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追寻金融的新起点:searching for a new start of finance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4.55
6.3折
¥
3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雷曜,陈维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3923
出版时间2013-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8292111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雷曜:1974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92~2002年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开市场操作部副调研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金融市场研究处副处长。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驻美洲代表处(美国纽约)工作,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芬兰中央银行短期访学。在中国人民银行期间,参与了金融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改革、地方金融管理机制等领域大量专题调查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出版专著《次贷危机》、《利率市场化的优选经验》,参加中德、中英政府间合作项目《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关系》、《高收益公司债及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研究》、《互联网金融》等。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之路
第二部分
以互联网支付为起点的新金融
非金融机构支付的发展适应了互联网经济的需要
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范围随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外延
专栏 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公司PayPal
商业银行服务网络化由来已久
手机银行、移动支付与数字钱包迅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是新的“印钞机”
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创造的影响机制
比特币对金融体系发起挑战
主要国家加强对比特币的监管
Mt. Gox事件
比特币在中国
比特币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精神特质
比特币缺乏货币发行弹性等现代货币体系的特质
对电子货币和虚拟货币监管的制度安排
对传统货币信贷调控体制的调整
第三部分
普惠金融的互联网创新
发展普惠金融的国际经验
普惠金融的关键是解决“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互联网金融对发展普惠金融的贡献
互联网开启家庭财富管理新时代
证券公司自设互联网平台拓展财富管理服务
保险产品的互联网销售
专栏 阿里小贷的微型金融模式
商业银行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平台
供应链金融是借助互联网的另一个创新尝试
众筹:互联网金融新媒介
美国立法支持众筹业发展
中国式众筹发展受到法律和市场的双重约束
国外P2P网络贷款
P2P网络借贷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热点
专栏 普惠金融不能过度商业化
第四部分
金融监管的局限与发展
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监管套利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
互联网金融是非法集资或庞氏骗局吗
互联网金融的独特技术超前于监管理念和手段
专栏 “宝宝”们在利率市场化和分业监管背景下的监管套利
中国现有审慎监管框架
非金融机构支付成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切入点
网络借贷可借鉴微型金融监管思路
国外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准入管理
国外对分类监管和动态监管支付机构的经验
强调支持创新与消费者保护并重
第五部分
互联网金融技术与应用革命
大数据的“横空出世”
大数据颠覆了人类的思维模式
基于数据的投资交易策略
数据支撑金融产品创新与营销
互联网征信就是“金融大数据”
传统征信机构已经进入互联网征信领域
专栏 美国对个人征信的法律保护
大数据正在解构和重构整个金融行业
云计算应对大数据对金融行业的挑战
中国金融大数据的国家级基础设施基础
用户体验给互联网金融带来惊人活力
互联网金融用户的基本体验仍是信息
移动互联网提供独特的金融消费体验
社交服务是互联网金融最有价值的体验
技术不能代替人类思考
大数据导致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第六部分
启示与发展战略构想
以国家战略高度重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
实现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模式在金融领域的新融合
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仍具有显著优势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权宜之计”
建立新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
加快建设国家金融大数据体系
重视互联网金融对现有制度和文化的冲击
专栏 借鉴金融改革多层面的成功经验
用创业者和艺术家的心态做金融
内容摘要
这是一个跨界创新的领域,精彩纷呈的同时也让人目不暇接。作为金融政策研究人员,需要对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典型经营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和预测。
2012年以来,作者曾多次造访业内重要的企业,或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与这些企业高管交流,这些企业包括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P2P公司、移动通信服务商、第三方支付企业,也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公募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互联网金融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理论新进展,作者还经常向中国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领导和同事求教,向大学和金融机构中从事相关研究的朋友求教,向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求教。
当然,理论上的归类和提炼是一回事,对互联网金融生产真实而强烈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在一家举足轻重的互联网企业,高管团队非常年轻,思维活跃,即使是在中规中矩的调研座谈会上也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他们可能真的是中国人中最富创新精神并且最能实现这些创新的团队!为首的年轻总裁手舞足蹈,介绍了一个又一个正在努力实现中的互联网金融创意。其中一个却让我真正体会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意义上社会规则的颠覆。各位读者,假想一下这样一款手机应用(App):
这是一款典型的移动钱包,首先可以“收纳”你的网购信息,整合提供了以下功能:①应收应付、优惠券、账单等财务信息管理;②货物快递到达时间、地点,乃至快递服务商选择等物流信息管理;③商品使用、与商家沟通、社区分享等情感信息管理。在此基础上,服务提供商可以构建大数据模型,分析获知你的购物能力、履行合约、社区认可度、住所和工作场所等大量个人信用信息,进一步可以评估个人信用,成为年轻一代“行走天涯”的“通行证”。怎么样?够震撼吧?
但对作者震撼更大的是自己进一步的联想:作为信用评估工具,其框架是开放的,任何能证明个人信用的信息都可以被纳入。一旦这款App广泛应用于大众交友、求职、网络购物等社交场合,就可以形成正向反馈激励的效应。如果自愿把住房、学历等个人信息输入,就可以得到更高的信用评分,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提拔可能,甚至得到社交圈中某位异性的青睐。而身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可以纳入的数据信息还包括:个人健康信息、每天的行走行车轨迹等位置信息、更多的财务信息、照片等非传统数据信息。
好吧,现在请想象一下!假如上述场景成真(感谢这些年轻人的想象力和执行力,一切都即将成真),每个人的生活都将在互联网时代被“大数据”化。而金融活动将成为其中的一条“主线”,串联起个人、市场和机构,串联起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串联起汽车、住宅和办公场所。
是喜是忧?
研究越多,心中的震撼也越多,困惑也不少。有的是“教科书”式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支付?有的是前沿性的问题——大数据是否能有效解决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有的是哲学问题——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满足的价值,是否只能使用虚拟货币去度量和交换?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分析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创造出的丰富业态,回顾了互联网金融得以繁荣的时代背景,也提出了研究、探寻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以互联网支付为外部特征和讨论的起点,提出互联网时代中,第三方支付正在成为普通大众通向自己“钱包”的最重要“入口”,结合比特币等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发展情况,重新阐释了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实际上,本书希望通过观察和研究互联网金融涉及的货币行为,对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普惠因素。从国际经验看,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提供支付结算、小额信贷乃至小额存款服务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体系要转型为普惠金融体系,在理念、财务和技术上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互联网金融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其信息处理效率、用户体验设计均优于传统金融机构,为发掘普惠金融中的商业机会提供了成功参考。但互联网金融也不能与普惠金融画等号,国际小额信贷行业过度商业化就是前车之鉴,需要时刻警惕。
第四部分聚焦于社会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本书认为,国内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尚处于监管套利型超常发展阶段。传统金融机构面对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金融脱媒”还颇有些不知所措。沿货币支付功能这一主线,本书提出:由于不具备货币发行的国家信用,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管理其流动性风险时缺乏制度性安排,严重依赖于商业银行流动性支持。在我国利率管制、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活跃的利率产品创新和“跨界”产品创新可能带来无序竞争,导致中小金融机构甚至大型银行经营压力增大;长期可能造成金融主体责任边界混乱、风险归属不清,对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监管机构正在面临重大挑战——必须同时成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和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培育者。应该说,这是一个难题,但竞争越激烈,政府的行为就更应该偏向于公平——不让抢跑者得逞,特别不能让恶意抢跑者得逞。对比欧美等国家经验,可以以中央银行电子货币管理为核心,把确保投资人资金安全和防止欺诈、误导投资人作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和消费者保护的底线。
第五部分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对金融在技术上的贡献。这首先体现在大数据已经促进了投资交易、金融产品创新与销售和互联网征信三大金融创新,撼动了传统客户关系、抵质押品在金融业务中的地位,降低业务成本并发掘新的套利机会。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带来革命性用户体验的产品,创造性地提供位置服务、轨迹记录等特殊支持,并重视调动正面情感,激发社会性交互,实现轻松办理金融业务,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崭新思路。
最后第六部分提出,金融大数据这一战略能力将成为金融系统管理乃至国家治理最重要的核心战略能力。互联网金融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形成新的资本竞争,这要求我们以新的金融理念,引导互联网资本和互联网“英雄”在服务小微企业、创业就业活动等领域发挥特长。
感谢中国移动研究院孙妍彦、中国人民银行吴琪、交银国际李维刚、中金公司毛军华等各领域专家里手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对作者慷慨的帮助和提出的宝贵意见。鉴于水平和时间限制,文中当然还有很多错漏之处,作者在此表示真诚的歉意。本书的观点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意见,敬请注意。
精彩内容
在中国,金融行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跨界创新的领域,本书作者对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典型经营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和预测。雷曜、陈维编著的《互联网时代(追寻金融的新起点)》分为六个部分:部分简要分析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创造出的丰富业态,回顾了互联网金融得以繁荣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作者以互联网支付为外部特征和讨论的起点,提出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正在成为普通大众“钱包”的重要“人口”,重新阐释了货币的支付结算功能;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互联网金融创新中的普惠因素;第四部分聚焦于社会关注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监管;第五部分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对金融在技术上的贡献;第六部分提出金融大数据将成为金融系统管理乃至国家治理很重要的核心战略能力。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