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十大转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十大转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5.8 2.0折 78 全新

库存117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迅,周文和编著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924908

出版时间2015-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0974980

上书时间2025-01-10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前言教育的方向与行动——教育转型的信念、觉醒与力量
第l章  教育战略转型——从适应走向引导
  1.1  教育转型的现实背景
  1.2  教育转型的战略定位
  1.3  教育转型关键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1.4  教育转型的策略构建
  1.5  教育转型的坚守与突破
第2章  教育任务转型——全面实施立德树人
  2.1  立德树人的要义
  2.2  立德树人的实施要求
  2.3  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
  2.4  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2.5  实施现代公民教育课程
  2.6  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教育
  2.7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3章  教育评价转型——实施综合评价
  3.1  教育质量评价方式转型的意义
  3.2  教育质量评价方式改革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3.3  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主要任务
  3.4  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策略
  3.5  实施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挑战与实践研究
  3.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3.7  实践探索——评价实验案例
第4章  教育招考转型——促进多元人才成长
  4.1  教育招考转型的背景
  4.2  教育招考转型的原则与任务
  4.3  推进招考转型的具体措施
  4.4  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4.5  关于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
  4.6  教育招考转型将重建基础教育新秩序
  4.7  教育招考改革将促进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4.8  实践案例——区域推进高考改革方案
第5章  教育组织转型——从管理走向领导
  5.1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5.2  现代学校制度
  5.3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5.4  现代学校管理章程
  5.5  现代学校的发展规划
  5.6  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构建
  5.7  现代学校从管理走向领导
  5.8  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第6章  学校价值转型——学生是自主发展主体
  6.1  现代学校的功能
  6.2  现代学校的品格
  6.3  现代学校学生自主成长新目标——学生是自主创新主体
  6.4  现代学校学生自主成长新机制——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6.5  现代学校学生自主成长新路径——创建特色学校
  6.6  现代学校学生自主成长新方式——建设学科课程基地
  6.7  现代学校学生自主成长新常态——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6.8  实践案例——学校创新发展
第7章  课堂形态转型——让学生自主个性成长
  7.1  课堂转型的意义
  7.2  课堂转型的实践
  7.3  课堂转型的管理
  7.4  课堂转型的方式
  7.5  课堂转型的实施
  7.6  课堂转型的路径——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7.7  课堂转型的教学模式探究
  7.8  课堂转型的新模式
第8章  学习方式转型——培养自主学习的动力
  8.1  学习方式转型的涵义
  8.2  自主学习的教育观
  8.3  自主学习的动力基础
  8.4  自主学习的动力培养
  8.5  自主成长的个性化教育
  8.6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8.7  自主学习的管理策略——走班制
第9章  教师引领转型——为学生自主成长服务
  9.1  现代教师的专业素养
  9.2  学生主体的教育观
  9.3  学生主体发展需要创新教育能力
  9.4  学生主体发展的创造性思维策略
  9.5  学生主体发展的思维品质培养
  9.6  实施校长专业标准,引领学校发展,服务学生成长
第10章  区域均衡转型——提供公平优质内涵发展的保障
  10.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10.2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成因及表现
  10.3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
  10.4  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力度
  10.5  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策略
  10.6  内涵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有效路径
  10.7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际经验
  10.8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误区
主要参考文献
编后记

内容摘要

《教育十大转型/52阅读》:

3.平等与公正意识培养。

平等与公正意识培养是制度文明视角上的公民培养。平等是公正首要的、基本的含义,而公正则是实现平等的制度、环境保证。平等意识培养强调的是全体公民在法律上、政治上、经济上、人格上的平等,而解决平等的一切问题在于强化公正意识、实现社会公正。离开公正的调节就失去了平等实现的前提,而缺少平等的价值导向,公正的调节也就失去了方向。可见,公正中蕴含着平等,实现公正的过程就是追求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是强调在新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中,通过树立公平正义理念,营造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4.自由与法治意识培养。

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权利。自由意识是公民对法律赋予自己的各种权利的认识和理解。可见,自由意识与法治意识是密切相连、互为促进的公民意识培养范畴。自由意识作为一种公民素质的反映,它体现着公民对法律规定权利的自觉,体现着追求自由与高度自律的理性境界,体现着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自由权利的尊重等。法治意识是公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思想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就是通过加强法治意识培养,使公民形成法律至高无上的思想观念,提高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有序参与政治的能力,在实践中感悟法治意识对公民自由权利充分实现的极端重要性。公民自由的实现程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加强法治意识培养,才能为公民自由权利的充分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

5.道德与文明意识培养。

公民意识培养是实现“个体公民”向“社会公民”转化的培养,理应包含公民个体道德意识培养与社会整体文明意识培养两个方面。当前,道德与文明意识培养面临的突出的问题:其一是公民个体道德意识与自身文明行为的不同步性,甚至出现“有观念、无行动”的现象;其二是公民个体道德与社会文明程度有时呈现出二律背反现象,或者说在社会文明程度发达的社会中反而发生着个体道德滑坡现象,如在道德理想、社会责任、人际关系、公德公心、环保意识等方面产生的道德危机,导致了追求腐朽、淡漠责任、薄情寡义、善恶不分、美丑不辨、荣辱颠倒等道德滑坡现象;其三是“群体道德缺失”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危害日益凸现的现象,如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现象,已经超出了个体道德责任的范围,而是“群体道德缺失”所致。这些都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不得不正视的课题。所以,世界各国的公民意识培养都将公民个体道德意识培养与社会整体的文明素养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来对待。

6.生态与环保意识培养。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实现社会理想的绊脚石。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社会,关键是提高人的生态环保意识。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它注重维护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根据社会与自然的具体的可能性,最优解决社会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的观点、理论和情感的总和,强调从生态价值的角度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生目的,反对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的统治,反对无止境地追求物质享乐的盲目倾向。生态与环保意识已经成为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7.国际合作与理解意识培养。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超国界的自由贸易,使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的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在将世界变得高度相互依存的同时,又孕育和洗练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倾向和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愿景。如果说当年联合国宪章提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构建捍卫和平的屏障,是消灭战争的根本办法”这一理念时,还未能预见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那么,今天在这个高度相互依存的时代,为了保持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局势,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之间更需要加强国际理解与合作。据此,一国公民的国际理解与合作的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指标,是未来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我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要求我国的公民具有日益优秀的素质,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法则,树立为世界人民多做贡献的国际主义思想。当前,我国鉴别能力还不够强的一些青少年在理想、信念等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有些青少年,一切以“我”为核心,既缺乏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又缺乏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我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呼唤着公民国际理解和合作意识的提高。

……



精彩内容
本书主要探究十个方面的转型:教育战略、教育任务、教育评价、教育招考、教育组织、学校价值、课堂形态、学习方式、教师引领、区域均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