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序 为生命着色
自从2009年与萨提亚模式相遇,我生命的色彩越来越丰富:在深邃的蓝色中,添加了温馨的粉、炽热的红和充满希望的绿。
温馨的粉色“装点”了我的家。在卓越父母、亲密关系、个人成长工作坊中,我感受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家庭案例。从不允许自己当众落泪,到抱着纸巾盒痛哭、肿着眼睛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居然可以如此亲近,人性居然如此美好而顽强!女儿的降临,使我和老公浪漫的“二人世界”变成了现实的“三人组合”。面对女儿,我的爱中既有期待,也增添了宽容;面对老公“高标准的期待”,我的态度从过去的逆反抵触变成了现在的坦诚沟通、深深感恩;面对妈妈,我也减少了讲道理、提要求,增添了一些倾听、鼓励,还有亲昵的玩笑……在家中,一个越来越温和、温暖的我在成长。
炽热的红色“激发”了我的事业。许多学员在学习萨提亚模式之后,更愿意也更敢于“倾听内心的声音”,去重新选择职业——不仅是一份自己擅长的、别人期待的工作,更是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内心渴望的事业——我也是其中之一。从2010年开始,我尝试着将萨提亚模式运用于企业咨询和培训中。一开始,我直接讲授一些经典的萨提亚理念和工具,有学员反馈说:挺深刻,只是用起来难。随后,我借鉴积极心理学、引导技术、教练等内容,提出了“心理资本提升”方案。贝曼老师提醒我:“活出萨提亚,而不是贩卖萨提亚。”随后的几年中,我一边思考着,一边继续跟随各位导师学习和践行。慢慢地,生命能量、团体动力、画面感、萨提亚信念等,这些抽象而深刻的概念一点点融合到我的成长中,过去的困惑和纠结逐渐消融,创造力和激情奔涌而出。
充满希望的绿色“拓展”了我的视野。这主要来自贝曼老师宏大的愿景:让6500万中国人更加幸福、健康和成功。我一直在思考,除了讲课、写书、写文章,我还能为这个愿景贡献什么呢?2014年夏季,一个灵感突然跃入脑海:或许,我们这些萨提亚学习者、践行者可以一起写一本书,将我们的成长历程通过一个个故事呈现出来,去激发更多的人觉察与成长。于是,这样一幅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一株优雅而富有生命力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着,而且每一年或是每两年,它都会生机勃勃地绽放一次。
通过发约稿信、电话沟通等,很多资深的萨提亚同路人热心地参与到这本书的创作中来。50多篇文章中,有很多催人泪下的肺腑之作、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好几次我看完稿件后泪流满面,哽咽着与作者分享自己的感触。尤其可贵的是,王俊华老师在百忙之中,黄祖尧老师在赴美探亲之际,还一遍遍地与我商议稿件修改事宜。当然,出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我也遇到很多问题,沮丧、失望、烦躁的情绪让我几次想放弃。在犹豫不决之际,“让6500万中国人更加幸福、健康和成功”,这个美好的愿景重新点燃了我:这本“我们的书”一定要出!能量激发了,创意和资源就神奇地来了。终于,《绽放》浮出水面了,亭亭玉立。
曹宇红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资本”研修班特聘讲师
中关村人才协会“心理资本委员会”主席
《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领导者的自我超越》作者
【免费在线读】
商品简介
贝曼老师经常提到一个比喻“回家”——萨提亚模式帮助我们与自己的生命能量联结,回到内在的和谐、安宁、富足与美好之中。当我们做到时,就能够更自然地发展出和他人的美好关系。我们因相同而彼此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所有生命都将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这本书记录了萨提亚学员的成长和改变,也包括专业人士的经验分享。我们可以像旁观者一样,在别人的故事中经历喜怒哀乐。这是一个美好而独特的角度,它让我们有机会在别人的成长历程中去体验、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真智慧。问题或许是不同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是相似的。当我们把智慧的火种传播出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生命被照亮、被点燃。
作者简介
曹宇红,北京大学国际MBA领导力教练,齐家盛业企业应用技术总监。著有《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领导者的自我超越》。
刘诚哲,国家执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太平洋萨提亚研究院专业会员,萨提亚模式心理咨询师、培训师。
王俊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致力于个人成长、家庭情感等领域的萨提亚学习、研究和应用。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序
第一章:相遇真实的自我
走在幸福成长的路上 葛君明
生活无常,淡然守真 秦波
改变,从外到内 淑莉
不做幸福的旁观者 蓝山
扬帆吧,生命之船
爱人先爱己 范海鸿
每一次丧失都是成长的契机 王俊华
遇见真实的我 许巧枝
在冥想中放下 郭慧兰
放下 周学萍
从容爱自己 赵文利
从完美到真实 许阳
被生命感动 谭博媛
联结,释放爱的能量 灵犀
第二章:联结所爱的人
归程 刘称莲
让爱回家 魏星
母亲、女儿和我 草子
让父母做自己 王俊华
读懂母亲 张忆文
我变了,家就变了 雷静果
亲情,没有解不开的结 孙继
站在人生的转折点 小龙哥
重温相爱的美好 小龙妹
懂得,让我们深深联结 剑敏
和她一起成长 梁小波
接纳孩子是一堂必修课 骆煜
爱孩子,可以慢下来 陶洁
成为孩子的“知心妈妈” 袁华娟
养育是另一次成长 潘之
第三章:激发组织动力
珍视混乱,直面挑战 孙继
信任从“心”开始 曹宇红
不惧怕感受,不强求改变 范海鸿
相信改变会发生 任伟
欣赏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郭庆
外派家庭的爱与联结 王筱桂
一致性沟通,建立积极关系 刘诚哲
萨提亚走入企业 曹宇红
第四章:点燃生命之光
家家有本“婆媳经” 刘诚哲
两个人,相互成就的关系 苏青
联结家庭之爱 胡晓秋
听从内心的选择 梁凌寒
把爱传出去 葛君明
“和”而生美 陈慧玲
爱孩子,请先爱自己 张文俊
选择,而不是牺牲 王俊华
健康的家庭是一剂良药 陈明星
原谅——生活中的修行 郝宗媛
愤怒消失了 王强
剖析与干预“大学生自杀危机”
第五章:感恩一路同行
首届中国萨提亚大会纪要
贝曼老师:智慧地敲敲打打 刘诚哲
我的老师约翰?贝曼 郝宗媛
永不停息 曹宇红
陪伴生命的绽放 沈明莹 草子
当我遇见萨提亚 成蒂 唐菊
内容摘要
走在幸福成长的路上 葛君明
从2005年3月第一次接触萨提亚模式至今,我在这条心灵探索的路上走了十年多,种种经历、体验、学习和成长,就像一个个神奇的礼物。
转化,让我多了些选择和弹性
我成长在一个大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母要养活这么多孩子,又要供我们上学,每天工作十分辛苦。我的童年有很多缺失,比如父母的关注、肯定甚至拥抱等,这些东西对我性格的影响之大,直到我成年之后才慢慢意识到。
在我的记忆当中,父母总是教育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认真。我从小就养成了习惯:洗碗要洗得干干净净、家具要摆放得整整齐齐、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慢慢地,面对任何人和事,我都会在心里有个无形的要求。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同学坐在我的床上,她一起来我就赶紧把床单弄整齐,结果这个同学对我说,她再也不敢坐我的床了。工作以后,遇到同事做事达不到要求,我就抱怨他们不认真;和老公谈恋爱时也是如此,不知不觉地提很多要求,后来老公才告诉我,我的很多标准都让他感到难受;做了妈妈之后,我要求自己既要做个好妈妈,又要好好工作,常常把自己搞得很累,一旦哪方面没做好,就会充满自责和内疚,这种坏情绪影响到老公,无形中也给他造成了很大压力。
在第一堂萨提亚课上,老师让我们把自认为影响最大的一条家庭规条拿出来做转化。我先把“做事要做到最好”转化成“做事要尽力做到最好”,接着又尝试把“做事要尽力做到最好”转化为“有些事情要尽力做到最好”,如此一来轻松了好多。最后再尝试转化为三种选择:第一,当我有能力的时候,做事情要做到最好;第二,有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我愿意做到最好;第三,当我愿意选择去做的时候,做事情要做到最好。
从认知上将这些规条转化还只是第一步,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要带着觉察不断练习。刚开始,遇到做不到的事情还是会难受、自责,我问自己:真的尽力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要学会释怀。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不断地觉察、练习,自己变得轻松许多,家人也更开心了。我将这个规条慢慢转化,把它变成非常有用的资源,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它。
在转化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旧有的模式未必都是不合适的,只需要换个角度,也许就是很好的生活指南。转化让我多了些选择和弹性。
在家庭重塑中找回自己
萨提亚模式有个非常有魔力的工具——家庭重塑。
有一次,玛利亚老师要在香港做个家庭重塑的大型示范,而我有幸成为个案明星1。玛利亚老师问我准备处理什么议题,我一时回答不出来,“好吧,我们就尝试来探索一下。”她说。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和紧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当时现场有近300人,当玛丽亚老师把我记忆中的家庭成员的互动场景全部雕塑出来时,我的眼泪簌簌地往下流,内心充满了痛苦、失望、压抑——我看到了母亲讨好父亲、姐妹们讨好父母,每个人求生存姿态后面都隐藏着不容易。同时,我也看到了大家之间的爱,只是都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我深刻地体验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有多少作为孩子的需求被忽略,有多少内心的渴望被压抑!玛丽亚老师充满爱、接纳而又有力量的陪伴,带领我慢慢走过这个历程。放下一些童年未被满足的期待,我的内心慢慢平静下来。
当我站在父亲(角色扮演者)面前表达时,父亲皱着眉头说:“哭什么哭,就知道哭,我看到你这样就烦!”那种口气像极了小时候父亲对我说话的样子。玛丽亚老师把手放在我的背后,我的后背顿时挺直了,内心觉得很有力量。我告诉父亲:“我不喜欢你这样说我。”玛丽亚老师说:“你告诉父亲,你是值得的!”我看着父亲的眼睛,说:“我是值得的!”
这句话说完,我的身体体验到一种非常神奇的感觉:有一股能量像电流一样从脚底迅速贯穿全身,一直到头顶,每个细胞似乎都充满了能量,整个身体焕然一新,人也饱满起来。我的眼泪再次流下来,不过这次是喜悦的泪水——与自己相遇,喜极而泣!
这次的经历是我成长的转折点。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道到体验,生命像破茧成蝶获得重生一般。也是从这个重要的节点,我开始活在萨提亚模式中,呈现更加温暖、平和、喜悦的生命状态。
把未满足的期待变成宝藏
在一对夫妇的个案治疗示范中,那位丈夫多次提到自己被忽略、孤独、失落……他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其实长久以来,我的内心深处也有深深的孤独和失落。我想,是时候去面对了。
示范结束后,我鼓起勇气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新发现:小时候,我百般讨好也没能获得父母足够的关注,于是开始用超理智1去“治愈”伤痛——帮父母找理由:他们都很忙,为了我可以上学,为了我们这个家。如果连超理智都不能消解伤痛,我便会用打岔2去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假装它们根本不存在。我用这种方式回避痛苦的感受。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方式确实行得通,给了我很大的推动力,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无论我怎么假装,内心未满足的期待一直都在,只是我并不知道它在影响我而已。
在分享的过程中,童年的痛苦浮现出来。我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痛苦,身体随之颤抖,声音也随之颤抖,无法完整地说出话来。我用心体验自己的痛苦、顽固,接纳它们,感谢它们陪伴我走到今天。我做了个决定:继续保持它们好的部分,而不需要用它们去防御。这样,我能够更加一致地面对内心、更加一致地面对外在,呈现出更丰富多彩的生命力!
萨提亚说过:我们一生做两件事——喂饱我们的胃口,疗愈我们的伤口。这么多年来,生命中经历过的种种磨难都积累成了宝藏,闪闪发光。沈明莹老师有个十分贴切的比喻:每个人都像一颗珍贵的钻石,当我们擦去表面的尘埃,打磨出越来越多的面,这颗钻石就会熠熠生辉。
我们都可以转化未满足的期待,把岁月磨练出的能力更正向地运用到自己的生命里。
生活无常,淡然守真 秦波
36岁之前,我的生活晴空万里。幸福的童年、意气风发的少年、进入一流学府、跨入顶尖外企……一路走来,我深深信奉“有志者事竟成”。我的生命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不断向前奔驰,没有止境,只有更快、更好。生活和工作中,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那么多的人需要我帮助,整天忙碌着,虽然并不清楚究竟要奔向何方,但我感觉自己很有价值。被大家需要,这不就是父母告诉我的理想人生吗?
2006年12月31日的夜晚,我怀着一种特别的柔情,写下了一句感言:“生命中别样的风景让我停驻,感谢上帝赐予我这天使一般的礼物。”
这一年,我的儿子诞生了。
小生命的降生让我暂时停下了匆忙的脚步,但很快,一股强大的冲动促使我迫不及待想回到熟悉的高速轨道上去。半年产假之后,我把几个月大的儿子托付给了保姆和奶奶,迅速调整状态,返回职场。换了新工作,得到了更高的职位,事业上顺风顺水。我全副武装,准备奔向期望中的美好前景。
直到2008年,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乱了这种生活。先是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来临,我的工作受到影响,业务指标完不成,无法站稳脚跟;接着又得知母亲病重,10年前罹患乳腺癌,如今癌细胞转移,已经无法手术。为了陪母亲看病,我向公司申请停薪留职3个月。此刻的我,深深感受到一种有劲儿却使不上的无助感。难道生命总是这样顾此失彼吗?原本清晰的目标模糊了,我的生活和生命将走向何方?
你执着于什么,什么就会成为你的功课。唯有当你释然,能够提得起、放得下的时候,才能获得那份从容和淡定。这是数年之后我从不断反思中感悟到的。
我和姐姐带着母亲奔走于北京各大肿瘤医疗机构。经过反复考虑,一家人最终做出了艰难的抉择:放弃西医治疗,选择保守维持,陪母亲回老家,走好最后一段路。
接下来的那个秋天,我在老家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整理自己的心情。身边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我在北京发展多年,现在却游手好闲地待在老家。他们脸上疑惑的表情让我心绪烦乱,“身静心不静”,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接触到了萨提亚。
因为父亲患有抑郁症,我返回北京后,拜访了“中国萨提亚学习中心”。一番沟通后,中心的老师对我说:“既然你来了,你就参加学习吧!”当时,我心里不太能接受:“是我父亲生病,干吗让我上课?”但因为没有找新工作,我又是那种不允许自己闲下来的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沈明莹老师的个人成长工作坊。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工作坊,一共8天,分两次进行。在第一次学习中,老师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无法改变他人,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他人。”过去,我总觉得母亲太倔强,独自承担了许多生活重担,以致身患绝症;而父亲太软弱,面对压力,陷入了焦虑和抑郁。我试图改变他们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但仅靠外部压力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同时把我也卷入了负面情绪之中。
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自我改造和蜕变。是的,我是一切的根源。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身,放下对他人的期待和苛求。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啊!
萨提亚课程完全是体验式的,这对于我这样习惯于逻辑思维的人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老师总是引导我:“你此刻的感受如何?”我很茫然——我没有感受!什么是感受?感受有什么用?谁会在乎我的感受?大家不都是在隐藏自己的感受吗?记得小时候,妈妈总对我说:“哭有什么用?有本事做出来给人看呀!”
面对死亡,母亲心如止水,她走得平静而有尊严。尽管我做好了失去至亲的思想准备,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身体被掏空、心在流血——我其实没那么坚强。该如何面对哀伤?我们不能像处理事情那样去处理哀伤,因为它是一种情绪、情感,是一种充满整个身心和宇宙空间的能量。
带着挥之不去的哀伤,我又返回了北京,陪伴患有抑郁症的父亲。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返回北京的第二周就是萨提亚课程的第二阶。现在想来,我感谢上天的精心安排,母亲在两次课程中间离开,她通过临终的示现,领我走上了这条个人成长之路。
在最后一堂课上,按照惯例是要现场进行个案处理的,即团体治疗。老师选择了我。我走到教室中间,在老师的带领下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情感闸门,悲伤、眷恋、关爱、痛苦、怨恨、失落、绝望……如洪水般倾泻出来。这些情感,是我过去不愿或者不敢触碰的,而在现场,我带着它们和母亲、父亲、老公、孩子(由现场其他学员扮演的身份角色)逐一对话。这些话发自于我的内心深处,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因为此刻,我的头脑中一片空白。在这种状态下处理情绪,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在某一瞬间,我和我的“感受”们拥抱在一起,它们都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不需要特别处理,只要知道它们在这里,用觉察关照着它们,就一切安好……
母亲去世快5年了。在人生的两万多天中,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比例。如果把生命比作一部电影,那么这5年就是影片中最值得回味的片段。30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哪一天不是在变化中度过的。我机缘巧合地接触到了萨提亚,重新开始未来的职业道路。工作、学习、冥想、反思,我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喜悦和力量—— 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力量。我此时的一份淡然、一份坚守,正是来源于这种力量。
主编推荐
国内部萨提亚应用案例集。
《绽放》记录了萨提亚学员的成长和改变,也包括专业导师的经验分享。作为读者,如果你对萨提亚感兴趣,本书将带你近距离接触萨提亚学员的圈子;如果你已经是萨提亚学员,那么可以像旁观者一样,毫无压力地在别人的成长历程中去体验、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真智慧;如果你是萨提亚导师,本书将与你分享**手的心灵成长资料,了解学员、走进学员心理,每个人的问题或许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是相似的。
知名萨提亚导师约翰贝曼鼎力。
精彩内容
贝曼老师经常提到一个比喻“回家”——萨提亚模式帮助我们与自己的生命能量联结,回到内在的和谐、安宁、富足与美好之中。当我们做到时,就能够更自然地发展出和他人的美好关系。我们因相同而彼此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所有生命都将绽放出最独特的光彩。
这本书记录了萨提亚学员的成长和改变,也包括专业人士的经验分享。我们可以像旁观者一样,在别人的故事中经历喜怒哀乐。这是一个美好而独特的角度,它让我们有机会在别人的成长历程中去体验、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真智慧。问题或许是不同的,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是相似的。当我们把智慧的火种传播出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生命被照亮、被点燃。
媒体评论
★国内首部萨提亚应用案例集。
《绽放》记录了萨提亚学员的成长和改变,也包括专业导师的经验分享。作为读者,如果你对萨提亚感兴趣,本书将带你近距离接触萨提亚学员的圈子;如果你已经是萨提亚学员,那么可以像旁观者一样,毫无压力地在别人的成长历程中去体验、思考,探索生活中的真智慧;如果你是萨提亚导师,本书将与你分享第一手的心灵成长资料,了解学员、走进学员心理,每个人的问题或许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却是相似的。
★全球知名萨提亚导师约翰?贝曼鼎力推荐。
★萨提亚模式倡导更深的生命意义,在某些方面与中国的哲学和文化传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愿你能与本书的作者们一起,带着爱,更好地彰显你的独特!
——约翰·贝曼全球知名萨提亚导师
★这本书记录了萨提亚学员的成长和改变,也包括专业人士的工作感悟。每一篇都是鲜活的生命故事,每一个改变都真实而感人。如果你对改变感兴趣,对成长充满好奇,那么请暂时远离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泡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这些用心书写的生命故事。
——魏敏齐家盛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中国内地推广十多年来,大家的积极参与及勇于实践令我欣喜。笔墨难以表达我的感受及当中的丰厚收获,每一个生命的绽放都令我感动。为同胞的身心健康,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为社会的进步,送上深沉的祝福!
——沈明莹香港沙维雅中心董事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