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彷徨 教育部指定书目原著无障碍四部导读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6.21
5.6折
¥
28.8
全新
库存100件
作者鲁迅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74642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8元
货号9374061
上书时间2025-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的贡献。在俄苏文学方面,不仅是评介的倡导者,也是翻译的实践者。代表译作有《死魂灵》《十月》《毁灭》等。
目录
自序
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端午节
故乡
孔乙己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头发的故事
明天
白光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参考答案
内容摘要
伤逝――涓生的手记
乍看起来,追悔中的涓生是极可怜的,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像涓生这样一些在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追求自由与幸福,却又把自己的自由与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坠入自私深渊的人,是极可恨的。说实在的,这种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他们的追悔(因为失去才觉珍贵,本身即是一种极自私、极不负责的心理状态)也是虚伪的――但凡认真负责任的人,是无需事后追悔的。涓生的“爱情”――或者其他人的经不住现实生活检验的“爱情”,都只能是象牙塔中的“爱情”,结局是注定的悲剧。
爱情,不只是一种理想,而且还是一种现实。凡是理想化到逃避现实生活的程度的爱情,都是不可靠,而且是虚伪的。
很显然,涓生爱子君,子君爱涓生,两者的爱是截然不同的。
涓生爱子君,是出于一种自私的心理。涓生独居一寓,孤寂无聊,又事业未成,心内十分迷惘,不知路在何方。何以解忧?何以释闷?人在失意不得志时很容易陷入情网,涓生也不例外,他也选择了爱――爱情也确实能起到疗痛的作用,爱情的快乐能使人暂时忘却一切烦恼。涓生为一己之私,向子君求爱,来排解内心的空虚和无聊,使心得到爱的慰藉,而根本未考虑到爱情的结果如何,是一种冲动。
而子君爱涓生,则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子君对涓生的爱由来已久,出于少女的羞怯,虽未表露,但爱的种子已在生长。子君的爱是更进于一种对涓生的靠前的崇拜。她对涓生每言必听,言听必从,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对涓生的无私的爱促使她敢于孤注一掷――与家庭背离,宁愿忍受世人的冷眼,她对涓生所做的可谓大矣!当涓生向她求婚,她之所以没有回答,不是因为她还有什么犹豫不决,而是因为她已陶醉在爱的幸福中,高兴得不知所言,红晕却早已飞向她的脸。子君爱得炽烈,爱得无私。
自由不等于自私!真正的自由是需要负起现实责任的,否则便是自私了。涓生虽然追求自由,但却不懂得自由。
真正的理想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脱离现实的理想不过是泡影。像涓生这样看似心怀理想,却经受不住现实生活考验的人,几与废物等同――一个无力独善其身(不仅是指思想上的独立主见,而且还指现实中的谋生之道)的人,又岂能兼济天下?
可见,爱情、理想、自由的真义,涓生是接近不懂的!自然也是无须同情的!
题记: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会馆里的被遗忘在偏僻里的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时光过得真快,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事情又这么不凑巧,我重来时,偏偏空着的又只有这一问屋。依然是这样的破窗,这样的窗外的半枯的槐树和老紫藤,这样的窗前的方桌,这样的败壁.这样的靠壁的板床。深夜中独自躺在床上,就如我未曾和子君同居以前一般,过去一年中的时光全被消灭,全未有过,我并没有曾经从这破屋子搬出,在吉兆胡同创立了满怀希望的小小的家庭。
不但如此。在一年之前,这寂静和空虚是并不这样的,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于是就看见带着笑涡的苍白的圆脸,苍白的瘦的臂膊,布的有条纹的衫子,玄色的裙。她又带了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似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的紫白的藤花。
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子君不在我这破屋里时,我什么也看不见。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只是耳朵却分外地灵,仿佛听到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从中便有子君的,而且橐橐
渐临近,――但是,往往又逐渐渺茫,终于消失在别的步声的杂沓中了。我憎恶那不像子君鞋声的穿布底鞋的长班
的儿子,我憎恶那太像子君鞋声的常穿着新皮鞋的邻院的搽雪花膏的小东西!
莫非她翻了车么?莫非她被电车撞伤了么?……
我便要取了帽子去看她,然而她的胞叔就曾经当面骂过我。P263-265
精彩内容
《呐喊》是鲁迅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结集,共收入十四篇小说,大体可分三类题材:封建势力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在这些小说中,尽管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冲突,既没有展现瑰丽壮阔的时代风貌,也没有用豪言壮语明白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是从种种习见惯闻的凡人小事的背后,人们同样能够感受到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时代问题,在一个个看似无意插入的细节中同样能捕捉到社会大变动的信息。
《彷徨》中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他们的悲剧是藉由其命运的恶化或曾经纯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现的。在鲁迅先生有意识营造的灰暗阴霾的大背景下,这种悲剧显然无法抗拒。也许这些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引人追寻和鞭挞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鲁迅先生冷冷道来的,便如同是一张铺开了的生活的绝望巨网。网中之人可以选择挣扎或不挣扎,而结果并无不同。而鲁迅先生只是带着我们站在高处,热肠挂住,冷眼看穿,打量着主人公们匆匆奔赴命运既定的悲剧下场。他们的悲剧,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根子却在他们自己身上——人性。
媒体评论
在读鲁迅著的《呐喊彷徨》过程中,我们能够从内心感受到对方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对人民不觉悟的痛心,对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的批判和痛斥,以及寻找民族未来的坚定。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是鲁迅那个年代的人,但是在阅读鲁迅的过程中。却还是能够看到现当代人的影子。即便早已时过境迁,鲁迅对人性深刻地批判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