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 文化的生与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的生与死

30 7.7折 39 九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费孝通 著;刘豪兴 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L8

上书时间2024-12-16

中岢书院

三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费孝通 著;刘豪兴 编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7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85459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4页
  • 字数 41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文化的生与死》辑录了费孝通先生1988-2003年的部分与文化议题相关的重要论文,分上、中、下三篇,系统地展现了作者对人和文化的生与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这些文章高瞻远瞩,胸怀全球,既有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忧患,更有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自信。上篇回首反思了作者在学术园地耕耘的曲折历程,有感有悟地进行了深层的文化思考,体现了他的文化观和人文价值观。中篇是在反思、补课基础上对首次提出的“文化自觉”概念及其思想的主要论述,为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提出了特别重要的“人文思想”和使社会学成为成熟学科的重大课题。下篇以《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为起篇,重点论述了21世纪的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创建和而不同“美好社会”的期望。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1920年入振华女校(今苏州第十中学)。1928年夏天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第一附属高中,秋天入东吴大学医预科。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任教于云南大学社会学系。1940-1945年任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并主持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研究室工作。1945-1952年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社会学教授。1952-1957年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人类学教授。1980-1985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1993年获日本亚洲文化奖;1994年接受菲律宾马克赛赛社区领袖奖。
【目录】
个人·群体·社会——一生学术历程的自我思考(代序)
上编
我的第二次学术生命
经历·见解·反思——费孝通教授答客问
论梁漱溟先生的文化观
从马林诺斯基老师学习文化论的体会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中国文化与新世纪的社会学人类学——费孝通、李亦园对话录
论西部开发中的文化产业
关于“多元化的西部文化”和“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谈话
三位外国老师和三位国学大师
应该多读点历史

中编
开创学术新风气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人文价值再思考
从反思到文化自觉和交流
文化三论
民族生存与发展
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文化论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

下编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从小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
对“美好社会”的思考
东方文明和二十一世纪和平
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三级两跳”中对文化的思考
创建一个和而不同的全球社会
新世纪新问题新挑战
人类学与二十一世纪
进入二十一世纪时的回顾和前瞻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附录
费孝通论人·社会·文化篇目
编后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