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复盘 华科系校友逆风险创业口述案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业复盘 华科系校友逆风险创业口述案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4.48 8.1折 54.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方伟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58728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4.8元

货号28500251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一个创业者的校园复盘华中科技大学校友、PPTV创始人姚欣应母校邀请,于2017年4月25日做客“校友问教”沙龙,阐述了自己对创新创业和校园培养的一些思考。经本人同意,现摘录其演讲的部分内容(有删改)作为本书序言。
关于我个人的创业经历,网上已经有很多新闻报道。2004年我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与同学一起在华中科技大学韵苑26栋学生宿舍,开发出PPLive1.0,然后休学创业。2004年,我们团队入驻华工孵化器;2005 年5月,我们注册成立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直到2014年9月公司被苏宁云商和弘毅投资联合接手,我们结束阶段创业。10年间我们经历了从技术型公司、平台型公司到新媒体公司的转型。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底是我的Gap Year(休整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我去了以色列、中国香港、美国硅谷等地,和很多不同类型的人做过交流。这些人有从事教育、创业或投资的,他们从不同角度为我带来思想碰撞。经过深度思考,我系统地总结了过去10年的经历,也对未来的10年提出新的目标。以下我应母校邀请,从一个创业10年的过来人角度,谈谈对创新创业和高校培养的一些看法。
一、创新与创业不是并列关系,要重视创新之魂
1. 创新与创业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创业从属于创新
原因有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就业的)岗位上实现不同程度的创新,不一定非要通过创业才能创新;第二,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创业者为了生存都自顾不暇,还顾得上多少创新?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不要走偏了。如果学校过分强调培养创业人才,那就会变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失去了灵魂。
2. 创新,是一种能用归纳法,更能用演绎法思考问题的思维
我们现在很多创新都只能叫作微创新,或者添砖加瓦的创新。原因是什么?我们做归纳总结,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点点的演绎,做一点点的修改,或者说在别人没研究的或者别人不愿意深入研究的领域得出一点基本的结论而已,但是奠基性的基础性的理论创新其实离我们很远。这种基础性创新就需要更多地采用演绎法。对比西方,我们中国人普遍缺乏演绎法思考。演绎法思考是纯逻辑的思考。这些思考可以同样运用在我们的商业创新中。十几年前新浪、搜狐、百度的主要商业模式都能找到一个美国的对标对象。它们的创始人几乎都是在美国工作过或学习过的留学生,这些创始人回中国创业时把美国模式进行了修改。但2006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程度越来越高,我发现很难用美国模式去对标。比如说像我们当时,我们的PPlive是2004年在宿舍里面诞生的,当时没有国外对标的对象。如果从美国硬要找一个对标对象,就是YouTube,不过YouTube在2005年才创办,比我们要迟,2006年就被谷歌收购,那时已不是创业公司了。其他美国同行也是在我们之后三四年才进行创业的。所以,我们创立初期,就没有办法在已有模仿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学习和提高,只能靠演绎。我们公司从一家技术型公司,成为一家平台型公司,后变成一家新媒体公司,三个领域看似完全不相干。我自己也是从开始的一个技术人,写技术代码,到后来成为一个产品经理,再到后来成为一个媒体人,天天拍片子,做投资,包括广告营销,这些知识我其实都没学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接触过,但是我们在商业的竞争压力下尝试地做一些推论(演绎法),后一步步走了出来。当然尝试里面肯定有失败,有试错。所以创业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会逼着创业者用一些方式来推演。一些国外著名企业在招聘时,会问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里这种问题,这看似是一个笑话,其实是要考查你怎么思考,而不是要你给出一个明确是非的答案。我们自己公司HR也会出类似题目。面试的时候会发现有两类应聘对象。一类明显是“面霸”,他已经充分准备,答案都总结出来了。但我们往往不会选这种人。因为这种人在回答问题时其实是没有做推理和选择的。另一类人在回答时,我们会发现他其实不知道答案,但能够现场应用推理能力来得到一个答案,反映出他有一套自己融会贯通的理论,这样的对象我们反而会接受。
...
... 



导语摘要

本书作者团队通过两年多的调研访谈,收集了13家创业企业的创始人的创业口述,这些企业分布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车联网与智能驾驶、互联网视频、互联网 移动支付、人工智能 金融、互联网 房产交易、互联网 粉丝服务、社会化电商、生态农业、创新创业服务等领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创新创业的前沿领域。企业创始人都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走出去的创业者,在国内外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每位口述者都比较详细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创业环境、创业团队,以及对创业的反思,对创业进行了较全面的复盘。
本书旨在搭建读者与创新创业者书面沟通的平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创业实践背后的思考与逻辑。本书适合高校MBA、 EMBA、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非管理专业但有志于或正在从事创新创业的实践者阅读参考。



商品简介

本书作者团队通过两年多的调研访谈,收集了13家创业企业的创始人的创业口述,这些企业分布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车联网与智能驾驶、互联网视频、互联网 移动支付、人工智能 金融、互联网 房产交易、互联网 粉丝服务、社会化电商、生态农业、创新创业服务等领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创新创业的前沿领域。企业创始人都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走出去的创业者,在国内外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每位口述者都比较详细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创业环境、创业团队,以及对创业的反思,对创业进行了较全面的复盘。
本书旨在搭建读者与创新创业者书面沟通的平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创业实践背后的思考与逻辑。本书适合高校MBA、 EMBA、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非管理专业但有志于或正在从事创新创业的实践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方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兼孵化组组长,中国火炬创业导师,*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担任多届“创青春”、“互联网 ”国赛、多省省赛评审专家。湖北省&武汉市青年创业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业》教研室主要负责人,课程主讲教师



目录

听创业者亲口讲述创业故事/1
【什么是创业】/4
【谁是创业者】/7
【为什么要做创业复盘】/9
【如何跟本书中的创业者一起复盘】/15

PPTV姚欣:步步为营引领互联网视频/17
【企业概况】/17
【口述人简介】/18
【创业心路】/19
创业萌芽/19
起步与成长/21
成熟与转型/31
创业角色转变/33

诸葛云游孔淼:边界延伸服务数字化营销/35
【企业概况】/35
【口述人简介】/36
【创业心路】/37
与数据结缘/37
商业化/39
数据商业模式/42

七麦科技徐欢:慢中有快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47
【企业概况】/47
【口述人简介】/48
【创业心路】/49
校园、工作与项目/49
创业开启/51
创业感悟/55

Ping  金亦冶:快速试错解决企业移动支付/57
【企业概况】/57
【口述人简介】/58
【创业心路】/59
学习经历/59
回国创业/61

极豆车联网汪奕菲&王闻宇:应时而变参与车联网生态/69
【企业概况】/69
【口述人简介】/70
【创业心路】/71
极豆团队的诞生/71
极豆的市场探索/76
极豆行业转型/78

极目智能程建伟:小系统驱动高级智能驾驶/81
【企业概况】/81
【口述人简介】/82
【创业心路】/83
校园、项目、工作/83
创业萌芽/84
产品快速迭代/86
创业感悟/89

齿轮易创宋师伟:定位腰部企业提供效率解决方案/91
【企业概况】/91
【口述人简介】/92
【创业心路】/93
高起点高追求/93
次创业尝试/94
坚定创业道路/96

阿博茨余宙:服务头部客户发力AI 金融/108
【企业概况】/108
【口述人简介】/109
【创业心路】/110
从大学到创业/110
赛道:人工智能 金融/116

卷皮网夏里峰:自我造血创新平价电商模式/120
【企业概况】/120
【口述人简介】/121
【创业心路】/122
先工作后创业/122
快速试错/125
业务、融资与管理/127

房多多李建成:洞察商机赋能房地产经纪人/131
【企业概况】/131
【口述人简介】/132
【创业心路】/133
走上创业之路/133
传统行业 互联网/137
创业感悟/140

粉丝网刘超:解构需求打造粉丝新体验/142
【企业概况】/142
【口述人简介】/143
【创业心路】/144
明确创业方向/144
精致客户研究/146
创业道路感悟/150

谦益农业李明攀:跬步千里做真正的生态农业/152
【企业概况】/152
【口述人简介】/153
【创业心路】/154
创业萌芽阶段/154
创业起步与成长阶段/155
创业成熟与转型阶段/162
创业感悟/168

硅谷未来学院程曦:立足硅谷服务创新创业生态/172
【企业概况】/172
【口述人简介】/173
【创业心路】/174
求学与国际经历/174
次创业经历/177
海外创业经历/179

我们能从创业复盘中学到什么/183
【我们能从创业活动中学到什么】/184
【我们能从创业者身上学到什么】/188
【华科系校友创业的逆风险特征】/191
【华科系校友如何看待逆风险创业】/194



内容摘要

本书作者团队通过两年多的调研访谈,收集了13家创业企业的创始人的创业口述,这些企业分布在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车联网与智能驾驶、互联网视频、互联网 移动支付、人工智能 金融、互联网 房产交易、互联网 粉丝服务、社会化电商、生态农业、创新创业服务等领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创新创业的前沿领域。企业创始人都是从华中科技大学走出去的创业者,在国内外各自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每位口述者都比较详细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创业环境、创业团队,以及对创业的反思,对创业进行了较全面的复盘。
本书旨在搭建读者与创新创业者书面沟通的平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创业实践背后的思考与逻辑。本书适合高校MBA、 EMBA、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非管理专业但有志于或正在从事创新创业的实践者阅读参考。



主编推荐

方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兼孵化组组长,中国火炬创业导师,*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担任多届“创青春”、“互联网 ”国赛、多省省赛评审专家。湖北省&武汉市青年创业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业》教研室主要负责人,课程主讲教师



精彩内容
一个创业者的校园复盘华中科技大学校友、PPTV创始人姚欣应母校邀请,于2017年4月25日做客“校友问教”沙龙,阐述了自己对创新创业和校园培养的一些思考。经本人同意,现摘录其演讲的部分内容(有删改)作为本书序言。
关于我个人的创业经历,网上已经有很多新闻报道。2004年我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与同学一起在华中科技大学韵苑26栋学生宿舍,开发出PPLive1.0,然后休学创业。2004年,我们团队入驻华工孵化器;2005 年5月,我们注册成立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直到2014年9月公司被苏宁云商和弘毅投资联合接手,我们结束第一阶段创业。10年间我们经历了从技术型公司、平台型公司到新媒体公司的转型。2014年年底到2015年年底是我的Gap Year(休整时间)。这一年的时间我去了以色列、中国香港、美国硅谷等地,和很多不同类型的人做过交流。这些人有从事教育、创业或投资的,他们从不同角度为我带来思想碰撞。经过深度思考,我系统地总结了过去10年的经历,也对未来的10年提出新的目标。以下我应母校邀请,从一个创业10年的过来人角度,谈谈对创新创业和高校培养的一些看法。
一、创新与创业不是并列关系,要重视创新之魂
1. 创新与创业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创业从属于创新
原因有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就业的)岗位上实现不同程度的创新,不一定非要通过创业才能创新;第二,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创业者为了生存都自顾不暇,还顾得上多少创新?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不要走偏了。如果学校过分强调培养创业人才,那就会变成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失去了灵魂。
2. 创新,是一种能用归纳法,更能用演绎法思考问题的思维
我们现在很多创新都只能叫作微创新,或者添砖加瓦的创新。原因是什么?我们做归纳总结,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点点的演绎,做一点点的修改,或者说在别人没研究的或者别人不愿意深入研究的领域得出一点基本的结论而已,但是奠基性的基础性的理论创新其实离我们很远。这种基础性创新就需要更多地采用演绎法。对比西方,我们中国人普遍缺乏演绎法思考。演绎法思考是纯逻辑的思考。这些思考可以同样运用在我们的商业创新中。十几年前新浪、搜狐、百度的主要商业模式都能找到一个美国的对标对象。它们的创始人几乎都是在美国工作过或学习过的留学生,这些创始人回中国创业时把美国模式进行了修改。但2006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程度越来越高,我发现很难用美国模式去对标。比如说像我们当时,我们的PPlive是2004年在宿舍里面诞生的,当时没有国外对标的对象。如果从美国硬要找一个对标对象,就是YouTube,不过YouTube在2005年才创办,比我们要迟,2006年就被谷歌收购,那时已不是创业公司了。其他美国同行也是在我们之后三四年才进行创业的。所以,我们创立初期,就没有办法在已有模仿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学习和提高,只能靠演绎。我们公司从一家技术型公司,成为一家平台型公司,最后变成一家新媒体公司,三个领域看似接近不相干。我自己也是从最开始的一个技术人,写技术代码,到后来成为一个产品经理,再到后来成为一个媒体人,天天拍片子,做投资,包括广告营销,这些知识我其实都没学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没接触过,但是我们在商业的竞争压力下尝试地做一些推论(演绎法),最后一步步走了出来。当然尝试里面肯定有失败,有试错。所以创业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会逼着创业者用一些方式来推演。一些国外有名企业在招聘时,会问如何把大象放进冰箱里这种问题,这看似是一个笑话,其实是要考查你怎么思考,而不是要你给出一个明确是非的答案。我们自己公司HR也会出类似题目。面试的时候会发现有两类应聘对象。一类明显是“面霸”,他已经充分准备,答案都总结出来了。但我们往往不会选这种人。因为这种人在回答问题时其实是没有做推理和选择的。另一类人在回答时,我们会发现他其实不知道答案,但能够现场应用推理能力来得到一个答案,反映出他有一套自己融会贯通的理论,这样的对象我们反而会接受。
...

媒体评论

创业者如何独立思考,感悟,并积极分享?用“以终为始”的方式做重大思考和抉择,聚众人之力,寻找一起改变生活的力量!让我们从此书找到答案。————pptv创始人 姚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