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名记者(第7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名记者(第7卷)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5.05 7.8折 58 全新

库存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柳斌杰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61372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25110862

上书时间2024-10-28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拟编撰20本,收录400 位中国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将记录中国新闻史上为革命、为人民立言记事的**记者的光辉事迹和突出贡献。
本书为柳斌杰主编的《中国名记者(第7卷)》。


目录
铁肩担道义  文章谱千秋——《中国名记者》序/柳斌杰  李东东
新中国广播电视创业者
  梅益(1914-2003)
  人物评介/哈艳秋  李晓光
  作品选编
  《在西柏坡的战斗岗位上》
见证日本法西斯的覆灭
  黎秀石(1914-2007)
  人物评介/刘婧婷
  作品选编
  《惩前毖后》
赤诚健笔写新闻
  彭子冈(1914-1988)
  人物评介/乔云霞
  作品选编
  《先生到重庆》
  《老邮工》
人民广播代探索者
  温济泽(1914-1999)
  人物评介/哈艳秋  张静
  作品选编
  《大家都来说话——-XNCR周年纪念广播》
对外广播开路先锋
  邹晓青(1914-2011)
  人物评介/邓绍根  叶丽丽  廖文琪
  作品选编
  《打破常规的一次争分夺秒战》
  《展现中德人民友谊篇章的力作》
走在新闻理论探索前沿
  王中(1914-1994)
  人物评介/杨唯汀  刘艺
  作品选编
  《安全发言术》
  《论评论文写作和新闻学上的几个问题》
  《(民立报)等报“迂迥宣传”的几个问题》(节选)
  《两个“新闻”概念》(节选)
自学成才的传奇报人
  冯英子(1915-2009)
  人物评介/邓绍根  陈玲玲
  作品选编
  《轰炸给了重庆些什么?》
  《也谈“心有余悸”》
  《摇头婆婆和孤臣孽子》
  《要一点移山精神》
  《反封建的课题》
  《清醒脑子》
让“光明”划破禁区
  杨西光(1915-1989)
  人物评介/邓加荣
  作品选编
  《回顾1978年改版初期的(光明日报)》
  《理论的作用无可置疑》
  《思想解放无止境》
把新闻人生献给中国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2005)
  人物评介/王义鹏  柯永权
  作品选编
  《反共堡垒西安》
  《重访台儿庄》
  《80年代的西藏变革》
大智大勇探新闻
  刘时平(1915-1999)
  人物评介/钱江
  作品选编
  《沈崇小姐》
  《为何“七星楼”闲置不用  却又大兴土木盖宾馆》
  《邀请普通党员列席市委常委会》
从文艺青年到新闻英烈
  萧逸(1915-1949)
  人物评介/王会
  作品选编
  《定县城解放天》
  《一个新兴连是怎样锻炼起来的》
  《核心堡战后巡礼》
扎根群众办报办台
  金照(1915-2005)
  人物评介/曹宇辰
  作品选编
  《写什么?》(节选)
  《城市电视台节目怎么办》
倾心省级党报改革
  白汝瑗(1915-1987)
  人物评介/张利民  陈长辛  刘荣升
  作品选编
  《讲究宣传效果  改进宣传方法》
  《找到了提高报纸工作的途径》
往事不如烟  津事尤亢之
  王亢之(1915-1968)
  人物评介/冯帆马艺
  作品选编
  《抗战第八周年的冀中平原》
  《全市工商业者积极行动起来,开展
  反行贿、反偷税、反诈骗国家财产运动!》(节选)
愿做海燕迎风雨
  缪海棱(1915-1996)
  人物评介/郑德金
  作品选编
  《两个村代表》
  《狂欢之夜》
  《新闻记者的能动性》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节选)
镜头定格南京解放
  邹健东(1915-2005)
  人物评介/谭林茂
  作品选编
  《我送亲人过大江》
  《占领总统府》
  《周恩来视察密云水库》
  用生命记录战争史
朱启平(1915-1993)
  人物评介/刘玉凯
  作品选编
  《硫磺地狱》
  《落日》
“新华军”中笔杆子
  熊复(1915-1995)
  人物评介/哈艳秋  陈雪
  作品选编
  《内战与外援》
  《时代在斗争中前进》
  《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
《北京日报》首任总编辑
  周游(1915-1995)
  人物评介/吴惠凡
  作品选编
  《冀中宋庄之战》
台儿庄血战记录者
  赵家欣(1915-2014)
  人物评介/王大龙
  作品选编
  《今日的厦门》
  《大炮声响了》
  《胡里山劳军记》
  《台儿庄血战》


内容摘要
《中国名记者》系列丛书拟编撰20本,收录400 
位中国名记者,每一名记者分为评传、代表作品、作品赏析三部,将记录中国新闻史上为革命、为人民立言记事的**记者的光辉事迹和突出贡献。
本书为柳斌杰主编的《中国名记者(第7卷)》。


精彩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改组为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新闻总署领导梅益被任命为副局长。1952年9月梅益继李强之后担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兼党组书记从此开始全面领导和统筹我国广电事业的建设。
1952年至1956年梅益主持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这四次会议在推动新中国初期广电事业的建设方面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城市居民有条件通过收音机收听广播而在偏远、贫困的广大农村只是在县一级设有专人负责收听的收音站农民不能直接收听到广播。为此国务院下发“基本上普及农村广播网”的指示决定大力发展农村广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广播收音网是一项浩大而又艰难的工程。身为广播事业局局长的梅益主持召开全国性的广播工作会议商讨发展农村广播收音网的措施。为了解决广播设备和收音机的生产问题中央广播事业局还专门创办了广播器材厂和收音机厂。经过多年努力到1956年底广播收音网终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本普及这是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重大跨越。
新中国的对外广播源头可以追溯到1941年12月在延安开始的日语广播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其规模仍然很小。根据要让全世界听到我们的声音的指示梅益领导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在1953年制定了个广播事业发展的五年规划规划中确定了“先中央后地方先对外后对内”的广播重点发展方针积极筹划建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梅益还为新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早在 1954年就有要办电视的重要指示。1956年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听取了梅益的工作汇报后提出要尽快创办电视。在此之前虽然我国在广播事业方面有所成就但在电视方面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事业建设都同西方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甚至是一片空白。期间日本在北京举办了一次工业展览会会上展出了一部50千瓦的黑白图像发射机和一套接收系统。为了尽快创办电视梅益主持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将此套设备全部买下并召集清华大学的专家、技术人员同广播器材厂的员工一同努力在这些设备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换调试终于在1958 年提前试制电视成功。同年5月1日首次试播9月2日正式开播由此开启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道路。
广电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新中国初的广播电视专业教育始于1954年3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创办的广播技术人员训练班。1956年刘少奇提出设立培养广播干部的高等学校。同年8月梅益主持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终于1958年9月2日在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1959年9月将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扩建为北京广播学院这是我国所培养广电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北京广播学院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梅益的大力支持。
P5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