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世界中心的岛(曼哈顿传奇)(精)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6.6 5.4折 86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拉瑟(Russell Shorto) 著,陈丽丽,吴奕俊 译,于舒畅 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45947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6元

货号27916558

上书时间2024-10-24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美国建国初期是由十三块英国殖民地组成——认为美国历史发端于英国,而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嫁接到此根源上并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如今已变成世界各地多民族进步社会的典范。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谈到十三个初的英国殖民地,我们就会忽略另一个欧洲殖民地,一个以曼哈顿为中心、先于纽约而存在的殖民地,而这一殖民地的历史却在英国人接手后被抹去了。

我们所说的这块殖民地占据了新形成的弗吉尼亚和新英格兰这两块英国领土之间的区域,它大致是从今天北方的纽约奥尔巴尼延伸至南方的特拉华湾,包括后来的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和特拉华州的全部或一部分。这块殖民地是由荷兰人建立的,他们将它称为“新尼德兰”(New Netherland),不过此地的居民有一半来自其他地方。它的首府由一小群粗糙的建筑组成,这些建筑坐落在无边无际的荒野边,然而这里泥泞的巷陌和水边穿梭着语言各异的人——挪威人、日耳曼人、意大利人、犹太人、非洲人(奴隶和自由人)、瓦隆人、波西米亚人、门西人(Munsees)、蒙托克人(Montauks)、莫霍克人(Mohawks)和许多其他民族的人,仿佛“通天塔”故事中的场景一般。他们都生活在帝国边缘,努力寻找共存的方式,在混乱与秩序、自由与压迫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海盗、娼妓、走私者、坑蒙拐骗的生意人在此当道。这里是“曼哈顿”,换言之,这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在北美殖民地还是在别处都是如此。

由于此处的地理位置、人口加上受荷兰人控制(即使是在当时,它的母城阿姆斯特丹也是欧洲自由的城市)的缘故,在这座岛城上,美国海岸边蒸蒸日上的个多民族社会即将形成,而且这种社会形态将在美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被复制。2001年9月11日,那些打算向美国力量的中心发起一次象征性进攻的人选择了世界贸易中心,这并非巧合。如果说美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对不同文化独树一帜的开放性,那么曼哈顿岛南端的这块小三角地就是这种理念在“新大陆”中的发源和成形之地。许多人——无论是住在中心地带还是“第五大道”上——都认为纽约市在文化融合方面显得非常狂野、,在美利坚合众国中,它是一个异类,几乎是一个异邦。本书对此提供了另一种观点:在神话、政治和崇高理想的层面之下,从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和互动的层面来看,曼哈顿就是美国起步的地方。

1664年,以曼哈顿为中心的原欧洲殖民地走到了尽头,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约克公爵、国王查理二世的兄弟詹姆斯将其重新命名为纽约,并将其纳入英国在美国的其他殖民地。在早的美国史学家看来,那一天标志着这一地区在历史上的真正起点,而此前由荷兰人统治的殖民地几乎顿时就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了。当人们要纪念国家起源的时候,英国清教徒和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的故事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模式。清教徒的故事更加简单,没有那么散乱,而且也没有那么多海盗和娼妓的成分,无需找理由就可以搪塞过去。这使人们可以很轻易地忽略一个事实: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乘船抵达美国海岸,在站稳脚跟之后建立了一个残忍而偏狭的政权,一个冷酷的、神权统治的一元文化——这与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大相径庭。

仅有的几本早期的有关这块荷兰殖民地的书,读来都令人不快,这也无可厚非,因为甚至连这些书的作者都认为这块殖民地是一个与历史主流毫无关联而又闭塞落后的地方。华盛顿?欧文笔下的“尼克伯克”(knickerbocker)讲述了纽约的历史,那是一部历史题材的滑稽讽刺作品,作者从未打算将其当作事实看待——尽管人们曾尝试了解这块以曼哈顿为中心的殖民地上发生过的真实情况,但这部作品令一切变得模糊不清。在流行文化的影响下,有关这块殖民地的故事被简化为一些含糊随意的事实:这里曾被一个脾气暴躁、装着木头义肢的总督管辖,而臭名昭著的事件是荷兰人竟以价值24美元的日用品从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这座岛。所有想要进一步探个究竟的人也许都会以为这个殖民地太过微不足道,以至于没有留下相关的记录。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关于曼哈顿岛上的早期荷兰殖民者的原始资料并不多,内容也不丰富(因为)……荷兰人的文字记录少得可怜,总之他们的记录总体而言十分贫乏。”



导语摘要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岛——荷属曼哈顿,它是美国海滨地区早期的欧洲殖民地之一。故事讲述了独裁总督彼得·施托伊弗桑特与自由斗士范·德·邓克的冲突纠葛,捕捉到妓女、海盗、探险家和学者在彼时的不同生活,呈现出地理大发现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向我们展现了为何曼哈顿才是美国的起源。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陈丽丽,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现于广州航海学院外语学院任教,译有《穷忙》《巴黎,巴黎》《宽容》《设计法则》等。


吴奕俊,英国华威大学硕士,现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译有《敦刻尔克》《iPhone简史》《习惯的力量》《一阅千年》《宽容》《46亿年的地球物语》等。


于舒畅,职业记者,业余译者,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比较文学硕士专业,热心于了解世界,相信生活在别处。现居北京。



目录

序言 失踪的楼层


部分 “有个岛叫曼哈顿”


章 万物的尺度


第二章 传播者


第三章 这座岛


第四章 国王、外科医生、土耳其人和妓女


第二部分 意志的冲突


第五章 镇治安官


第六章 血腥委员会


第七章 源头


第八章 独腿人


第九章 将军与公主


第十章 人民的捍卫者


第十一章 一个在欧洲的美洲人


第十二章 危险分子


第三部分 传承


第十三章 繁荣


第十四章 纽约


第十五章 传承的特点


尾声 书面记录


注释/参考文献/索引/致谢



内容摘要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岛——荷属曼哈顿,它是美国海滨地区早期的欧洲殖民地之一。故事讲述了独裁总督彼得·施托伊弗桑特与自由斗士范·德·邓克的冲突纠葛,捕捉到妓女、海盗、探险家和学者在彼时的不同生活,呈现出地理大发现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向我们展现了为何曼哈顿才是美国的起源。



主编推荐

 

译者简介

陈丽丽,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现于广州航海学院外语学院任教,译有《穷忙》《巴黎,巴黎》《宽容》《设计法则》等。

吴奕俊,英国华威大学硕士,现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译有《敦刻尔克》《iPhone简史》《习惯的力量》《一阅千年》《宽容》《46亿年的地球物语》等。

于舒畅,职业记者,业余译者,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比较文学硕士专业,热心于了解世界,相信生活在别处。现居北京。



精彩内容
 第一章万物的尺度1608年夏末的一天,一位绅士走过那座叫作伦敦的城市。他志向远大,恃才傲物,冲劲十足——一句话,就是他这个年纪的男子常有的样子。和我们一样,他身处一个人们的眼界扩大、世界迅速缩小的时代。在那个时代,追求个人梦想的举动带来了新发现,而新发现反过来又催生
出更新、更大的梦想。他复杂的性格——包括时不时地因意志消沉而无力施展抱负的状态——是建立在非凡的自信心之上的。眼下,他几乎确信自己前去参加的会议具有历史性意义。
他往西朝着圣保罗大教堂的方向走去,当时的大教堂
和它现在一样独绝天际。但是,远处的建筑物却不是今天的圣保罗教堂。今天的圣保罗教堂是一座尊贵的皇家建筑,象征着秩序和人类理性,它那壮丽的穹顶闪耀着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精神。而他所看到的圣保罗教堂有一座样式陈旧的塔楼而非穹顶(原来的塔尖在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遭到雷击但没有被拆除重建);那是一座黑暗的中世纪风格
的教堂,它和17世纪初的伦敦倒是很相称——当时的伦敦还是一个中世纪的集镇。他走过的街道狭窄、幽暗,有种令人恐惧的幽闭感,向中央的污水沟倾斜。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是木制建筑,围墙是抹灰篱笆墙,那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城市。
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他的目的地,也对他的住所有所了解,所以我们可以追踪到船长亨利·哈德逊在那年夏天去见莫斯科公司(MuscovyCompany)的董事们时走过的大致路线。该公司就是他开启探险和发现之旅的资助者。从塔街区(TowerStreetWard)通往考德维那街区(CordwainerStreetWard)最宽的一条大道就是“塔街”。在他首先穿过的一个街区上,尽管人们由此可以看到伦敦塔上的绞刑台和绞刑架,但这里有相对较新的“许多比较气派的大房子”,正如同时代编年史家约翰·斯托(JohnStow)所描述的那样,其中一些房子曾为地位显赫的贵族所有。
然后出现在他左手边的是东区高高耸立的圣邓斯坦教堂和一件能让他想起自己家族传统的物件。莫斯科公司先前不仅至少两次资助了亨利·哈德逊的航海旅行,回首该公司过去半个世纪的历史,其名册上至少包含了几位哈德逊家族人士。在1555年该公司的创办成员名单中还有一位亨利·哈德逊,他由卑微的皮革商或制革匠起家,后来变成富有阶层的一员和伦敦市的一名市政官,而且他应该就是这位探险家的祖父。。所以我们的亨利·哈德逊应该就是为海洋和这家公司而生的。在他现在经过的教堂中,那位在莫斯科公司名册中与他同名的人士就躺在一块镀金雪花石膏纪念碑下。碑上刻着如下一段墓志铭:亨利·哈德逊之遗体长眠此地,此石墓之中:他将灵魂(全凭信仰基督之死)付予天上神明,飞升上九重。
他生前乃市政官和制革匠,美德乃其心之所向,罪恶乃其心之所恶。。
如果这位航海家选择绕道走下山经过那座教堂,那么他应该会来到浩渺的泰晤士河河边。从那里望向西面河畔的下游风光,映入眼帘的是横跨河面的伦敦桥和它的20个石拱,以及摇摇欲坠地立在河道两旁的房屋。直接越过这条低声吟唱、令人神往的河就是萨瑟克区(Southwark),那是一片荒凉偏僻之地,因此也是寻欢作乐之所。妓院遍布大街小巷,而且这里能看到“耍狗熊”(Dearbayting)的舞台,那曾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消遣之一。过了萨瑟克区就是还保持着圆形木结构原样的“环球剧院”。那一刻,在萨瑟克区那边的某处,在住在这个自治区中的商人、娼
妓、“身强力壮的乞丐”和“跑龙套的普通演员”中,莎士比亚——他当时44岁,与哈德逊几乎处于同一时代,后来成为当时风头最劲、名望最高的戏剧家——很可能正忙着做他的生意,和他的演员朋友理查德·伯比奇(RichardBurbage)和约翰·赫明(JohnHeminge)在“美人鱼”酒馆中过夜,或者也许正对着大页纸苦思冥想《科利奥兰纳斯》(Cotiolanus)的情节。此剧大约就是写于这个时代,而且是紧随着那些伟大的悲剧写成的,因此可能让人感觉有些空洞。
P3-5

媒体评论

纽约荷兰学会优秀文学金奖

 

一部激动人心的大戏,揭示了美国自由的根源。

——《富兰克林传:一个美国人的一生》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实至名归的畅销作品……让人不忍释卷,发人深省,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卫报》

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萧拉瑟以老练的笔法描绘出他书中的人物们的情绪和态度,并赋予每个人真实可信、栩栩如生的风采。

——《泰晤士报》

(一部)让人目不转睛,愉悦感官,有时带有一点儿黄色幽默的叙事作品,书中刻画了妓女、海盗、探险家和学者的形象。萧拉瑟的文风清爽潇洒,富有生气,为读者展现了地理大发现时代错综复杂的历史。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萧拉瑟在关于美国的起源的口水战中发射了一颗重磅炸弹……他抓住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事实,用萧拉瑟的话来说就是“曼哈顿是美国的起源”。读者们……发现自己都沉浸在一个秘密情节中,这个情节是围绕两个强人展开的,此二人对于荷属北美洲的未来有着相互矛盾的看法。

——乔伊丝·古德弗伦德,美国的《全国天主教周刊》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