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庄园外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国庄园外交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1.84 6.8折 32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曾勇,师学伟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09200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23457322

上书时间2024-10-3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庄园外交是润滑大国政治非常有效的非传统外交形式,不仅在二战以来数次缓和国际局势,在冷战后时代也屡建奇功。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时期,需要探求并采纳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各种外交形式。庄园外交由于其独特的私人化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突出成绩,自然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
  本书演绎了庄园外交在二战以来大国政治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逐一解读了1959年苏美戴维营首脑会晤、1978年美埃以戴维营首脑会谈、1990年美日棕榈泉首脑会议和2013年中美安纳伯格庄园首脑会议,并着重分析了庄园外交在特定时间背景下的独特作用。就俄罗斯索契庄园外交、美英庄园外交和小布什总统的庄园外交,本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作者简介
曾勇,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外交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理论和大国外交。师学伟,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博士,现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战略、中国外交、印度政治和外交。

目录
序言

导论

章 初试锋芒

——美苏首脑戴维营庄园会谈降温冷战

第二章 戴维营庄园的13天

——美埃以戴首脑会晤启动中东和平进程

第三章 棕榈泉的晚宴

——美日同盟关系遭遇大国政治

第四章 大国关系的晴雨表

——俄罗斯的索契庄园外交

第五章 美英特殊关系的见证

——美英间的庄园外交

第六章 庄园外交的明星

——美国总统小布什的庄园外交

第七章 安纳伯格庄园的黄昏

——中美大国关系再定位

结语

后记  

内容摘要
庄园外交是润滑大国政治非常有效的非传统外交形式,不仅在二战以来数次缓和国际局势,在冷战后时代也屡建奇功。当前中美关系处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时期,需要探求并采纳有利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各种外交形式。庄园外交由于其独特的私人化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突出成绩,自然引起中美两国的关注。

  本书演绎了庄园外交在二战以来大国政治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逐一解读了1959年苏美戴维营首脑会晤、1978年美埃以戴维营首脑会谈、1990年美日棕榈泉首脑会议和2013年中美安纳伯格庄园首脑会议,并着重分析了庄园外交在特定时间背景下的独特作用。就俄罗斯索契庄园外交、美英庄园外交和小布什总统的庄园外交,本书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主编推荐
曾勇,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中共中央党校外交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理论和大国外交。师学伟,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博士,现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战略、中国外交、印度政治和外交。

精彩内容
美国等的基本立场是,东德是苏联炮制的傀儡政权,根本不能代表德国。要解决德国的分裂只能依赖阿登纳政府的努力,通过自由投票和选举的办法。通过该办法实现统一的德国将整个加入北约,西柏林问题自然也应该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来处理而不是当前的做法。苏联的基本立场是,必须拔掉西柏林这个毒瘤;或者即使成立由东德、西德和西柏林组成的统一的德国,也必须实行“中立化”,推出军事联盟。由于双方立场尖锐对立,尽管双方不断举行会议协商解决,始终未能取得基本共识。而与此同时,西柏林的军事局势愈趋紧张。
  为缓和日益紧张的局势,在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的介入下,1959年5月11日东西方外长会议在日内瓦开幕。美国提出西方国家的主张,计划分四个阶段重新统一德国:通过自由选举统一柏林,在德国统一前仍保留苏联和西方国家在此的驻军;建立全德委员会,由西德25人、东德10人组成,讨论两德之间的接触、负责起草选举法;然后依据该法举行全德自由选举,组成政府;在未定边界两边建立军备监督地带;由自由选举组成的政府签订合约。西方的主张有一定的退让,但在关键问题上并无后退,西方依然主张维持柏林现状、不承认东德、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等等。这显然不是苏联能接受的。于是,苏联继续坚持其基本立场。会议进行两周毫无进展。其间因参加杜勒斯的葬礼中断几天,5月29日继续开始。由于双方立场坚定,接下来的外长会议并无进展。
  但是,不论苏联还是参与会议的美国、英国、法国都不希望空手而归。英国尤其希望在会上发挥建设性作用。英国提出,一旦会议破裂,赫鲁晓夫有可能提出召开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参加的会议(这已经有先例即1955年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而到时无论接受与否,西方都将感到为难。与其被动不如抢在前面,由西方邀请举行一场非正式的四国政府首脑会议。由于该会议并非层会议,且具有非正式性,即使成果有限也容易被各方接受。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认为,该邀请由艾森豪威尔提出好。就在艾森豪威尔还在思考的时候,赫鲁晓夫向来访苏联的两位美国州长明确表示希望访问美国的意愿。当时,日内瓦外长会议已处于休会阶段。赫鲁晓夫就访美问题公开表态,显然有希望在德国问题和柏林问题上与西方达成妥协的打算。艾森豪威尔就是基于该考虑,很快发出明确邀请赫鲁晓夫访美的信函。1959年7月12日,艾森豪威尔交代墨菲向科兹洛夫亲手递交该信函,并指示后者向科兹洛夫说出更具体的口信。
  其次,赫鲁晓夫大力推行的“三和”路线是其访美的苏联背景。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赫鲁晓夫将和平共处视为苏联“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认为,“只有两条道路,或者是和平共处,或者是发动历具毁灭性的战争。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其一,核武器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传统观念,世界战争必须避免。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不同于历史上的弓箭、大炮、机关枪和炸弹等武器,一颗万吨级的原子弹造成的瞬间伤亡远比机关枪的连续扫射和上千枚炸弹的毁伤更大更多更严重。在世界强国已经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会很快发展为核战争。核战争中不可能有胜利者。不仅参战国将面临巨大伤亡,甚至全世界都会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世界大战必须避免。
  其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和平共处。与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不同,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形成一个体系,民族独立运动正蓬勃发展,资本主义体系在全世界的地位处于下降而非上升趋势。由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势均力敌,相互间战争代价讨于高昂,只能和平共处。p6-7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