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 畅销心理咨询专著心理学书心理咨询管理学书
  •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 畅销心理咨询专著心理学书心理咨询管理学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 畅销心理咨询专著心理学书心理咨询管理学书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6.01 5.4折 48 全新

库存1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吉沅洪 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24076

出版时间2017-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5132079

上书时间2024-11-02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一本跨文化心理咨询技术理论原创作品。作者吉沅洪教授,是拥有中国本土文化背景和日本心理学受训背景的跨文化心理治疗专家。全书以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系统而前沿地介绍用树木投射法进行人格测试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具体测试和治疗方法,并侧重于测试材料、提示语、测试系统的解释等测试的具体实施技法的介绍,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大量图示,让读者详细地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著以大量引进欧美日理论专著为主,少有能够反哺国外的优秀理论作品。《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国内优秀原创心理学专著。该书曾于2007年、201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版、2版,是一部经受了市场检验的心理学专著,其在心理治疗专业领域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适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业人员及研究者、学生,对跨文化心理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也适合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作者简介

吉沅洪,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日本立命馆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投射心理测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和跨文化临床心理学。出版有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和译著《风景构成法》等。



目录

第3 版序——十年回首,重新认识“一棵树” / 1


第2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的便捷与高效/ 1


第1 版序——“树木—人格测试”开启中国化/ 1


第1章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1


第1节  本书采用的方法/ 2


第2节  投射法的展望/ 3


第3节  整体统合/ 6


第4节  绘画法的优点/ 12


第5节作为理想绘画主题的“树” / 13


第6节  树木画测试/ 16


第7节  HTP 测试/ 24


第8节  变法/ 30


第2章测试的整体设计及其解释系统/ 38


第1节  材料、指导语/ 38


第2节  树木—人格测试的解释系统/ 42


第3章  空间与树/ 45


第1节  画纸的空间区分/ 45


第2节  画6纸上的位置和树木的尺寸/ 57


第3节  倾斜的方向/ 72


第4节  树木三个部分的均衡/ 76


第4章  树的类型/ 80


第1节  树木的整体构造和基调的性质/ 80


第2节  种类所决定的树木形态/ 85


第5章  笔画和线条的性质/ 112


第6章  树的部分/ 117


第1节  树冠、树枝/ 117


第2节  树干/ 148


第3节  树根/ 164


第4节 地面/ 172


第7章  特殊标记及其他/ 181


第1 节  阴影/ 181


第2节  特殊标记/ 190


第3节  附加性记号/ 221


第4节  风景/ 229


第5节  两棵以上的树/ 232


第8章成套测试和实例/ 237


第1节  成套测试/ 237


第2节  成套测试的实例/ 241


附录/ 258


文化和神经症症状关系的日中比较研究/ 258


木景疗法/ 267


从树木—人格测试来理解老年人心理/ 276


树木—人格测试问题特征指标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 292


大学生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信效度分析/ 301


Jung 空间象征图式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验证研究/ 310


树木—人格测试及其变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运用/ 322


参考文献/ 337


封面故事/ 342



内容摘要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是一本跨文化心理咨询技术理论原创作品。作者吉沅洪教授,是拥有中国本土文化背景和日本心理学受训背景的跨文化心理治疗专家。全书以通俗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系统而前沿地介绍用树木投射法进行人格测试的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具体测试和治疗方法,并侧重于测试材料、提示语、测试系统的解释等测试的具体实施技法的介绍,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大量图示,让读者详细地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心理学专著以大量引进欧美日理论专著为主,少有能够反哺国外的优秀理论作品。《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国内优秀原创心理学专著。该书曾于2007年、2011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1版、2版,是一部经受了市场检验的心理学专著,其在心理治疗专业领域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


《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第3版)》适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业人员及研究者、学生,对跨文化心理研究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也适合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主编推荐

吉沅洪,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士、日本立命馆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西化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专长为投射心理测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和跨文化临床心理学。出版有专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图片物语——心理分析的世界》和译著《风景构成法》等。



精彩内容

第3 ——十年回首,重新认识“一棵树”

2007 年4 —人格投射测试(第1 “实用临床心理学书系”系列之一正式付梓。在第1 “系统而前沿地介绍用树木投射法进行人格测试的理论基础”——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初次引入的时候的确是一个相当新颖的技法。虽然投射测试的研究和应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经典如罗夏墨迹测试和主题统觉测试,直到今天依然在临床和实践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过这些传统经典测试往往内容丰富、体系庞杂,学习起来需要相当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对于非临床心理学的学习者们来说实在很难触及。对比有着诸多图版和繁复分析指标的两大经典,“请画一棵树”这样的投射测试,不仅形式新颖,更因其简单朴实的施测材料和相对简明的分析方法,易为学习者们所接受。在当时这种很有点“小清新”风格的投射测试在介绍中往往被冠以“新技术”之名;不过每位看过这本书的读者都知道,这种方法其实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瑞士心理学家科赫(K. Koch) 于1948 年提出了树木画测试(Baum test,英译为Tree Test);巴克(J. Buck) 于同年提出了房树人测试(House-Tree-Person Test,简称HTP),以树木为主题或主题之一的投射测试,开始渐渐受到临床及相关研究的瞩目。20 世纪70 —人格测试引入日本,并在临床和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探索。时至今日,树木—人格投射测试作为临床心理学实践中非常流行且相当成熟的一种测试和治疗方法,也渐为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所知。2011 年2 —人格投射测试(第2 “新技法”。值得高兴的是,这一技法在国内也真正受到了临床和学界的逐渐关注。从2011 年起,慢慢有了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的探索,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法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在第1 版发行十年之际,第3 版得以付梓,希望书中的内容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法,并在助人工作中有效地加以应用,以充分发挥投射测试的特性和魅力。

—人格投射测试已经不再是“新技术”和“新技法”了,但在这里还是想说一说关于树木—人格投射测试的“新”:

“一棵树”。在表达性心理治疗中,非常强调的是“表达”本身。每一棵树、每一幅画,都是画者的“表达”。除了那些共同的、理论性的分析体系之外,画者和表达本身,更是我们应该深切关注的。心理测试作为临床心理士(心理咨询师) “一个成功的投射测试一定是一个有效的治疗”,发挥治愈效果的并不是测试本身,而是投注于测试中的“表达的”来访者和“接纳的”咨询师。每一棵表达的“树”,都与绘画者的内心世界紧密联接;对每一棵树的“表达”,都需要与绘画者本身相联系,整体地、系统地来看待。也即是说,我们不仅要看到“表达”的树,也要看到抒发这个“表达”的人,任何对树木—人格测试的分析、解读,都不应该脱离绘画者本身的表达,绘画者本身的世界才是他表达的根源。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在理解任何一幅作品的时候,都不能单纯地按照操作手册上列举的条目一一对照,更应该试着在积累和思考的前提下,以整体且系统的角度来理解每一幅作品,理解每一幅作品独有的表达,理解每一个独特的绘画者。

“一棵树”。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容易学习的投射测试技术,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应用的范围相当广阔,从一开始引介的心理临床的视角之外,该项技术也逐渐被引入招聘选拔等应用性的领域,并往往以半结构式面试的形式出现。就目前的应用情况而言,一般在已有的采用投射测试的招聘选拔中,投射测试的结果往往作为参考性的信息而非决策的核心依据。一方面是由于测试方法本身原因,经典投射测试由于分析方法过于庞杂难以普及,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施测者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才能进行,因此这些方法目前的应用范围还是十分有限的。不过随着对投射测试研究的开展,其信度(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和效度(测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表达”,我们需要关注更多的是表达者本身。诚如加藤清先生所言,“要充分把握来访者的‘此时此刻’,不要为了实施测试而测试,这是很重要的”。(见本版附录《木景疗法》) —人格投射测试,都应抱持发展性的、积极的视角来看,更多地去发现“一棵树”的成长点和希望所在,更好地帮助绘画者来植育“这棵树”。

“一棵树”。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早在1961 年由京都大学医学部精神医学教研组的学者们引入日本,随后开展了众多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并不断结合本国的文化进行探究,至今已有相当丰硕的成果。相对于此,我们的本土化研究和应用其实还处于起步阶段,依然有很多工作值得去做。虽然同为东方文化背景,中国人和日本人依然有着很大的差异(参见附录《文化和神经症症状关系的日中比较研究》)。

—人格

—人格投射测试的信度效度分析》,提出树木—人格测试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并伴有显著的时空差异,在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对象开发本土化的分析指标;而在何雯静的《树木—人格测试问题特征指标在新生心理普查中的应用》这一同样参考Denise de Castilla (1994)指标体系对大学生进行的研究中,也发现本土化分析指标探索的必要性。孙红日、邓龙霖和陈韵思在《Jung 空间象征图式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验证研究》中提出,Jung —人格投射测试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解析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荣格(C. Jung) 的空间象征理论,为什么这一理论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没有得到验证呢?张力、朱滢等人(2005) ②曾做了一个相当有名的研究。他们发现在神经水平上,母亲也是中国人集体主义自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中,自我参照的回忆成绩优于其他形式的语义加工,这一记忆优势可能缘起于自我在内侧前额叶(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 的定位;然而中国人的母亲参照与自我参照无论在记忆成绩上,还是在自我觉知的程度上都非常类似。也即是说在中国人的自我观中,自我不仅是指自身,也包括母亲等重要他人;但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这样的效应。这或许是孙红日等人的研究中发现母亲、过去和未来的空间位置与理论假设存在不一致的原因之一。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本土化的探究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人格测试及其变法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运用》,介绍树木—人格测试在日本以及欧美产生的相关变法,与其他测试相结合施测的可能性;并进一步介绍了树木—人格测试及其变法与心理测评组合,在司法领域、医疗临床以及学校临床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此外,刘妮的《从树木—人格测试来理解老年人心理》,探讨了老年人绘画的树木画特征以及通过这些特征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对老年人的树木画进行了十分具体的探究,强调在进行心理援助时要走进他们的世界,用他们的语言进行交流,倾听老年人的诉说,用共情的立场、纯粹的心态去倾听并理解老年人。有鉴于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这一研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老年人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援助是很有意义的。

“一个成功的投射测试一定是一个有效的治疗。”真挚地希望本书给从事心理临床的专业人士带来一些帮助,同时也给心理学爱好者带来一些启示。

吉沅洪

于日本京都2017 年紫阳花季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