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心正己廉直传:刘墉与刘氏家风 (精)/名人家风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心正己廉直传:刘墉与刘氏家风 (精)/名人家风丛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0.37 4.7折 22 全新

库存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欣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98252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22元

货号25341149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总 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气质,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性格。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气。这样一种看不见的风尚习惯、摸不着的精神风貌,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

“家风”一词,早见于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的诗中。与潘岳有“双璧”之称的夏侯湛,自恃文才超群,将《诗经》中有目无文的六篇“笙诗”补缀成篇。潘岳为与友人唱和,写作了《家风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歌颂祖德、称美自己的家族传统以自勉。

“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随后流行,显然和“士族”“世族”“势族”“大族”“世家大族”成为社会上的统治力量有关。无论是以宗族为根基、以武力为特质的地方豪族,还是以官宦为标志、以文化为表征的名家大姓,他们政治上累世贵显,经济上广占土地,文化上世传家学,垄断了全社会的主要资源。除通过九品中正制和婚姻关系来维护门阀制度之外,他们还自矜门户、标树家风,用以抵御皇权和寒人的侵渔。正因为如此,两晋以后,这个词语渐次流行。从发轫之初, “家风”就往往和“门风”互用。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一个家庭的传统、一个家庭的文化。

传统作为人类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从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在《论传统》的作者希尔斯看来,至少要持续三代人,才能成为传统。尽管世代本身的长短不一,但无论是信仰还是行动范式要成为传统,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两次延传。家风作为特定家庭的传统,是该家庭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在历史文献中,“家风”或与“世德”共举,或与“世业”并称,足见家风有别于时尚,而与“世”即很多年代、好几辈子紧密关联。在时间上持续的短暂性是时尚的特征,而家风则是历经延传并持久存在,或者在子孙后代身上一再出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含对传统的继承。如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风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否则,不能称之为家风。实际上,这只是说者的一种期许、一种渴盼,家风本身并不蕴含这样的意味。否则,“良好家风”就是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正如“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东西,时时表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一样,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也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完全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跋扈凶横。如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风习我们称之为校风、班风,而校风有好坏之分,班风有高下之别,并不总是值得弘扬一样,家风同样也有不良的,并不都是传家宝。正因为如此,对家风或门风则就既有称誉,也有贬损。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 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

的确,家风的特征在前现代、在乡村社会、在大家庭中表现得十分鲜明,格外生动,而在现代城市家庭中却不那么明显。但是,只要一个组织存在,就会有这个组织的文化,特别是这个组织如果有历史的厚重,有传统的积淀,就更是如此。作为家庭的文化,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 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家风并不必然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丧失,或者说,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情势的变化,家风的具体内容肯定会有变化,但家风仍然会存在。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社会,人们感叹“家风”的荡然无存,其实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只耕田,只读书,自然富贵;不欠债,不健讼,何等安宁” 这样一些古典原则的式微,是指“耕读两途,读可荣身耕可富;勤俭二字,勤能创业俭能盈”这样一些传统内容的沦落,是“志欲光前,惟是诗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传家”这样一些旧时理念的散淡,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此外,家风不同于家规。虽然这两个词都与家庭教育相关,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差异。家规是家庭或家族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族众的又一重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俭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行于口头、针对性强的具体教诫,是见诸家书、目的明确的谆谆训诲,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的文本规条。家规可以有多种分类,如: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教诫活动的家规和文献形式的家规两种;根据内容,则可以分为针对一人一事、起因明确、内容具体、结果显豁的非规范性家规和针对整个人生、涉及方方面面的规范性家规。有的家规,着重家庭子弟的道德修养,教授为人处世要法;有的家规,集中居家治生,以至是祠堂、义庄、学塾等的管理规条。但无论如何,相对于家风,家规一个总的特点是有形的,是可视可见的。

一个家庭的家风有别于这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虽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它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 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历史文献中的“渐渍家风”,就极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一过程。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家规看作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

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的“家风”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认同。这一报道对于引导人们自觉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风,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夯实家庭这一社会的堡垒,进而培养全社会的良风美俗,疗治现今社会的乱象,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用心,《寻根》杂志主编郑强胜代表大象出版社,约请我主编这套“名人家风丛书”。

辑十种出版之后,广受读者好评、社会欢迎。众多媒体都曾予以推荐,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入选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50种图书推荐目录,出版社也一印再印。受这种情势鼓舞,强胜兄按此前我们商议好的计划,不失时机地敦促我们启动了第二辑的编写工作。2016年5月18日,他给我发来了《“名人家风丛书”第二辑编写建议》,第二辑的编写工作由此启动。

受20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首席专家于丹教授的邀请,我担任了这一课题子课题“当代中国伦理文明与家教门风的重建”的负责人一职。本辑十种的编写,也是该子课题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并受到了该课题的资助,王立刚居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本辑的编写者,依然主要是我的学生,也吸纳了个别对此有热情、有研究的朋友参加。由于时间仓促,特别是水平所限,其中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诚挚地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 徐梓 

2018年1月



导语摘要

本书为“名人家风丛书”第二辑之一本,重点介绍了清代名臣刘墉的家族历史以及形成了的刘氏家风,重点介绍名声大噪的清代宰相刘罗锅在家风领域的成就及其后人在家风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对今天的家风建设有一定的助益。

本书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七世积淀,家道中兴”“光宗耀祖,家族鼎盛”“家族延绵,同守家风”“家道衰落,世守门风”。从书稿中可以看出,刘氏家族几代形成的家族门风,主要有清廉爱民的家族门风。



目录

章  七世积淀,家道中兴 1


  节 逄戈庄刘氏源起 2


  第二节 承前启后:五世刘通 4


  第三节 门庭转换的关键:六世刘必显 7


  第四节 清廉爱民美名扬:七世刘果 18


  第五节 夯实清廉门风的奠基人:七世刘棨 31


第二章  光宗耀祖,家族鼎盛:八世刘统勋 49


  节 刑名水利,冠绝机敏 53


  第二节 刚直忠谏,匡正朝纲 67


  第三节 知人善任,秉公荐才 82


  第四节 清廉正己,刚正不阿 90


  第五节 朝之股肱,决疑定计 95


第三章  家教延绵,同守家风:九世刘墉 107


  节 坚毅不拔,三任编修 109


  第二节 整肃学风,选举人才 115


第三节 帖学之冠,以砚会友 122


  第四节 刚方正直,俭朴清廉 127


  第五节 和睦团结,共守门风 144


第四章  世家衰落,家风犹存 149


  节 吏部尚书刘镮之 150


  第二节 布政使刘喜海 155


结语 159


参考文献 161



内容摘要

本书为“名人家风丛书”第二辑之一本,重点介绍了清代名臣刘墉的家族历史以及形成了的刘氏家风,重点介绍名声大噪的清代宰相刘罗锅在家风领域的成就及其后人在家风建设领域的重要贡献,对今天的家风建设有一定的助益。


本书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七世积淀,家道中兴”“光宗耀祖,家族鼎盛”“家族延绵,同守家风”“家道衰落,世守门风”。从书稿中可以看出,刘氏家族几代形成的家族门风,主要有清廉爱民的家族门风。



主编推荐
诸城刘氏家族原先只属一介平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成为康乾时期的鼎盛家族,造就了三世一品、三世得谥的佳话,即刘统勋、刘墉、刘镮之三代均官至一品,又分别得到“文正”“文清”“文恭”的谥号。刘氏子弟不仅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而且在医学、水利、金石学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究其原因,恐怕与刘氏家族好学清正廉洁的家风密不可分。清廉爱民便是刘氏为官子弟践行的重要人生信条,它既是一脉相传的家风,又是恪守本分、忠君为民的官风,体现了刘氏家族浓厚的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

精彩内容
门庭转换的关键:六世刘必显

刘必显(1600—1692),字微之,清顺治年间进士。幼年时期,刘必显被人以小字取笑。他竟然不惧不卑、直斥对方,令其沮丧而去。这种眉眼之间透出的慑人气势,令其父暗暗称奇。正是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人,成为刘氏家族史上个举人,个进士,个出仕为官者。

一、为学之道:心志沉静,坚韧不拔

1.心志沉静的少年

在父亲的熏陶下,刘必显自幼便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为一个心志沉静、意念专一的读书人。据张贞的《杞田集》记载,12岁那年,刘必显远离家乡,跟随叔祖读书。远离父母的监督,年幼的孩子们玩闹成性,沉溺于樗蒲嬉戏之中。樗蒲是五枚一组的木制掷具游戏,也叫五木之戏,类似于今天的飞行棋。所用的骰子可以组成六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也就是六种彩。其中全黑的称为“卢”,是彩;四黑一白的称为“雉”,次于卢;其余四种称为“枭”或“犊”,为杂彩。掷到贵彩的,可以连掷,或打马,或过关,杂彩则不能。

“来来来,你也试一试!”“一起玩呀!”身边的少年们不断催促着。

“不去,我今天的功课还没完成呢!”小小年纪的刘必显却有着自己的判断。

“有什么好读的,你父亲又不在身边,不用担心他责罚你。”同伴说。

同伴的不学无术,令刘必显感叹:“辞别双亲,为的是学有所成。如果在此游戏人生,便不必背井离乡了。”当其他同伴玩耍时,只有刘必显正襟危坐,读书不辍。任凭同伴如何诱惑,刘必显始终不为所动。

王培荀的《乡园忆旧录》里也记述了刘必显超乎寻常的自律精神。刘必显生逢乱世,年少时,曾与村民山中避乱。众人正在惶惶不安中,突然听到琅琅读书声。按常理推断,乱世之中,前途未卜,人心浮躁,哪还有闲情逸致读书呢?于是,喧嚣之声骤止,众人循声寻迹,找到了这个在石头上摊开书本,聚精会神读书的少年。

虽然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古人求学的境界,但是,又有几个人能有这份沉静的心境与淡然的气度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