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未来15年中国经济大预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还有多远:未来15年中国经济大预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18.74 6.3折 29.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超泽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05486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8030001

上书时间2025-01-08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程超泽,有名财经评论家、研究员。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社会学博士。《悉尼时报》财经主编和首席评论员。1992-2003年期间任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1998-2003年期间同时任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教授。近年来已在靠前外中英文杂志上发表了近40余篇论文,出版了十几本专著。在过去20多年里,他一直是靠前关于中国经济的乐天派的典型代表,著有《中国经济大趋势预测》、《谁在包围中国》等。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中国崛起001
  中国冲击波002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007
  在世界感受“中国崛起”011
  世界热议“中国崛起”015
  西方全球主导地位的终结?020
第二章    中国奇迹之谜027
  思想的解放028
  不一样的制度创新035
  中国强国方程式041
  中国特色的增长优势046
  后来居上的新兴国家053
第三章     未来增长来自何方?057
  “中国奇迹”内生机制没有变058
  处在大历史格局中061
  战略转型的制度性保驾护航065
  在世界危机中的华丽转身070
  高速增长还能持续多久?076
第四章     迎来大消费时代082
  九亿人口的新农村建设083
  城镇化:内需增长的重要推手087
  内需的革命因素091
  大众营销的新纪元094
  新消费主义文化崛起097
第五章    巨国效应:一个永续增长因子105
  梯度增长:从沿海到内陆106
  中国规模经济效应111
  从边缘走向“中央王国”121
  高铁:加速的中国巨国效应125
第六章    通往强国之路的路径分析131
  全球重心东移132
  中国:世界新坐标135
  “赶超”美国只是时间问题143
  “中国世纪”情景预测150
第七章    改变世界格局156
  威胁还是机遇?158
  中国崛起的五大全球效应170
  颠覆美国语境体系177
第八章    中国成长的烦恼180
  能否翻越“高收入之墙”182
  老龄化社会与刘易斯拐点188
  产业升级转型之困193
  发展的代价196
  被严格框定的资源承载条件201
第九章     在国际政治棋局中206
  遭遇国际贸易摩擦重围208
  被妖魔化的中国213
  在国际冲突大弧上217
  中国崛起的国家安全环境222
第十章    中国崛起的美国因素227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28
  奥巴马心中的“中国第一”之痛233
  美国衰退与中国崛起241
  患上“中国崛起焦虑症”245
  消逝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249
第十一章     通往伟大复兴之路探幽252
      本书的一些重要结论253
      伟大复兴的成功关键255
      在硬约束下寻觅非传统现代化模式257
      需要“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262
      呼唤政府在新政上的主导地位264
      崛起的中国应有接纳世界的胸怀266
      需要一个更富有远见卓识的中美关系269
      中国梦的愿景272

内容摘要
从1983年起至今,我以留学生、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及后来担任澳大利亚大型中文报财经主编名义长期生活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并以各种身份陆续走访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就在这段时间正逢中国的迅速崛起。实际上,不管你是否使用“中国崛起”这四个字眼,国际社会似乎早已普遍接受了这个概念,而且从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使用这个概念的人对中国并无恶意。对中国的崛起,在世界已经形成了一股共识的洪流。
特别是当你置身国外,你会感到中国的崛起几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记得当年我出访的第一个国家是泰国,时间是1983年4月,当时泰国还鲜有来自中国的客人。我下榻的饭店经理用怀疑的眼光打量我:“你真的来自‘红色中国’?”而今天,中国游客早已成为泰国第一大客源。
20多年前我到台湾地区访问,在台南市中心一家茶餐馆吃小火锅,老板娘听说我来自中国大陆,惊讶得盘子几乎掉落地上:“你怎么跟我们长得一样啊?”而今天,台湾很多计程车司机都会说:“中国大陆发展太快了”。实际上,整个周边地区,从朝鲜、韩国、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甚至澳洲,几乎一夜之间,中国大陆游客成了他们的最大客源。随之而来的是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人民币成为被普遍看好的地区性硬通货。可20多年前,人民币却是遭受鄙弃的。
在欧洲,“中国热”一直持续发酵。除了商店都有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外,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东西,从中式老家具到老子的《道德经》都很受欢迎。瑞士的名牌表店,家家配上了华人职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现在每周有54个航班直飞北京、上海、广州、香港,上座率近百分之百。从布鲁塞尔到巴塞罗那,从慕尼黑到阿姆斯特丹,从巴黎到伦敦,与中国崛起有关的讨论会一场接着一场,让人应接不暇。笔者参加了在西班牙里斯本举行的中欧论坛会议,葡萄牙总统致辞强调:“欧中关系的前景无比开阔”。
拉美地区也出现了火爆的“中国热”。我到巴拿马参观闻名世界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和中国还没有外交关系,但运河管理局的经理一听我来自中国,便为我一人单独介绍了半天这条运河的历史和今天,最后说:“我们早该和中国建交了。”
我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租车司机问我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我说“中国人”,他以拉美人特有的夸张口气说:“中国人来了,我们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在巴西,一位多次访问过中国的学者一听说我是来自中国上海,便对我说:“20年前,上海比不上圣保罗,现在圣保罗比上海落后了一大截。”
消除贫困在国际上历来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但中国仅仅用了30多年,经济规模就扩大了几十倍,近5
亿人脱贫,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2015年极端贫困人口减半的“千年目标”的国家。我在发展中国家一提起中国老百姓致富脱贫的成就,那里的当地人甚至会自发鼓起掌来。虽然中国的脱贫至今还是低水平的,但你只要去任何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看看,大多数国家在过去30年里,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政治动荡、战乱不止,人民生活水平没有下降就不错了。正因为这样,今天的非洲特别关注中国。莫桑比克工商部官员对我说:“我们欢迎中国的投资,越多越好。”
我到坦桑尼亚的第二大城市阿鲁沙,旅店经理与我开玩笑:“只要中国人每人捐给我们一分钱,我们国家就现代化了。”
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一个黑人教授对我坦言:“非洲很难复制中国奇迹模式,因为上层没有像邓小平这样英明有魄力的领袖,下层又缺少中国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有一次在内罗毕谈中国发展模式,一位听众问:“中国出口到非洲的产品质量不怎么好这是什么原因?”没等我回答,会议主持人肯尼亚塔大学校长就说:“过去日本产品的质量也很差,中国很快就会赶上来的”。讲座结束,我坐上计程车回旅馆,司机听说我来自中国,对我说:“中国货质量还不错,但中国人建的路更好,车开上去真舒服。”
对于中国的崛起,除了赞誉,也有不少担心、疑虑甚至反感。我去意大利米兰做访问教授,一位当地学者私下对我说:“很多意大利人害怕中国人:中国人来了,把经营不下去的杂货店和餐馆都买下,然后开意大利餐馆,卖比萨饼和面点,比我们意大利人做得还好,还便宜,再加上偷税漏税,我们怎么和他们竞争?”意大利和西班牙后来都出现过针对华人的骚乱。
有一次我去悉尼参加一次小型企业演讲会,见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他对我说:“我们澳洲人心里真是有点儿害怕中国,不是担心你们要打仗,而是担心这么一个问题:除了需要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服务外,在几乎所有其他领域,中国最终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我去非洲也有这样的感觉,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的迅速扩大,不少当地人开始抱怨中国产品损害了非洲的民族工业,抱怨中国人不与当地居民接触。
2011年10月在日内瓦一次讨论亚欧经济制度比较的研论会上,一位丹麦学者甚至提醒“欧洲经济要当心‘中国化’”。他说:“你看,欧洲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都是小公司,很多小公司的经营方式越来越不规范:不开发票、非法雇用东欧工人、节假日也干活。”另一位学者则持异议:“这是欧盟扩大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使然。中国的企业倒是在从不规范走向规范,否则中国不可能吸引到这么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而欧洲企业则需尽快摆脱许多不合时宜的规范,否则欧洲将失去国际竞争力。”
美国人对中国崛起的心情更是复杂。2011年我到纽约出差,住在曼哈顿尚东区的一所公寓里。临走时,我的美国房东老太太以略微犹豫的口气问我:“现在我们是朋友了,你能不能坦率地告诉我,中国和美国之间以后会不会打仗?”老太太在朝鲜战争时期是一名战地护士,毕竟是过来人,知道中美交恶对双方带来的灾难性代价。
美国近期的民意测验表明近2/3的美国公众认为美国应该和中国发展互利合作的关系。但一位资深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私下对我说,美国一方面感受到中国崛起已势不可当,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很难接受一个不信上帝的民族,一个“共产党国家”竟然会成功,竟然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与欧洲相比,美国的宗教势力影响更大,意识形态色彩更浓,这也影响了很多美国人对中国事务的判断。
美国研究中国问题的人众多,但对中国前景误判的人也最多。不少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先是预测邓小平百年之后中国要大乱,后又预测中国会像苏联一样解体。2002年,有一个叫章家墩的美籍华人出版了一本名叫《中国即将崩溃》的书。该图书因为书名的极其醒目还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他认为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将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下迅速走向崩溃,但事实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之后,非但没有崩溃,而是通过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经济总量翻了一倍,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还成了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和带动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火车头。现在回头再来看,不是中国崩溃了,而是这些唱衰中国的观点错乱了。2012年4月,在悉尼一个中国问题研讨会上,一位学者不经意地提到了章家墩的名字,会场顿时爆发一阵笑声,一切尽在不言中,章家墩成了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笑柄。
当然,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仍有不少人死抱住僵化的意识形态不放,天天盼望着中国的崩溃。那也没有办法,就让他们去说吧,天不会塌下来。
很久以来,中国总是对发达国家重复说:我们人均收入比你们低很多,赶上你们还早着呢。但西方很多人,特别是工商界人士却不这么看。他们说,你们人民币的汇率是扭曲的,不能真实反映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你们沿海发达地区在硬件很多方面早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你们内地的发展速度也不慢,和沿海正在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你们的沿海地区就有3亿多人口,到2020年就能达到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光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今天的欧盟。西方持续不退的“中国热”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分析有关。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