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问题研究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48
6.3折
¥
39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陈实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2666
出版时间2015-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8495979
上书时间2025-01-0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湖北法治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讲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审判理论与实务等课程,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湖北省社科、湖北省政府、欧盟项目等多项课题。
目录
第一章 刑事审判制度实效问题概述 / 第一节 法律实效理论概述 / 第二节 刑事审判制度实效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的样态描述 / 第一节 实效样态描述的方法 / 第二节 审判组织规则的实效 / 第三节 审理方式规则的实效 / 第四节 庭审调查规则的实效 / 第五节 定案裁判规则的实效 / 第三章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短缺的现象分析 / 第一节 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短缺的特征及效应 / 第二节 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短缺的类型化分析 / 第四章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短缺的原因解析 / 第一节 刑事审判的制度缺陷 / 第二节 刑事审判的体制积弊 / 第三节 刑事审判的资源矛盾 / 第五章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改善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取向 / 第二节 刑事审判程序实效改善的进路 / 第六章 刑事审判制度实效改善的主要举措 / 第一节 改善制度立法 / 第二节 完善制度内容 / 第三节 改革刑事审判运行体制 / 第四节 提升刑事司法职业技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内容摘要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师承苏联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形成"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1996年修订时以审判制度为重点又吸纳了英、美等程序法发达国家的经验,体现了"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向。2012年再次对立法作了大量诉讼化和技术化修订,以凸显"以审判为中心"。但在近二十年的立法运行中,精心的程序设计和制度安排却遭遇了实践的背离,"行动中的法"和"纸面上的法"形成了鸿沟,尤其体现在刑事审判制度的实施方面。
法律实效是法律规范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适用状态和实施效果。本书尝试将法律实效理论引入程序法范畴,重点研究刑事审判制度的实效问题。为此,本书立足于司法实践经验,通过建立评估框架对我国刑事审判制度规则的实效状况进行客观评价,重点透视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短缺的现象并解析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结合法律实效理论分析刑事审判制度实效实现的要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案。
主编推荐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问题研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领域靠前本专门研究刑事审判制度实效问题的专著,问题意识很强,而且立论明确,论述有理有据,所得出的结论对于挖掘刑事审判制度中的实效难题有指导意义。
精彩内容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师承苏联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形成"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1996年修订时以审判制度为重点又吸纳了英、美等程序法发达国家的经验,体现了"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向。2012年再次对立法作了大量诉讼化和技术化修订,以凸显"以审判为中心"。但在近二十年的立法运行中,精心的程序设计和制度安排却遭遇了实践的背离,"行动中的法"和"纸面上的法"形成了鸿沟,尤其体现在刑事审判制度的实施方面。 法律实效是法律规范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适用状态和实施效果。本书尝试将法律实效理论引入程序法范畴,重点研究刑事审判制度的实效问题。为此,本书立足于司法实践经验,通过建立评估框架对我国刑事审判制度规则的实效状况进行客观评价,重点透视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短缺的现象并解析其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结合法律实效理论分析刑事审判制度实效实现的要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我国刑事审判制度实效的基本思路和解决方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