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庆峰,复旦生命医学伦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上海哲学系系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美国达特茅斯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澳大利亚斯威技访问学者(2017)。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职业伦理和学术道德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记忆哲学、数据伦理与人工智能伦理等。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江海学刊》《南京社会科学》《南京学报》等刊物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及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有《技术现象学初探》(2005)、《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2011)、《翱翔的信天翁: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研究》(2015)等专著及《创新系统的治理》(2011)、《将技术道德化:理解与设计物的道德》(合译)等译著。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被当代现象学轻视的记忆问题1
第一节心理学对记忆现象的直接关注1
第二节现象学家对记忆问题的间接关注5
第三节后现象学对记忆的错失17
第二章当代记忆研究的复兴28
第三章当代记忆研究的多重逻辑48
第一节记忆研究的总体逻48
第二节记忆研究的转向逻辑66
第三节记忆研究的进化逻辑72
第四章当代记忆研究的技术与方法87
第一节记忆研究三剑客87
第二节记忆研究技术演变97
第三节记忆研究的方法108
第五章当代记忆研究中的心理主义112
第六章当代记忆研究的研究纲领126
第七章当代记忆研究的基本问题138
……
内容摘要
有效利用时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回应哲学基本问题并构建体系成为很多哲学家的主要梦想。我们可以列出很长的一个名单,如柏拉图、笛卡尔、康德、谢林、黑格尔、柏格森、海德格尔、利科、巴迪欧和唐·伊德、米切姆、斯蒂格勒等。但是哲学家由于受时代科学技术而梦碎的例子比比皆是。一百多年前,柏格森试图从记忆人手来解决身心关系问题,但是受到生物学的遗憾失败。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获得了极大发展并彼此融合。同时,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正在演变为社会发展的技术框架基础,生活世界等被深度数字化和智能化。人类智能通过技术呈现,人类体验不断外化并且通过机器模拟加以实现,这为回应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书也是如此,即通过阐释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记忆科学研究成果,继而实现两个密切相关的目的。其一是为当代记忆哲学复兴提供科学路径的支持;其二是为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提供记忆方案。其中,科学路径与哲学路径形成了两条共同的有益于记忆哲学复兴和发展的路径。甚至深入分析科学路径反而更加有助于这一任务的实现。因此,本书概括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记忆研究的整体状况、多重逻辑、技术方法、研究纲领,并进一步分析了记忆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反思记忆哲学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诸多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