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文轩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曹文轩研究资料/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3.21 4.8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义勤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0029002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6438594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曹文轩研究资料》是《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编为中国*权威文学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从1976年至今对作家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成果中,遴选出能够代表各个阶段研究水准的论文近四十篇,从不同角度解读曹文轩及其文学创作活动。

作者简介
吴义勤,1966年生,江苏海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等。

目录
目录
1 | 油麻地的歌
— 《草房子》《红瓦》浅释/赵祖谟
9 | 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
— 读曹文轩小说/徐 妍
19 | 阅读曹文轩/北 乔
28 | 心灵的诗性超越
— 《草房子》的艺术启示/柏文猛
36 | 新古典主义之勃兴
— 兼论曹文轩的小说创作/尹 凡
44 | 童话与小说的融合和渗透
— 读曹文轩的少年小说《根鸟》/杨 宁
49 | 成长,永恒的母题
— 曹文轩少年小说论/黄金娟
56 | 田园里的古典守望
— 解读《红瓦》《草房子》《根鸟》/李学武
65 | 诗情的凝聚 思想的升华
— 曹文轩小说象征艺术初探/杨 锋
71 | 优雅的细米/贺绍俊
74 | 寻找飞翔的力量
— 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创作/陈恩黎
85 | 随梦流浪的“根鸟”
— 论曹文轩对当代文化的思考/寇欣伟
91 | 对话:人的童年本质
— 曹文轩《青铜葵花》对童年本质的思考/马 力
98 | 感伤的优美
— 曹文轩新古典主义风格论/冯学民
105 | 灵魂洗礼的庄严仪式
— 论曹文轩长篇小说《天瓢》对人性美的救赎/卢文丽
114 | 意象之美与人性之痛
— 关于曹文轩长篇小说《天瓢》的对话/朱向前等
125 | 唯美唯情的奇幻
— 读曹文轩的《黄琉璃》/陈晓明
130 | 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付红妹 张虹
137 | 中国古典美感和西方美感的融合
— 评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天瓢》和《青铜葵花》/张清芳
145 | 曹文轩少年成长小说研究/韩永胜
151 | 曹文轩:写作《草房子》的前前后后/陈 香
158 | 拷问生命 追求永恒
— 对曹文轩《草房子》中死亡描写的解读/杨建生
164 | 殷熙耕与曹文轩成长小说比较研究
— —以叙述策略为中心/〔韩〕朴正元
181 | 在大众传媒时代坚守文学
— 评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世界/马 力
189 | 从“曹文轩现象”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宋 嵩
200 | 曹文轩对中国成长小说的探索及其意义/苏文清 刘晶
209 | 高贵与凄美
— 论《草房子》的美学风格/李肖璇
218 | 乐声悠扬:曹文轩小说中乐器意象的解读/宋艳慧
223 | “水”之子与他的古典“水域文学”
— 论曹文轩的文学世界/徐 妍
238 | 论曹文轩的文学观/倪厚玉 周宁
249 | 人性的升华
— 论曹文轩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义建构/武文杰
260 | “儿童”作为一种方法
— 论曹文轩儿童小说的特质/朱自强
267 | 散论曹文轩/王泉根
274 | 曹文轩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进程/赵 霞
285 | 儿童视角与审美想象
— 曹文轩短篇儿童小说评论/钱淑英
292 | “曹文轩模式”与中西儿童文学的两种形态/王泉根
303 | 论曹文轩的文学选择
— 以《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为例/李东华
313 | 建构童真视域下的纯美世界
— 论曹文轩的小说创作/刘婧婧
323 | 论曹文轩小说的叙事伦理与审美追求/崔庆蕾
332 | 在“直面”与“背对”之间
— 论曹文轩《蜻蜓眼》中对苦难的降格处理/孙海燕
339 | “写得不一样”的曹文轩
— 浅议目录
1 | 油麻地的歌
— 《草房子》《红瓦》浅释/赵祖谟
9 | 坚守记忆并承担责任
— 读曹文轩小说/徐 妍
19 | 阅读曹文轩/北 乔
28 | 心灵的诗性超越
— 《草房子》的艺术启示/柏文猛
36 | 新古典主义之勃兴
— 兼论曹文轩的小说创作/尹 凡
44 | 童话与小说的融合和渗透
— 读曹文轩的少年小说《根鸟》/杨 宁
49 | 成长,永恒的母题
— 曹文轩少年小说论/黄金娟
56 | 田园里的古典守望
— 解读《红瓦》《草房子》《根鸟》/李学武
65 | 诗情的凝聚 思想的升华
— 曹文轩小说象征艺术初探/杨 锋
71 | 优雅的细米/贺绍俊
74 | 寻找飞翔的力量
— 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创作/陈恩黎
85 | 随梦流浪的“根鸟”
— 论曹文轩对当代文化的思考/寇欣伟
91 | 对话:人的童年本质
— 曹文轩《青铜葵花》对童年本质的思考/马 力
98 | 感伤的优美
— 曹文轩新古典主义风格论/冯学民
105 | 灵魂洗礼的庄严仪式
— 论曹文轩长篇小说《天瓢》对人性美的救赎/卢文丽
114 | 意象之美与人性之痛
— 关于曹文轩长篇小说《天瓢》的对话/朱向前等
125 | 唯美唯情的奇幻
— 读曹文轩的《黄琉璃》/陈晓明
130 | 曹文轩小说女性形象解读/付红妹 张虹
137 | 中国古典美感和西方美感的融合
— 评曹文轩的长篇小说《天瓢》和《青铜葵花》/张清芳
145 | 曹文轩少年成长小说研究/韩永胜
151 | 曹文轩:写作《草房子》的前前后后/陈 香
158 | 拷问生命 追求永恒
— 对曹文轩《草房子》中死亡描写的解读/杨建生
164 | 殷熙耕与曹文轩成长小说比较研究
— —以叙述策略为中心/〔韩〕朴正元
181 | 在大众传媒时代坚守文学
— 评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世界/马 力
189 | 从“曹文轩现象”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宋 嵩
200 | 曹文轩对中国成长小说的探索及其意义/苏文清 刘晶
209 | 高贵与凄美
— 论《草房子》的美学风格/李肖璇
218 | 乐声悠扬:曹文轩小说中乐器意象的解读/宋艳慧
223 | “水”之子与他的古典“水域文学”
— 论曹文轩的文学世界/徐 妍
238 | 论曹文轩的文学观/倪厚玉 周宁
249 | 人性的升华
— 论曹文轩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义建构/武文杰
260 | “儿童”作为一种方法
— 论曹文轩儿童小说的特质/朱自强
267 | 散论曹文轩/王泉根
274 | 曹文轩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进程/赵 霞
285 | 儿童视角与审美想象
— 曹文轩短篇儿童小说评论/钱淑英
292 | “曹文轩模式”与中西儿童文学的两种形态/王泉根
303 | 论曹文轩的文学选择
— 以《草房子》《青铜葵花》《蜻蜓眼》为例/李东华
313 | 建构童真视域下的纯美世界
— 论曹文轩的小说创作/刘婧婧
323 | 论曹文轩小说的叙事伦理与审美追求/崔庆蕾
332 | 在“直面”与“背对”之间
— 论曹文轩《蜻蜓眼》中对苦难的降格处理/孙海燕
339 | “写得不一样”的曹文轩
— 浅议曹文轩与国际安徒生奖/王利娟
346 | 成长?禁忌?故事
— 论曹文轩小说中的童年叙事/雷 雯
353 | 附录:曹文轩研究资料索引曹文轩与国际安徒生奖/王利娟
346 | 成长?禁忌?故事
— 论曹文轩小说中的童年叙事/雷 雯
353 | 附录:曹文轩研究资料索引

内容摘要
《曹文轩研究资料》是《中国新时期作家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主编为中国*权威文学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从1976年至今对作家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成果中,遴选出能够代表各个阶段研究水准的论文近四十篇,从不同角度解读曹文轩及其文学创作活动。

主编推荐
吴义勤,1966年生,江苏海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等。

精彩内容
油麻地的歌——《草房子》《红瓦》浅释赵祖谟

文轩在《进入现代形态》一文中对流亡文学说过这样两段话:“正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对比,使这批作家对原先的生活状态以及它的本质,有了清晰而透彻的认识。空间距离的拉大,非但没有使原先的生活在他们的视野或记忆中远去或消失,反而使那些生活向他们节节逼近,并且变得异常明朗,昭然若揭。空间的转换,使他们获得了新的审察视角和艺术视角。不同系统的文化和思想,强化和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思维质量。”“孤独使他们的目光和头脑皆变得冷静。它帮助他们去除了影响思维深度的浮躁和影响他们观察质量的迷乱。它使他们有可能在清静中进行冷峻的自我询问和反省。他们会发现,从前许多理解是浅显的,许多判断是愚蠢可笑的。当把种种与它们缠绕的关系解除,把种种功利性的目的忘却,而在寂寞中较为纯粹地进行思考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又一个思想和艺术的深度。”这话也适用于他的两部长篇力作《草房子》和《红瓦》。
文轩出身于江苏盐城农村,在那里读书、务农达20年之久。那里至今生活着他的亲人和众多的伙伴,那里留下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的足迹。他和故乡有着无法割断的情感上的联系。1974年入北京大学读书,从此和这所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不懈耕耘。随着文学活动的展开,他到过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以客座教授身份,到日本讲学,出访香港和台湾。这样,当他调动自己的乡村记忆编织《草房子》和《红瓦》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已和那段记忆保持了相当的距离。现代都市生活和现代文化的熏染,使他获得了审视乡村生活的参照。于是这两部小说不再驻足于那些人物和事件表层的善恶是非,清除了当初卷入那种生活时的浮躁和迷乱,从而形成了必要的超越和非功利性的美学观赏,字里行间洋溢着超脱和旷达,洋溢着对故乡的温情和悲悯。
像福克纳写约克纳帕塔法,马尔克斯写马贡多,莫言写高密东北乡,文轩也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油麻地。但《草房子》《红瓦》的叙事,没有采用福克纳式的意识流手法,没有采用马尔克斯式的魔幻手法,没有采用莫言式的充满浪漫激情的渲染,而是用白描,用写实的手法铺叙出一个饶有兴味的小说世界。
油麻地的生活是贫因和单调的。不少人常常挨饿,一碗红烧肉、一盘猪头肉能让人两眼发亮,吃相不雅。一条皮带、一辆旧自行车在小学中成了人人羡慕的稀罕物。小学的文艺汇演、中学文艺宣传队和镇文艺宣传队的演出能吸引众多的观众,更不要说一个外地不起眼的马戏团的表演了,那是倾镇出动,场面壮观而又嘈杂混乱的。这贫困而单调的生活使人们千方百计寻求刺激。陆鹤的秃头成了孩子们注意的中心,桑桑在炎炎烈日下穿着大棉袄的表演、他和朱小鼓打架打成了两个“泥猴”,不但吸引了孩子,就连小学老师也禁不住观赏。人们的目光是狭隘的。中小学生为了出风头、为了谁能当班长而用尽心计。汪奇涵与王儒安、汤文甫与杜长明为了争夺芝麻大的官展开你死我活的较量。两性关系是人们感到神秘而兴味盎然的话题。小学生对纸月和桑桑搞恶作剧,中学生则制造林冰和陶卉、林冰和艾雯的风言风语。而一些成年人干脆付诸行动,进行公开的性游戏……油麻地的生活是世俗的、庸常的。这油麻地的歌——《草房子》《红瓦》浅释赵祖谟

文轩在《进入现代形态》一文中对流亡文学说过这样两段话:“正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对比,使这批作家对原先的生活状态以及它的本质,有了清晰而透彻的认识。空间距离的拉大,非但没有使原先的生活在他们的视野或记忆中远去或消失,反而使那些生活向他们节节逼近,并且变得异常明朗,昭然若揭。空间的转换,使他们获得了新的审察视角和艺术视角。不同系统的文化和思想,强化和丰富了他们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思维质量。”“孤独使他们的目光和头脑皆变得冷静。它帮助他们去除了影响思维深度的浮躁和影响他们观察质量的迷乱。它使他们有可能在清静中进行冷峻的自我询问和反省。他们会发现,从前许多理解是浅显的,许多判断是愚蠢可笑的。当把种种与它们缠绕的关系解除,把种种功利性的目的忘却,而在寂寞中较为纯粹地进行思考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又一个思想和艺术的深度。”这话也适用于他的两部长篇力作《草房子》和《红瓦》。
文轩出身于江苏盐城农村,在那里读书、务农达20年之久。那里至今生活着他的亲人和众多的伙伴,那里留下了他童年、少年和青年的足迹。他和故乡有着无法割断的情感上的联系。1974年入北京大学读书,从此和这所高等学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不懈耕耘。随着文学活动的展开,他到过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以客座教授身份,到日本讲学,出访香港和台湾。这样,当他调动自己的乡村记忆编织《草房子》和《红瓦》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已和那段记忆保持了相当的距离。现代都市生活和现代文化的熏染,使他获得了审视乡村生活的参照。于是这两部小说不再驻足于那些人物和事件表层的善恶是非,清除了当初卷入那种生活时的浮躁和迷乱,从而形成了必要的超越和非功利性的美学观赏,字里行间洋溢着超脱和旷达,洋溢着对故乡的温情和悲悯。
像福克纳写约克纳帕塔法,马尔克斯写马贡多,莫言写高密东北乡,文轩也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油麻地。但《草房子》《红瓦》的叙事,没有采用福克纳式的意识流手法,没有采用马尔克斯式的魔幻手法,没有采用莫言式的充满浪漫激情的渲染,而是用白描,用写实的手法铺叙出一个饶有兴味的小说世界。
油麻地的生活是贫因和单调的。不少人常常挨饿,一碗红烧肉、一盘猪头肉能让人两眼发亮,吃相不雅。一条皮带、一辆旧自行车在小学中成了人人羡慕的稀罕物。小学的文艺汇演、中学文艺宣传队和镇文艺宣传队的演出能吸引众多的观众,更不要说一个外地不起眼的马戏团的表演了,那是倾镇出动,场面壮观而又嘈杂混乱的。这贫困而单调的生活使人们千方百计寻求刺激。陆鹤的秃头成了孩子们注意的中心,桑桑在炎炎烈日下穿着大棉袄的表演、他和朱小鼓打架打成了两个“泥猴”,不但吸引了孩子,就连小学老师也禁不住观赏。人们的目光是狭隘的。中小学生为了出风头、为了谁能当班长而用尽心计。汪奇涵与王儒安、汤文甫与杜长明为了争夺芝麻大的官展开你死我活的较量。两性关系是人们感到神秘而兴味盎然的话题。小学生对纸月和桑桑搞恶作剧,中学生则制造林冰和陶卉、林冰和艾雯的风言风语。而一些成年人干脆付诸行动,进行公开的性游戏……油麻地的生活是世俗的、庸常的。这样的题材在启蒙作家手中,会采取俯视的角度,居高临下进行批判;在新写实作家手中,会采取平视的角度,充分地认同;在歌颂工农兵的作家手中,会采取仰视角度,对这些世俗的、庸常的成分“视而不见”,大力发掘人物身上符合政治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文轩采取的是另一种路数,一种学者式的观照,一种纯然审美的把握。小说努力从这种凡俗状态中展示复杂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千古之迷,是世世代代文学探求的永恒的主题。它就像温幼菊那无字的歌,你无法用明晰的话言去概括,去表述,却又实实在在,沉沉甸甸地融在人们的变幻莫测的命运之中。这两部小说都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抽象理念的预设,人生是用一个个琐细而庸常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于是,我们读到了陆鹤因秃头而引发的妙趣横生的风波,桑桑、细马、杜小康与厄运的搏斗,纸月凄迷的身世,傅绝金屈辱与成长,乔枝与赵一亮的苦涩,林冰的情感波折,秦大奶奶和油麻地小学的矛盾与融合,蒋一轮与白雀的爱情悲剧,施乔纳难以言说的苦恼,温幼菊的生命体验,夏莲香和杨文富从相爱到反目成仇,王儒安视油麻地中学为生命的坚守,汪奇涵的经过挫折走向淡泊与旷达,霍长仁的威严,秦启昌的风流与善良,刘汉林、谢百三、姚三船、马小清的不同道路,汤文甫与林长明的政治较量,丁黄氏和丁杨氏对“大床”的恋情,许一龙的狭隘与宽容,谷韦、甄秀庭、白麻子、杨文富的猥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人生百味图。样的题材在启蒙作家手中,会采取俯视的角度,居高临下进行批判;在新写实作家手中,会采取平视的角度,充分地认同;在歌颂工农兵的作家手中,会采取仰视角度,对这些世俗的、庸常的成分“视而不见”,大力发掘人物身上符合政治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文轩采取的是另一种路数,一种学者式的观照,一种纯然审美的把握。小说努力从这种凡俗状态中展示复杂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千古之迷,是世世代代文学探求的永恒的主题。它就像温幼菊那无字的歌,你无法用明晰的话言去概括,去表述,却又实实在在,沉沉甸甸地融在人们的变幻莫测的命运之中。这两部小说都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抽象理念的预设,人生是用一个个琐细而庸常的故事传递给我们的。于是,我们读到了陆鹤因秃头而引发的妙趣横生的风波,桑桑、细马、杜小康与厄运的搏斗,纸月凄迷的身世,傅绝金屈辱与成长,乔枝与赵一亮的苦涩,林冰的情感波折,秦大奶奶和油麻地小学的矛盾与融合,蒋一轮与白雀的爱情悲剧,施乔纳难以言说的苦恼,温幼菊的生命体验,夏莲香和杨文富从相爱到反目成仇,王儒安视油麻地中学为生命的坚守,汪奇涵的经过挫折走向淡泊与旷达,霍长仁的威严,秦启昌的风流与善良,刘汉林、谢百三、姚三船、马小清的不同道路,汤文甫与林长明的政治较量,丁黄氏和丁杨氏对“大床”的恋情,许一龙的狭隘与宽容,谷韦、甄秀庭、白麻子、杨文富的猥琐……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人生百味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