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9.72 2.0折 ¥ 4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李清秋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2978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8元
货号11731636
上书时间2025-01-10
李清秋,一个安静的墨客。身在今时各处游走,心却始终沉浸在悠远的古香梦境。持笔深思,泼墨生香,只为捕捉宁静古风中最真实的美,还原给你最唯美的感动。渴望单纯,厌恶单调。崇尚冷静,拒绝冷漠。轻视物质,保持对大自然一草一木的敬畏,坚信现实与虚幻的间缝中有着一片空净。主要作品《诗中自有禅滋味:重温最美诗词里的空灵禅境》《萧红:爱与漂泊》。
第一章 大唐·末世·悲歌
第一节 乱世风雨,恍如一梦
第二节 戎马一生,落款南唐
第三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第四节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第二章 烽烟·帝王·忧患
第一节 迷失命运,奈何荣宠
第二节 寒松霜竹金错刀
第三节 墨香如蝶
第四节 点青螺,乌玉玦
第三章 相思·寂寥·梦境
第一节 秋风多,雨相和
第二节 今宵酒醒何处
第三节 笙箫吹断水云闲
第四节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第四章 宿命·福祸·江山
第一节 天教心愿与身违
第二节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更圆
第三节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第四节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第五章 离恨·年华·深情
第一节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第二节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第三节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第四节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
第六章 战火·文墨·诗酒
第一节 南朝天子爱风流
第二节 影斜不入寿杯中
第三节 万顷波中不自由
第四节 离恨绵绵,春日如年
第七章 覆灭·颓唐·空落
第一节 半壁江山,一幅残卷
第二节 无一欢之可作,有万绪以缠悲
第三节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更生
第四节 总是诗人误
第八章 毒酒·长恨·永恒
第一节 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二节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第三节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第四节 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间
后记
第一节
乱世风雨,恍如一梦
花开一季,陨落成殇。漫天飘飞的花瓣,勾勒成南唐最后一抹绚烂。李煜,这位千夫所指的昏君,这位万人敬仰的词帝,在山河破碎之时,选择了肉袒而降。
历史的洪流,淹没了那个平凡的日子。然而对于李煜来说,那是他生命里最铭心刻骨的耻辱。他一生的痛与很,在那一天凝结成一道深入骨髓的疤。
当“王国”跌落“亡国”的深渊,所有的痛苦与绝望,只有李煜一个人最清楚。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他不会忘,离开的那一天,宫娥彩女在泪眼婆娑中为他演奏最后的乐曲。曾经奏出天籁般柔美乐曲的乐器,而今竟在泪水中奏着悲歌。仿佛只在昨天,他还和心爱的女子赏月赋诗,多少风花雪月的过往,转眼间如风而逝。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祖辈留下的大好江山,竟在他手上化为泡影。当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这位亡国君主的时候,殊不知,最悲痛的,是他。
绝望,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刺进了他的胸膛。
五代时期,南唐是江南有名的富庶大国,可谓是国泰民安。然而,在军事力量上,南唐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这样富裕而又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国家,就像一只温软的绵羊,无论绵羊本身多么珍贵,却总是避免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
公元961年,原本一心扑在诗词歌赋上的李煜阴错阳差地成了南唐的帝王。尽管他内心深处一万个不愿意,但男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还是促使他努力去做一个好皇帝。他害怕干戈,更不愿黎民百姓遭受战乱之苦。对猛虎般的北宋,他只有拼命地讨好。于是,从那一年起,南唐每年都要向北宋进贡大量的奇珍异宝。
然而,北宋的野心,岂在于那些珍宝上?他们要的,是一统天下!
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为任何动人的故事而感动,更不会为任何善良的人感动。弱肉强食,这是千万年来流传下的大自然法则,没有人可以更改。这是自然界的规则,也是史书里的标签。
公元971年,南汉为北宋所灭,一时间,南唐唇亡齿寒。那种浓重的危机感,在富庶的南唐上空席卷而来,好一个黑云压城城欲摧!在万分惊恐与慌乱中,李煜依然坚守着心中小小的希望——与其说那是希望,不如说是痴人说梦般的幻想——只要向北宋低头,他们就不会侵犯自己。
于是,历史上有了这样的一幕:南唐后主李煜,向北宋皇帝赵匡胤上表,甘愿削去南唐国号,从此只称江南国主。他幻想着,这样恭顺北宋,就不会像南汉那样遭到灭国之灾了。
然而,这个天真的帝王错了。
现实永远是现实,从不会因为你心存侥幸而出现奇迹。赵匡胤决绝地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李煜是无辜的。尽管他没有称雄世界的野心,但是他所在的位置,却成了北宋统一天下的绊脚石。“皇帝”这个头衔,对李煜来说是一种幸运,然而也是他生命里最大的不幸。
公元974年9月,宋太祖赵匡胤派出十万大兵讨伐江南。
人们经常责怪李煜荒于朝政,责怪他把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其实,逆溯历史的轨迹,我们会看到,真正的历史,并非与传言完全一致。赵匡胤发起那场讨伐江南之战持续了一年多的时光,直到975年,宋军才攻陷金陵(今南京)。当和平共处的梦想破灭后,李煜也曾努力抵抗过。以一个江南小国,抵抗了宋军一年多之久,这已经很不容易。
李煜是深爱着自己的子民的。正是因为这份爱,他选择肉袒而降。在大势已去的时候,他没有命令将士们拼死抗争,也没有逃跑。他的投降,是为了能给那些深爱的人留下活路。对一个男人来说,尊严比生命更重要。然而为了那些深爱之人的生命,他甘愿放下自己的尊严。
从此,李煜的一切,包括他自己,完完全全地沦为了赵匡胤的战利品。
那应该是李煜记忆里最寒冷的一个冬天。那一年,他和宰相殷崇义(后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为汤悦)等朝廷命官及心爱的小周后等众多妃嫔一起被押往汴梁(今河南开封)。他多年来苦心收藏的书籍、字画等也被装进了箱子,从此与他一起归为臣虏。
从那一天起,李煜的命运彻底改变。他不再是万人之上的皇帝,而是一个战利品,是北宋的违命侯!国家不幸诗家幸,在他的笔下,那些或美好或苍凉的过往,一一化作文字的结晶,纵然时光飞逝了千百年,他依然是人们心目中的千古词帝。告别故国后,他曾以“破阵子”为词牌,写下了这首令人唏嘘的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又名《十拍子》,源于唐太宗时期的《破阵乐》。这是一支气势雄浑的武舞曲,据说有两千人才能完成这场雄浑壮阔的歌舞。歌舞一经面世,就震慑了无数人,其威名甚至远播海外。《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唐玄奘天竺取经时,曾有一个国王向他询问起这首著名的武舞曲。
陈旸在《乐书》中记载:“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唐太宗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两千人的大型歌舞中,有人奏着激荡昂扬的乐曲,有人身披铠甲、手执刀剑有节奏地旋转、翩跹,或许,还会有战马加入表演的行列。那种壮观的场面与起到的作用,大概和今天的军事演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那场盛世歌舞,定是舞出了大唐的雄风,舞出了一个国家强大的军事实力与文化实力。也正是这个原因,词牌《破阵子》在后世深受爱国者的喜爱。国破家亡后,李煜用这个词牌寄托了自己的亡国之恨,同时也寄托着对故国的无限怀念。
只有闭上眼睛,他才能看到最美好的世界。蚀骨噬心的亡国之恨,让他的笔风进入了一个苍凉凄怆的世界。因为曾经拥有,所以在失去后才会更为那再也不可能的拥有而痛彻心扉。
第二节
戎马一生,落款南唐
爱情是人们各种感情中最普通的一种,却也是最特殊的一种。中国是一个儒学大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社会里人人都要遵守的规章,所以自由恋爱往往被打上耻辱的烙印。所以,家长们总是极力阻挠儿女闯入自由恋爱的“歧途”。但是真爱往往能撼天动地,冲破世俗的种种屏障。一旦陷入真爱之河,青年男女们往往宁愿选择玉碎,也不会选择瓦全。
提到爱情,很多人都会想起牛郎织女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两个人隔着茫茫银河,虽是盈盈一水间,却脉脉不得语。
王母的阻挠,象征着封建社会里的陈规旧制。传说,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到天上去搭桥,好让牛郎织女见面。于是,七月初七成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
每每提起情人节,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不过,近些年来,一直有人提议把七月初七定为中国的情人节,越来越多的恋人或夫妻也的确会在这一天好好地庆祝一下。
这样说来,七月初七似乎算是一个好日子了,其实不然。
老一辈的人说到七月初七,常常会说:“喜鹊都到天上搭桥去了,把人间的喜气也都带走了。”因为人间没有了“喜气”,所以这一天理所当然地成了个不吉利的日子。除此外,七月还有个称号,叫作“鬼月”,七月十五则是“鬼节”。传说每到这个时候,众多鬼魂就会来到阳间,所以在这个月份里诸事不宜。如果有孩子在这个月份降生,人们就会觉得这个孩子命运不会很好,尤其是七月初七的日子。
当然,在科学文化大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那些只是封建迷信罢了。不过,逆溯时光的轨迹,在古代中国,这种观念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
在著名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恰巧也有一个七月初七出生的人,她就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贾巧姐。这个生日让她的母亲王熙凤隐隐感到不祥,为了能压制这种不祥,王熙凤特意请贫苦人刘姥姥(古时人认为贫苦人取名能压住霉运)来取个名字。当刘姥姥问“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精明干练的王熙凤,也会为这个生日苦恼不已,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千百年来,七夕一直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与浪漫情怀的日子。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七”与“凄”谐音,这个数字本身,似乎就是一个故事。文人墨客们也喜欢把七夕纳入笔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七夕又名乞巧节、女儿节。因为织女手巧,所以女孩子们便会在这一晚摆上瓜果贡品,然后对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巧。所以,以“乞巧”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同样不少,如柳永的“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又如罗隐的“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多少墨香,绵亘在七夕这个传奇的日子里。而李煜,便是传奇中的传奇。
李煜出生在一个被墨水浇灌的日子里,难怪他一生嗜书如命,爱墨成癖。同时,他也出生在一个充满了浪漫而凄凉的爱情气息的日子里,也难怪他为爱执着,为爱沉沦。
循着历史的长河,当岁月的指针拨向南唐升元元年时(公元937年),一个漂亮的男婴在那一年的七月初七降生了。
金陵(今南京),王府,黄昏。人们都在为这个新生的男婴忙碌着,兴奋着。他是吴王李景通(即李璟)的第六子,也就是后来的李后主李煜。
像《红楼梦》中的贾巧姐一样,李煜也是出生在贵族之家。只是,李煜没有刘姥姥这样的贫苦人为他取名镇压霉运,命运里,也没有小说故事里的化险为夷。他的人生,将是一场真实的春花秋月,也将是一场残酷的流水落花。他的名字为“从嘉”,父亲希望他一切都能顺顺利利,然而真实的人生却完全与“从嘉”相反。
据说,李煜的祖父李昪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玄孙。这种说法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李昪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而杜撰的。在古代,为了提高自己身价而打着某皇帝或某名人之后的旗号的的确不少,即便是今天,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过一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而世间诸事,很多时候也如联中所写。历史的洪流淹没了最初的形状,我们只能在故纸堆里摸索真理的雏形。
在《江南录》中,南唐旧臣徐铉也曾提到李昪是唐宪宗第八子的说法,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宋太宗毒死李煜后,为他立墓时所撰的墓志铭上也提到了李煜为陇西李氏之后。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更在《南唐书》中列出了具体的世系:李恪生李超,李超生李荣,李荣生李昪。这样具体到姓名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李昪身上的贵族血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