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5.85 6.3折 ¥ 89 全新
仅1件
作者盛莉波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2703480
出版时间2021-06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89元
货号11651697
上书时间2025-01-06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新华网关于《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措施》表述,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的人口总数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18.1%;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比,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0.3%,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增加了0.7%。自2014年以来,我国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连续六年突破10%。面对21世纪人口结构的巨变以及中国老龄化所显现出的老年人口数量庞大、老龄化速度快、高龄趋势显著、未富先老、城乡倒置和区域差异等基本特征,养老问题成为当前及未来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
当前中国,57.1%的老年人口居住在农村①。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面临的养老现实更为严峻,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对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良性动态调整,一线城市以及以省会为主的大部分二线城市基本不存在老龄化担忧,而农村地区的实际老龄化程度则进一步加重;“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成为农村的现象普遍,养老后继无人;长期非均衡的城乡保障体制以及逐步弱化的农村传统保障使得老年人在散失基本劳动力以后面临着经济困顿,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缺位和“失灵”让老年人孤立无援。同时,与一般农村地区相比,西南农村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文化生态复杂多样,其养老资源供给与老年人养老需要之间有着更为复杂、微妙的生态链和因果链。因此,西南农村的养老问题涉及多个维度:从养老主体来说,既涉及该类地区农村养老供给的行动者构成以及行动者之间的联动和协作状况,也涉及养老供给达到需要所要满足的最优化的途径和方式:从养老对象来说,既涉及老年人养老需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也涉及在现有条件下其养老需要的满足程度;从养老供给效果来说,不仅涉及当前的养老供给和老年人养老需要之间的满足状况和关系,还涉及对现有养老供给的有效性和可及性评估;从养老问题解决策略来说,不仅涉及健康促进养老供给体系嵌合农村养老实践的现实基础和要求,还涉及多元行动者共同参与农村健康促进养老供给体系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机制。
可见,社会福利供给体系的变革和养老实践探索是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农村地区老龄人口养老的实践要求,更是满足西南农村老年人养老需要的主要途径和应对养老困境的现实需要。
基于上述现实要求以及养老问题的严峻性,中国政府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提出了医养结合的应对方略。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医疗服务相结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紧随其后,《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等加强合作,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首先,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其次,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推动二级以上医院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之间的转诊与合作。第三,统筹、优化医疗与养老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体系”。2015年,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将“健康中国”概念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预示着健康养老工作及养老服务业未来将会得到国家的更多重视。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之下,2015年11月九部委联合颁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拓展了医养结合服务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