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63.95 5.4折 ¥ 11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清] 王维德 等撰,侯鹏 点校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6578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118元
货号26294638
上书时间2024-11-01
一
1659
1713
全書從卷一至卷六縷列山川名勝,分湖山圖、太湖七十二峰、洞庭七十二峰、泉、石、古蹟、名蹟七門。後六卷依次分民風、科目、人物、土産、賦税、水利、官署、支山、鄉里、灣塢、村巷、太湖港瀆、諸山港瀆、洲磯、渡、橋、祠、廟、寺觀、庵院、用兵紀略、災異、雜記,計二十三門。整個體例與《具區志》並無大異。在山川名勝部分,一秉前志體例,廣泛搜集方志筆記以注明其沿革,並將歷代相關的題咏、遊記等内容附於其後。他的一個重要補充是對洞庭山七十二峰的詳細列舉。王維德自幼生長於其間,熟悉典故,幾乎遍歷諸峰,對其方位、坐落的標注多由親身所歷而得,書中記載有許多村落名稱,又非尋常遊覽者可比。但從總體篇幅來看,還是以對歷代賦咏的分類彙編居多。在後六卷中,《民風》八篇價值極高,涉及洞庭山一帶的物産、經濟、家族、時令等方面,可與《具區志》相互補充,其具體内容下文再集中介紹。此外,人物一門比之《具區志》,又增加了孝友、儒林、名臣、循吏、良將、文學等類。卷後所附《見聞録》,據其自述,是由同鄉里人蔡鶴峰所撰,記載了其所見聞的西山節婦、孝子、善士等事蹟數條。
1713
1879
,
2010
1926
1929
“更肆力於經史子集”,多以讀書爲事,《書隱叢説》即是他遍覽唐宋以來經典雜家之言彙集而成的札記。書名“書隱”,以其所居書樓名之。此次標點以《四庫存目叢書》影印本爲據,全書十九卷,涉及音韵、詩文、戲劇、人物、風俗、科舉、衣食、神怪及軼聞等。所記内容並無分類,雖自云仿自洪邁《容齋隨筆》與顧炎武《日知録》,但議論考據,辨駁援引多因襲前人舊説,參以一己之言,亦涉及時事見聞,其中對吴中風俗多有涉及。
“詩學唐人,不事塗抹,亦不作頽唐語。古體尤奇放,半生踪迹多在山水間,莫釐、九華、廬山、華山、衡山皆屢有題咏,不啻一部遊記也”。楊鍾羲《雪橋詩話餘集》評價其近體詩“似王、孟,間入於温、李”。其中對東、西山等地的遊歷詩亦可作爲洞庭鄉土文獻的補充。
二
“鑽天洞庭”的美譽。至清前期,隨着江南低地圩田開發的結束,江南富人多以發達的市鎮經濟爲依託,坐擁土地、坐賈、牙行,以本地手工業、商業性農業作爲投資對象,而洞庭地區則一直保持着外出經商的悠久傳統,聚族而居,宗族勢力發達是其基本特徵。這種基於地緣與血緣關係的强固結合在江南其他地區極爲少見,自然引起學者研究的興趣。自傅衣凌先生在資本主義萌芽研究中首先關注到洞庭商幫以來,對於洞庭山商人的經濟活動、宗族組織的研究已積累了不少成果,本輯所收録的《林屋民風》與《洞庭山金石》在這方面的内容亦極爲豐富。
《林屋民風》卷七《民風》一目,縷述該地經濟與風俗,價值極高。如對經濟作物的産地及種植的描述就極爲詳細:
梅盛於涵村後堡鎮下,櫻桃、桃、李盛於陳巷勞村,梨、橘、橙盛於甪頭,而慈里則植不一種,號爲萬花谷。
……糞多而力勤者,畝可得二三千錢,甚者至萬錢。培治之功,視田數倍。
……産業皆世守,非窘急不輕售。人民雖極貧,亦有百金之産,田不出租,貧富皆親荷鋤。
……富家貲蓄千金,而樵汲樹藝未嘗廢云。(《民風》一)
由於經濟作物獲利甚豐,本地人如不貿遷則投資於山地,在鄉地主直接經營的模式在清代依然非常普遍,租佃經營則相對不是很發達。出而經商者,則坐賈與行商並重,坐賈方面,記載了洞庭商人於楓橋設立會館,以與當地牙行抗衡的過程:
先是,楓橋無會館,商賈多投牙行,行玩巧而多姦,往往糶者賤而糴者反貴。山人蔡鶴峰、王榮初倡義建立,擇心計强幹者輪主之。米石扣十錢,給賈人飲食,價隨時低昂,不爲牙行欺,民甚便之。(《民風》四)
而行商流寓在外,依靠同鄉關係相互扶持則非常重要:
其他行賈遍郡國,滇南、西蜀靡遠不到,到則數年不歸,至鄉人之寓如至己寓,雖流離顛沛,而扶持緩急者不乏人。(《民風》四)
這些基本的生産生活特徵使得整個地區聚族而居的社會形態非常突出:
兄弟同居,財不私蓄,一人力而求之,三四昆弟均得析。既析煙,亦不遠徙,祖宗廬墓,永以相依。故一村之中同姓者至數十家,或數百家,往往以姓名其村巷焉。(《民風》八)
《洞庭山金石》中明清兩代寺廟重建的題記較多,從中亦可感受到洞庭世家大族在明清時期發生的變化。
“包山鄭氏子也”,“以身率衆,食淡衣粗,以經營爲己任,不捨其晝夜之勤,募緣興造,鄉邦檀信,聞之争發橐貲爲助,妙潭仍捐己積以具未備”,只花了三年時間即告竣工(《水月禪寺重創殿記》)。
再如宣德間獃庵重建包山寺院:
……四方禪衲慕其高致,多來依居,遠近庶士諮詢道要者甚衆。咸謂安衆之所卑隘,遂經畫拓而大之,施材獻技者鱗萃。(《重開山獃菴住禪師塔銘》)
......
《林屋民风》等四种收录四种关于苏州洞庭山地区的地方文献。
1659-
1879-1965
“书隐”,以其所居书楼名之。此次标点以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浙江巡抚采进本为底本,全书十九卷,涉及音韵、诗文、戏剧、人物、风俗、科举、衣食、神怪及轶闻等。所记内容并无分类,虽自云仿自洪迈《容斋随笔》与顾炎武《日知录》,但议论考据,辨驳援引多因袭前人旧说,参以一己之言,亦涉及时事见闻,其中对吴中风俗多有涉及。
《林屋诗集》撰者邓旭,于康熙三十年以《林屋诗集》之名刊行,道光三年复由六世孙邓廷桢重刊,此次标点整理即以此重刊本为底本(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全书共九卷,多为邓旭游历之作。
1
林屋民風
3
4
5
6
林屋民風卷一
9
9
10
13
13
13
13
13
14
14
14
15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6
16
17
17
17
17
17
18
18
18
18
18
19
19
19
19
19
20
20
20
20
21
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2
23
23
23
23
23
24
24
24
24
......
《林屋民风》等四种收录四种关于苏州洞庭山地区的地方文献。
1659-
1879-1965
“书隐”,以其所居书楼名之。此次标点以四库存目丛书影印浙江巡抚采进本为底本,全书十九卷,涉及音韵、诗文、戏剧、人物、风俗、科举、衣食、神怪及轶闻等。所记内容并无分类,虽自云仿自洪迈《容斋随笔》与顾炎武《日知录》,但议论考据,辨驳援引多因袭前人旧说,参以一己之言,亦涉及时事见闻,其中对吴中风俗多有涉及。
《林屋诗集》撰者邓旭,于康熙三十年以《林屋诗集》之名刊行,道光三年复由六世孙邓廷桢重刊,此次标点整理即以此重刊本为底本(四库未收书辑刊影印)。全书共九卷,多为邓旭游历之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