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思故我在:周国平谈智慧和信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思故我在:周国平谈智慧和信仰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0.77 5.8折 36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国平 著

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

ISBN9787500240235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23195129

上书时间2024-10-20

兴文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这些散文或谈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或谈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或谈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有的言辞犀利、鞭辟入里,有的含蓄睿智、引人深思,每篇文章都闪耀着作者思想结晶的深刻、睿智的光泽。在当今普遍浮躁、群体迷失的社会环境中,犹能引发人们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启迪人们重新审视对于幸福生活的定义,帮助人们重新发现原已在身边而被漠视的幸福。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一九四五年生于上海,一九六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土、博土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目录

辑 生命感悟

 悲观?执著?超脱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没有目的的旅行

 等的滋味

 人生寓言

 苦难的精神价值

 困惑与觉悟

 追问意义

 人的悲壮

 论幸福

 寻常的苦难

 痛苦的价值

 人得救靠本能

 和命运结伴而行

第二辑 灵魂守望

 有所敬畏

 与世界建立精神关系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勇气证明信仰

 智慧和信仰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精神栖身于茅屋

 孤独的价值

 灵魂的在场

 守望的角度

 被废黜的国王

 读圣经札记

 孤岛断想

 比成功更宝贵的

 灵魂及其追求

 坚守精神的家园

 理想主义

 心灵也是一种现实

第三辑 人生境界

 成功的真谛

 寻求智慧的人生

 记住回家的路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人生贵在行胸臆

 习惯于失去

 上帝眼中无残疾

 重要的是做人

 梦并不虚幻

 好梦何必成真

 独处的充实

 安静的位置

 丰富的安静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超脱:与世俗保持距离

 热爱生命

 亲近自然

 爱自己

 论独处

 第四辑 时尚考察

 困惑与坦然

 在义与利之外

 消费-享受?

 奢侈品的不便

 旅+游-旅游?

 名人和明星

 都市里的外乡人

 怀念土地

 小康胜大富

 休闲的时尚

 救世和自救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

 医学的人文品格



内容摘要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这些散文或谈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或谈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或谈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有的言辞犀利、鞭辟入里,有的含蓄睿智、引人深思,每篇文章都闪耀着作者思想结晶的深刻、睿智的光泽。在当今普遍浮躁、群体迷失的社会环境中,犹能引发人们对人生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启迪人们重新审视对于幸福生活的定义,帮助人们重新发现原已在身边而被漠视的幸福。



主编推荐

  周国平,一九四五年生于上海,一九六七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七八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先后获硕土、博土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自传《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精彩内容

  人的一生,思绪万千。然而,真正让人想一辈子,有时想得惊心动魄,有时不去想仍然牵肠挂肚,这样的问题并不多。透底地说,人一辈子只想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视同仁无可回避地摆在每个人面前,令人困惑得足以想一辈子也未必想清楚。
  回想起来,许多年里纠缠着也连缀着我的思绪的动机始终未变,它催促我阅读和思考,激励我奋斗和追求,又规劝我及时撤退,甘于淡泊。倘要用文字表达这个时隐时显的动机,便是一个极简单的命题:只有一个人生。
  如果人能永远活着或者活无数次,人生问题的景观就会彻底改变,甚至根本不会有人生问题存在了。人生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前提是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暂性。不过,从只有一个人生这个前提,不同的人,不,同一个人可以引出不同的结论。也许,困惑正在于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似乎都有道理。也许,智慧也正在于使这些彼此矛盾的结论达成辩证的和解。
  二
  无论是谁,当他初次意识到只有一个人生这个令人伤心的事实时,必定会产生一种幻灭感。生命的诱惑刚刚在地平线上出现,却一眼看到了它的尽头。一个人生太少了!心中涌动着如许欲望和梦幻,一个人生怎么够用?为什么历史上有好多帝国和王朝,宇宙问有无数星辰,而我却只有一个人生?在帝国兴衰、王朝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在星辰的运转中,我的这个小小人生岂非等于零?它确实等于零,一旦结束,便不留一丝影踪,与从未存在过有何区别?
  捷克作家昆德拉笔下的一个主人公常常重复一句德国谚语,大意是:“只活一次等于未尝活过。"这句谚语非常简练地把只有一个人生与人生虚无画了等号。
  近读金圣叹批《西厢记》,这位独特的评论家极其生动地描述了人生短暂使他感到的无可奈何的绝望。他在序言中写道:自古迄今,“几万万年月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掣,无不尽去,而至于今年今月而暂有我。此暂有之我,又未尝不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疾去也。”我也曾想有作为,但这所作所为同样会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尽去,于是我不想有作为了,只想消遣,批《西厢记》即是一消遣法。可是,“我诚无所欲为,则又何不疾作水逝、云卷、风驰、电掣,顷刻尽去?"想到这里,连消遣的心思也没了,真是万般无奈。
  古往今来,诗哲们关于人生虚无的喟叹不绝于耳,无须在此多举。悲观主义的集大成者当然要数佛教,归结为一个“空”字。佛教的三法印,无非是要我们由人生的短促(“诸行无常"),看破人生的空幻(“诸法无我”),从而自觉地放弃人生(“涅槃寂静”)。
  三
  人要悲观实在很容易,但要彻底悲观却也并不容易,只要看看佛教徒中难得有人生前涅槃,便足可证明。但凡不是悲观到马上自杀,求生的本能自会找出种种理由来和悲观抗衡。事实上,从只有一个人生的前提,既可推论出人生了无价值,也可推论出人生弥足珍贵。物以稀为贵,我们在世上觉稀少、嫌不够的东西便是这迟早要结束的生命。这的一个人生是我们的全部所有,失去它我们便失去了一切,我们岂能不爱它,不执著于它呢?
  诚然,和历史、宇宙相比,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但是,雪莱说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国兴衰、王朝更迭何足挂齿!同人生相比,日月星辰的运转与归宿又算得了什么!"面对无边无际的人生之爱,那把人生对照得极其渺小的无限时空,反倒退避三舍,不足为虑了。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
  古往今来,尽管人生虚无的悲论如缕不绝,可是劝人执著人生爱惜光阴的教诲更是谆谆在耳。两相比较,执著当然比悲观明智得多。悲观主义是一条绝路,冥思苦想人生的虚无,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绝不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反而窒息了生命的乐趣。不如把这个虚无放到括号里,集中精力做好人生的正面文章。既然只有一个人生,世人心目中值得向往的东西,无论成功还是幸福,今生得不到,就永无得到的希望了,何不以紧迫的心情和执著的努力,把这一切追求到手再说?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