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概览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可开发票
¥
23.88
6.3折
¥
38
全新
仅1件
作者赵宏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60537658
出版时间2009-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6752667
上书时间2025-0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赵宏,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译审。从事专职导游工作20年,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导游”、陕西“青年十杰”、“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在20年的导游工作中,他写下了数十万字的导游见闻杂记,撰写了数百篇有关旅游、导游的文章和论文,编著了《陕西导游》、《陕西交通旅游指南》、《西安揽胜》、《中国旅游大全》4部专著,编辑出版了《榆林旅游手册》、《长安揽胜》、《神奇太白山》、《半坡文物精萃》等多种旅游读物。
现为西安翻译学院教师,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一从事教学工作10余年,他所主持的“陕西导游(英)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所参与的教学改革项目荣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高校教学名师。
目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001
一、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之魂/001
二、中华民族及各个朝代称谓的由来/004
三、中国省名的由来/007
四、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及演变/010
五、皇帝的祖籍/011
六、中国人的姓氏和名字/012
七、年号/016
第二章 中国历史人物与诸子百家/018
一、黄帝/018
二、老子与道家/018
三、孔子与儒家思想/019
四、庄子与《庄子》/021
五、孟子与《孟子》/022
六、孙武与《孙子兵法》/022
七、屈原与《离骚》/023
八、韩非与《韩非子》/023
九、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扁鹊/024
十、秦始皇赢政/024
十一、汉高祖刘邦/025
十二、汉武帝刘彻/025
十三、张骞/026
十四、董仲舒/026
十五、司马迁与《史记>/026
十六、张衡/027
十七、华佗/027
十八、张仲景与《伤寒论》/028
十九、唐太宗李世民/028
二十、李白/029
二十一、宋太祖赵匡胤/1329
二十二、民族英雄岳飞/1329
二十三、朱熹/030
二十四、民族英雄文天祥/030
二十五、元世祖忽必烈/031
二十六、明太祖朱元璋/031
二十七、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032
二十八、林则徐/032
附录:中国传统文化部分名著/033
第三章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040
一、人类远古史/(340
二、旧石器时代/041
三、新石器时代/043
本章参考资料/046
第四章 中国古代青铜器/051
一、鼎/054
二、钟/055
三、青铜器的纹饰/056
第五章 中国的汉字/058
一、汉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058
二、汉字的演化/958
三、汉字丰富的表现力/060
四、汉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字之一/060
第六章 中国的龙与凤/062
一、中国龙/062
二、中国凤/063
三、龙凤呈祥/064
四、龙生九子/064
五、凤与凰/064
六、其他灵神膜拜/065
第七章 周易八卦/068
一、易/070
二、阴阳与五行/071
三、秦汉五德终始说/072
四、十二生肖/072
第八章 中国的玉器/073
一、玉、玉器的概念的界定/074
二、中国玉器源远流长/074
三、制作工艺的沿革/074
四、丰富的文化内涵/076
五、特点/076
六、种类/076
第九章 中国的瓷器/083
本章参考资料/087
第十章 中国的漆器/089
一、彩绘漆器/090
二、雕漆/090
三、百宝镶嵌/090
四、雕漆嵌玉/091
五、骨石镶嵌/091
六、螺钿镶嵌漆器/091
七、刻漆/092
八、漆砂/092
九、磨漆画/093
十、古漆器的鉴别/094
第十一章 中国的丝绸和丝绸之路/095
一、中国的丝绸/095
二、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096
第十二章 中医药学概述/105
一、中医基本概念/108
二、中国针灸/109
本章参考资料/110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112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12
二、中围建箭的娄到/113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组成/116
本章参考资料(一)/118
四、宫殿建筑/120
五、陵墓建筑/125
本章参考资料(二)/126
名词解释/142
六、坛庙建筑/143
七、园林建筑/144
八、中国民居建筑/147
第十四章 中国占代建筑中的宗教建筑/150
一、古代寺庙/150
二、佛塔建筑/151
本章参考资料/151
三、石窟建筑/153
第十五章 中国的城墙/157
一、城墙/157
二、万里长城/160
本章知识补充/161
第十六章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162
一、中国的书法/162
二、中国的国画/166
本章知识补充/171
第十七章 中国的戏剧、乐曲和武术/173
一、中国戏曲/173
二、中国地方戏/175
三、中国古代乐器/178
四、中国十大古典名曲/183
五、中国古代音乐家/184
六、中国武术/187
第十八章 中国的石刻/190
一、摩崖石刻/190
二、碑刻/191
三、墓志石刻/193
本章参考资料/194
四、石经石刻/195
五、汉画像石刻/197
六、西汉茂陵石刻/199
七、中国篆刻/199
八、拴马桩石刻/200
第十九章 中国的宗教/201
一、中国的佛教/201
本章参考资料(一)/205
二、中国的道教/213
本章参考资料(二)/215
三、中国的伊斯兰教/222
四、中国的天主教/227
五、中国的基督教/228
第二十章 中国的饮食文化/229
一、中国菜/229
二、中国的茶/234
三、中国的酒/235
第二十一章 中国的世界遗产/241
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242
二、世界自然遗产/279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90
四、文化景观/296
五、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97
第二十二章 历法、节气、节日/302
一、历法/302
二、二十四节气的由来/303
三、节日/304
附录一/325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32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略)/325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26
内容摘要
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统理窑务,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烧制出大型瓷器,并成功地烧制出典型的元青花和釉里红及枢府瓷等,尤其是元青花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目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金时战乱后遗留下来的南北各地的主要瓷窑仍然继续生产,其中龙泉窑比宋时更加扩大,其中梅子青瓷是元代龙泉窑的上乘之作。还有"金丝铁线"的元哥瓷,应是仿宋官窑器之产物,也是旷世希珍。
青花瓷运用釉下彩的手法,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绘両,罩以透明釉,经1300°C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釉下彩,有釉层保护,其白蓝相应、恬静素雅的両面永不褪色,总是给人清新明快的美感。它的出现使传统的刻、划、印花等装饰手法永远退居次位。
元青花瓷使用的钴料有进口和国产两种:从中东进口的钴料蓝中带黑,色泽较暗,而我国南方出产的钴料却蓝中泛灰,两者效果截然不同。进口钴料多用于大型号的出口器物,国产料多用于小型器物和民间日用粗瓷。
现有资料表明,景德镇成熟的元青花瓷大量销往中东地区,其纹饰和器形都带有伊斯兰和波斯萨珊王朝风格,画面上纹饰较满却繁而不乱。
明清两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目前的极盛时期。进人明代以后,各地宋元名窑相继衰落。唯江西景德镇因其盛产优良瓷土及釉料,水道运输便利,富商大贾悉至,能工巧匠云集,官、私制瓷业都得到少见发展。作为明清两代瓷业中心,景德镇代表着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制瓷工艺的优选水平。
在明清两朝,彩瓷得到划时代的发展。器物造型、色彩、纹饰繁多而精美。首先是釉里红的烧成技术逐渐成熟,在康熙朝达到很好。此时的釉里红产品成色红艳稳定,没有了晕、散现象,并能显示出不同的色差变化,有层次感。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红、绿、黄、紫等多种色彩相结合的品种。斗彩是以青花勾勒纹样的轮廓,釉上再填以多种色彩,二次烧成。珐琅彩是康熙时的新品种,先在景德镇烧成瓷坯或精白瓷,然后由清宫造办处用珐琅料在白瓷上作画,再入炉低温烧成。珐琅彩有薄、轻、画面精致、色彩瑰丽的特点。粉彩是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纹样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等各种色彩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使色彩呈现深浅浓淡的变化。其色调比五彩更为丰富,呈色淡雅柔和,故又称"软彩"。明代还烧造出了素三彩瓷器。所谓素三彩是以黄、绿、白、紫等素色釉所烧制的瓷器的统称,因不用红等暖色而得名。
闻名遐迩的青花瓷器是中国齿瓷中很很好的品种,它一经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千百年来深受各界人士喜爱,至今仍是靠前外人士收藏的主要品种。
……
精彩内容
该书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系统介绍了中国的新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汉字、龙凤、周易八卦、玉器、漆器、丝绸、中医、古建、书画、戏剧、石刻、宗教等富有华夏民族文化特色的基本组成部分,内容丰富,选材有代表性。特别是作者通过导游工作,收集、整理、考证的有关中国文化旅游方面的知识,对高校的旅游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具备与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均大有裨益。
本书可作大学本科旅游、对外汉语、汉语语言文学等专业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大学教师的参考书和广大爱好者的读本。
媒体评论
本书特点是涉及面广,每章都作了系统的、专业的介绍,特别是在文章章节之后的附注,是作者在从事导游工作实践中客人经常问的具体问题,经过收集、整理、研究得出的正确答案,可以说是作者二十余年在旅游和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其**特点是比较具体,实用性强,学生和读者容易接受。本书适合作为大学本科旅游、对外汉语、汉语语言文学等专业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大学教师的参考书和广大爱好者的读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