331风能资源评估与功率预测
332风能应用装备与智能化运维
333风能清洁高效利用
34风能技术体系
341重点领域
342关键技术
35风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36结论和建议
第4章太阳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41太阳能技术概述
42太阳能技术发展现状
421晶硅太阳电池
422薄膜太阳电池
423太阳能热发电与熔盐蓄热
424太阳能光化学利用
43太阳能技术发展方向
431晶硅太阳电池
432薄膜太阳电池
433太阳能光化学转换
44太阳能技术体系
441重点领域
442关键技术
45太阳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46结论和建议
第5章储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51储能技术概述
52储能技术发展现状
521锂离子电池
522液流电池
523铅碳电池
524钠硫电池
525锂硫电池
526超级电容器
527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氢储能
53储能技术发展方向
531铅碳电池技术
532锂离子电池技术
533液流电池技术
534钠硫电池技术
535锂硫电池技术
536超级电容器技术
537基于可再生能源的水电解技术
538新的化学电池技术
54储能技术体系
541重点领域
542关键技术
55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56结论和建议
第6章油气资源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61油气资源技术概述
62油气资源技术发展现状
621世界油气资源技术发展总趋势
622世界油气资源主要技术领域发展形势
623我国油气资源技术发展现状与面临挑战
63油气资源技术发展方向
631我国石油资源产业链及有序发展框架
632我国天然气资源产业链及有序发展框架
64油气资源技术体系
65油气资源技术发展路线图
66结论和建议
第7章煤炭清洁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71煤炭清洁技术概述
72煤炭清洁技术发展现状
721超超临界技术
722燃煤工业锅炉
723民用散煤
724先进燃煤发电深度节水技术
725CCS/CCUS技术
726煤电污染控制技术
73煤炭清洁技术发展方向
731超超临界技术
732燃煤工业锅炉
733民用散煤
734先进燃煤发电深度节水技术
735CCS/CCUS技术
736煤电废物控制技术
74煤炭清洁技术体系
741重点领域
742关键技术
75煤炭清洁技术发展路线图
76结论和建议
第8章水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81水能技术概述
82水能技术发展现状
821国外水能技术发展现状
822国内水能技术发展现状
83水能技术发展方向
831高水头大流量水资源开发利用
832小水电开发与利用技术发展方向
833抽水蓄能技术发展方向
834鱼类友好型水轮机研究技术
835大坝建设全过程实时监控集成系统
836大坝服役高精度仿真与健康诊断
837灾害下大坝风险调控
838水利水电开发对环境影响分析
84水能技术体系
841重点领域
842关键技术
85水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86结论和建议
第9章生物质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91生物质能技术概述
92生物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921国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
922国内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
93生物质能技术发展方向
931城乡生活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系统
932农林废物能源化工技术系统
933畜禽粪便能源化工技术系统
934多种农村废物协同处置与多联产技术系统
935能源植物选种育种与利用系统
936生物质功能材料制备系统
94生物质能技术体系
941重点领域
942关键技术
95生物质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951发展目标
952技术路线图
96结论和建议
第10章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方向和体系研究
101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概述
102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意义与形态
1021必要性和重要性
1022融合形态
103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现状
1031能源系统融合发展模式
1032新材料新装备技术
1033信息通信技术
1034智能电网与能源网的融合核心装备与规划运行技术
104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方向
1041新材料新装备技术
1042信息通信技术
1043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的核心装备与规划运行技术
105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体系
1051重点领域
1052关键技术
106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技术发展路线图
107结论和建议
第11章节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
111节能技术概述
112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1121电力领域节能技术
1122交通领域节能技术
1123建筑领域节能技术
1124工业领域节能技术
1125各领域系统性问题日益突出
113节能技术发展方向
1131基础节能技术研究
1132共享经济
1133电能替代和新能源利用
1134“互联网+”在系统节能中应用
1135多平台参与智能电网需求侧响应
114节能技术体系
1141节能材料和节能设备
1142共享经济平台
1143高效燃煤发电
1144新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1145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
115节能技术发展路线图
116结论和建议
第12章能源技术革命体系战略
121基本原则
122技术体系
123发展路线
1231愿景及路线
1232近期/中期/远期目标
第13章能源技术发展建议
131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的结论
132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的建议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根据我国能源技术革命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方向的要求,以2020年、2030年、2050年三个不同发展时期作为时间节点,对我国能源重点科技领域的能源结构、技术路线以及关键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介绍的内容涵盖了核能、风能、太阳能、储能、油气、煤炭、水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节能这十大能源领域的技术发展现状、体系、方向和路线。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能源科学技术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学者、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决策者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主编推荐
(1)本书研究了2050年前我国的能源技术路线,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2)涵盖了核能、风能、太阳能、储能、油气、煤炭、水能、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与能源网融合、节能十大能源科技领域的技术现状、技术体系、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
(3)本书内容源自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由能源领域众多专家学者联合编写完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