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发展格局下的长三角一体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发展格局下的长三角一体化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68 6.3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志彪,凌永辉,孔令池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2108380

出版时间2022-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11681785

上书时间2025-01-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志彪,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江苏社科名家。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和全球价值链问题研究。出版过40多本学术专著,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500篇。论著曾经20余次获省部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学术奖励。同时,积极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所撰写的咨询报告获得过中央和省部领导肯定性批示30多次。全国十二届政协委员、江苏省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主编《南大商学评论》杂志,并担任《南京大学学报》等数家杂志编委。兼任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监督专家委员会委员、商务部GVC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目录

总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使命

第一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主线

第二节 长三角一体化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与新作用

第三节 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第一篇 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第一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基础

第一节 区域统一市场及其特征

第二节 以市场一体化为核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第三节 长三角基于市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实践

第二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双强”动力机制及主要障碍

第二节 “双强”动力机制发挥作用的思路设计

第三节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第三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支撑

第一节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第三节 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关键在于均衡虚实经济

第四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基础

第一节 长三角地方政府推动发展的模式及比较

第二节 政府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政府强化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向

第四节 案例分析:链长制是双循环下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创新

第五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空间载体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推进缓慢的特征性事实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推进缓慢的关键原因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与建议

第二篇 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第六章 创新驱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第一节 发展战略的转型与经济增长动力的重塑

第二节 构建支持原始创新的综合性激励机制

第三节 从国际代工企业向自主品牌企业转型

第七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第一节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

第二节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重点

第三节 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制度保障

第四节 案例分析:建设沪宁合一体化的产业创新带

第八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产业创新

第一节 长三角产业创新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长三角产业创新仍需三重突破

第三节 长三角产业创新强调产业基础高级化

第九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跨区域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

第一节 世界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需要

第二节 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短板和对策建议

第三节 案例分析:泰兴化工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化工产业集群

第三篇 长三角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

第十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扩大对内开放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出口导向型开放模式的困境

第二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标下转向基于内需的开放模式

第三节 案例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与建设

第十一章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节 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应主动嵌入全球创新链

第三节 长三角地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更高水平的开放

后记



内容摘要

///总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

一体化的新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也面临更高的要求。

第一节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主线

正确认识和履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使命,首先需要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主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从以国际循环为主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也就是说,过去的客场经济全球化,其特点是以国际经济循环为主,国内经济循环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极其有限;而在主场经济全球化中,基于内需的全球价值链(GVC)将发挥更加基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作用,体现了以国内市场大循环为主体的优先地位,以及国际市场循环的支持作用。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技术大变革之下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动态演变和深化。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跨国公司的主导下,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纵向非一体化的趋势。也就是说,从产品研发、原材料供应、零配件生产、深度组装最终品到市场销售的各环节,被配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比较优势。这就是所谓的GVC分工,也称产品内分工。这一方面是因为“二战”后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共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要素禀赋结构上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因而GVC分工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主要形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廉价要素和充足市场,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从学理上讲,GVC分工的基础在于技术变革、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三个

方面。

首先,技术进步和变革决定了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在空间上可分离。特定产品生产的空间可分离性,是企业将不同生产阶段分散配置到世界不同区域的前提。而且,这种可分离性越强,生产的迂……



精彩内容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了新发展格局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三角一体化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和新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接着从“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长三角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市场基础、动力机制、产业支撑、制度基础、空间载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模式、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改革和开放等关键问题,其中结合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案例对其中的建设重点和制度保障所进行的分析、结合泰州化工产业集群案例对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若干问题的探讨尤其能给读者带来深刻启发,是帮助广大党政干部理解国家战略、提高决策水平的优秀主题出版读物。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