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公共行政思想:1912-1949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186.92
6.3折
¥
298
全新
仅1件
作者曹峰主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8723
出版时间2014-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98元
货号8558706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曹峰,2003―2009在Maxwell School攻读博士学位,师从Stuart Bretschneider教授,2009年底回清华大学执教,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思想史、公共组织与治理、社会冲突管理、社会风险治理、社会保障与发展政策等。
目录
1.****大总统孙文宣言书【孙中山】
2.共和国之行政权【吴贯因】
3.宪法之三大精神【梁启超】
4.论政府之性质【孟 飏】
5.行政与政治【东 荪】
6.共和政治论【鲠 生】
7.东西政治思想之变迁【严鹤龄】
8.实行民治的基础【陈独秀】
9.市政与二十世纪之国家【林云陔】
10.舆论与煽动【朱执信】
11.代议政治改善论【昔 尘】
12.法律与民意及政治【陈启修】
13.行政合议制【王世杰】
14.中国家族制度与政治腐败之关系【孟 武】
15.中国预算之缺点【马寅初】
16.舆论与社会【刘国桢】
17.政治学【钱端升】
18.财政上的防腐方法【杨端六】
19.党治与用人【钱端升】
20.近代的财政学说【麦健曾】
21.官僚制度及其摧毁【陶希圣】
22.我们要财政管理权——什么是预算制?【罗隆基】
23.中国革命必须怎样才可能【张崧年】
24.科学管理之作用与目的【王云五】
25.行政法总论序说**章行政之观念【赵 琛】
26.行政人员应有的精
——对河南地方行政人员**届毕业学员训词【刘 峙】
27.论吾国预算制度之特质【杨汝梅】
28.推行地方自治是建设国
——中央招待内政会议代表欢迎词【胡汉民】
29.预算与民治【邱昌渭】
30.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蔡元培】
31.法治主义与行政【范 扬】
32.行政裁判制度之研究与建议【章渊若】
33.行政元首之责任问题【汪馥炎】
34.政府与舆论【廷 黻】
35.中国需要行政部独裁的宪法【萨孟武】
36.中国预算制度改造与历年财政收支之关系【杨汝梅】
37.中国之地方自治问题【梁漱溟】
38.关于行政效率研究会之我见【江康黎】
39.行政管理之科学化【徐恩曾】
40.行政效率研究会设立之旨趣
41.行政组织集权化和行政效率问题【陈掖神】
42.康元厂科学管理实况
43.科学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曹云祥】
44.论行政效率【张忠绂】
45.实行科学管理之步骤与必具之条件【翟克恭】
46.五权宪法下财政制度的改革【卫挺生】
47.研究人事行政之目的范围及方法【薛伯康】
48.用科学方法研究行政效率【史维新】
49.怎样提高行政效率【崔宗埙】
50.政府与提倡道德【傅孟真】
51.制宪与财政监督【崔敬伯】
52.中国教育行政之改造【杜佐周】
53.中国中央行政制度论【苏无逸】
54.行政效率与考铨制度【林炳康】
55.行政组织之比较研究【庄心在】
56.科学的管理【何清儒】
57.如何铲除政治贪污【张纯明】
58.社会行政的再检讨【张定夫】
59.五权宪法下考铨制度之研究及今后应取之方针【沈兼士】
60.预算之作用及我国编制预算机关之商榷【楼桐孙】
61.政府权力与行政效率【邹文海】
62.政制改革与行政效率【陈之迈】
63.政治理论与行政效率【张忠绂】
64.中国行政学者的使命【甘乃光】
65.《行政研究》刊行的意义【翁文灏】
66.从中国历史上观察财政问题与盛衰之关系【吴少白】
67.改良我国财政制度之商榷【李超英】
68.行政改革的困难【李朴生】
69.行政效率之测量标准与方法【张金鉴】
70.行政与政制【江康黎】
71.市行政与行政效率【万赓年】
72.吾国地方财务行政之检讨【何 廉】
73.由行政效率想到绍兴师爷【林 雅】
74.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汪馥炎】
75.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之沿革及其当前问题之商榷【赵连福】
76.中央行政组织的调整问题【张纯明】
77.行政组织与行政效能【张金鉴】
78.行政效率的狭义与广义【王世宪】
目录(按照主
1.****大总统孙文宣言书【孙中山】
2.共和国之行政权【吴贯因】
3.共和政治论【鲠 生】
4.东西政治思想之变迁【严鹤龄】
5.实行民治的基础【陈独秀】
6.代议政治改善论【昔 尘】
7.法律与民意及政治【陈启修】
8.政治学【钱端升】
9.中国革命必须怎样才可能【张崧年】
10.推行地方自治是建设国
——中央招待内政会议代表欢迎词【胡汉民】
11.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蔡元培】
12.中国之地方自治问题【梁漱溟】
13.中国民主制度的特质【萨师炯】
14.国民党与宪政运动【张友渔】
15.中国政治传统与经济
——经济政策与经济建设问题之二【陈振汉】
16.论豪门资本之必须铲除【傅斯年】
17.民主政治与集权行政【章元凤】
18.论政府之性质【孟 飏】
19.论信任政府【艾思奇】
20.改进战时地方行政机构之管见【张映南】
21.为什么要建立联合政府?【陈其瑗】
22.解决时局与改组政府【施复亮】
23.论改组政府问题【胡 绳】
24.政府改组后之“施政方针”【马叙伦】
三 法治
25.宪法之三大精神【梁启超】
26.行政法总论序说**章行政之观念【赵 琛】
27.法治主义与行政【范 扬】
28.行政裁判制度之研究与建议【章渊若】
29.中国需要行政部独裁的宪法【萨孟武】
30.论我国行政与立法的关系【陈之迈】
31.财政公开与法治【吴铁城】
32.行政法之基本观念【吴祥麟】
33.中国行政法学之改造【林纪东】
四
34.行政与政治【东 荪】
35.市政与二十世纪之国家【林云陔】
36.行政合议制【王世杰】
37.中国中央行政制度论【苏无逸】
38.行政组织之比较研究【庄心在】
39.行政改革的困难【李朴生】
40.行政与政制【江康黎】
41.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汪馥炎】
42.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之沿革及其当前问题之商榷【赵连福】
43.中央行政组织的调整问题【张纯明】
44.改革行政!改革行政!【罗隆基】
45.地方行政之执行【楼正华】
46.行政三联制大纲【蒋介石】
47.中国行政制度【孔祥熙】
48.我国基层地方行政的检讨【郭冠杰】
49.行政责任论【伍薏农】
五
50.官僚制度及其摧毁【陶希圣】
51.由行政效率想到绍兴师爷【林 雅】
52.谈君主政治下的官僚【蒲 韧】
53.官僚政治与对敌心理【林汉达】
54.专家政治与官僚政治【郑振铎】
55.从官僚之政治转向到官能之政治【陈安仁】
56.中国官僚政治的诸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之历史的经济的解释)之三【王亚南】
57.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官僚政治之历史的经济的解释)之四【王亚南】
58.官僚制度与民主政治【夏书章】
六
59.关于行政效率研究会之我见【江康黎】
60.行政效率研究会设立之旨趣
61.用科学方法研究行政效率【史维新】
62.中国行政学者的使命【甘乃光】
63.《行政研究》刊行的意义【翁文灏】
64.如何研究中国行政【薛伯康】
65.我国行政研究之过去与将来【吕学海】
66.行政学的研究方法【崔宗埙】
67.行政研究计画【龚祥瑞】
七
68.科学管理之作用与目的【王云五】
69.康元厂科学管理实况
70.科学管理的几个重要问题【曹云祥】
71.实行科学管理之步骤与必具之条件【翟克恭】
72.科学的管理【何清儒】
73.科学管理与行政效率【罗镇欧】
74.科学管理【穆藕初】
75.科学管理与服务道德【胡庶华】
76.科学管理的过去和现在【孟广照】
77.什么是管理?什么才是科
——三十七年十二月一九两日在上海广播电台演讲稿【荣尔仁】
78.行政管理之科学化【徐恩曾】
79.行政管理与科学【张金鉴】
80.今后行政管理之商讨【胡家凤】
81.行政管理之探讨【邸维周】
八
82.行政组织集权化和行政效率问题【陈掖神】
83.论行政效率【张忠绂】
84.怎样提高行政效率【崔宗埙】
85.行政效率与考铨制度【林炳康】
86.政府权力与行政效率【邹文海】
87.政制改革与行政效率【陈之迈】
88.政治理论与行政效率【张忠绂】
89.行政效率之测量标准与方法【张金鉴】
90.市行政与行政效率【万赓年】
91.行政组织与行政效能【张金鉴】
92.行政效率的狭义与广义【王世宪】
93.行政效率的文化基础【吕学海】
94.论行政效率【吴胜己】
95.行政官吏与行政效率【臧启芳】
96.什么是行政效率【周世逑】
九 财
97.中国预算之缺点【马寅初】
98.近代的财政学说【麦健曾】
99.我们要财政管理权——什么是预算制?【罗隆基】
100.论吾国预算制度之特质【杨汝梅】
101.预算与民治【邱昌渭】
102.中国预算制度改造与历年财政收支之关系【杨汝梅】
103.五权宪法下财政制度的改革【卫挺生】
104.预算之作用及我国编制预算机关之商榷【楼桐孙】
105.从中国历史上观察财政问题与盛衰之关系【吴少白】
106.改良我国财政制度之商榷【李超英】
107.吾国地方财务行政之检讨【何 廉】
108.十年来中国之财政政策【俞鸿钧】
109.宪政与预算【连震东】
110.论财政的专制主义与民主主义【黄宪章】
111.论地方财政之改善【马大英】
112.论财政政策【周伯棣】
113.论专制主义财政【姜庆湘】
十 公务
114.研究人事行政之目的范围及方法【薛伯康】
115.五权宪法下考铨制度之研究及今后应取之方针【沈兼士】
116.提高行政效率声中之用人问题【祝世康】
117.中国考铨制度之创始时期【伍非百】
118.改善公务员俸给制度刍议【左仍彦】
119.公务员职位分级问题的检讨【张金鉴】
120.中国行政新论之三——论人事【姜书阁】
121.公务员与法律【周 匡】
122.建立人事制度的基本工作——职位分类【黄景柏】
123.中国人事制度的特点【甘乃光】
124.人事问题的商榷——贡献于社运会各省市各单位负责人【丁默邨】
125.论人事行政的源流及其建立【楚崧秋】
126.论公务员的政治权【利择仁】
127.“官僚”与“公仆”【更 生】
128.民主国家的公务员应有的认识【李宗义】
129.公仆篇【刘 诚】
十一 其他
130.中国教育行政之改造【杜佐周】
131.社会行政的再检讨【张定夫】
132.警察行政之真义【李士珍】
133.人口统计与户藉行政的革新【陈长蘅】
134.社会行政铨释【张鸿钧】
135.我国社会行政的主要问题【陈 达】
136.我国卫生行政的回顾与前瞻【金宝善】
十二
137.党治与用人【钱端升】
138.行政元首之责任问题【汪馥炎】
139.领袖制度与行政集约【张汇文】
140.论治事用人之道【张治中】
141.怎样领导【萧孝嵘】
142.领袖心理之科学分析——一种选择行政人员新工具的介绍【朱道俊】
143.警察行政领袖【余秀豪】
144.潜能与领导【龚祥瑞】
十三 道
145.中国家族制度与政治腐败之关系【孟 武】
146.财政上的防腐方法【杨端六】
147.行政人员应有的精
——对河南地方行政人员**届毕业学员训词【刘 峙】
148.政府与提倡道德【傅孟真】
149.如何铲除政治贪污【张纯明】
150.公仆与公德【高廷梓】
151.现代公务员应有的信念与修养【李宗义】
152.“民主”是根除“官僚主义”的特效药【张西曼】
153.原贪污——贪污是官僚政治下的必然产物【金兆梓】
154.如何根治贪污【吕思勉】
155.什么是贪污?【杨西孟】
十四 舆
156.舆论与煽动【朱执信】
157.舆论与社会【刘国桢】
158.政府与舆论【廷 黻】
159.制宪与财政监督【崔敬伯】
160.舆论与行政监督【李承先】
内容摘要
序一 应用学科更应学以致用
——“民国”时期的一大教训
夏书章
“学以致用”是大家熟知和认可的一句老话。“四书”之一的《中庸》里说得又详细些:“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来以学、问、思、辨、行五个字就可以概括了,但《中庸》却特别加重语气,以示须认真对待;其总的过程是从学到行,同“学以致用”的原则完全一致。同时,这两种说法所说的学是泛指,并不是对某种或某类学科而言。既然如此,我们试做简单推理,应用学科岂非更应学以致用,更应笃行之?
上述这些,不是一时凭空随想,而是在面对《****公共行政思想(1912~1949)》一书的编著者在该书即将付梓而索序于我之际想到的。以下所言很有点触景生情的味道,因为我算是那个时期的经历者或者叫“过来人”,有义务直抒所感,说明真相。至于能否说得中肯,是否切合历史实际,那就难以自我估量,权当姑妄言之吧。
编著者在来函中提到:“民国时期我们国家的公共行政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全书的14个专题和170篇文章来看,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分门别类,应有尽有。仅就“思想”的角度和数量方面而言,已有很大的发展,并未夸张。当时的刊物多、文章多、作者多,显得相当“热闹”。但在总体上和整个时期内,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理论几乎完全脱离实际,或换句话说是未能学以致用。应用学科学而不用与不学何异?具体表现为:“思想”只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课堂上,没有也无法落到实处。“思想”虽有“发展”,行动依然故我,甚至变本加厉。应当认为,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大教训。为什么这样说?根据回忆对比,试作简要分析。
**,所述“民国”时期为1912~1949年,可分几个阶段。如1912~1927,“民国”有名无实。孙中山也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虽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但北方旧势力很大,必须北伐。这个时期大局未定,还顾不上重视学术研究,包括公共行政思想。
第二,1927~1937年,北伐胜利,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但在1927年彻底背叛孙中山遗训,企图消灭共产党,进行十年内战。一心大搞独裁政治,连资产阶级民主都怕,后来甚至一度不许社会科学研究者出国,以免带来“麻烦”,更不会采纳涉及政府工作的不同思想。
第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经过1936年的“西安事变”,共产党全民抗战的主张得以实现。但国民党政府又以“战时”为借口,拒绝任何行政改革。还在内部继续搞些反共动作,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文章、言论常多疑神疑鬼,更不用说听信了。
第四,1945~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忙于争夺胜利果实,又掀起新的内战。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致有国立大学教授活命大拍卖的奇闻。“中央”政府也因解放军已过长江而南迁,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在北京成立。在这几年中,除了败退还顾得上什么呢?
第五,在大体相同的历史时期内,我们可以把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情况作一对比。例如延安重视行政工作,革命院校中已有行政学院。民主人士参观访问时,对政风民气有深刻印象。这些都是经中外媒体作了历史记录,有案可查的。与中国现状更没法比了。
第六,当时的官方也有不少装点门面之举,其实言行不一。说归说,做归做,自己“心中有数”。对于别人的议论,更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在行政效率问题上表现得*为突出。说得非常热闹,做得冷冷清清,一般还是老样子。原因“复杂”,各有“苦衷”。
第七,专家学者对自己的专业研究是下了功夫的。虽据理力争,但手中无权,高见也成为“书生之见”。有关方面不理不睬,你奈他何!好像是在1945年,中国行政学会与中国行政学学会几乎同时成立,妙在前者为官员组织,后者为学者组织,理论与实际分离,格格不入。
第八,有些由大官署名的文字,显然是别人代笔的官样文章。问题在于许多明智的言论大官们是听不进去的,什么宪法精神、民治基础、科学管理、贪污腐败、改革行政、联合政府、改组政府、行政监督、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等等,都会刺耳。能让发表已算“开明”了。
关于当时的公共行政思想理论与实践不挂钩是必然的。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引进较早,有关情况已略如上述。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学苏联的插曲也过去了。真正健康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的号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日趋广深,包括本书编著者已出版的《中国公共管理经典(1978~2012)》和这本即将问世的《****公共行政思想(1912~1949)》,都对研究这门学科(行政学、公共行政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作出了贡献。民国时期理论脱离实际不可避免,可以作为一种教训来看。但在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学科的研究方面,各种资料,多多益善,既不因人废言,也不见新忘旧。经验教训同样重视,我们创新的思路才能更广阔和更扎实。因此,我在这里*后要说的是:衷心希望读者不要因前面说了许多“泄气”的话而发生任何错觉或误会。毋庸置疑的是:本书肯定对温故知新大有裨益。
序二 公共行政思想的发展与演变之观察
张梦中
非常荣幸受邀为曹峰博士主编的《****公共行政思想(1912~1949)》作序。借此平台,笔者简要阐述三方面的内容:(1)早期的公共行政思想发展与演变;(2)民国时期公共行政思想发展与演变之观察;(3)国民党的失败原因并简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早期的公共行政思想发展与演变
我们知道,对于公共行政有很多种定义或者理解。其中之一认为公共行政是一种实践。如此,可以认为公共行政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与演变,尤其是有了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泱泱华夏文明五千年可谓是公共行政的一种大致历史尺度。另一种对公共行政的理解,或者说学者们更为关注的是公共行政思想亦或理论的发轫与演变。在中国,一些学者已经开始研究历代的政治制度、行政体制以及相应的行政思想脉络。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朝代是隋朝(公元581年3月4日~619年5月23日)。在政治与行政体制方面, 隋朝确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三省六部制,以便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制定出较为完整的科举制度,以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袭垄断仕官的角色;另外还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等等。这些举措都强化了政府的机制与管理能力,深刻影响到之后唐朝与后世的政治与行政制度。
印度思想者考底利耶(Kautilya,公元前350年~公元前283年)的著作《政事论》(The Arthashastra)阐述了国家管理、经济政策、军事战略等。该书论述了如何有效率和有效益地管理经济,探讨经济中的伦理与道德以及国王的职责与义务;该书亦涉及整个王国的法律与官僚体系;该书还涉猎冶金、采矿、金属、农业、畜牧、医药、野生动物的使用、饥荒中的福利分配,以及凝聚整个社会的集体伦理道德等。有趣的是,考底利耶本人是塔克希拉(Takshashila)书院的教师,并成为孔雀王朝(古印度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5年)的丞相。
在西方,公共行政思想也源远流长。美国著名行政学学者费雷尔·海迪(Ferrel Heady)就认为早期的公共行政思想见诸统治者的顾问或帝师的著述。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法律篇》是柏拉图*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西方法学史上的一部经典。《法律篇》的核心是依法治国。怎样依法治国,柏拉图以陌生的雅典人的身份与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进行了讨论,并就法律的起源、立法的目的、法律的作用、法律的本质和地位、为什么要依法治国以及依法治国的具体规定等法理问题谈了系统的看法。在《法律篇》中,柏拉图用了10页的篇幅阐述城市国家中任职官员的任命、培训、任务和能力。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柏拉图的学生, 他在《政治学》一书中提出了 “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的命题,阐述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法治等方面的理论。
当我们讨论西方的政治制度、行政体制以及行政思想渊源,不能不提到对人们影响深远的《圣经》。《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又称《新旧约全书》。《圣经》是犹太教与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宗教经典。犹太教的圣经是《塔纳赫》(被基督宗教称为《旧约》)。基督宗教的圣经是《旧约》与《新约》。整本《圣经》共由近四十位作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写成。《旧约》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440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新约》*后集结成册是在公元397年。《圣经》全书或《圣经》某部分已经被不同《圣经》学者或团体翻译为2530种语言,翻译和流传的版本跨越上千年,不同的中文版本也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陆续出现。既然《圣经》的影响如此之深远,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圣经》是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传奇、律法、诗歌、论述、书函等。将这些书定为正典圣书者认为各书具有神的启示和旨意。《圣经》部分内容有:(1)记载人类和天地万物的起源,(2)证明上帝的存在与属性,(3)说明神灵与人类的关系,(4)规定世人的思想和言行准则,(5)忠告世人得智慧、福气和永生的秘诀,(6)揭示罪的起源和善恶之争的内幕,(7)预言历史的发展和天地的变化,(8)指明世界的结局与人类的归宿。
文艺复兴时期的公共行政思想代表人物马基亚维利(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所著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另一著作《论李维》则提及了共和主义理论。在《君主论》中,马基亚维利阐述了一个君主(统治者)应该采用怎样的统治手段才能保住自己的政权。他主要关注的是新君主的部分,因为世袭而来的君主由于人民已经习惯了旧政权,统治困难比新君主来的少,世袭君主要做的只是小心维持其既有的制度。但新君主为了维持其夺取的政权,建构一套新而恒久的权力架构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了稳定政权,君主在公众前必须保持完美的名声,但在私底下则必须采取许多本质邪恶的政治手段。许多读者以为《君主论》一书的中心思想是“为达目的而可以不择手段”。然而,这只是对马基亚维利的片面误读,因为马基亚维利也指出了采取邪恶手段的一些限制。首先, 他指出只有维持稳定和繁荣才是国家可以追求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