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医,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首,费伯雄中医毛笔处方笺《勤幼---二月五日方》。采用费伯雄专用笺,字体书写极为精美,一看既为大家之手笔。开本23.5*16厘米。
¥
7800
六品
仅1件
作者不详
出版人不详
年代民国 (1912-1948)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钞写本
装帧其他
尺寸1 × 1 × 1 cm
册数1册
上书时间2024-09-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六品
- 商品描述
-
清代御医,孟河医派代表人物之首,费伯雄中医毛笔处方笺《勤幼---二月九日方》。采用费伯雄专用笺,字体书写极为精美,一看既为大家之手笔。开本23.5*16厘米。
——————
此笺少许破损,水迹有,具体品相请参考图片。
——————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书室名“留云山馆”。 [1] 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至咸丰(1851~1861)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
丁甘仁著《诊余集》序中云:“吾虽医药之盛甲天下,而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孟河名医辈出,当首推费伯雄。
——————
孟河医派: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有吴中医派甲天下、孟河医派冠吴中之美誉。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四大家既:马培之、费伯雄、巢崇山、丁甘仁。
明末清初,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开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略晚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六世孙费伯荣、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百十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
——————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由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费家最具代表性的大家是费伯雄(1800-1879年)、费绳甫(1851-1914年)祖孙两人。伯雄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他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绳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上海。
马家原以疡科名者数世,至马培之(1820-1903年)呼声最高,影响最大。1880年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名声大振。宫廷里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最著”的声誉。从此以后;马培之被称为“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
巢家是在两地先后成名,即是巢崇山(1843-1909年)、巢渭芳(1869-1927年)二人,巢崇山在上海行医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犹为独到。巢渭芳系马培之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
丁家医学造诣最深的是丁甘仁(1865-1926年)。他从马文植学,能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为上海一大名医;因首创中医专门学校,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颂。(见《孟河四家医集》“前言”)
——————
凡收到货不满意者一周内可无条件退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