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36.47 6.3折 ¥ 58 全新
库存88件
作者李娇,颜孜,李英子主编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94009
出版时间2017-1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17640764
上书时间2025-01-06
第一章美之认知
第一节美及美学
第二节美育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美育的内容与功能
第二章美之审视
第一节审美标准
第二节审美心理
第三章美之赏析:自然之美
第一节自然美的形成与特征
第二节自然审美
第四章美之赏析:社会之美
第一节社会美的内容与特征
第二节社会审美.
第五章美之赏析:文化之美
第一节文化美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文化审美
第六章美之赏析:艺术之美
第一节艺术美及其本质
第二节艺术美的特征及功能
第三节艺术审美
第四节艺术美欣赏
第七章美之赏析:人体美与服饰美
第一节人体美
第二节服饰美
第八章美之创造:科技之美
第一节科学之美
第二节技术之美
第九章美之升华:人格之美
第一节人格美及其特征
第二节人格美审美
参考文献
第一节美及美学
一、什么是美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里,借助苏格拉底之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
那么,“什么是美?”这好像是个不假思索就能脱口而出回答的问题。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很难会有人对美好的事物从头到尾都保持无动于衷的状态。比如,我们能直接感知到新疆大漠、云南梯田、四川黄龙是属于自然美;张桂梅、屠呦呦、钟南山等人是传达着社会美;《大卫》、《千里江山图》、唐诗宋词是呈现艺术美,但是这些具体的感受和评价,就是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吗?
从上述的各类审美体验,我们可以得知,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契合。没有审美客体,美无法独立存在,没有审美主体,美感就无从产生。判断一个事物美不美,既取决于事物本身的属性,也需要人的主观评价与感受。而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分离与统一,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人类在谋求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寻找新的审美形式来丰富自己的审美知觉经验,获得层次更丰富的体验。所以,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客观化后形成的产物,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美就无法存在。
……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彻始终,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倡导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具有突出的社会性,必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发挥劳动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作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注重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引导学生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