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a language history of the world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a language history of the world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61.49 6.3折 9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尼古拉斯·奥斯特勒 著 章璐 梵非 蒋哲杰 王草倩 译 维舟 校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6113

出版时间2019-03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10676431

上书时间2025-01-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尼古拉斯·奥斯特勒著章璐、梵非、蒋哲杰、王草倩译的《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通过历史上的语言故事反映一个民族的真实特性及其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盛衰涨落,《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历史文化经典译丛》是第一部把各种不同类别、形态的语言整合到一起的作品。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奥斯特勒是一位拥有26国语言学知识的学者。他拥有牛津大学希腊文、拉丁文、哲学、经济学学位和理科博士学位,也曾在麻省理工师从乔姆斯基获得过语言学博士学位并修习了梵语,热衷于普及、推广语言史,创办了“濒危语言基金会”,同时担任Linguacubun商业语言学机构首席咨询师。



目录

致谢

前言

序言:语言的冲突

第一部分 语言史的本质

1 提米斯托克利的地毯

从语言角度看人类历史

语言的自然发展状态

读写与语言历史的开始

亦是内部的历史

2 成为世界语的条件,也许谁都无法回答


第二部分 陆地语言

3 沙漠里的奇葩:中东语言的起源

“三足鼎立”的4500年时间

语言交替前进之概述

历史最悠久的古语——苏美尔语:涅粲后的重生

第一段插曲:埃兰语究竟遭遇到了什么?

阿卡德语——读写模式的典范、举世无双的技巧

腓尼基人——不涉及文化的商业:面向西方的迦南

沙漠里的歌声——阿拉姆语:西亚各国之间的交际语

第二段插曲:信仰的庇护

雄辩、平等的阿拉伯语:“退一步”的胜利

第三段插曲:伊斯兰教的护卫队——突厥语和波斯语

中东遗产:沙漠游民的荣耀

4 旺盛繁衍力带来的胜利:埃及语和汉语

并驾齐驱的命运

尼罗河岸的语言

从容不迫的迈进

来自利比亚和库什的移民

竞争对手——阿拉姆语和希腊语

书写形式的改变

最终的悖论

黄河到长江这一路的语言

起源

首度统

退居南方

北边的影响势力

飞越南海

和“番鬼”打交道

事情的来龙去脉

固守一种书写系统

异国交往

中国的信徒们

面对入侵:埃及语失势

抵抗入侵:“飘忽不定”的汉语

5 如藤蔓般的魅力:梵语的文化作用

历史概述

梵语文字

内在属性

印度生活中的梵语

外国人眼中的梵语

梵语的传播

梵语在印度的传播

……

第三部分 海洋语言

第四部分 语言,今天与明天



内容摘要

提米斯托克利的地毯从语言角度看人类历史如果按语言的角度划分,当今世界的人口并不是60亿,而应该只有6000多。如果按照最初使用的语言来看,今天的世界可以分为6000至7000个群体,并且他们的影响力分布相当不均等。其中汉语普通话的使用人数约达9亿人,这个数字已经占到世界总人口的1/6;紧随其后的是英语与西班牙语,其使用人数也分别达到约3亿人;然而更多的则是那些使用人数微乎其微的语言群体:世界上大约有一半以上的语言,它们的使用人数还不到5000人;有1000多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在10人以下。这是一个对语言来说危在旦夕的时刻。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语言群体是一种自然产生的单位。由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自然属性,它也能把人性分门别类:只有通过一门共同的语言,才能使同一群体实现行动的一致性,从而写就一段共同的历史。此外,一个群体所共用的语言,也成为记载他们共同记忆的精确的手段。语言不但使得一段共同的历史得以存活,也使得这段历史可以被世代相传。语言还有一项特征,使得它能够成为群体记忆保存的不二之选。每一种语言都是由年轻的一代向年长的一辈习得的,因此,语言成为传承古老传统的载体。传统就原则上来说应当是永恒不朽的,语言在代代口口相传的过程中虽然不断变化着,但这种变化过程却不曾走向衰败和灭亡。就好像生命本身,每一种语言传递到新的一代都会有全新的面貌,也正因为如此,语言不会像它的使用者一样走向衰亡。每一种语言都有永生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实现。好比说基因以及它们所编码的物种,都是永生的;但是在古生物学中,物种的绝迹现象其实是家常便饭。同样,语言群体的生命力也不尽相同。在语言历史的记录中,语言消亡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们所承载的传统也灰飞烟灭,语言的使用者无迹可寻。

从语言学角度和基因角度看人类历史,有着很大的不同,后者对于现在的我们观照远古记忆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一个语言群体的成员同一个生物种群,或是一个母系宗谱的成员一样,有着非常明确的关系准则。当某一个体能够同某种群的成员繁衍出后代,它便成为该种群的成员;当某一个体的母体属于某个母系宗谱,那么它也被列为该母系宗谱的一员。同样,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只要你掌握了某一语言群体的语言,你便成为该群体的一员。

这样一种从语言学角度定义的群体单位,优点就在于它给出了一个对于人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体概念。这种物种单位颇有意思,当我们区分我们的远祖与其他亲属族群——如直立人和穴居人——的关系时,会发现,在智人崛起后,这种划分方式不再有效,因为从物种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归为一类。血缘单位同样有其价值,通过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我们可以化亿万年为一瞬,而且,当某些在今天表现明显的血统特征在某个可能是其祖先的族群中却毫无踪迹时,我们能通过血缘单位给出关于人类起源的有趣证据。因此我们推论出波利尼西亚人并非来自南美洲,绝大多数欧洲人的出身要追溯到近东地区的农业发源地,以及英国中部人群的先祖来自弗里斯兰1。但是,知道许多人的父母身份不明并不会阻碍一个群体的完整性,这一点人类学和语言学不同。

人类学在仅仅依靠一系列固定特征划分的单位之间进行比照,例如种族,或是如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期那样凭借肤色、头部比例之类的肤浅表象,或是如现代社会一般凭借血液、组织以及DNA序列。同样地,区分文化类别,比如民族,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牵涉到对共同历史——或许还有共同语言——这些难以衡量的事物2。鉴于许多特征在不同年龄层的不同个体中处于零散状态,因而怎样制定一套各种族或民族特有标准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但是对一种既定语言的使用这一条是不可否认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事实,毕竟这是每个已知……



精彩内容

过去5000年的世界史其实就是在讲述各种语言的故事。《语言帝国:世界语言史》是第一部把各种不同类别、形态的语言整合到一起的作品,称得上是语言学的《一千零一夜》。它旨在通过历史上的语言故事反映一个民族的真实特性及其在历史上所经历的盛衰涨落。书中,一方面回顾了曾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语言如何从本土传播到世界各地。如汉语创造了顽强生存的奇迹;梵语走过了从印度北部传播到爪哇和日本的神奇旅程。另一方面也论述了语言在传播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如为什么埃及语在3000多年外来者的统治下存活下来:可是在穆罕默德和阿拉伯语面前它却黯然失色直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为什么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与俄语、德语和法语在过去5个世纪随着欧洲的帝国扩张在世界传播开来,但荷兰语却在荷兰统治印度尼西亚200年之久,仍然没有得到普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