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一条鱼是自由的,它可以游向四面八方的河流,游向大江大海,然而,终将有一日,它会游回它的老家,那片与它血脉相连的水域……鱼在这里是个象征,是个隐喻。它实际上是作者那颗水淋淋的思乡、思亲、眷念故土之心。本书里,作者如一条鱼,游走在家乡的田埂、河滩、麦垄、老树、月下,游走在乡音、土韵、亲情、友爱间。作者从乡人的土音、泥土的清芬和柔润的月光中,谛听和表达着生活中的真善美,回望和寻找来路上洒下的笑与泪。淡淡的乡愁如漫溢的河水恣意流淌……全书共分4辑,收入精短散文100篇,总字数约20万字。作者选择一种紧贴现实的方式,书写人生中值得细细咀嚼而又独特的生命之痕,给人以心灵感应和情感共鸣。
作者简介
曹学林,男,1961年1月生,江苏泰州姜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理事,泰州市姜堰区作家协会主席,副研究馆员职称。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文艺报》《文学报》《散文》《散文选刊》《雨花》《安徽文学》《福建文学》等全国及地方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0万字。著有长篇小说《船之魅》,中短篇小说集《杨柳叶子青》《底层味道》,散文集《泥土与月光》《寻踪与倾听》《晚霞里的风情》等多部。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丛书》《意林•大阅读书系》《中学生课外阅读精粹》《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2018高中生阅读年选》等多种选本。获得过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年度奖、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奖、江苏省报纸副刊奖、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奖、江苏省大众文学奖、泰州市政府文艺奖、泰州市稻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长篇小说《船之魅》入选2018江苏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入围第五届“今古传奇•全国优秀小说奖”。散文集《晚霞里的风情》入选泰州建市20周年“我喜爱的20本文学书籍”。
目录
辑 麦田谣
待到南风吹起来,麦秆渐渐变硬,麦穗渐渐转黄,空气中就会氤氲起一片新麦的清香。田埂边的蚕豆也逐渐成熟,那青蚕豆的味道混合着泥土的气味犹如淘气的孩子在麦垄间游走。
麦田谣 002
寻找一条田埂 005
喜欢一条小河 009
泥土的声音 012
河滩上的月光 016
谁偷了队里的玉米 020
又到割麦插禾时 024
苇箔上的笑与泪 027
梦里依稀车水声 030
雾中虾趣 033
田埂上游走的灯火 036
跳舞的泥鳅 039
诗意的罱泥 042
第二辑 一条游向老家的鱼
我向老家奔去,可两腿沉重得一步也迈不开;我大叫着“爸爸”,可嗓子眼儿像被堵住发不了声。我只能跳到河里,变成一条鱼,拼命地向前游。父亲好像也跳入水中,也变成一条鱼。离我很近,又似离我很远,我总是抓不到他。
一条游向老家的鱼 046
竹园垛 049
桥的故事 052
小河之恋 055
玉米秸 058
爷爷的歌谣 061
祖父的白果树 065
奶 奶 067
把爱穿在身上 071
父亲的幸福 074
烙在心上的画像 077
叔公忆 081
傍晚,女儿的守望 085
殷红的番茄 088
回家过年(一) 091
回家过年(二) 094
回家过年(三) 097
回家过年(四) 100
第三辑 邂逅一场雪
我在雪地上漫步,我把手中的雪抛向天空。忽然,我大叫一声,撒开双腿,在雪地上奔跑起来。我仿佛变成了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雪中疯闹;又仿佛变成了一匹充满活力的小马驹,在雪中撒欢。
邂逅一场雪 104
紫花儿 106
曾经绿过 108
午后的蝉声 111
路 113
没钱的日子 116
防 震 119
嘱 咐 122
骑车的感觉 124
桃树的厄运 126
桃花祭 129
倾听鸟声 132
灼 伤 135
我常常流泪 137
雨丝纷飞忆母校 142
第四辑 跟一棵树说话
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老倔头心里也有点热热的。他变换了一下姿势,靠在椅背上,抬起头,眯缝着眼看了看太阳。然后又叹息一声:唉,老了,还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干吗?
跟一棵树说话 148
“鱼在水” 152
老崔的爱情 156
郑二呆子 159
心 声 162
三轮车夫 165
眼镜排档 168
路口那盏灯 171
搓背工 174
乡村“公家人” 178
行走的理发匠 183
擦鞋女 187
冬天的夜晚 190
一座城市和一个人 192
月色泡桐 194
乡村唢呐声 199
内容摘要
一条鱼是自由的,它可以游向四面八方的河流,游向大江大海,然而,终将有一日,它会游回它的老家,那片与它血脉相连的水域……鱼在这里是个象征,是个隐喻。它实际上是作者那颗水淋淋的思乡、思亲、眷念故土之心。本书里,作者如一条鱼,游走在家乡的田埂、河滩、麦垄、老树、月下,游走在乡音、土韵、亲情、友爱间。作者从乡人的土音、泥土的清芬和柔润的月光中,谛听和表达着生活中的真善美,回望和寻找来路上洒下的笑与泪。淡淡的乡愁如漫溢的河水恣意流淌……全书共分4辑,收入精短散文100篇,总字数约20万字。作者选择一种紧贴现实的方式,书写人生中值得细细咀嚼而又独特的生命之痕,给人以心灵感应和情感共鸣。
主编推荐
曹学林,男,1961年1月生,江苏泰州姜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理事,泰州市姜堰区作家协会主席,副研究馆员职称。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文艺报》《文学报》《散文》《散文选刊》《雨花》《安徽文学》《福建文学》等全国及地方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0万字。著有长篇小说《船之魅》,中短篇小说集《杨柳叶子青》《底层味道》,散文集《泥土与月光》《寻踪与倾听》《晚霞里的风情》等多部。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大系•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里下河文学流派作家丛书》《意林•大阅读书系》《中学生课外阅读精粹》《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2018高中生阅读年选》等多种选本。获得过中国当代散文奖、中国散文年度奖、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奖、江苏省报纸副刊奖、华东地区报纸副刊奖、江苏省大众文学奖、泰州市政府文艺奖、泰州市稻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长篇小说《船之魅》入选2018江苏省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入围第五届“今古传奇•全国优秀小说奖”。散文集《晚霞里的风情》入选泰州建市20周年“我喜爱的20本文学书籍”。
精彩内容
麦田谣 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我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你/我们要是看到很多孩子/在麦田里做游戏/请微笑 请对视……
——[苏格兰]罗伯特·彭斯
只要是从乡村里走出来的人,没有谁不知道麦田,没有谁不喜欢麦田。没有谁的童年不与麦田有关,没有谁没有从麦田里得到过快乐。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暖起来,麦子趁着春风春雨,一个劲儿地往上生长。今天还看得见地里的泥土,麦苗还稀稀疏疏的,转眼就变得密密匝匝的了。过不了多久,那成片的麦田就会蹿出有半人高,乡村就成了麦子的世界、麦子的海洋。待到南风吹起来,麦秆渐渐变硬,麦穗渐渐转黄,空气中就会氤氲起一片新麦的清香。田埂边的蚕豆也逐渐成熟,那青蚕豆的味道混合着泥土的气味犹如淘气的孩子在麦垄间游走。
这时候,钻在麦田里吃新蚕豆、麦嫩仁是乡村孩子的一大乐趣。放学归来,背着书包,钻进麦田垄沟,摘下一大把新蚕豆,剥去外壳,将那粉莹莹如指肚样的蚕豆米丢进嘴中,细细咀嚼,齿颊间都是蚕豆那清甜的汁液;扯下一串麦穗,去掉上面的麦芒,然后放在双手中轻轻地搓揉,那黄中带绿、晶莹如珠的麦粒就会一个个掉落下来,吹净芒壳后,继续搓揉,直至麦粒发热、发软,表皮裂开,露出洁白的浆粉,好像在锅中炒过一样,然后仰起头,张开嘴,将搓熟的嫩仁捂进口中,一股新麦的香气就会沁入你的肺腑。
立夏时躲到麦田里吃煮鸡蛋,更是乡村孩子童年的享受。为什么立夏要吃煮鸡蛋呢?据说,立夏吃了煮鸡蛋,就不会疰夏。这当然是一种民俗,没有什么科学根据。而且为什么又要躲到麦田里去吃呢?至今我也没弄明白。不过这个习俗确实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喜欢。几十年前的乡村,农民极度贫穷,养几个鸡子生几个鸡蛋,根本舍不得自家吃,都要拿到店里去换钱贴补家用。平时除非来了客人,才可能吃蛋,但那是待客的,小孩子又难得吃到。只有这立夏,每个小孩一个鸡蛋,就好像是铁定了的,再穷的人家,都要想办法弄几个蛋在立夏这一天煮给小孩吃,而且一定要躲到麦田里吃。于是立夏的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拿了煮鸡蛋或鸭蛋、鹅蛋,躲到麦田里吃起来。割麦子时往往还会看到这里一堆、那里一堆的蛋壳。
要是犯了错,怕被大人打,麦田也是躲避的好去处。我童年的伙伴土根,是一个调皮的主儿,难得几天不挨父母打。父母一打他就跑,夏天麦子长得很高的时候,他就钻到麦田里,半天都不出来,饭也不吃,学也不上。有时到天黑了,还不见他的人影,父母就不放心,站在麦田边,一遍一遍地呼喊:“土根,你在哪儿?快回来——”声音凄厉、悠长,在乡村的夜晚回荡,在麦田的上空回荡。有一次,到了半夜,土根还未回家,学校里找过了,没有,亲戚家找过了,也没有,父母急得哭起来。大家都觉得他肯定躲在麦田里,于是一起帮着一块田一块田地找,当后终于找到的时候,他正躺在一片麦子上睡得正香呢!身边是一大堆蚕豆壳和麦秸秆,嘴角边还粘着蚕豆皮、嫩仁屑。从此父母再也不敢打他了,而他此后竟然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改掉了坏毛病,学习变得用功起来。不知那片麦田、那片麦子是怎样使他脱胎换骨的。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老家发生了一件与麦田有关的轰动全村的“丑事”。那天中午放学后,我和同庄的小兰提着篮子到麦田里扯猪草,我们来到离家较远的一块麦田,钻进垄沟,发现里面猪草很多,我们就高兴地扯起来,不一会儿就扯到了麦田中央。这时,忽然从麦田深处传来说话声,仔细一听,是一男一女,女的好像还在哭,声音很耳熟,但又辨不清到底是谁。我和小兰以为也是扯猪草的在闹别扭,想看个究竟,就轻手轻脚地往前走了几步,猛然看见有四只脚伸在沟垄边,两人好像抱在一起。我们不知他们在干什么,吓得大气儿也不敢喘,害怕被发现,急忙离开了那条垄沟,离开了那块麦田,篮子里猪草没扯满就回了家。第二天傍晚,我从集体晒场那儿经过,看到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一个披头散发、满脸眼泪鼻涕的女人坐在地上哭骂。回到家,问父母发生了什么事,父母说,东庄的小刚和南庄的月芳在麦田里幽会,两人私奔了。我想起昨天在麦田里看到的情景,就告诉了父母,父母急忙叫我别乱说,传出去不好听。我问:他们为什么到麦田里去?又为什么私奔?父母说,你还小,这些事你不懂。
那时我当然不懂,可在我渐渐长大,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我却对小刚和月芳的举动多了一份敬佩,对麦田多了一份感动。小刚和月芳从小就在麦田里扯猪草,麦田孕育了他们的爱,可是月芳的父母却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姻,而月芳已经怀孕,没奈何,只好远走高飞。在乡村里,那成片成片绿油油的麦田,也是年轻人爱情的摇篮哩!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