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收敛性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收敛性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2 7.2折 56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郝良峰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22308739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29350226

上书时间2024-11-01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自从Solow和Swan提出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来,有关经济收敛(趋同)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一直作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并试图在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中寻找落后国家(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地区)的证据。然而,新古典理论并不能够解释落后地区依旧贫困的个别情况,而正是能够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内生增长理论解释了贫富地区的“路径依赖”。内生增长理论并非排斥经济收敛的可能性,例如,基于技术转让的熊彼特(Schumpeter)拓展模型和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纳尔逊-菲尔普斯(Nelson and Phelps)方法便为落后地区的后发赶超提供理论依据。然而,传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并未考虑区域的空间属性。一旦认识到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系统,那么忽略地区间的空间依赖将导致结论的偏误。直到Krugman将垄断竞争模型引入分析框架,经济理论中的空间概念才得以体现。那么,空间单元之间是否会收敛呢?迄今为止,尽管存在丰富的样本检验,但并未得到确定的答案。

作者简介
郝良峰,男,经济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在研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2项;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等。以作者在《Sustainability》,《中国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苏州市姑苏区党员讲师团讲师,苏报智库特约研究员,在《苏州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近10篇,并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目录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2章 理论机制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σ收敛

2.1.2 保证β收敛和条件B收敛

2.1.3 俱乐部收敛

2.2 传统经济收敛研究

2.2.1 传统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

2.2.2 传统经济收敛的实证检验

2.2.3 文献述词

2.3 空间经济收敛研究

2.3.1 空间经济收敛的理论机制

2.3.2 空间经济收敛的实证检验

2.3.3 文献述词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城市经济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分析

3.1 人均GDP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

3.1.1 方法介绍

3.1.2 城市人均GDP的收敛分布

3.1.3 城市人均GDP的空间相关性

3.2 城市夜间灯光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

3.2.1 夜间灯光数据的提取与校正

3.2.2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收敛分布

3.2.3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空间相关性

3.3 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布与空间相关性

3.3.1 方法介绍与核算模型

3.3.2 数据处理与测算结果

3.3.3 基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分布

3.3.4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城市经济规模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4.1 空间计量模型构建

4.1.1 收敛函数介绍

4.1.2 空间因素引入

4.1.3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基于人均GDP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4.2.2 基于城市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

4.2.3 影响城市经济规模空间收敛的因素分析

4.3 稳健性检验

4.3.1 基于不同的空间计量模型

4.3.2 基于不同的衡量指标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5.1.1 模型构建

5.1.2 变量选取

5.2 实证结果分析

5.2.1 基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5.2.2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指标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5.2.3 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的因素分析

5.3 稳健性检验

5.3.1 基于不同折旧率的检验

5.3.2 基于不同空间计量模型的检验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城市经济规模的空间俱乐部收敛性分析

6.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6.1.1 模型构建

6.1.2 数据来源

6.2 实证分析

6.2.1 基于人均GDP的空间俱乐部收敛

6.2.2 基于城市夜间灯光的空间俱乐部收敛

6.2.3 不同空间俱乐部经济规模收敛趋势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俱乐部收敛性分析

7.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7.1.1 模型构建

7.1.2 数据来源

7.2 实证分析

7.2.1 基于生产率的空间俱乐部收敛

7.2.2 基于生产率分解指标的空问俱乐部收敛

7.2.3 不同空间俱乐部生产率收敛趋势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推动城市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

8.2.2 推动城市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自从Solow和Swan提出新古典增长模型以来,有关经济收敛(趋同)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一直作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并试图在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中寻找落后国家(地区)追赶发达国家(地区)的证据。然而,新古典理论并不能够解释落后地区依旧贫困的个别情况,而正是能够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内生增长理论解释了贫富地区的“路径依赖”。内生增长理论并非排斥经济收敛的可能性,例如,基于技术转让的熊彼特(Schumpeter)拓展模型和基于人力资本积累的纳尔逊-菲尔普斯(Nelson and Phelps)方法便为落后地区的后发赶超提供理论依据。然而,传统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并未考虑区域的空间属性。一旦认识到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系统,那么忽略地区间的空间依赖将导致结论的偏误。直到Krugman将垄断竞争模型引入分析框架,经济理论中的空间概念才得以体现。那么,空间单元之间是否会收敛呢?迄今为止,尽管存在丰富的样本检验,但并未得到确定的答案。

主编推荐
郝良峰,男,经济学博士,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在研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2项;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等。以作者在《Sustainability》,《中国软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苏州市姑苏区党员讲师团讲师,苏报智库特约研究员,在《苏州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近10篇,并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