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科学的精确与美丽:有趣的测来测去:下
  • 感悟科学的精确与美丽:有趣的测来测去:下
  • 感悟科学的精确与美丽:有趣的测来测去: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感悟科学的精确与美丽:有趣的测来测去:下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8.43 3.4折 24.8 全新

库存90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乐乐主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075426

出版时间2012-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24.8元

货号7680202

上书时间2025-01-07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摘要
中国古代的测绘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在漫长的岁月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测绘人物,他们对中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功绩将永垂青史。
  沈括
  说起沈括,大家都知道他写出了《梦溪笔谈》这一不朽著作。该著作涉及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学、史学、音乐、艺术等多方面的理论和现象的观察,是我国古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其实,沈括这一科学巨匠在地图测绘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沈括自小好学,对地理学颇有兴趣,他在地图测绘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制作了地图模型和编制了《天下州县图》。关于地图模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过详细的记载。他在巡行边防时,将看到的山川道路先后用木屑、面糊和熔蜡制成地图模型,但皆不理想,后用木头雕刻成地图模型献予皇上。因其形象直观、真实感强而备受君臣赞赏,且受朝廷推崇。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地图模型的创始。
  沈括又于公元1076年受旨修编了当时全国行政区划地图——《天下州县图》。该图包括设有守、令等官的北宋王朝权力所及的范围,因此又称守令图。在编图过程中,沈括参考了汉代以来的地理资料和地图,去伪存真,并结合亲身经历,历时12年才完成。其间沈括政治上受压制,历经出使与贬谪,仍未放弃此项工作。此图件中的一幅大图可算是全国总图,其余诸路图18轴,是按当时的行政区划建制“路”分成18幅图,各图皆用黄绫装裱,十分精美。
  徐光启和利马窦
  不同文化的交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测绘在融合了西方测绘术后,也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传播西方测绘术的先驱者中,徐光启是功绩最为卓著的。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他师从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天文、历算、测绘等。资质聪慧的徐光启很快就掌握了要旨,并有所创造。在徐光启的一再要求和推动下,一些外国传教士开始翻译外国科技著作,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测绘技术。明朝后期问世的测绘专著和译著大多与徐光启有关。徐光启和利马窦合译了《几何原本》和《测量法义》,与熊三拔合译了《简平仪说》。徐光启认为,《几何原本》是测算和绘图的数学基础,力主翻译。为了融通东西,他撰写了《测量异同》,考证中国测量术与西方测量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主持编写了《测量全义》,这是集当时测绘学术之大成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涉及面积、体积测量和有关平面三角、球面三角的基本知识以及测绘仪器的制造等。
  徐光启还身体力行,积极推进西方测绘术在实践中的应用。1610年他受命修订历法,他认为修历法必须测时刻、定方位、测子午、测北极高度等,于是要求成立采用西方测量术的西局和制造测量仪器。此次仪器制造的规模在我国测绘史上是少见的,共制造象限大仪、纪限大仪、平悬浑仪、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等27件。利用新制仪器,人们进行了大范围的天象观测,取得了一批实测数据,其中载入恒星表的有1347颗星,这些星都标有黄道、赤道经纬度。总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徐光启都算得上传播西方测绘术最卓越的先驱者。
  利马窦,原名玛太奥·利奇,意大利人。明万历十年(1582),30岁的利玛窦受耶稣会的派遣来中国传教。利玛窦除了传教以外,还对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进行了传播。那么他在传播测绘、地理知识方面究竟有些什么贡献呢?
  一是绘制世界地图。万历十一年,利玛窦为了引起中国人的注意,在广东肇庆新盖的“仙花寺”内第一次把《万国全图》挂了出来。他给前来观看的人讲解,一边说,一边指点着地图。这幅图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整个世界的缩影。肇庆知府王伟看到这幅地图后,要求刻印,利玛窦表示同意。刻印前,他又把《万国全图》放大了,重绘纬度,图名改为《山海舆地图》,图上增加了适合中国人看的注释。这就是用中文刻印的第一张世界地图。后来,这张地图不断被翻印或摹绘,从万历十二年至万历三十六年的25年间,竞刻印、摹绘了12次,流传很广。
  二是测量经纬度。利玛窦在来中国途中就沿途测量经纬度,在赤道处观测南北极与地平交角。他在北京、南京、杭州、广州、西安等地测量所得的经纬度相当准确,从而能修订出新图。用经纬度定位就是由利玛窦介绍给中国人的。
  三是译定地名。由利玛窦的世界地图首创汉译的地名至今仍袭用的有:地球、南北极、北极圈、赤道、经纬线、亚细亚、地中海、尼罗河、罗马、古巴、牙买加、加拿大、北冰洋、大西洋等。
  四是传播新地理知识。利玛窦将十五六世纪航海探险中发现的新地域均绘在地图上,介绍给中国。过去中国人对西洋地理知识至多仅达北非、西欧,此时已达南北美洲、非洲南部和大洋中的很多岛国。
  郭守敬
  公元1231年,郭守敬出生于邢州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从小聪明过人,喜欢读书,尤其对探究自然现象感兴趣。他在小时候就制作过一些小的天文仪器,还改制、创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其中主要的是简仪、赤道经纬和日晷三种仪器合并归一,用来观察天空中的日、月、星宿的运动,改进后不受仪器上圆环阴影的影响。高表与景符是一组测量日影的仪器,是郭守敬的创新。他把过去的八尺高表改为四丈高表,表上架设横梁,石圭上放置景符透影和景符上的日影重合时,即当地日中时刻。用这种仪器测得的是日心之影,较之前测得的日边之影精密得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
  郭守敬在测绘上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首创的以我国沿海海平面作为水准测量的基准面。他曾在巡视河北、山东河道时,对黄河附近一带几百里的水域进行过仔细的地形测绘,制成了一幅幅地图。他曾经以海平面为标准,比较大都和汴梁地形的高低之差。这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海拔”的创始。这一工作对于测量事业的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大面积测量发展到一定水平所孕育出的杰出的科学成果。
  他在通惠河上游河道路线选择中所表现的地形测量的精确性,直到今天还引起学者们的惊叹和赞赏。今天,北京市给水工程用的京密引水渠,自昌平经昆明湖到紫竹院一段,基本上还是沿用着郭守敬当初选的路线。
  郑和
  郑和出生于1371年,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字三保,12岁被抓人宫中给燕王朱棣当侍童。朱棣当皇帝后,被升为内官监太监,并赐姓郑,又称“三保太监”。
  朱棣为了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扩大其政治影响,恢复了元代中断的海上交通。郑和懂阿拉伯语,受到朱棣的重用,派他率船队七出西洋。那时所谓西洋,是泛指我国南海以西的广大地域,包括印度洋及印度洋沿海地区在内。郑和多次统率水手、军卒、医官、买办等约两万人,分乘宝船百余艘,浩浩荡荡。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三艘载重不到百吨的船,他们的规模要大得多。从1405年到1433年,七次航行前后用了28年时间,历经37个国家。郑和是我国第一个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的人,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71年葡萄牙人达迦马沿非洲南岸绕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要早半个世纪以上。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上万人的船队远航,与大海波涛、明岛暗礁及变化万千的恶劣气候搏斗,必须准确地测定船舶的地理位置、航向和海深等。那么,这样大的船队航行,靠什么来导航呢?这就要靠古代的天文定位技术。我国古代很早就将天文定位技术应用在航海中,东晋僧人法显访问印度乘船回国时曾记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惟望日、月、星宿而进。”到了元、明时期,天文定位技术有很大发展,当时采用观测恒星高度来确定地理纬度的方法,叫做“牵星术”,所用的测量工具叫做牵星板。根据牵星板测定的垂向高度和牵绳的长度,即可换算出近似于该地纬度的北极星高度角。郑和率领的船队在航行中就是采用“往返牵星为记”来导航的。
  我国的航海图虽然宋代就已应用,但多只是以近海为主,不能满足大船队的远航需要。郑和与他的助手王景弘依据多次航行所得的海域和陆地知识,制成了远航图册,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国”,后人称之为“郑和航海图”。该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达非洲东岸的图作蒙巴萨。全图包括亚非两洲地名500多个,其中我国地名占200多个,其余皆为亚洲诸国地名。所有图幅都采用“写景”画法表示海岛,形象生动,直观易读,在许多关键地方还标注“牵星”数据,有的还注有一地到另一地的“更”数,以“更”来计量航海距离等。可以说,郑和航海图是我国古代地图史上真正的航海图。
  ……

主编推荐

  测量活动由来已久,它的诞生代表着人类认识自然的思维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职业,从而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测量工作的人员。伴随时代的进步,测量经验得到逐步升华,*终提炼成人类认识自然的一门专业科学。测量活动产生并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我们日常的生活实践密不可分。翻开由吴乐乐主编的这本《感悟科学的精确与美丽——有趣的测来测去》,让我们以科学的测量知识为向导,选择恰当的测量仪器,运用先进的测量方法,测宇宙之浩瀚,量物质之微妙;扬高山之伟岸,察溪水之疾缓;让我们丈天度地,让我们测古量今。在有趣的测来测去中,一起感悟科学的精确与美丽吧……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