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老学:第二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论坛论文集:第三辑:文以载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华老学:第二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论坛论文集:第三辑:文以载道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9.01 6.3折 78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詹石窗,宋崇道,谢清果主编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94923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8元

货号10774265

上书时间2025-01-06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詹石窗,1954年生,哲学博士、教育学名誉博士,先后师承道教学泰斗卿希泰先生、易学泰斗黄寿祺先生。现为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委员会主席、中华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汤用彤国学院名誉院长、讲座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专家、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会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学史》《易学与道教符号揭秘》《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道教文化十五讲》等三十余部,组织编纂《国学新知文库》等多套学术丛书,在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百六十多篇。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课题,论著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省部级奖15项。,    宋崇道,管理学博士,全真出家道士,三坛大戒天仙得戒弟子,戒号:上元子。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点工程——《中华续道藏》监委,《中华老学》集刊主编,道德经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华夏老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宜春学院宗教文化中心研究员,宜春市袁州区道教协会会长,宜春市崇道宫住持。研究方向:道教文化及应用、王钦若道教思想、鳍文化、《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有《道非常道_—道家思想之于公司文化创新范式研究》等。,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传播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集刊主编。已在《国际新闻界》《厦门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华夏传播学引论》等著作27部,主编《华夏传播学文丛》《经典与传播研究丛书》《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等5套丛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的观念基础、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等10余项课题。

目录
特稿
  老子“乐天知命”思想考论一《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发微
  新新文化建设:以老学为核心,重塑中国价值——五四百年对中国文化建设的思考
老子哲学思想研究
  《道德经》中的“水喻”与道家理想人格
  老子“道生万物”命题的哲学释辨
  减损有道:老子“知止”思想的系统考察
老子范畴研究
  对老子“无为”观念的几点重新考量
  《老子》的自然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何以可能?
老子章句研究
  传世本《老子》首章“此两者”指正
老学注疏研究
  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理身理国思想探析
  紫气重光琅宇晏清——《道德悬解》读后
老学与社会研究
  《道德经》中的和合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老子“无为而治”与哈耶克“自发秩序”的思想比较
  《道德经·下篇》——传统视角下构建理想国度的典章
  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的现代意义
  《老予》“小国寡民”及今本第八十章的历代解读——《老子》“小国寡民”及当代价值研究之
老学与历史钩沉
  从《道德经》视角看仁宗“崇道仁政”思想——由《崇道赋》引发
  钱穆《老子》考证中的一些问题
  先秦两汉儒道关系考
  寻找人生道上的“大原理”——评《老子哲学的研究和批评》
老子与诸子百家
  《商君书》与《老子》的对比研究
  《吕氏春秋》的杂家老子学
老庄比较研究
  老庄生命思想源流关系论
  庄子对《道德经》思想的变异发展一以“天下”理念为视角
老学运用研究
  老子《道德经》思想中“心身一元论”的科学应用与普及
  道点北斗日月自如——“老子五千言”的文化智慧及传承运用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研究——以《道德经》融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为例
  论“以道治国”的现实性研究——基于对太极八卦“无为而治”的论述
老学争鸣
  道家老子关于宇宙本原的哲学预判及其对现代宇宙学研究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成书于沛泽

内容摘要
 

老子“乐天知命"思想考论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发微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内容提要:“乐天知命”作为一个成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其明确提法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传》,而其思想端倪可以追溯于老子《道德经》。尽管《道德经》八十一章中没有“乐天知命”的字眼,却贯穿着“乐天知命”的精神,尤其是第二十四章更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天命”代表了自然宇宙运转的大趋势,这种大趋势规定了万物发生与存在的样态。,生命体顺应了自然宇宙运转的大趋势就能够获取必要的能量而存活和发展;反之,违背了自然宇宙运转的大趋势,就会失去能量的来源,最终走向衰败,人类也不例外。老子所说的“跋者不立,跨者不行”实际上是通过反面例证来启迪人们:不懂得“乐天知命”的道理,就会犯上偏执的怪病,最终处处碰壁。从实践哲学角度看,“乐天知命”本身就是一个蕴含辩证法精神的课题。一方面,唯有“乐天”,才能“知命”,即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准确地自我定位;另一方面,唯有“知命”了,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看待天地间的各种复杂现象,从而实现自我与天地的感通。

这一章,河上公章句名为“苦恩”,宋常星((道德经讲义》称作“不处”,邓镝《道德真经三解》直接取首句为名。

如何理解“苦恩”这个题目呢?“苦”这个字源于“古”,用以表示历时很久的植物,例如((诗经·唐风·采苓》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此之“采苦”即采摘苦菜,据说这种苦菜的味道类似黄连,人口苦涩,却能够治病,所以先民们乐于采摘,并且食用。然而,这种苦菜毕竟不像稻谷、水果之类,不能常吃。随着时代变更,植物之苦味就被引伸出“痛苦”与“苦难”的意义,用以形容不幸遭遇,例如((史记·陈涉世家》所谓“天下苦秦久矣”,即表明天下百姓受到压迫、煎熬,痛苦不堪。

与“苦”关联密切的是“恩”。其字源是“因”,表示依靠。在金文里,“恩”的字形结构,上“因”下“心”,表示有了依靠而心生谢意。《说文解字》称:“恩,惠也。”什么叫“惠”?就是好处,意即得到了好处。如果把“好处”比作甜头,那么“恩”也就与“苦”形成了鲜明对照。从这个意义上讲,“恩”与“苦”就是一对反义词。

在现有文献里,最早将“苦”与“恩”合成为一个词组的是《道德真经河上公章句》。此后,说“苦恩”者渐多,例如宋代陈思编(《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七十六((翠寒集》之((寄眠云处士》诗有“尚迟甘旨奉,更被苦恩牵”之句,无名氏所撰(《弘阳苦功悟道·拜朱师傅修行品第七》则称:“大慈大悲拔济我,怎忘师父拔苦恩?”这两个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苦恩”的态度。

在一般人心目中,“恩”是好的,“苦”是坏的,所以就会设法获得恩惠,而避免痛苦。然而,客观生活中,“恩”与“苦”却可以相互转化,“苦”可以转化为“恩”,而“恩”也可以转化为“苦”。一方面,吃得“苦中苦”,就会有机会获得认可,得到某种恩惠;另一方面,“恩”又有“恩爱”的意思,从凡俗的眼光看,男女夫妻恩爱,无可厚非。然而,恩爱过了头,以完全占有的心态来。恩爱”对方,就会造成困扰。从道学与佛学的修行立场看,“恩”与“苦”,都是一种情欲的牵扯,如果无法摆脱这种牵扯,就会在凡庸的世道里轮回。基于这种看法,修行之人要求超越“苦恩”的牵挂,力图回归内心平静。((道德真经河上公章句》以“苦恩”作为第二十四章的标题,正是从精神修养的角度提出来的。

对于修行的人来说,既然“苦恩”会造成精神困扰,那就应该设法予以避免。如何避免呢?宋常星用“不处”二字来提醒人们。所谓“不处”,就是不让自己陷人私欲的泥潭,而有精神境界的升华。对此,宋常星有一个题解,他说:

恭闻无私无欲者,圣人之心也。有机有智者,常人之心也。圣人性太极至诚之理,心合天地自然之用。养深积厚,休休焉,如青云出岫,而意念无为。乐天知命,湛湛兮,似明月临潭,而身心自在。是故虚心应物,不肯先己以后人;体道用柔,定是去高而就下。与物无争,物亦莫能与之争也。......



精彩内容
    本书分为特稿、老子哲学思想研究、老子范畴研究、老子章句研究、老学注疏研究、老学与社会研究、老学与历史钩沉、老子与诸子百家、老庄比较研究、老学运用研究、老学争鸣等专栏,通过第二届道德经文化及应用博士论坛的习研,保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保留好中华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为民族复兴赋予强大的精神能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