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 黑皮阅读(原文加注释加译文)入选高中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 论语 黑皮阅读(原文加注释加译文)入选高中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 论语 黑皮阅读(原文加注释加译文)入选高中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 论语 黑皮阅读(原文加注释加译文)入选高中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论语 黑皮阅读(原文加注释加译文)入选高中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0.63 4.8折 22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春秋】孔子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348284

出版时间2010-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2元

货号20891510

上书时间2024-10-29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商品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目录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内容摘要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孔子思想以立身为出发点,而人能立身于世的首要条件就是具有“君子”人格。君子具备仁爱之心,自重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积极进取,德才兼备;孜孜于学,注重实践;安贫乐道,谨守正义等等;始终坚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遵从不同的伦理关系,构建着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主编推荐

  孔丘(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



精彩内容

学而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1]道:这里做动词,治理的意思。皇侃在《义疏》中把“道”写作“导”。
[2]千乘之国:乘,读作sh色ng,乘是古代军队中的一个基层单位。每一乘共有一百名士兵组成。包括一辆四匹马的战车,战车上有三名甲士,车后跟随有七十二名步兵,另有二十五名负责伙食、服装等后勤保障人员。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代,战车的数量标着着一个诸侯国的强弱。依据春秋的礼制,此时的千乘之国只属于中等偏下的诸侯国。
[3]敬:本义是恭敬,端肃。这里是慎重地对待,不怠慢的意思。
[4]节用:不奢侈,即人力、财力的节省使用。
[5]人:此处的“人”与下文的“民”相对应,“人”指的是臣子,“民”指的是老百姓。
[6]使民以时:就是要让百姓能按照农时耕作。“时”,指农时。“以时”就是不会违背农时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对待国家的大事要严谨慎重,并且诚实守信,节约人力财力,体恤爱护臣子,让百姓服徭役要不耽误农时。”
【阐释】
《论语》开篇讨论的内容便是“学”,这体现了孔子对“学”的重视。
“学”是孔子终生奉行的事业,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中度过,同时鼓励身边的人也要不断地学习。他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著名的教育思想,被后世人尊为万世师表。
我们第 一 次接触《论语》,接触到孔子思想便是从这句“学而时习之”开始的。那么,孔子让当时的人们学什么呢?学者们有各自的理解,比如,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是各类典籍和生活中必需的技能,例如“六艺”和各种礼仪。南怀瑾先生则认为,孔子所说的“学”,并不是去学某种“知识”,而是去学做人的道理。不论孔子所说的“学”,到底指的是什么,都需要经过“习”,才能感受到快乐。
在学校时,老师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是说学习过后,要不断地复习、温习。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这种反复地温习是一个极其枯燥的过程,怎么会让人感到快乐呢?
“习”在《说文解字》里的意思是“鸟数飞”,就是小鸟在练习飞翔时,不停地扇动翅膀。那么,“习”在这里就应当理解为“实践”。也许,这才符合初孔子想表达的含义。无论是学习具体的知识技能,还是学习如何做人,如果不把理论付诸实践,即便你反复温习,得到的只能是空泛的理论而已。况且,谁会喜欢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东西?又有谁不会对此感到厌烦呢?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的往往是实验课。当看到那些生硬的公式和定律。通过各种千奇百怪的物理化学实验展现在自己的面前时,没有人会不感到惊奇和喜悦。我想,在那样的时刻,我们是无比快乐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进入社会,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验证自己的所学。不管是过程中,或是实践过后,我们总能感受到动手付诸实践,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这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很充实。我想,这应该就是“多动手”的含义吧。
为什么孔子会在主要讲述如何学习的章节里,突然提到怎样治理一个军事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呢?可能像举例说明那样,孔子想通过治理国家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试想一下,如果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不懂得如何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是死读书的书呆子,他怎么会被称为“出山便可定天下的卧龙先生”?又怎么会使出类似于“草船借箭”这样的妙计呢?
曾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会观察、分析具体情况。从实践中,我们又能获得新的体验和知识。这是一种良性、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方法。
所以,不能死读书,也不能读死书,要“求实务本,学以致用”,而且要先学做人,而后再学做学问。
除了动手实践,我们还要学会反思自己。通过自我检讨,发现言行中不妥当的地方,展开自我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提高自身修养的好方法。只不过,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差不多就行了,干吗非要跟自己过不去呢?我们每个人都有惰性。自我反省就是要克服这种惰性,面对自身的错误。当然,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想要有所成就,自我修养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再来看看这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什么是“愠”呢?从字面上解释,是心中的怨恨没有发泄出来。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生气已经是很难得了,如果要做到心中没有怨恨更是难上加难。大概也只有修为极深的君子才能做到吧。事实上,这种方法对于处理矛盾也是非常有效的。生活中,人与人的想法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宽容谦让,人际关系才会趋于和谐。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见解,多听取他人的观点,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修养。
当年周恩来总理在接受采访时,常常会有外国记者提出刁钻的问题难为他。不过,总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从容机智地应答,体现了宽厚待人,仁爱敦厚的君子之风。
本章末尾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则是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一种呼应。“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自己有真才实学,又何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呢?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