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政治经济大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下的逆全球化思潮、国际监管环境趋严和“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形成的冲击,给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带来了现实威胁。因此,要求我们以数字化、智能化模式创新去实现行业发展路径蜕变,充分利用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优势推动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在危机中确定增长的信心,在危机中彻底地自我变革,把危机变为中国民营企业对外发展的一种新契机,促使世界经济重回轨道。
本书着重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在新旧经济的转换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治理模式与成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科技引领的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技术进步和数字化影响下,传统产业如何实现与科技革命迭代融合发展的战略转型;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民营企业“出海”遇到的难题与挑战。
本书揭示了民营企业与国际体制的耦合特征,民营企业将进一步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力量。提出了以“一带一路”为统领,重塑对外直接投资新格局、把握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调整契机、加强创新驱动、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加强海外投资平台建设等战略思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不仅会导致全球价值链的深度重构,也会助力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与第四次科技浪潮的同频共振。
本书从理论,尤其是从实践的视角,通过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成功案例,分析了国际市场环境和民营企业优势,提出了传统经济下的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转型的建议和实操战略。对民营企业跨国并购、区位选择、产业国际转移等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投资选择及风险防范的应对建议的某些观点和思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历经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世界制造经济时代属于跟随者,制造业很少产生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实践范例,国内成功的制造企业代表公司——福耀集团和海尔集团,也是在现代的管理理念下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的。随着全球进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已经从跟随者转为创新者甚至是先驱者和领导者,中国如今已经有了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的实践典范,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一批优秀企业已经处于全球引领地位。国内的学术研究水平也达到了国际水准,本土管理学界的理论构建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易靖韬教授等提出了数字生态竞争优势(Ecosystem-Specific Advantages,ESA)理论,在实践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中国管理学者提出有国际影响的管理理论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已经能够创造出有影响力的下一代企业管理理论。
从总体上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外学者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国内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探索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经济学、管理学相互结合的方式,让不同学科背景去“对话”、分析研究,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再思考:从企业竞争走向生态竞争、从零和竞争走向共赢竞争、从单边思维走向多边互惠互补是此书的一个特色。
“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部分全球化终结论者认为,疫情已成为压倒全球化的后一根稻草,给全球化彻底画上了休止符。全球化到底是进还是退?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时代的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互联网是全球化的助推器,数字技术则是全球化的推手,全球化与互联网互相赋能。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思路去解决,全球化大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推动了更高层次的全球化进程。数字世界全球共治需要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维度统筹推进,数字世界有机会打造升级版的全球化。
导语摘要
受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针对海外直接投资的限制类监管措施增多影响,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额持续下滑。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溶线国家逐渐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热点。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投资下降,许多国家提升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和难度。“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抓手,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面临着风险和竞争。与此同时,还要面对政策、金融、人力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事件,都威胁着海外投资的收益与安全。展望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投资领域和地域分布有进一步优化。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经济的赋能下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及展望》从当前我国投资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和重点区域的维度出发,在分析风险特征及未来走势的前提下,提出应对之策,有助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同时还深入探讨了新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及作用机理、机制和模式,使其在新特点、新趋势叠加疫情影响条件下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作者简介
张琦,女,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国际贸易、商品流动、对外投资的研究,成果显著。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在《经济日报》《国际金融研究》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代表性成果有《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北京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研究》(专著)、《双边贸易:兼容性与非兼容性及其走向》等,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0多部。
陈景同,男,北京物资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国际结算、供应链金融和信托与租赁的教学与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流通经济研究动态——供应链金融专题》(专著)、《我国金融物流理论发展与应用状况研究》(论文)、《国际结算教学模拟系统》和《粤珍小厨七年发展规划及可行性研究》(课题)。
目录
章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综述
节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对外直接投资文献综述——国外部分
三、对外直接投资文献综述——国内部分
四、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基于数字经济的一般性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背景与环境
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二、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与类型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检验
一、垄断优势、内部化理论在中国对外投资中的体现
二、邓宁的理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的新问题
四、结语
第二章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分析
节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驱动因素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寻求动力
二、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影响因素
三、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技术价值链因素
四、小结
第二节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与进展
一、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与优势分析
二、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与进展
三、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与思辨
第三章 科技引领的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
节 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国际生产分工
一、智能时代与国际生产分工的未来图景
二、高度认识科技在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传统产业与科技革命迭代融合发展
一、技术迭代和产业融合发展
二、企业家需要认识和思考信息化和数字化
三、数字时代高速成长背后的变化
四、技术和数字对产业的影响
第三节 互联网下的对外宣接投资
——以阿里巴巴并购LAZADA为例
一、阿里巴巴及LAZADA
二、阿里巴巴并购LAZADA的动因分析
三、阿里巴巴并购LAZADA中的风险与应对
……
第四章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与风险防范
第五章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挑战、应对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受美国、欧洲等一些国家针对海外直接投资的限制类监管措施增多影响,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额持续下滑。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溶线国家逐渐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成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热点。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投资下降,许多国家提升了外资进入的门槛和难度。“一带一路”倡议无疑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抓手,同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面临着风险和竞争。与此同时,还要面对政策、金融、人力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中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性事件,都威胁着海外投资的收益与安全。展望未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投资领域和地域分布有进一步优化。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将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经济的赋能下发生根本性改变。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及展望》从当前我国投资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和重点区域的维度出发,在分析风险特征及未来走势的前提下,提出应对之策,有助于我国“走出去”的企业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同时还深入探讨了新经济条件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及作用机理、机制和模式,使其在新特点、新趋势叠加疫情影响条件下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行稳致远。
主编推荐
张琦,女,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多年来致力于国际贸易、商品流动、对外投资的研究,成果显著。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在《经济日报》《国际金融研究》等报纸、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代表性成果有《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略》《北京市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对策研究》(专著)、《双边贸易:兼容性与非兼容性及其走向》等,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0多部。
陈景同,男,北京物资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国际结算、供应链金融和信托与租赁的教学与研究。主要代表性成果有《流通经济研究动态——供应链金融专题》(专著)、《我国金融物流理论发展与应用状况研究》(论文)、《国际结算教学模拟系统》和《粤珍小厨七年发展规划及可行性研究》(课题)。
精彩内容
《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及展望》:
(一)投资区域应以亚洲国家为重点——以南亚、东南亚地区为例
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诉求大,社会出现了新的分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增强,所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上互利共赢、成效显著。
1.南亚、东南亚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
东南亚地区发展基础较好,基础设施、制度相对完善,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从地理位置看,越南港口条件好。泰国与越南类似,因此这些国家比较容易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下是2017年的数据对比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从人口红利上看,目前中国有14.09亿人、南亚地区17.53亿人、东南亚地区6.49亿人;中国人口的平均年龄大致为38~39岁,南亚人口平均年龄大概在27岁;中国GDP大概是12.24万亿美元,南亚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的GDP之和为6.05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1/2。中国的终消费支出是6.4万亿美元,南亚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的终消费支出之和为4.23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2/3。
庞大而年轻的人口以及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是这两个地区的巨大优势,同时由于使用互联网的人口数量庞大,所以这些国家直接跨过了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阶段,进入了移动互联网阶段,所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很多产业就能快速成型,经济成本较低。这两个地区的巨大潜力正在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包括欧美日韩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正在把自己的总装厂搬到南亚、东南亚地区,还有很多企业为了规避贸易战影响,主动将工厂南迁,使得这些地区制造业升级的速度非常快。在各国的总装厂迁到南亚、东南亚地区之后,又继而带动了整个供应链的南迁,所以使得南亚、东南亚地区整个基础设施快速增长,终完全有可能出现产业跨越性地发展。2.东南亚制造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压力东南亚制造业近几年的异军突起和中国工厂的迁移也已经给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我们会因此经受种种阵痛,同时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腾出了新的空间。根据越南劳动部的数据显示,一个越南工人的月均工资在1500元左右,而在缅甸和柬埔寨则是在每月600元左右,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工人月均工资的1/8~1/3。中国把服装、鞋子等货值较低的商品出口到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就必须采用海运,“走海运”就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需要在新加坡港中转和停靠,中国企业每年会为此支出一笔不菲的海运费用。东南亚国家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航线更短,拥有自己的港口,运输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是从2008年开始的,到2011年产业转移逐渐成为潮流。在这些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国家中,东南亚是重要的一个区域,其中越南的热度。
3.投资东南亚的机遇与挑战
如果你错过了中国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期,那么你不能错过东南亚市场。近年来,在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市场孕育了一批快速成长的独角兽企业。除跨国公司的增长方式外,亚洲经济体必须找到未来的创新之路。互联网的出现,给东南亚带来了一种新的范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和崛起,在B2B领域更有可能打破传统供应链,使数字渠道变得更加高效。对于东南亚市场有创新、人才和增长,这是一个即将迎来快速增长的市场。
东南亚确有很大的机会,同时挑战也是有的:,政治体制及监管制度。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环境一定要审慎,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对外国投资的监管制度。有些经济体正在开放过程中,所以会存在一些外企是否能够公平竞争的问题。中国民营企业如果希望在东南亚进行发展的话,一定要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建立一个良好的结构。尤其是民营企业,如果能够一起合作的话,能够更好地进入东南亚国家,进而所有东盟国家。这是非常有效的、积极正面的方式。
第二,供应链不完整,很多原材料、零件、机器等都需要从中国进口。柬埔寨70%的出口商品是服装,而面料和配件都要从中国进口。根据越南海关总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1600多亿元,其中从中国进口的设备占到800亿元,从中可以看出越南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这有点像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三来一补”政策,原料、设备、技术从海外引进,然后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再把制造出来的商品销售到其他国家。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