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靠什么赢:一本书读懂中日博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靠什么赢:一本书读懂中日博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22.61 6.3折 36 全新

库存2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倩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31317

出版时间2013-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8292190

上书时间2025-01-05

灵感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周倩著的《中国经济靠什么赢》是一本财经类通俗读物,用国际化的视野和通俗易懂的话语,结合大量经济实例,分析中国和日本、韩国、美欧在制造业上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差异与差距,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中国在当今新世界经济格局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此书,能给读者一种从我做起,为我国经济腾飞奋起直追的激励感。

作者简介
周倩,知名财经作家,私募人士,为多家职业机构做过投资和企业分析,为大户资金的运作做过操盘策划,有独特的资本经营能力。已出版《操纵》《操盘》《投资总监》《中国股神沉思录》等作品。

目录
目 录
 
序:致每一位爱国的中国人……………………………………………1
壹  日本振兴,为何屡屡以中国为对手? 
01 绕不开的千年对手……………………………………………………3
02 赢在“资本财富”……………………………………………………7
03 中国制造PK日本制造……………………………………………11
04 真正的战书:工业差距……………………………………………20
05 最怕被人俯视的民族………………………………………………29
06 悲观的“竞争对手意识”…………………………………………33
 
贰  甲午之战,日本真正的实力在哪儿? 
01 甲午战争,其实是在打产业战……………………………………39
02 换了先进的皮囊,却流着腐朽的血液……………………………43
03 没有重工业,注定要挨打…………………………………………47
04 工业文明失落的“黄金十年”……………………………………50 
 
叁  中国工业,如何在世界格局中绝地反击? 
01 鏖战中的工业化雄心………………………………………………59
02 战后“空壳”的逆势崛起…………………………………………62
03 柔道战略:产业鳄人的攻势………………………………………64
04 “日本经验”在中国复制…………………………………………71
05 世界博弈下的中日大变局…………………………………………76
 
肆  知己知彼,中日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01 实力差距:30年?50年?………………………………………85
02 经济效率:“非组装”出来的GDP………………………………88
03 商业信仰:“经营四圣”的工业精神……………………………93
04 经济占领:比“武力战”更强的威慑力…………………………98
05 小国大业:世界顶尖的中小企业………………………………101
06 溃败假象:日本困境中的真实力………………………………109
07 产业阳谋:产业链布局+专利布局……………………………114
 
伍  企业大角力,中国胜算有几何? 
01 日本害怕“贸易战”吗…………………………………………121
02 假如“日本制造”抽离中国……………………………………125 
03 日本企业家的制胜方式…………………………………………129
04 谁在幕后支撑着“日本制造”…………………………………138
05 中日“高铁”大博弈……………………………………………144
 
陆  哪一项“中国优势”,令日本深感压力? 
01 1%利润率的背后是什么………………………………………149
02 不为订单发愁的大飞机产业……………………………………152
03 中国市场是“战略性武器”……………………………………155
04 “中国买下了欧洲”……………………………………………160
 
柒  哪一项“技术红利”,使中国反超日本? 
01 互联网巨头拼杀出江湖…………………………………………165
02 “壳”与“核”的较量…………………………………………169
03 大牌企业的遗产重负……………………………………………174
04 产业格局中的优胜劣汰…………………………………………178
05 中国公司的“蓝海战略”………………………………………180 
 
捌  超越对手,应从哪里迈步? 
01 工业决定成败……………………………………………………187
02 产业崛起与产业空洞化…………………………………………192
03 重复英国的“产业没落”………………………………………195
04 财富盛宴,中国可分一杯羹……………………………………202
05 中美人才战争,日本是看客……………………………………206
 
玖  中国崛起,将突破哪些产业壁垒? 
01 缺乏工业精神的年轻人…………………………………………211
02 中国不需要第二个李嘉诚………………………………………219
03 制造领域的隐痛:核心技术……………………………………224
04 “山寨”会导致加速落后………………………………………227
05 打好“技术战”任重而道远……………………………………231
06 高层次的工业竞争逻辑…………………………………………236
07 中国崛起的后劲…………………………………………………240
参考文献……………………………………………………………247 

内容摘要
中国制造PK 日本制造
 
中国制造PK 日本制造,往往呈现出这样的状况: 
中国制造商因为技术积累不如日本对手,总想通过并购+价格战的办法赢过对方。
日本制造商因为劳动力成本远高于中国,只能通过不断强化的技术力量赢过中国。
彩电行业在这方面最明显。彩电产品经历过三个时代:模拟电视时代、等离子时代、液晶电视时代。
日本彩电曾在20 世纪80 年代一统江湖,10 多年后,中国企业靠打价格战奋起直追,长虹、TCL、康佳等巨头完成了超越。可是,进入等离子时代,中国因为不掌握技术,感觉很被动。怎么办呢? 
2004 年,TCL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并购了法国汤姆逊。我们原以为只要拿下核心技术,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彩电制造王国,为此TCL 集团搭上了整个集团6 年的利润。引进消化、吸收并购是需要花大钱的, 而并购,国际上的失败率是70%。TCL 能拿下汤姆逊,显然彩电王国是中国,但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日本制造商用一年的时间,通过技术突破和领先,使我们这场胜利瞬间化为泡影——液晶时代来临了。日本夏普正是液晶之王。我们又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才攻克了液晶面板的技术难关。在此期间,国内家电企业要制造电视,非得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进口液晶面板。
TCL 集团在等离子时代的重大挫败,其实是中国制造业生存逻辑的重大挫败。
 
| 生存压力下的技术突破| 
“日本制造”的生存逻辑是: 
将1 吨价格1 万日元的铁矿石,用高炉融化并做成钢板,1 吨重的产品就变成5 万日元。再将钢板加工成汽车,1 吨重的产品就变成100 万日元。也就是说,加工1 万日元的东西,制作成5 万日元的东西, 再加工成100 万日元的产品,价值上升了100 倍。这样的附加价值, 就是制造业的价值,也可以说,是日本经济的根本点。
日本制造业作为出口产业的冠军,一直支撑着日本经济的发展。资源匮乏的日本,若没有进口就无法生存,而要进口,就必须先通过出口赚取外汇。
在日本人眼里,产品的附加价值关系日本的生存。要提升产品附加值,就必须要有与之相当的技术。构成日本经济的主轴是技术力量, 而制造技术却因为要不断地变化下去,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开发。
近10 年来,日本GDP 一直徘徊在500 万亿日元上下。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有多少?近几年,这个数字为25% 左右。
日本制造业产出,仅为GDP 总额的1/4,剩下的3/4 产生于制造业之外的领域。制造业是很重要,但是日本不会因为制造业强大就认为没有后顾之忧。
而且制造业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虽然还叫制造业,但现在的日本,已经见不到过去那种工人片刻不离传送带拼命工作的场景了。
现在的制造业是所谓的设备( 装置、零件) 制造。比如,嵌在数码相机和摄像机中的CCD 芯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必用的微型多层陶瓷电容,汽车上的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零部件,都只有在日本才能制造出来,全球几乎被日本垄断。
 
| 技术和成本不代表一切| 
造船业曾经是日本制造业的代表性行业,早在1956 年就站到世界顶峰,并一直将这个地位保持到了1998 年。1999 年至2000 年之间, 韩国超越日本成为新一代的世界造船业霸主,不过,韩国的造船业霸主地位只维持了10 年。
2001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只有5000 亿美元,到2008 年,中国外贸总值冲高到25000 亿美元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海运完成的。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船舶工业进入近10 年的高速增长期。2010 年,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松认为:在显示造船业竞争力的三大指标——完工量、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方面,韩国把所有的世界第一都让给了中国。
中国造船业除了国际市场份额已冲到世界第一,也获得很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比如,代表船舶制造业最高技术的LNG 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世界上只有中国、日本、韩国能造;中国自主制造的30 万吨远洋油轮,从8000 公里外的中东装载石油运回中国,每吨运费仅相当于用小货轮自广州至福州的价格。
可是,制造业不是只拼技术,也要拼工艺和效率。
中国和韩国建造的船只,船体钢板结合部总存在一些瑕疵。新船可能还看不出来,海上漂几年之后,船体钢结构在咸湿海风的侵蚀下,难免会出现斑斑锈迹。但日本建造的船只,即使是10 多年前建造的旧船,也不会看到生锈的痕迹。为什么呢?日本的船只船体钢板结合得非常完美。实现这个技术,大大削减了建造时间,降低了造船成本。
哪怕现在中国、韩国每年建造的船只数量多于日本,但是,在生产效率和作为基础部分的技术水平方面,还远远不能和日本抗衡。
船舶制造中要用到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尽管国内也造得出来,但工艺和效率却不尽如人意。比如大型船用发动机的机身,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之一,是用“龙门镗铣床”将毛坯件加工而成。这项工艺,国内报价相当高。而欧洲、日本的制造加工企业,即使算上往返运输的费用, 总报价也比在国内加工便宜。
国内并非没有好的加工设备,人工费也比国外便宜,可就是没发挥出效率。为什么呢? 
因为“数控龙门镗铣床”价格昂贵,最贵的能达到1 亿元,开动起来大部分成本是折旧费。假如1 亿元1 台的数控镗铣床,机器寿命内可使用1000 次,那么使用一次的成本就是10 万元,开动一次就得计提10 万元的折旧费。
只有加工效率越高,分摊的折旧费才能越低。但是,国内每加工一件发动机机身,需要130 小时以上,欧洲或日本企业只需13 小时左右, 效率相差10 倍。
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很多企业可以对一件产品、一个零部件保持上百年的专注,以求深度掌握技术诀窍和制造工艺,将产品做得极端精细。品质更好,成本也能更低。
有人问日本“京瓷”创始人稻盛和夫:“日本产品要在今后也持续好卖,需要什么条件?” 
稻盛和夫回答:“需要制造一级品。” 
对方又接着问:“什么是一级品?” 
稻盛和夫答道:“就是不会坏掉的产品。” 
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二级品、三级品,也有人会觉得只要便宜就行。可是,在稻盛和夫看来,日本只有靠一级品才能生存下去。

精彩内容
2000多年的中日关系,一直在友邻与对手之间游走,谁都不容忍失败。两国激烈的经济对决态势,促使我们共同思考:

 日本振兴,为何屡屡以中国为对手?

 “甲午中日战争”的悲剧会否重演?

 中国与日本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哪一项“中国优势”令日本深感压力?

 如何发挥“中国优势”反超日本?

 中国崛起将突破哪些产业壁垒?

 周倩著的《中国经济靠什么赢》从工业竞争的角度出发,列举鲜为人知的案例及数据,深入解析中日两国的实力差距以及可能反超日本的“中国优势”,指明中国面临的产业壁垒,发掘中国崛起的后劲。

媒体评论
以日本为镜子,审视中国实力
 
在我们身边经常接触到诸如本田汽车、尼康数码相机等很多日本品牌产品。国内的新闻媒体,每天有太多关于日本的报道。“日本”字眼出现得太频繁,我们甚至已经对“日本”话题感到麻木。但是,对于日本,我们仍知之甚少。
我们总是看到日本那些偏负面的东西,比如日本财政收入节节下滑,不到50万亿财政收入却要支撑1100万亿日元的庞大债务,日本政府怎么还没有破产?比如日本陷入严重的老龄化困境,日本生产的尿布一半以上是卖给老人的。日本工业区日渐萧条,日本职业人群的生计越发艰难,日本甚至把AV(情色)产业当成支柱产业……
日本看起来步履艰难,中国则是气势如虹。
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高铁、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进展神速,比如“天河一号”“天河二号”先后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排行榜榜首位置,彻底打破美国、欧洲、日本在这一关键领域的传统优势,对某些国家形成严重刺激;连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也无奈地呈现一个现实,当代几个大国中,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有或曾经有过自己的太空站,美国宇航员在太空中遭遇严重险情,最后只能求救于中国的“天宫一号”。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在经济上已变得非常“自信”,几年前中国就已是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大国,一些欧美国家领导人竟指望有钱的中国观光客、中国炒房客来刺激他们国家的经济,多款豪车出口到中国价格翻几倍还遭疯抢,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竟敢挑战华尔街大鳄……
其实,中国是从一个弱国逐渐发展起来的,即使我们国家经历了6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是不论从哪个国际组织、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依旧是中低收入国家,人均收入在国际上排名后半段,仍然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处于同一阶梯。
如果以日本的优势领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含金量”就更难言乐观了。比如,中国每年要进口2000亿美元以上的芯片,但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芯片出口国;比如,日本汽车业现在能纵横世界,而中国主要的几家汽车制造商在本土市场上都没有太强的竞争力;比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机器人采购国,但即使在本土市场,中国机器人制造企业的份额也只有5%,而日本机器人制造商的份额超过50%。
我们应该以日本为镜子,重新审视中国实力。这本书对关心中日竞争关系未来走向的广大中国国民,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作者强调的是,和平的工业竞争,理性的“经济战”。
本书能让更多真正爱国的中国人,深入了解真实的日本实力和中日差距。同时也以此作为一面镜子,为中国的崛起明确方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