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前沿问题: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选择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1.44
6.3折
¥
50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扶贫与经济管理局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01742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50元
货号6661383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概 要
为什么贸易政策对中国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在加入WTO后的新贸易目标
中国新的贸易政策工具
本研究项目要解答的问题
我们得到的成果——主要发现和政策启示
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指南
1 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
2 市场准入条款
3 原产地规则
4 争端解决机制
5 服务贸易谈判管理
6 肯定列表与否定列表
7 自贸区协定中的劳动力流动性条款: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8 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竞争条款: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9 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中国可以借鉴的经验
第二部分 中国加入WTO后贸易政策选择
10 中国棉花关税政策研究
ll 重新思考贸易和贫困之间的联系:多哈回合谈判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12 贸易与环境
第三部分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13 服务贸易概览
14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国际经验
韩国
印度
欧盟
美国
新加坡
日本
香港特别行政区
15 发展信息技术、运输和动画服务贸易:国际经验借鉴
信息技术服务
运输业
动画
缩略语
参考文献
图:
图2.1 区域贸易协定参与方减税分布图.第5年
图2.2 区域贸易协定参与方减税分布图,第10年
图2.3 部分区域贸易协定对农业规定的覆盖面
图2.4 部分区域贸易协定对纺织品规定的覆盖面
图3.1 原产地规则并不便宜
图3.2 优惠幅度对贸易的影响
图4.1 争端解决机制
图12.1 气候友好型技术进/出口比率的对比
图13.1 服务业附加值
图13.2 在有利的环境中的服务政策对话
图14.1 韩国行业增加值增长的百分比
图14.2 2006年商业服务出口
图14. 3 服务产业集群
图14.4 吸引服务业人才的磁场
图14.5 服务生产率和有益的环境
图l5.1 2005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
图15.2 基础市场的全球服务开支
图15. 3 基础市场的全球服务开支
图15.4 垂直市场中的全球IT开支
图15.5 2005年欧盟(25)对外运输服务出口结构
图l5. 6 2005年美国运输服务出口结构
图15.7 2005年中国运输服务贸易
图l5.8 部分年度的国际海上贸易发展
图15.9 2005年美国视听以及相关服务出口的目的地
表:
表3A。1 东亚自贸区的原产地规则
表4.1 区域贸易协定中设计争端解决条款时应该考虑的
关键问题
表4.2 区域贸易协定中机制选择条款
表6.1 东亚各自贸协定减让表模式
表l0.1 中国棉花生产和贸易方而的主要统计数据——按
照市场年度
表10.2 根据2007年公式计算的配额外进口的棉花所适
用的关税
表l0.3 2006年中国棉花加工产品的净出口
表10.4 中国:棉花产量、贸易及消耗
表l0.5 某些棉花产品及替代品的关税约束
表11.1 对2006年的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关税率的比较
表11.2 各种方案提出的对农产品关税进行削减的建议
表11.3 对美国、G20国家和欧盟的方案中有关农产品国
内支持政策的比较
表11.4 欧盟、G20国家和美国的方案对中国在2015年
的宏观影响
表11.5 欧盟、G20国家和美国的方案在2015年对中国
的主要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表11. 6 欧盟、G20国家和美国的方案在2015年对中国的
主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表11.7 不同情景下在2015年对中国的生产的影响
表11.8 2015年对农村地区的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收入的
影响
表11.9 在基准情景下,2015年的不同农民群体所生产的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农产品所占的比例
表11.10 2015年对于各省的农民的人均农业收入的影响
表12.1 中国最主要的“气候友好型”出口商品
表12.2 美国与贸易相关的气候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表12A.1 世界贸易组织环境商品和服务谈判的提交书清单
表12A.2 气候友好型技术清单
表13.1 服务贸易中的限制举例
表14.1 2006年在其他商业服务方面领先的出口国
表14.2 韩国在市场透明度方面的主要关注点
表14.3 韩国在竞争政策方面的主要关注点
表14.4 韩国服务业政策工具方面的示例
表14.5 监管及行政管理质量不良,对服务企业的影响
表14.6 2006年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出口名列前茅
表14.7 总附加值增长及贡献度
表14.8 知识产业的资本投入
表14.9 美国商业服务措施
表14.10 新加坡服务行业政策工具举例
表14.1l 应对服务业薄弱环节的政策
表14.12 批发与零售业的竞争
表14.13 服务出口成功的主要做法
表14.14 日本服务业政策工具举例
表14.15 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业占GDP的百分比
表14.16 与环境有关的服务业的贸易壁垒
表14.17 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业政策工具举例
表15.1 影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的部分因素
表15.2 2006年部分国家平均年度IT业工资
表15.3 1T公司有利的劳动力特点,
表l5.4 2005/2006年菲律宾业务流程外包产业概况
表15.5 产业价值链举例
表15.6 部分集团公司的互联网业务
表15.7 动画故事片举例
专栏:
专栏8.1 自贸区协定中的竞争制度模式
专栏9.1 美国加入的自贸区协定中包含的环境保护条款
专栏9.2 欧盟参与的自贸区协定下与环境议题有关的权
利和义务
专栏12.1 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交的“一般”和“发展”
清单
内容摘要
第一部分 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指南
1 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世界主要国家和区域集团均加快发展自贸区,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的自贸浪潮。顺应这一新形势,中国在推进自贸区谈判和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自贸区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加入WTO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平台和新方式。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截至2008年8月底,向WTO通报、仍然生效、以自贸区为主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13个,涵盖全球货物贸易一半以上。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我国积极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稳步推进自贸区建设。当前,自贸区已经成为加入WTO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起点,以及与其他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新渠道、新平台。
自贸区概述
自贸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领域改善市场准人条件,从而形成的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涵盖所有成员全部关税领土的“特定区域” (Arca)。它与在国内某个城市或区域划出一块土地,建立起的类似于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实行优惠经贸政策的特定园区(Zone)有着本质区别。
自贸区是WTO的一种例外(WTOPlus),WTO允许自贸区成员相互给予更优惠的待遇,而不必给予其他成员。它既是超越WTO的深入开放,又是对WTO自由贸易体制的补充;它既遵循多边贸易体制的基本原则,又在协定伙伴国家之间提供更加自由的经贸空间,实现互利。以墨西哥为例,北美自贸区建立后,墨西哥出口全球排名由1996年的第2l位跃升至2005年的第13位,取代日本成为对美第二大出口国,取代我国成为对美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韩国媒体有这样一个说法:应对没有枪声的全球贸易战争,唯一的生存办法就是签署自贸协定。
全球自贸区发展走势
截至2008年8月底,向WTO通报、仍然生效、以自由贸易区为主的区域贸易安排已达213个。据WTO专家估计,当前全球贸易有一半以上发生在各种区域集团内部,以优于WTO最惠国待遇的条件进行。尤其是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不顺的情况下,很多国家都把经贸政策的重点从WTO转向自贸区。2007年以来,还出现了一批“重量级”的自贸协定和自贸构想,比如美国一韩国自贸协定,日本一东盟经济合作协定、跨大西洋自贸区(欧盟一北美统一市场)倡议等。
全球自贸区的迅猛发展,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统计,美已签和在谈自贸协定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占除美以外全球GDP总量的14%,吸纳了美42%的出口,美对其出口是向其他国家出口增速的两倍。2007年,北美自贸区内部贸易比重达60%,欧盟内部贸易比重更是高达70%,东亚区内贸易比重也从1990年43%提高到2007年50%以上。
……
精彩内容
本书收录了2006年至2009年期间在世界银行“贸易与贫困项目”下所开展的研究工作的部分成果,及中国商务部和世界银行在北京联合举办的一系列专题研讨会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介绍了大量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第二代贸易议题方面的经验,评估了这些新议题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新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
媒体评论
《贸易前沿问题--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选择》由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扶贫与经济管理局编著,本书介绍了大量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第二代贸易议题方面的经验,评估了这些新议题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新挑战提出了政策建议,这些可以作为中国现阶段制定贸易政策的参考。世界银行非常重视与中国在贸易领域的紧密合作,希望帮助中国借鉴国际经验,参与国际经济体系,逐步取消贸易和投资壁垒。如果没有中国财政部、商务部和农业部的合作,本书是不可能得以顺利出版。中国贸易领域内的研究人员也对本书做了重要的贡献。本书所收录的研究报告已经在世界银行和相关部门在北京联合举办的系列研讨会上进行过讨论,也由此在广大政策制定者、谈判参与者和学者中间帮助建立起了一个贸易政策的讨论平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