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恐龙绝响 走进史前时代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8.72 5.0折 58 全新

库存17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苗德岁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73600103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9408549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恐龙主题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拥有无穷的魅力。《恐龙绝响》作者苗德岁教授向读者打开自己毕生研究的大门,畅谈化石发掘、恐龙起源、恐龙时代、恐龙生物学、恐龙文化、恐龙中国等市面少见的主题,既有宏观上恐龙的起源、生存与灭绝,恐龙与鸟类的演化、国内外恐龙研究等干货,又能在微观上讲述“窃蛋龙冤案”、巨型恐龙之谜、恐龙文学与电影等趣味话题,对中外古生物学家的科研历程和“八卦”如数家珍,并在字里行间渗透科学研究心得,启发读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带领读者进入科学界私藏的恐龙世界。



商品简介

恐龙主题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拥有无穷的魅力。《恐龙绝响》作者苗德岁教授向读者打开自己毕生研究的大门,畅谈化石发掘、恐龙起源、恐龙时代、恐龙生物学、恐龙文化、恐龙中国等市面少见的主题,既有宏观上恐龙的起源、生存与灭绝,恐龙与鸟类的演化、国内外恐龙研究等干货,又能在微观上讲述“窃蛋龙冤案”、巨型恐龙之谜、恐龙文学与电影等趣味话题,对中外古生物学家的科研历程和“八卦”如数家珍,并在字里行间渗透科学研究心得,启发读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带领读者进入科学界私藏的恐龙世界。



作者简介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物种起源》权威译者,首位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罗美尔奖的亚洲学者,拥有地质学与动物学双博士学位。现为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荣休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著有多部少儿科普作品,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桂冠童书奖、文津图书奖、中国影响力图书奖、自然好书奖等数十项荣誉。



目录

总序 / 1


给少年朋友的话 / 5


一 恐龙到底是什么


恐龙的来历 / 2


何为恐龙 / 8


二 两亿多年前的霸主


恐龙的起源 / 16


恐龙的分类 / 24


中生代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角 / 31


恐龙大灭绝 / 42


三 古生物学家眼里的恐龙


恐龙生物学 / 52


窃蛋龙冤案 / 57


巨型恐龙的个头为什么这么大 / 66


曾被扭曲的恐龙形象 / 72


恐龙是冷血动物吗 / 76


四 恐龙研究在中国


披羽恐龙与鸟类起源 / 88


鸟类起源论战 / 93


中国——恐龙大国 / 102


五 恐龙化石争夺战


始“爱”终弃 / 118


柯马大战爆发 / 122


柯马大战的余波 / 125


柯马大战的遗产 / 127


尾声 恐龙与文学艺术


文学作品里的恐龙 / 132


附录


附录一 恐龙个头有多大 / 138


附录二 恐龙家族谱系 / 146


附录三 本书提及的部分科学家和文学家 / 148


附录四 主要术语中外文对照表 / 150


附录五 术语索引/ 152


后记 / 156



内容摘要

恐龙主题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拥有无穷的魅力。《恐龙绝响》作者苗德岁教授向读者打开自己毕生研究的大门,畅谈化石发掘、恐龙起源、恐龙时代、恐龙生物学、恐龙文化、恐龙中国等市面少见的主题,既有宏观上恐龙的起源、生存与灭绝,恐龙与鸟类的演化、国内外恐龙研究等干货,又能在微观上讲述“窃蛋龙冤案”、巨型恐龙之谜、恐龙文学与电影等趣味话题,对中外古生物学家的科研历程和“八卦”如数家珍,并在字里行间渗透科学研究心得,启发读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带领读者进入科学界私藏的恐龙世界。



主编推荐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物种起源》权威译者,首位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罗美尔奖的亚洲学者,拥有地质学与动物学双博士学位。现为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荣休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著有多部少儿科普作品,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桂冠童书奖、文津图书奖、中国影响力图书奖、自然好书奖等数十项荣誉。



精彩内容

曾被扭曲的恐龙形象

早期发现的恐龙化石一般比较零星和破碎(仅保留个别牙齿或骨头),极少发现较完整的骨架化石,这给早期的恐龙研究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恐龙活着的时候究竟长什么样?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欧文和巴克兰等人认为,恐龙应该和现代蜥蜴及其他爬行动物差不多,只是体形放大了很多倍而已—属于“大象级别”的爬行动物。

因而,在他们的想象中,恐龙是半匍匐、半直立姿态的大型爬行动物,头脑迟钝、行动缓慢,这一点在当时的禽龙和斑龙的复原图上表现得十分明显,给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19世纪,只有后来研究过小型恐龙的赫胥黎对上述恐龙形象提出过质疑。他认为,恐龙的姿态可能更接近鸟类。但当时赫胥黎的想法并没有被普遍接受。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在美国西部发现了大量较为完整的恐龙化石,古生物学家对恐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以耶鲁大学教授马什为代表的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像雷龙和梁龙一类的大型蜥脚类恐龙,由于体重太大,不可能在陆地上生存,需要生活在水中,靠水的浮力来支撑其沉重的身体。当时马什曾估算雷龙重达20吨,并认为由于它的头很小,表明其头脑愚笨、行动迟缓,因而只能生活在水环境中,并以水生植物为食。

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里有一巨幅壁画,生动地展示了雷龙等大型蜥脚类恐龙为水生或半水生动物。

20世纪30年代末,新的化石发现和研究进展显示,上述两种复原扭曲了恐龙的形象。首先,一些古生物学家仔细研究了恐龙骨架的肩部、髋部以及腿与足等关节部位的连接结构,发现恐龙的四肢是直立在腹下的,不可能是半匍匐、半直立的站姿,并表明其四肢能够很好地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

此后,古生物学家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带发现了大型蜥脚类恐龙的足迹化石,根据足迹的长度、宽度与深浅度以及左右脚留下的足迹之间的距离等综合判断,它们既不可能是半匍匐、半直立的站姿,也不可能生活在水中或沼泽地带。

自那以后,我们看到的恐龙复原图才逐步接近目前恐龙在我们脑海中的形象。

其实,人们早期对恐龙所持有的头脑愚笨和行动迟缓的看法,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对现生爬行动物的总体印象。

我们一般称爬行动物为冷血动物,称鸟类和哺乳动物为温血动物。动物体的神经、肌肉、消化乃至整个新陈代谢都需要一定的体温来保证它们的正常工作。由于爬行动物缺乏体温内部调节机制,因此被称作变温动物。

当外部环境的温度下降时,爬行动物的体温随之下降,其行动也变得迟缓。因此,在较冷的气候条件下,我们会看到蜥蜴趴在石头上晒太阳以提高体温;如果外部气温过高,它们也会“中暑”,这时候它们往往躲到洞穴或岩缝中“避暑”。

因此,爬行动物依靠外界温度来调节自己的体温,哺乳动物则可通过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来产生热量,并通过出汗或喘气来散发多余的热量。

显然,对于爬行动物来说,在寒冷的阴天或夜晚,它们无法利用太阳能来温暖自己,因而行动会变得迟缓。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如今爬行动物大多分布在地球上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因为那里阳光充足、气候温暖,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

中生代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是使恐龙繁盛的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之一。

直到 20 世纪下半叶,古生物学家还争论不休:恐龙究竟是像蜥蜴一样的冷血动物,还是像鸟类和哺乳动物一样的温血动物呢?



媒体评论

我小时候能接触到的优秀科普书籍极少,因而十分羡慕现在的青少年,有幸能够阅读到像苗德岁先生这样的专家学者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科普读物。苗德岁先生的专业背景、文字水平和讲故事能力,使这部书格外地与众不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家  沈树忠

 

古生物学家苗德岁先生凭借驾轻就熟的语言功底,以及渊博的知识,将一个个不同寻常的恐龙故事娓娓道来,别具新意。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鸟类学家  周忠和

 

 

本书把恐龙科学知识、恐龙研究中的逸闻趣事,乃至恐龙文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给读者。我认为其他同类作品无出其右。这也是另一种“绝响”吧!

——中国古动物馆馆长 王原

 

   《恐龙绝响》是一本专业古生物学家写给少年朋友的小书。苗德岁先生用极短的篇幅勾勒出恐龙研究史的总体脉络,以诙谐的文字大方地展示恐龙学者们走过的弯路。科学不仅是知识的集合,还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讨论和争辩往往会迸射出思维的火花。

——科普作家 蒋青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