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40.82 6.3折 65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蕴丽,乌日陶克套胡,刘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4548

出版时间201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8700370

上书时间2025-01-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蕴丽,1974年生,女,天津人,法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产业经济学与民族地区发展战略研究。

乌日陶克套胡,1963年生,蒙古族,奈曼旗人,法学博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高校民族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学研究工作。

刘涛,1972年生,男,经济学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学。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人才需求变化倒逼教学方法革新 二 研究目的:加强专业建设与训练培养师资 三 研究方法:问卷、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 四 研究思路:课程发展、教材演进与方法革新 五 研究意义: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革新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发展史  一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的传播与发展  三 我国“政治经济学”课程设置的历程回顾  四 我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体系演进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述评  一 我国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研究回顾  二 传统教学法面临的时代挑战 第三节 “思维脉络图”教学法及其应用  一 运用思维脉络图的必要性  二 思维脉络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三 思维脉络图教学法的主要工具  四 思维脉络图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五 运用思维脉络图教学法的初期效果第二章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发展史  一 课程发展史  二 教材体系演进情况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教学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西方经济学教学问题成因分析  三 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第三节 多媒体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 微观经济学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二 微观经济学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思路  三 微观经济学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章 非财会专业《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 《会计学》课程教育发展史  一 课程设置历程  二 教学目标与内容不稳定 第二节 传统教学方法:效果评估与时代挑战  一 传统教学方法概述  二 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三 传统教学方法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 明确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始终贯彻这一目标  二 改革教学内容,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  三 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 完善教材的编著  五 改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第四章 《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第一节 《统计学》课程教育发展史  一 课程设置历程  二 教材内容更新 第二节 传统教学方法:效果评估与时代挑战  一 传统教学方法概述……
第五章 《金融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六章 《国际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七章 《财政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八章 《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九章 《管理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十章 《经济学说史》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十一章 《<资本论)选读》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十二章 《区域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十三章 《产业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十四章 《劳动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十五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第十六章 《新制度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精彩内容
以建构主义和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该书在梳理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发展历程及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概括各科教材体系演进特点,评价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与挑战,重点研究某一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或基于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实用型教学方法体系。纵观全书,作者对“思维脉络图”教学法、双语互动教学法、EDP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教学研一体化”、主题讨论法、研究性学习等的探讨对经济学专业课任课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对经管类学院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培训和提高师资的教学技能与方法等亦有借鉴意义。

媒体评论
杨蕴丽、乌日陶克套胡、刘涛编著的《经济学专业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和发展更新的能力,面对“新常态”、面对经济领域的新变化,适度增加跨学科教育、跨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意教育,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要求。本书要体现培养人才的专业特点。要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加大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选择的机会,有自我组建知识结构的机会,有一定个人兴趣爱好的自学时间。本书认真研究课程之间,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和任选课之间的教学内容的重叠、空缺及裂缝等问题。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