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55.91 6.3折 ¥ 8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杨悦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63660
出版时间2020-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1302031
上书时间2025-01-06
第1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外交战略、
政策与实践
20世纪初,文化外交概念首现于德国。?中国官方使用则始于21世纪初。文化外交概念的提出表明国家间文化交流开始从以往的低政治范畴向高政治范畴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将文化外交实践称为对外文化交流,并将其视为外交工作的一翼。然而,文化外交实践古已有之。中国拥有2000多年的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张骞出使西域、玄奘求法、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阿基拉·伊里耶(AkiraIriye)认为,19世纪以来的国际关系中就存在着一种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为基础而创造世界秩序的“文化国际主义”的努力。法国政府从19世纪起就注重在海外的文化影响力建设。美国政府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期间对文化外交投人了大量资源。世界各国对“文化走出去”的重视表明文化在外交事务中的特殊作用。近些年,对文化外交效果的量化评估也验证了文化外交在提升国家对外文化影响力、增进外国对本国的信任、促进经贸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①文化外交作为国家整体对外政策的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在整体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内涵、形式都不尽相同。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文化外交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嬗变: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夕。作为整体外交政策的一部分,彼时的文化外交以“反对霸权、支持第三世界、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相互吸收”为战略导向和指导原则,然而由于在该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新中国仍处于战争与革命状态,因此彼时的文化外交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依附于国家政治与军事,以宣传新中国革命成果为主要目标,具有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交流对象极为有限,内涵和形式都较为机械和单一。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至2001年入世前。该时期的文化外交实现了去意识形态化,中国文化外交不但延续了前一时期“反对霸权、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相互吸收”的战略原则,也进入了以“全面开放、全面参与”为新的战略指导原则的历史新时期,文化外交的内涵、对象、规模和形式在不断丰富和拓展。第三阶段是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国际发展空间的扩大,文化外交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和谐世界”两大外交战略思想成为该时期指导中国文化外交发展的根本遵循。文化外交在中国整体外交工作中战略地位显著提高,成为我国对外关系中继政治与经济之后的第三个支柱。第四阶段是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文化外交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新时代中国文化外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