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47.7 5.6折 ¥ 85 全新
库存48件
作者冯苓植著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ISBN9787555505907
出版时间201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5元
货号11288608
上书时间2025-01-07
冯苓植,1939年1月出生,祖籍山西代县。长期生活在茫茫草原上,有“游牧作家”之誉。1959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师,歌舞团编剧,文联创作员,内蒙古作协专业作家,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七届名誉委员,内蒙古作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长篇小说《阿力玛斯之歌》《出浴》《狐说》等,中篇小说《驼峰上的爱》《犬漠金钱豹》等,短篇小说《田野静悄悄》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金盾小说奖等,部分作品译有英、法、日,俄等外文版本。
开篇 欲知草原往事,请先听一些必要的唠叨
第一章 苍狼在召唤
第二章 白鹿向狡狐的异化
第三章 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第四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五章 草原大汗是如何励精图治的
第六章 坐镇漠南汉地的蒙古宗王
第七章 权力的终极,便是随心所欲
第八章 习儒宗王远征天之南
第九章 天上只允许有一个太阳
第十章 晚霞般绚丽的功败垂成
第十一章 兵不厌诈,权不厌诈
第十二章 内蒙外汉,曲折走向大元王朝
第十三章 草原君主,终于实现南北江山一统梦
第十四章 形单影只,高处不胜寒
第十五章 神鹿黯然,回归天际
第十六章 烈士暮年,自觉走下神坛
后记
《一统华夏 忽必烈大帝之文韬武略(套装上下册)》:
也确实是在这茫茫草原的斡难河源头(即今之海拉尔河畔),被蒙古各部族共尊为“成吉思汗”(即普天下之大汗),从而金戈铁马地冲向中原,冲向世界,创建了地跨欧亚大陆、震撼人类历史的“也客蒙古兀鲁斯”(汉译:大蒙古国,有的史籍也将其称为“大朝”)。但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新建立的汗国或王朝,在冲向中原大地时都必须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即或取或舍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治国之道。
特定的历史环境,特定的文化背景…… 当然,尚必须指出儒家文化绝不是万能的,甚至还曾在历史的发展中起过副作用,而有些帝王更常把它作为鸡毛掸子或遮羞布。但对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起的一个个封建王朝来说,当时离开了儒家文化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精髓,并经历代帝王不断地充实和发展,早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理念和行为准则。而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君主们往往又在软实力上准备不足,为实现自己“入继华夏大统”的愿望也似乎只能继承这份政治遗产了。更何况,儒家文化的奠基人孔子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智者、哲人、世界性的思想先驱。
为此,他所留下的文化遗产也绝不会仅仅属于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域。例如,当16世纪孔子的思想传人欧洲后,法国的伟大思想启蒙者伏尔泰就对其敬佩不已,常常对着夫子像顶礼膜拜。再以“用真儒取天下”的忽必烈大帝为例,他的幕府中所任用的儒臣儒僚也绝非仅仅局限于汉族,其中尚有后来的蒙古族名相安童、契丹族左丞耶律铸、畏兀儿族儒将廉希宪,以及阿拉伯圣裔赛典赤·赡思丁等,他们均是以儒法治世之能臣。由此可见,儒家文化早已超越民族和地域的范畴,在七百多年前就已成为我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儒家文化实乃我国多民族大家庭形成的黏合剂…… 但更应特殊提示,忽必烈之“用真儒”也绝非仅仅是他个人的“先知先觉”,除历史发展之必然外,他那伟大的祖父早已为他做好了铺垫。1215年,成吉思汗亲率铁骑攻破金中都(即今之北京)后,即对实施几千年的汉地汉法有所思考。面对农耕文明可提供的充裕战备物资之现实,竞一反常规下诏命令其任命的中原之主木华黎对汉地采用“兼容并蓄、笼络八极”之策。随后更出人意料地将后金遗臣、契丹大儒耶律楚材召至麾下,任命其为御用的“必阁赤”(即贴身书记官)。而此举在仍沉浸于战争狂热中的草原汗廷曾引起一片哗然,一位善制强弓的蒙古悍将当众进谏道:“国家正当用兵之时,如耶律楚材这样的儒士留之何用?”没想到这位契丹大儒却也能挺身而出自我辩解日:“治弓尚需请良匠,难道治天下能不用治天下之人才乎?”不卑不亢,众皆错愕,而史称成吉思汗竟“引以为然”(详见《元史·耶律楚材传》)。这就是“深入漠北第一儒”之来历,而此后耶律楚材也确实在西征中逐渐成为成吉思汗所倚重的核心幕僚成员。到了窝阔台大汗继位后,这位契丹大儒已被当着诸多外国使者称之为“贤相”了。(详见《元史·耶律楚材传》)综合上述可见,成吉思汗绝非仅仅是一位曾马踏欧亚震撼世界的非凡军事统帅,而且还是一位海纳百川的大智慧者。
七百多年前,他就深知软实力的重要性了…… 然而天不假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展现了他的“武功”尚未来得及展现他的“文治”,便于1227年病逝于征西夏的途中,享年六十六岁。但他引入契丹大儒的作用却仍在发酵,继耶律楚材之后便有了更多的儒生儒士来到漠北草原“择主而事”。而一些封王和贵胄们也颇追求这种“时尚”,竞有人开始延聘一些名儒教习自己的子弟了。这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北方各民族文化历经千年的冲撞、磨砺和融合的必然结果,至此儒家文化便渐渐润物无声地进入了战马嘶鸣的大草原。
但包容并不等于完全接纳…… 须知,马背民族是一个高傲的民族,他们对自己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游牧文化充满了激情和自豪感。而大多数宗王贵胄更仍沉浸在狂热的征服梦中,对自己伟大先祖之深远意图并不理解。他们只把投奔或掳来的儒者当作摆设、战利品,或是会讲中原历代帝王故事的说书人。由于受辽、金两代的残酷统治,竟本能地对来自于中原的“汉地汉法”严加排斥,甚至将契丹与女真君王的苛政与儒家的“治国之道”混为一谈。在他们看来,继承圣祖的伟大遗志就是重跨马背、冲出草原、在血雨腥风中进行无休止地扩张再扩张。
但路在何方?最终归宿又在哪里呢?
……
《一统华夏 —— 忽必烈大帝之文韬武略》从忽必烈“纳儒习儒”写起, 讲述其复杂的心路历程及治政方略, 兼顾他的“文治”与“武功”, 并叙其皇后的辅政之功, 艺术地再现了这位蒙古族皇帝的辉煌一生, 全方位展现了从游牧汗国到大元王朝缔造的全过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